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羅馬人民的國王是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沒有加冕卻被歸入...

2020-12-16 騰訊網

清音閣歷史用幽默的語言帶你了解廣義西歐國家歷史,歡迎關注和留評

前幾篇說了幾個名正言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今天來說說不那么正統的一位,也是「羅馬人民的國王」。

成功統轄三國

此人是哈布斯堡王室的,1404年世襲成為奧地利大公,為了繼續飛黃騰達,他試圖抱緊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吉斯蒙德的大腿,出錢出力幫助他阻止宗教改革,站在胡斯的對立面。為了鞏固他與西吉斯蒙德之間近似於盟友的關係,過了18年他就娶了西吉斯蒙德的女兒伊莉莎白,而他老丈人沒兒子,就把女婿指定為他身兼的波希米亞(今捷克)和匈牙利王位的繼承人

(西吉斯蒙德)

除了有老丈人做靠山,他們夫妻都和匈牙利王室沾點邊,伊莉莎白是匈牙利兩個王朝一脈相承下來的,他自己也是匈牙利一個國王貝拉四世的遠房親戚,這樣子他繼承王位也顯得合情合理。

(貝拉四世雕像)

被胡斯運動困擾了好些年的西吉斯蒙德最終於1437年去世,他當年就坐上了兩個國王寶座,稱阿爾布雷希特二世,不過在奧地利那邊,人民稱呼他們的這位大公為阿爾布雷希特五世,因為這幾個地方的世系不一樣。

(阿爾布雷希特二世)

羅馬人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這位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繼位僅僅一年就得到了德意志選侯們的認可,冠以「羅馬人民的國王」之稱。羅馬人民的國王早期並不等同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金璽詔書頒布之前所有皇帝都得把義大利平了成功去往教皇那裡接受加冕,而金璽詔書努力將教俗分離,規定一經選舉出來的羅馬人國王就是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享有相應的權利,教皇無權幹涉選舉,只能承認選舉結果,再讓準皇帝到教皇那裡走個過場進行加冕,算是保證皇位的正統性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位期間及以後,隨著威尼斯的阻撓和哈布斯堡家族接連不斷誕生皇帝,這個過場都被教皇特許不再需要,當選的羅馬人國王即自稱當選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後來的皇帝覺得前面倆字礙眼把這兩字都給去了,後期的羅馬人國王也就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劃上了等號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阿爾布雷希特二世在當選的那一刻起即行使皇權,也被皇帝世系所承認,但他由於早逝並未來得及接受教皇的加冕,給人感覺起來有點名不正言不順,這是後話。

前所未有的挫折

且說這位一路順風順水的君主卻在波希米亞攤上老皇帝的遺留問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胡斯運動在那裡進行得如火如荼,這股「火勢」沒有過分蔓延開來,卻也把阿爾布雷希特二世折騰得夠嗆,他在幾番不如意之後已然打起了退堂鼓,又敗在宗教改革中的溫和派聖杯派領導人伊日手上的他,終於被迫放棄了控制波希米亞的宏圖大計。

(波傑布拉德的伊日)

和教皇達成一致

在國內他頒布《美因茨國事詔書》,努力削弱教權,讓教權處於皇權的影響之下,但他把教會改革的時間往後拖到不知道什麼時候,也因此他和教皇達成了一致的協議

死在入侵者手裡

他的王座還沒坐熱,1439年,奧斯曼帝國就打進來了,他也命殞於這場戰爭當中,不過他後繼有人,遺腹子從他手裡接管了奧地利、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稱拉斯洛五世。

(拉斯洛五世)

