編者按:本文來自藍鯨TMT。36氪經授權發布。
近兩年,共享充電寶乘著共享經濟的風口吸引了大量的資本入局,經過「百電大戰」的多番洗牌後,行業基本已形成由街電、來電、小電、怪獸充電組成的「三電一獸」競爭格局。
天眼查數據顯示,近日怪獸充電已完成C輪融資,融資額為5億人民幣,領投方為軟銀亞洲風險投資基金,高瓴資本、順為資本等老股東將繼續跟投。對一直備受爭議的共享充電寶而言,這無疑提振了行業信心。
甚至有觀點認為,隨著軟銀的入場,資本市場對共享充電寶商業模式的信心增強,有可能打破現有的共享充電的行業格局。而在競爭格局存變數的同時,業內人士表示,從行業層面看,共享充電領域目前還面臨入場費不斷上漲、盈利模式單一等問題。
日前,街電CEO萬裡在接受藍鯨TMT記者專訪時,對競爭格局、行業困境、未來發展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作為目前佔據共享充電寶行業最大市場份額的頭部企業,街電的思考或許能為從業者提供更多參考價值。
「三電一獸」格局或存變數
時間追溯到2017年,彼時,共享充電行業剛剛起步。艾媒諮詢數據顯示,自當年3月開始,共享充電寶公司頻頻獲得融資,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行業共獲得10多筆融資,有30多家投資機構入局,融資總金額超過10億元;投資機構不乏順為資本、高瓴資本、IDG、 紅點中國、元璟資本等知名投資企業及知名投資人。
網際網路巨頭企業騰訊與阿里也相繼入局,繼騰訊成為「小電」的戰略投資方後,「來電科技」也與螞蟻金服達成戰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務。
隨後,隨著泡泡充電、河馬充電、小寶充電等玩家相繼退出舞臺,共享充電行業經歷了大洗牌。艾媒諮詢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共享充電寶行業市佔率排名前四的企業依次為街電、小電科技、來電科技、怪獸充電,「三電一獸」的競爭格局已初步形成。
不過,隨著怪獸充電最新融資情況的曝光,這一格局或將生變。有觀點認為,隨著軟銀的入場,資本市場對共享充電寶商業模式的信心增強,有可能推動共享充電的行業格局產生新變化。
萬裡對此坦言指出,「怪獸拿到5億融資對整個行業來講,可以說是久旱逢甘露,雖然說充電寶企業現階段不一定生存不下去,但是這筆錢對整個行業來講是一件好事。」
資料顯示,街電成立於2015年,兩年後因聚美優品的投資入局而備受外界關注。根據聚美優品發布的2018年半年報,自當年5月起街電已連續3個月實現規模化盈利;聚美優品發布的2018年年報顯示,街電2018年營收超8億,營業利潤約3700萬元。
「我跟陳歐很早就認識,他說,『共享充電寶從數據上來看還不錯,而且現在缺一號位,要不你來幫我把這條業務線帶起來。』」對共享充電寶的商業模式、數據增長情況深入了解後,萬裡加入街電擔任CEO。
萬裡表示:「共享充電寶行業基本是依靠之前的啟動資金起步的,再加上依靠產品、依靠用戶體驗不斷迭代、優化,獲取一些流動資金。包括之後對價格的調整,也是對前期投入的一種回報。」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8月,共享充電寶行業掀起了一波「漲價潮」,使得共享充電行業再次成為焦點。藍鯨TMT記者對此展開調查,發現在不同地區、不同場所、不同店鋪,共享充電寶的收費標準均不相同,在其發展擴張的過程中,已經歷多番漲價。
對此,萬裡表示:「每家公司在不同的點位,即使是同樣類型的商家和點位,標準也不太一樣。一般封閉的場景可能定價會比較高,比如酒吧、網吧等。關於定價,公司內部是有一定標準的,但我們沒有想要制定一個行業標準,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情況下,企業為了長久健康發展,獲取一些現金流,可能會在定價上面有所變動,這是一個市場行為,也是動態行為。」
入場費不斷迭代,街電擬加強服務入口能力
艾媒數據顯示,從2019上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商家使用主要原因來看,獲得分成與保持為消費者提供便捷充電服務的競爭力是中國商家使用共享充電寶的主要原因,兩者分別佔比32.3%和28.64%。
業內人士表示,行業激烈的競爭,企業付給商戶的入場費不斷上漲是共享充電寶漲價的一個原因。
