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的崛起:一代比一代出色的查理大帝的繼任者們

2020-12-17 瀟湘史學社

把地中海歸為內湖的強大羅馬帝國在蠻族入侵的滾滾鐵騎下覆滅,之後從公元5世紀起,西歐進入了荒蕪混亂的「黑暗時代」。在這個弱肉強食無政府的幾百年中,人民一直在呼喚羅馬時代的強盛和秩序,回憶羅馬帝國的榮耀。可以說,羅馬帝國雖然覆滅了,但是羅馬強盛的影子和統一的信念依舊在黑暗時代的西方人腦中迴蕩。在公元800年的聖誕節,古代的羅馬帝國突然又恢復了……

一個身高達到193公分,魁梧有力,頭髮銀白的法蘭克(日爾曼人的一支)男子穿著羅馬紫袍踏入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在他雙膝跪地做聖誕子夜彌撒時,羅馬教皇利奧三世站起來迅速給他戴上了金色皇冠。身邊的羅馬騎士們三次齊聲高呼:「長壽與勝利屬於尊敬的查理,屬於上主加冕的最虔誠的奧古斯都,屬於偉大的羅馬和平皇帝!」

▲查理大帝的加冕 腓特烈·考爾巴赫(Friedrich Kaulbach) 繪 1861年

讓我們把鏡頭定格在距今1200多年前的這一刻,就在這一刻羅馬帝國完成了轉移,從我們記憶中類似好萊塢電影《角鬥士》中的羅馬帝國,轉移成為法蘭克-天主教的羅馬帝國,一個中世紀的羅馬帝國。這一轉移借羅馬教皇之手完成,在羅馬帝國政府覆滅之後,羅馬國教會,即大公教會成為實際法統的傳承者。雖然帝國末期已經立基督教為國教,但此舉對往昔的羅馬帝國,絕對是個諷刺,因為羅馬竟然藉由北方的蠻族得以延續,而這個男子就是被後世譽為「歐洲之父」的查理大帝。

查理大帝去世一年後,他的三個孫子都宣布自己擁有一塊自己的疆土,加洛林帝國被一分為三。西法蘭克日後成為了法國,東法蘭克演變成德國,而中法蘭克就是義大利的前身。中世紀權力的角逐紛爭從此開始,仿佛是歐洲中世紀版的三國演義,說不完的血戰殺戮、英雄將相。

在這三個國家裡,東法蘭克的國力最強大,公元911年,「孩童」路易去世,東法蘭克的加洛林家族王統中斷。當時整個東法蘭克遇到了嚴重的邊患危機,一支從東方而來的遊牧民族馬扎爾人在邊境燒殺搶掠,經常有小股部隊深入東法蘭克腹地,最遠甚至到達西班牙。為了抵禦當時馬扎爾人的入侵,國內的五大公國諸侯和科隆大主教聯合,決定不再尋求從西法蘭克的加洛林家族中尋找王位繼承人,而是從本地的五大諸侯中選舉產生。這幾位大人物當時一拍腦袋瓜的決定,似乎有分贓的嫌疑,就像是老闆沒有繼承人,大股東們乾脆就從自己這幾個人選出下個老闆了,而不是去找老闆的遠房親戚來解決繼承問題。當然正值多事之秋,幾位「大股東」也都是抱著救國救民的初衷做出了這個艱難決定,他們絕對不會想到自己的決定產生了極其深遠的歷史影響,由此讓德意志王國開始了自己獨立發展的歷史,德意志的王位繼承制度形成了和傳統的世襲繼承制不同的「選舉」制度,而且這一各個部落公國鬆散的聯盟形勢最後也就演變成了德國今日的聯邦制度。

而正因為反對這個決定,洛林公國決定脫離東法蘭克王國,而服從西法蘭克加洛林王室「憨直者」查理的統治(日後德法兩國的領土爭端就此埋下了伏筆),而剩餘的部族仍願意以共同體連結在一起。911年11月,法蘭克尼亞的康拉德被選舉成為新國王,他的家族像加洛林家族一樣古老,此刻終於不再屈居人下。然而這個康拉德卻是個倒黴鬼,屬於經常被命運之神打得鼻青臉腫之人,帶兵出徵被馬扎爾人打敗,新君主的面子大失,短暫和名義地統治了幾年之後便一命嗚呼,臨死前把爛攤子非常大度地交給自己當時競選的對手薩克森公爵亨利,因為此時內憂外患不斷的東法蘭克王國需要一位強大有力的君主來實行統治,而薩克森的亨利堪當此任。當一隊騎士騎著快馬奔向薩克森向公爵報喜時,竟發現公爵正在森林裡打獵。

