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菜茵河邊,一條大道從東南通向西北。幾輛馬拉的貨車在緩緩行駛。「站住!檢查貨物!」當馬車經過一所路邊的房子時,兩個持槍的武裝人員攔了上來。原來,這所房子是一個關卡,過來的這兩個人是來收稅的。「先生!」商人下車恭敬地說,「我們一路上已經交過好多次貨物稅了。」「不行還得繳」先生,您看,我這裡有十一張稅單呢!」商人賠著笑臉,呈上了一疊稅單。
這些都是別的諸侯殿下的,」收稅的看也不看,不耐煩地說,走過咱們殿下的領地,就得向咱們殿下繳稅」商人無可奈何,伸手摸著自已的錢袋,愁眉苦臉地說「從美因茲到科隆只有很短的一段路程哪,可我已經交了十二次稅啦!」「哦,你是到科隆去的!前邊還要經過一位殿下的領地呢!」收稅的接下了一大疊銀幣,一邊叮可噹噹地敲著,一邊喃喃地說,「算你交好運,一路上有這麼多關卡保護你通過。
要是碰上騎土,嘿嘿,這馬車和貨物全是他們的了!說不定,你的命也要賠上呢!」美因茲到科隆只有二百公裡左右的路程,各諸侯國卻設的命也要陪上呢!」下了十三個關卡收稅。這樣四分五裂,德國的工商業還能順利發展嗎?各諸侯國的統治者們又相互競爭著過香廊荒淫的生活,拼命地對農民、礦工、手工業者和城市貧民進行搜括,一般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加上那些名為「騎士」實為強盜的傢伙到處武裝搶劫,老百姓的日子簡直很難過下去了。這就是十五、十六世紀時代的德意志。德國和英國、法國不同。英、法在十五世紀已經建立了統一的國家,而德國依然諸侯林立,劃地割據,各自為政。
德意志的諸侯大致有以下幾種:一種是選侯國,勢力最大,能夠選舉德意志皇帝,這種選侯國共有七個一種是大諸侯國,共有十幾個一種是小諸侯國,竟有兩百多個。所有請侯國。加起來,共有三百個左右,所以,當時德國的老百姓說,一年有多少天,德意志就有多少請侯國。
此外,還有獨立的帝國騎士,他們是一家一戶一小塊領地,共有一千餘家!請候國的貴族們靠削領地的人民來維持豪華的生活;騎士沒有職業,領地又小,但卻要過奢侈的腐朽生活,便靠搶劫為生了當時的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題域很大,包括現在的德國、捷克、匈牙利、奧地利、土、荷蘭、盧森堡、比利時,以及法國東部、波蘭西部和東北部等地區。
皇帝查理是西班牙國王的外孫,他又繼承了西班牙的王位,這樣,屬於他的版圖還包括了西班牙和它在美洲的殖民地,以及義大利南部和地中海的西西里島,因此號稱是一個「在他的領土上太陽從不落山」的皇帝。
但是,查理皇帝是靠賄路各大選侯國的國王而上臺的,權威畢竟有限,德意志內部仍然諸侯林立,各自獨霸一方,呈現著四分五裂的局面。四分五裂的局面又加深了羅馬教皇對德意志帝國的控制。教會佔有的土地佔全國三分之一,許多主教當上了請候。
在七大選侯國中,竟然有三個國王就是主教。為了加重對德國農民的剝削,教會制定了所謂「什一稅法」。什麼叫「什一稅」呢?就是說,無論農民生產什麼東西,都要把十分之一上交給教會。
「什一稅」的名目可多哪!有「大什一稅」,收取穀物的十分之一「小什一稅」,收取蔬菜的十分之、一「血什一稅」,收取家禽的十分之ー「酒什一稅」,收取葡萄酒的十分之一「草什一稅」,收取牧草的十分之ー;「墾什一稅」,凡是開墾出來的東西都要收十分之一,等等。
教會裡的那些主教甚至公開地說:「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如果教會要錢的話,只要向德國人民榨取就是了。為了加重對德國人民的壓迫,教會還制定了異端法」,設立了「異端裁判所」。到處密布間課、偵探,對人民進行特務統治。凡是對教會有所懷疑的,就作為異端分子」抓去拷打,成千人被活活燒死。
更可惡的是,教會規定異端分子」的財產律歸告密者所有。於是,間諜和偵探們又發了大財。德意志人民十分不滿祖國的四分五裂,更強烈不滿諸侯和教會的雙重剝削和雙重壓迫,一場轟轟烈烈的宗敬改革運動和農民大起義,像火山一樣,就要在德國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