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四世在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

2020-12-14 蒼穹之翼_

「先皇帝查理四世,治國長治久安,其帝國以布拉格為中,領土廣袤富裕,死時數千人送終。」

在談及中世紀晚期和近代早期的神聖羅馬帝國的時候,我們都繞不開選帝侯、皇帝、哈布斯堡家族等,但是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格局則是因為查理四世的改革與盧森堡家族的絕嗣。

查理四世:

查理四世出生於1316年是盧森堡的約翰(也是波西米亞國王)的次子,同時也是波西米亞的繼承人,母親則是瓦茨拉夫三世的妹妹埃利什卡。由於父親是盧森堡伯爵的原因,又因為查理和腓力六世的妹妹訂婚的緣故,所以查理長期居住和遊學在法國。而留學期間,又以巴黎為重心,所以查理四世可以說是深受卡佩家族和瓦盧瓦的影響。而這也讓他後面的各項改革和行動,無不透露出法王和卡佩的影子,而不像是一個傳統的德意志皇帝。

1333年,17歲的查理四世被父親召回波西米亞開始管理和經營波西米亞。1340年,父親盧森堡的約翰雙目失明,查理作為王儲正式代理國政。1346年父親作為封臣戰死在法國,成為克雷西戰役中的死亡貴族的一員。自此查理四世正式掌控波西米亞。繼位後的查理開始競選皇帝,並在1347年因路德維西四世死亡而成為皇帝(當然此時還是沒有加冕)。

波西米亞:

波西米亞作為中歐地區的一個國家,領土相對德意志其他時候遠為廣袤,同時周邊山脈、山地環繞(除了北邊較為平坦),內部又有農業條件良好的盆地平原,加之是貿易路線一個繞不開的地方且又富含礦產(鐵礦、煤礦、銀礦),所以是一個理想的根據地。

而早在查理的祖父亨利七世時代,當時作為皇帝的亨利七世就支持自己的兒子約翰通過聯姻獲得了波西米亞王國,同時又賦予了約翰在波西米亞不少特權。所以波西米亞是在一個盧森堡家族已經有一定基礎和萬無一失的情況下,傳到查理手中的。

波西米亞的進一步擴大王權和擴張:

基於布拉格天下之中的實力和影響力,查理四世最終完全控制了波西米亞地區,甚至可以說這個地區一整個都是他的王領,並且大學也為他供應管理領地的人才。

而摩拉維亞則交給同是盧森堡家族的近親來管理,作為拱衛王室和防禦匈牙利的屏障。西裡西亞則加強了對諸氏族諸侯們的管理,並開始逐步的納入王室直轄範圍。通過1365年布蘭登堡選侯,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路德維西二世的去世,把布蘭登堡納入了盧森堡家族的統治,並把勞西茲地區併入了波西米亞王國擴大自己的「王領」。

查理四世在波西米亞統治,多以經營和開發為主,少有大規模戰爭,多以小規模的清理小領主和盜匪為主。且多以一個嚴明正直的知識淵博的學術型國王形象出現(當然他也確實如此)