▲薩克森公爵亨利在森林捕鳥時獲得東法蘭克王位, 赫爾曼·弗格爾(Hermann Vogel)繪,1900年

使者們下馬向新王致意效忠時,粗壯的紅頭髮薩克森公爵一臉無所適從。在被告之當選國王時還在織網捕鳥,這就是亨利一世的綽號「捕鳥者」的由來。此後而來的王朝便是薩克森王朝。亨利不負眾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趁著西法蘭克爭奪王位戰爭帶來的混亂,又重新奪回洛林公國的臣服,並且於933年在圖林根東部,在繡有聖米加勒大天使長的旗幟之下,擊潰了馬扎爾人,穩固了東部的邊疆。他還收到了一件著名的聖物,勃艮第國王魯道夫二世贈送給他的「朗吉努斯之矛」。《新約》所記載的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斷氣之後,被一位名叫朗吉努斯的羅馬士兵用長矛刺穿了右肋,流出的寶血布滿了整個矛身,天主子的聖血也使這支唯一傷害過神的武器成為無與倫比的聖物,而且現在矛的中段還用銀絲纏繞著基督十字架上的鐵釘,用它作戰就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永遠得到天主的勝利垂青。在936年亨利去世之時,他的傳記作者維杜金德讚譽他已經是「歐洲最大的統治者」了。

▲現藏於維也納霍夫堡珍寶館的「朗吉努斯之矛」,黃金包片上的銘文為「+LANCEA ET CLAVUS DOMINI」,意為「主的矛與釘」

在還是個24歲的年輕小夥子的時候,「捕鳥者」亨利的兒子奧託就成了國王。他個性熱情、表情豐富,腦海裡都是做大英雄的各種幻想。在未來的歷史中,奧託一世被譽為「大帝」並且是「德意志之父」。因為他率領舉國兵力,高舉聖矛激勵士氣,於955年8月10日(聖勞倫蒂烏斯日)在萊希費爾德一舉將騷擾歐洲多年的馬扎爾人擊潰消滅,以輝煌的軍事勝利開始了德意志的歷史。萊希費爾德之戰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意義,失敗後的馬扎爾人定居在東部邊界成為匈牙利人,後來他們也皈依天主教形成匈牙利王國,開始時侵略騷擾歐洲的遊牧民族最後卻成為整個歐洲天主教世界的防波堤,並在後世得到了「基督之盾」的美譽。

▲薩克森公爵

匈牙利王國的存在使得中西歐在漫長的歲月中都沒有受到從東而來的遊牧民族的侵襲和徵服,這對歐洲文明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這些來自遙遠東方,甚至有人認為他們的故鄉遠在烏拉爾山以東的遊牧民族,經過天主教的洗禮和周邊地區互相通婚,也就成為了真正的歐洲人,只有他們的名字流露了小小的秘密,匈牙利人是把姓放在名之前的,和四周一圈把名放在姓前的歐洲民族截然相反。萊希費爾德戰役事實上造成了兩個國家——匈牙利和德意志——的誕生,戰役勝利後戰場上「祖國之父」的歡呼聲四起,這是德意志騎士們對於其英勇國王最大的褒獎。

▲萊希費爾德戰役 東法蘭克騎兵和馬扎爾騎兵在今日奧格斯堡附近激戰

還有一個最高的權力巔峰需要奧託一世去攀登。在經歷了各種命運的考驗後,他在962年2月2日聖燭節威嚴地步入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此刻他已經是個頭髮花白的中年人了。酷似一百多年之前查理大帝加冕的情形,一個身高几乎達到兩米的巨人國王步入大教堂,他孔武有力,臉上的鬍子又長又紅,而他面前的教皇只有18歲,是歷史上繼位時最為年輕的羅馬教皇。約翰穿著宗教禮服卻其貌不揚,蒼白而消瘦的臉,不時變化的表情,惴惴不安的眼神。

