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閣歷史用幽默的語言帶你了解廣義西歐國家歷史,歡迎關注和留評
前幾篇說了幾個名正言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今天來說說不那么正統的一位,也是「羅馬人民的國王」。
成功統轄三國
此人是哈布斯堡王室的,1404年世襲成為奧地利大公,為了繼續飛黃騰達,他試圖抱緊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吉斯蒙德的大腿,出錢出力幫助他阻止宗教改革,站在胡斯的對立面。為了鞏固他與西吉斯蒙德之間近似於盟友的關係,過了18年他就娶了西吉斯蒙德的女兒伊莉莎白,而他老丈人沒兒子,就把女婿指定為他身兼的波希米亞(今捷克)和匈牙利王位的繼承人。
(西吉斯蒙德)
除了有老丈人做靠山,他們夫妻都和匈牙利王室沾點邊,伊莉莎白是匈牙利兩個王朝一脈相承下來的,他自己也是匈牙利一個國王貝拉四世的遠房親戚,這樣子他繼承王位也顯得合情合理。
(貝拉四世雕像)
被胡斯運動困擾了好些年的西吉斯蒙德最終於1437年去世,他當年就坐上了兩個國王寶座,稱阿爾布雷希特二世,不過在奧地利那邊,人民稱呼他們的這位大公為阿爾布雷希特五世,因為這幾個地方的世系不一樣。
(阿爾布雷希特二世)
羅馬人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這位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繼位僅僅一年就得到了德意志選侯們的認可,冠以「羅馬人民的國王」之稱。羅馬人民的國王早期並不等同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金璽詔書頒布之前所有皇帝都得把義大利平了成功去往教皇那裡接受加冕,而金璽詔書努力將教俗分離,規定一經選舉出來的羅馬人國王就是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享有相應的權利,教皇無權幹涉選舉,只能承認選舉結果,再讓準皇帝到教皇那裡走個過場進行加冕,算是保證皇位的正統性。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位期間及以後,隨著威尼斯的阻撓和哈布斯堡家族接連不斷誕生皇帝,這個過場都被教皇特許不再需要,當選的羅馬人國王即自稱當選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後來的皇帝覺得前面倆字礙眼把這兩字都給去了,後期的羅馬人國王也就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劃上了等號。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阿爾布雷希特二世在當選的那一刻起即行使皇權,也被皇帝世系所承認,但他由於早逝並未來得及接受教皇的加冕,給人感覺起來有點名不正言不順,這是後話。
前所未有的挫折
且說這位一路順風順水的君主卻在波希米亞攤上老皇帝的遺留問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胡斯運動在那裡進行得如火如荼,這股「火勢」沒有過分蔓延開來,卻也把阿爾布雷希特二世折騰得夠嗆,他在幾番不如意之後已然打起了退堂鼓,又敗在宗教改革中的溫和派聖杯派領導人伊日手上的他,終於被迫放棄了控制波希米亞的宏圖大計。
(波傑布拉德的伊日)
和教皇達成一致
在國內他頒布《美因茨國事詔書》,努力削弱教權,讓教權處於皇權的影響之下,但他把教會改革的時間往後拖到不知道什麼時候,也因此他和教皇達成了一致的協議。
死在入侵者手裡
他的王座還沒坐熱,1439年,奧斯曼帝國就打進來了,他也命殞於這場戰爭當中,不過他後繼有人,遺腹子從他手裡接管了奧地利、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稱拉斯洛五世。
(拉斯洛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