相關焦點

  • 以假亂真:神聖羅馬帝國的「馬丁·蓋爾歸來」
    布蘭登堡邊區1320年       原來,在1319年瓦爾德馬爾「去世」之後,他的繼承人和堂弟亨利也在第二年無嗣而終,統治了布蘭登堡163年的阿斯坎王朝就此終結。布蘭登堡也被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路易四世轉封給了自己的同名兒子路易。
  • 在中央集權時代潮流下,查理四世為何要走上「逆流」分權之路?
    了解歐洲史的朋友大概對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查理四世的印象都不壞,據說這位皇帝不僅待人謙和,博覽群書,更儀表堂堂,器宇不凡,是有名的美男子。查理四世在位時做出了很多重大的改革,令他流芳後世的是他親自參與的對布拉格的營建、修建塔樓、城牆等,還在布拉格附近興建了卡爾斯騰堡。
  • 西方史:淺析查理五世與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會議
    引言1548年,查理五世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帝國議會制定了《國事詔書》,由帝國議會以及聯省議會頒布。該詔書將尼德蘭地區組成一 個「大勃艮第圈」,正式命名為「尼德蘭十七聯省」。詔書強調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為尼德蘭地區的宗主,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尼德蘭既是分立的,也是單一的整體,它奉行自治的原則。哈布斯堡統治下的尼德蘭的統治權在皇帝逝世 以後將由皇帝的男繼承人或是女繼承人永遠繼承下去。同時,《國事詔書》還規定了哈布 斯堡王室統治下的尼德蘭未來與神聖羅馬帝國其他部分之間的關係。
  • 歷史上的今天1356年1月10日盧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在紐倫堡頒布了...
    歷史上的今天1356年1月10日盧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在紐倫堡頒布了黃金詔書 2013-08-27 13:40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查理曼稱帝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形塑
    ⑧  也正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的刺激之下,英國政治家詹姆斯·布賴斯發表了成名作《神聖羅馬帝國》。布賴斯調低了奧託稱帝的歷史轉折意義。儘管他承認神聖帝國是以奧託的統治為開始標誌的一種新政治現象,但他更加明確地承認這個帝國是由查理曼建立的、由奧託加以復興的。⑨對於布賴斯的觀點,著名的德裔英籍歷史學家傑弗裡·巴勒克勞夫曾做了尖銳的批評:「布賴斯認為,查理曼加冕稱帝乃神聖羅馬帝國之開始。
  • 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後,就確認了《大特權》的合法地位
    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後,就確認了《大特權》的合法地位歡迎來到百家號夕陽獨幕。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後,就確認了《大特權》的合法地位。小編了解到一位研究神聖羅馬帝國的史學家弗裡德裡希·希爾評論道:「他是『大胖子腓特烈,根本不符合許多人期盼的霍亨斯陶芬家族繼承人『腓特烈三世』的形象。他缺乏皇帝、太平王侯、救世主國王應該具備的品質。」然而,沒有人能滿足關於「真正的腓特烈」的所有期望,而只有這個腓特烈擁有這一名字和血統。
  • 「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查理五世與他的「理想」王國
    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伏爾泰神聖羅馬帝國時期是從公元962年德意志國王奧託一世繼位加冕以後開始算起的,一直到1806年拿破崙崛起以後,神聖羅馬帝國從歷史上消失,在這漫長的歷史裡面,神聖羅馬帝國的出現給歐洲歷史封建制度的壯大奠定了基礎,但同樣也是因為封建制度,使得整個帝國從誕生伊始就一直處於分崩離析狀態
  • 神聖羅馬帝國的崛起:一代比一代出色的查理大帝的繼任者們
    身邊的羅馬騎士們三次齊聲高呼:「長壽與勝利屬於尊敬的查理,屬於上主加冕的最虔誠的奧古斯都,屬於偉大的羅馬和平皇帝!」▲查理大帝的加冕 腓特烈·考爾巴赫(Friedrich Kaulbach) 繪 1861年讓我們把鏡頭定格在距今1200多年前的這一刻,就在這一刻羅馬帝國完成了轉移,從我們記憶中類似好萊塢電影《角鬥士》中的羅馬帝國,轉移成為法蘭克-天主教的羅馬帝國,一個中世紀的羅馬帝國。