▲奧託一世

正是這位教皇約翰十二世給羅馬引來了德意志人,據說他把聖器送給各種女人,把拉特蘭宮變成妓院,還時常強姦到羅馬朝聖的女子,簡直就是個淫蕩的「猥瑣男」。這位俗名屋大維的年輕教皇本來就是羅馬城市的實際統治者,他的行為更像一個世俗人士而非教士。所以當義大利的僭主貝倫加爾(900—966年)率兵攻擊他的時候,他為了自己的權力只得向東法蘭克國王奧託求助,已經從第二任妻子勃艮第的阿德萊德那裡得到倫巴第王冠的奧託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天主賜與的良機,他來到了羅馬,用軍隊控制了「永恆之城」,讓教皇給他加冕為羅馬帝國的皇帝。

▲奧託一世戰勝了義大利的貝倫加爾二世,他採用了「Thevconicor(um) REX」的頭銜,意為「德意志人的國王」

之前,「奧古斯都」的稱號被北義大利無足輕重的統治者所把持,這是從查理大帝的長孫洛塔爾承襲而來的。於是,羅馬帝國就在那天完成了另一次轉移,轉到了德意志人的名下,羅馬教廷同當時最強大的世俗力量——年輕的德意志國家結合在一起,羅馬帝國的皇權從這一刻起和德意志聯繫在一起,德意志的國王擁有了皇冠,成為繼查理大帝之後西方基督教世界的首腦。從此,德意志人的歷史裡有了「奧託大帝」,也有了「羅馬帝國」。