萬裡稱,入場費是經過階梯演變而來的,最早是分成,隨後高分成變成入場費。「正常情況下,入場費也是一個市場行為,但對於一些局部過熱的點位,是不理性的。行業內最高的入場費大概是兩千萬,在連鎖場景下,每家平均幾十萬。」
與此同時,萬裡表示,最近一段時間,行業內又興起了入場費招標的形式,「招標至少要三家以上,基本上充電寶行業內的頭部企業都會到齊。商家與充電寶頭部企業合作時還會有一些其他的訴求,比如會員的打通、商樓層的指引,以及其他的會員權益等等。」
目前,共享充電寶企業的盈利模式仍然較為單一,企業營收主要還是以用戶消費為主,這難免對企業發展形成一定阻礙。為了跳出困境,共享充電頭部企業也在積極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街電方面表示,共享充電寶的的盈利模式仍將持續探索,平臺有望進一步加強共享充電寶服務入口能力。同時,包括會員、周邊產品等方向的持續探索。此外,萬裡稱,「廣告我們也在做一些嘗試,無論是屏幕上的廣告還有充電寶上的廣告。」
據了解,目前街電已覆蓋吃喝玩樂遊購娛全消費場景,入駐全國5萬+酒店門店,覆蓋星級、高端、中端、經濟型酒店,在50+家品牌連鎖影院、6000+家門店實現入駐,入駐一線品牌連鎖便利店1萬+家。
萬裡稱,街電的精細化運營表現在數據驅動,「我加入街電之後重新組建了商業策略和運營部,所有點位都是用數據化驅動去做的。因為有了這些數據支撐,比以前相應地更激進一些。」
在萬裡看來,對街電來講,優勢城市分布於華東與華南,「下沉市場值得期待,下沉市場相比於一二線城市又不太一樣,下沉市場人群,活動半徑比較小,很多人中午回家吃飯,那麼這其中的點位、場景和定價策略跟一二線城市便不完全一樣。但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增長還是很快的,這也是我們重點在培養的一塊新興市場。」
頭部企業已實現盈利,5G風口下機遇與挑戰並存
回顧共享充電寶剛剛起步時,業內外對其產生了巨大的質疑。素有「娛樂圈紀檢委」之稱的王思聰曾在朋友圈發表態度稱:「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
業內人士表示,共享經濟下的產物都有著無一例外的共性,那就是燒錢,誰能經受得住「補貼」大戰,誰就是最終贏家。
如今,曾歷經繁榮的共享經濟浪潮幾近夭折。一方面,最先搶跑的共享單車企業已經過多番洗牌,ofo陷入押金風波,至今無力償還,而摩拜也已經被美團收購,時至今日,共享單車的盈利仍然遙遙無期。另一方面,共享辦公空間WeWork在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內,經歷了從一家估值高達近500億美元的「獨角獸」,到估值減半並取消上市計劃的戲劇性波折。
然而,經過幾年的發展,部分共享充電寶企業均已宣布實現盈利。街電方面數據顯示,2019年街電的累計用戶量破2億,同比增長100%。
關於營收情況,萬裡表示:「對於整個行業來說,去年8月份對於有些公司是一個營收高點,隨後便出現了下滑。街電是行業唯一一家營收增長的企業,12月份的營收是街電全年最高點,日訂單峰值突破200萬。」不過,由於其他共享充電寶企業並未公開月度營收及增長情況,因此萬裡的這一說法無從考證。
萬裡進一步分析了共享充電行業盈利的原因:「充電寶與共享單車不同,充電寶的資產損失比單車少很多,而且商家的關停是有先兆的,如果訂單有所減少,到一定程度系統就會預警,所以在資產管理上就會好很多。此外,共享充電寶是逐漸投入的,資產規模可控,一旦借出與收費達到一定規模,自然而然就會盈利。」
隨著5G技術的商用落地,手機的耗電量將隨著應用的擴展而不斷提升,但與此同時,手機的續航能力也變得越來越強大,多款配備5000mAh電池的手機問世。此外,有手機廠商同時推出了反充電手機。
對此,萬裡表示:「5G技術的商用落地對共享充電寶行業是一個比較大的利好。5G的高帶寬、低延遲特性,註定是為AR、MR等量身打造的,在這種場景中,手機耗電量會很大。可能再經過一兩年的發展,會有更有意思的基於5G的應用場景出現。而在移動端,幾年內看不到電池的容量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快充可能是一個挑戰,未來5-10年可能真的有充電1分鐘就能充到50%的技術出現,這對充電寶來說會是比較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