  • 羅馬帝國,東西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它們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之後屋大維將雷必達踢出權力圈,並且和安東尼兵戎相見,最後獲得了勝利,得到了元老院的支持,在他統治時期,羅馬真正進入了元首制的帝國時期,他本人也被稱為"奧古斯都"(神聖偉大),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奧古斯都大帝。這就是羅馬帝國的由來。
  • 「無羅馬」的德意志封建聯合為什麼起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評價「神聖羅馬帝國」是「既不神聖,也無羅馬,更非帝國」。客觀地講,伏爾泰的評價確實過激,最多只能表現神聖羅馬帝國末年的狀態,而不能用來形容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不過伏爾泰對神聖羅馬帝國「無羅馬」的評價還是比較準確的,因為神聖羅馬帝國本質上就是個德意志封建領主聯合體。
  • 三十年戰爭前夜,神聖羅馬帝國從稱霸歐陸的霸主跌落到軍閥割據,名...
    另外,奧託一世還進軍義大利南部,挑戰拜佔庭帝國,雖然沒有成功,但獲得了拜佔庭對他的地位的承認,從此成為了歐洲大陸最有實權的國王,以德意志王國和義大利王國為基礎建立起了德意志民族羅馬帝國。而到了1155年,腓特烈一世把德意志民族羅馬帝國直接改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 查理大帝親自建造的教堂,死後葬在這裡,歷代神羅皇帝在此加冕
    那場戰役中,教皇指示法王菲利普.奧古斯都(菲利普二世)打敗了不聽話的德意志國王奧託四世。1220年腓特烈二世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教皇本以為這位從小被教皇收養長大的腓特烈會聽話,沒想到這位「奇人」更讓教皇頭疼(不多說了)。腓特烈二世命人打造的金棺以橡木為材質,外面裝飾金銀、掐絲、寶石和琺瑯等。
  • 歐洲黑歷史:700年的神聖羅馬帝國竟然是靠倒插門娶富婆騙來的!
    查理曼大帝去世後,帝國走向分裂,東部歸薩克森王朝統治,而薩克森君主從羅馬教皇那裡得到了一個「羅馬人皇帝」的稱號,並發展成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這個稱號在當時並無多大實際意義,畢竟東羅馬帝國尚在,且查理曼帝國分裂出來的其他王國也不受他們節制。
  • 查理四世一家:混亂的西班牙王室
    原標題:經典 | 查理四世一家:混亂的西班牙王室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vde Goya 1746-1828)是西方美術史上開拓浪漫主義藝術的先驅,他一生創作極為豐富,肖像畫就有
  • 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菜茵河邊,一條大道從東南通向西北。幾輛馬拉的貨車在緩緩行駛。「站住!檢查貨物!」當馬車經過一所路邊的房子時,兩個持槍的武裝人員攔了上來。原來,這所房子是一個關卡,過來的這兩個人是來收稅的。「先生!」
  • 出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是他們家下人
    摩納哥的建國歷史是比較悠久的,早在公元14世紀,來自於熱那亞的銀行家族格裡馬爾迪家族,就已經在這裡開始了統治。不過那時候的摩納哥,還算不上公國,其僅僅只是熱那亞轄下的一塊領主封地,即熱那亞統治下的諸侯國。之後摩納哥雖然脫離了熱那亞的統治,但其領主身份卻沒有改變,依舊只是臣服其他王國之下的一個比較有實力的領主。
  • 歷史上羅馬人民的國王是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沒有加冕卻被歸入...
    清音閣歷史用幽默的語言帶你了解廣義西歐國家歷史,歡迎關注和留評 前幾篇說了幾個名正言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今天來說說不那么正統的一位,也是「羅馬人民的國王」。
  • 再見了,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在西歐統治的終結
    東哥特王國以此功績變成羅馬帝國的同盟王國,實際控制了西羅馬帝國的義大利地區。東哥特人的首領狄奧多裡克並不滿足於自己的地位, 不斷尋求與汪達爾、西哥特、勃艮第、蘇維匯等蠻族王國聯姻,以期擴大自己新生王國的疆域。狄奧多裡克的這一行為無法為東羅馬皇帝容忍,儘管前者已成功地將自己的統治範圍擴大到了萊茵河流域。
  • 大軍壓境,查理五世取出一件中國武器,殲敵8000人並俘虜其國王
    十六世紀初期,法國更是對神聖羅馬帝國大打出手。公元1525年4月26日,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親率大軍圍攻義大利帕維亞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率領軍隊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打了一場以少勝多的漂亮仗。不僅殲滅法軍8000餘人,還擊潰了大舉來犯的敵人,重要的是他還俘虜了法國國王。這就是被銘記於歐洲戰爭史中的帕維亞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