相關焦點

  • 「無羅馬」的德意志封建聯合為什麼起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評價「神聖羅馬帝國」是「既不神聖,也無羅馬,更非帝國」。客觀地講,伏爾泰的評價確實過激,最多只能表現神聖羅馬帝國末年的狀態,而不能用來形容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不過伏爾泰對神聖羅馬帝國「無羅馬」的評價還是比較準確的,因為神聖羅馬帝國本質上就是個德意志封建領主聯合體。
  • 以假亂真:神聖羅馬帝國的「馬丁·蓋爾歸來」
    這裡我們要說的不是那個曾被多次演繹和再創作的16世紀法國朗格多克的農民馬丁·蓋爾的故事,而是中世紀晚期發生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另一則冒名頂替的傳奇及其背後的政治演義:布蘭登堡藩侯(markgraf,又譯邊區伯爵、侯爵)假瓦爾德馬爾事件。
  • 查理四世在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
    「先皇帝查理四世,治國長治久安,其帝國以布拉格為中,領土廣袤富裕,死時數千人送終。」在談及中世紀晚期和近代早期的神聖羅馬帝國的時候,我們都繞不開選帝侯、皇帝、哈布斯堡家族等,但是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格局則是因為查理四世的改革與盧森堡家族的絕嗣。
  • 西方史:淺析查理五世與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會議
    引言1548年,查理五世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帝國議會制定了《國事詔書》,由帝國議會以及聯省議會頒布。該詔書將尼德蘭地區組成一 個「大勃艮第圈」,正式命名為「尼德蘭十七聯省」。詔書強調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為尼德蘭地區的宗主,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尼德蘭既是分立的,也是單一的整體,它奉行自治的原則。哈布斯堡統治下的尼德蘭的統治權在皇帝逝世 以後將由皇帝的男繼承人或是女繼承人永遠繼承下去。同時,《國事詔書》還規定了哈布 斯堡王室統治下的尼德蘭未來與神聖羅馬帝國其他部分之間的關係。
  • 羅馬帝國,東西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它們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但凱撒不久以後就遭到了來自元老院的反對派們的刺殺,羅馬帝國未能在凱撒統治時期建立起來。 他們擊敗了當初刺殺凱撒的共和派們。之後屋大維將雷必達踢出權力圈,並且和安東尼兵戎相見,最後獲得了勝利,得到了元老院的支持,在他統治時期,羅馬真正進入了元首制的帝國時期,他本人也被稱為"奧古斯都"(神聖偉大),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奧古斯都大帝。這就是羅馬帝國的由來。
  • 查理大帝親自建造的教堂,死後葬在這裡,歷代神羅皇帝在此加冕
    再說教皇,之前羅馬教皇一直受拜佔庭皇帝的管轄,但拜佔庭皇帝從來也沒有對羅馬教皇給予過任何保護,害得教皇們總是要尋求蠻族法蘭克國王的保護,交換的條件就是為國王們提供君權神授的服務。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德國)因為經常輪換執政,也沒有固定的首都。法蘭西王國(法國)則是從卡佩王朝開始,把首都定在了巴黎。自從476年最後一位西羅馬皇帝被廢後(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標誌年),直到800年查理被加冕,中間的324年,西歐從沒有出過一位皇帝。查理大帝和他兒子(虔誠者路易)執政的四十幾年,也是歐洲歷史上繼羅馬帝國之後短暫的統一時期。
  • 德國最偉大的五位君主,腓特烈大帝只排名第四,前三位比他更偉大
    第一名:加洛林王朝查理一世相信讀者們對查理一世都很熟悉了,筆者就不再詳細介紹,他尊稱查理大帝、歐洲之父,引入歐洲封建文明,對歐洲封建歷史有巨大影響和貢獻,所以筆者認為德國歷史最偉大的君主第一名是加洛林王朝第2位國王查理一世。
  • 歐洲黑歷史:700年的神聖羅馬帝國竟然是靠倒插門娶富婆騙來的!
    歐洲歷史上曾經誕生過一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的王國,她的領土包括今天的奧地利、義大利、西班牙以及眾多東歐國家,其統治者以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居,並在奪取王位後加冕為皇帝,這便是著名的神聖羅馬帝國,也就是希特勒一直追隨的德意志第一帝國。▲撲克牌裡的紅桃K就是查理曼大帝!
  • 查理曼稱帝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形塑
    中古帝國由此奠基,它以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方式一直延續到了1806年。」(11)在英語世界,新著《歐洲的中心:神聖羅馬帝國史》也深刻地體現了這一變化。作者彼得·威爾遜主張:「法蘭克王查理曼在800年聖誕節被加冕為第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源自於教宗授予查理曼帝號。」
  • 「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查理五世與他的「理想」王國
    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伏爾泰神聖羅馬帝國時期是從公元962年德意志國王奧託一世繼位加冕以後開始算起的,一直到1806年拿破崙崛起以後,神聖羅馬帝國從歷史上消失,在這漫長的歷史裡面,神聖羅馬帝國的出現給歐洲歷史封建制度的壯大奠定了基礎,但同樣也是因為封建制度,使得整個帝國從誕生伊始就一直處於分崩離析狀態
  • 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後,就確認了《大特權》的合法地位
    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後,就確認了《大特權》的合法地位歡迎來到百家號夕陽獨幕。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後,就確認了《大特權》的合法地位。小編了解到一位研究神聖羅馬帝國的史學家弗裡德裡希·希爾評論道:「他是『大胖子腓特烈,根本不符合許多人期盼的霍亨斯陶芬家族繼承人『腓特烈三世』的形象。他缺乏皇帝、太平王侯、救世主國王應該具備的品質。」然而,沒有人能滿足關於「真正的腓特烈」的所有期望,而只有這個腓特烈擁有這一名字和血統。
  • 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菜茵河邊,一條大道從東南通向西北。幾輛馬拉的貨車在緩緩行駛。「站住!檢查貨物!」當馬車經過一所路邊的房子時,兩個持槍的武裝人員攔了上來。原來,這所房子是一個關卡,過來的這兩個人是來收稅的。「先生!」
  • 大軍壓境,查理五世取出一件中國武器,殲敵8000人並俘虜其國王
    西歐的老牌帝國法蘭西依然在窮兵黷武,南歐的神聖羅馬帝國也在崛起。雖然之前的幾百年間,羅馬人一直都處在法國的淫威之下,但他們並沒有喪失鬥爭的勇氣。法國在不斷對外擴張戰爭中,不僅掠奪了大量的殖民地,同時在經濟發展上也邁入了新紀元。可以說法國就像是一個瘋狂擴張的狂魔,被他侵略過的國家幾乎遍布整個歐洲。
  • 曾經的歐洲霸主,卻總是被新崛起強國打崩!
    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的三個後人,洛泰爾一世、日耳曼人路易、禿頭查理籤署《凡爾登條約》,共同瓜分了整個法蘭克王國。這法蘭克王國又是哪來的呢?是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在西歐建立的封建王國。按照《凡爾登條約》,法蘭克王國被分為東法蘭克王國、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這三個國家,就是德國、法國、義大利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