相關焦點

  • 「無羅馬」的德意志封建聯合為什麼起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評價「神聖羅馬帝國」是「既不神聖,也無羅馬,更非帝國」。客觀地講,伏爾泰的評價確實過激,最多只能表現神聖羅馬帝國末年的狀態,而不能用來形容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不過伏爾泰對神聖羅馬帝國「無羅馬」的評價還是比較準確的,因為神聖羅馬帝國本質上就是個德意志封建領主聯合體。
  • 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後,就確認了《大特權》的合法地位
    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後,就確認了《大特權》的合法地位歡迎來到百家號夕陽獨幕。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後,就確認了《大特權》的合法地位。小編了解到一位研究神聖羅馬帝國的史學家弗裡德裡希·希爾評論道:「他是『大胖子腓特烈,根本不符合許多人期盼的霍亨斯陶芬家族繼承人『腓特烈三世』的形象。他缺乏皇帝、太平王侯、救世主國王應該具備的品質。」然而,沒有人能滿足關於「真正的腓特烈」的所有期望,而只有這個腓特烈擁有這一名字和血統。
  • 查理曼稱帝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形塑
    至9世紀中葉,皇帝路易二世實際上僅僅控制義大利中部和北部,此後在爭奪帝位的過程中,控制羅馬城的加洛林王室成員即可稱帝。在這個過程中,對羅馬教宗的控制與依賴,攜手並進,使得加洛林帝國實際上演變為神聖羅馬帝國,即依靠加洛林統治者在羅馬被羅馬教宗加冕,成為名副其實的正宗皇帝。從歷史的長時段來看,復興的西羅馬帝國還屬於自4世紀末開始的羅馬帝國基督教化的漫長進程中一個獨特的階段。
  • 歐洲國家的君主為何都是國王,而不是皇帝?這裡面隱藏著大學問
    把國王跟皇帝的概念放到歐洲歷史,只要稍微讀過歐洲歷史就知道,歐洲國家的君主都是稱呼國王,比如英國國王、西班牙國王、荷蘭國王、挪威國王、比利時國王等等,是沒有英國皇帝、西班牙皇帝、荷蘭皇帝、挪威皇帝、比利時皇帝這樣的稱呼的。
  • 歐洲黑歷史:700年的神聖羅馬帝國竟然是靠倒插門娶富婆騙來的!
    歐洲歷史上曾經誕生過一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的王國,她的領土包括今天的奧地利、義大利、西班牙以及眾多東歐國家,其統治者以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居,並在奪取王位後加冕為皇帝,這便是著名的神聖羅馬帝國,也就是希特勒一直追隨的德意志第一帝國。▲撲克牌裡的紅桃K就是查理曼大帝!
  • 羅馬帝國,東西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它們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說起西方古代史,就不得不提到兩個名字:"希臘"和"羅馬",這兩個名字代表了西方的古典時期。不過,相比於只在西方古代史上享有盛名的希臘,羅馬這個名字在歷史的長河裡就源遠流長了。在西方歷史上,一共有好幾個以羅馬冠名的的帝國,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三個分別以羅馬這一名號為自己命名的帝國,來看看他們之間存在什麼樣的聯繫和區別。
  • 拿破崙:我是全民公投的皇帝,我為自己加冕
    他並非僭主,而是法蘭西帝國的合法皇帝。為什麼需要一場加冕禮?       然而,也許皇帝太過驕傲、太有野心,想建立法國歷史上的新王朝,想名正言順地躋身歐洲王族之列,也許他對於帝國的正當性仍懷有不安全感,尤其是俄國沙皇或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還不太願意承認這位「篡位者」。
  • 查理大帝親自建造的教堂,死後葬在這裡,歷代神羅皇帝在此加冕
    關於查理在加冕之前是否知道教皇要這麼做,說法不一,而且查理被加冕後的感受也是說法不一。首先,查理還是有些顧忌拜佔庭帝國的,畢竟那邊才是正宗的羅馬帝國皇帝,自己是位蠻族的國王而已。再者,讓教皇這麼一搞,好像皇位是教皇給的,而不是自己打下來的,但君權神授的傳統確實也不能打破。查理的想法不是沒道理,日後德國歷史上,教權與皇權的鬥爭真就持續了幾百年,引發了多次戰爭。
  • 三十年戰爭前夜,神聖羅馬帝國從稱霸歐陸的霸主跌落到軍閥割據,名...
    962年,羅馬教皇約翰十二世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為奧託一世加冕。奧託一世獲得了羅馬皇帝的稱號,正式成為羅馬帝國皇帝。神聖羅馬帝國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同俾斯麥時代的德國和希特勒時代的德國並稱為德意志歷史上的三大帝國。腓特烈一世時期,對外,六次出兵義大利;對內,腓特烈一世試圖駕馭那些桀驁不馴的公國等地方勢力,通過把大的公國領地分割成多塊,削弱地方力量,強化王權。比如,1156年,腓特烈一世將奧地利從巴伐利亞公國分裂出來,形成了一個新的公國。
  • 歐洲歷史上小國林立,但皇帝最多只有三個半,那半個卻是英國
    西羅馬滅亡後,法蘭克人捉姦崛起,統西歐,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曼攻入羅馬,接受教皇加冕,成為「羅馬人的皇帝」,稱「查理大帝」,也就是繼承了西羅馬帝國的皇冠。查理大帝將帝國分給三個兒子,即東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和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國王洛泰爾一世繼承到了皇冠,但國家很快陷入進一步分裂。
  • 以假亂真:神聖羅馬帝國的「馬丁·蓋爾歸來」
    而在真實歷史上也不乏這類或人為或巧合的故事,情節往往更加離奇曲折。這裡我們要說的不是那個曾被多次演繹和再創作的16世紀法國朗格多克的農民馬丁·蓋爾的故事,而是中世紀晚期發生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另一則冒名頂替的傳奇及其背後的政治演義:布蘭登堡藩侯(markgraf,又譯邊區伯爵、侯爵)假瓦爾德馬爾事件。
  • 神聖羅馬帝國的崛起:一代比一代出色的查理大帝的繼任者們
    把地中海歸為內湖的強大羅馬帝國在蠻族入侵的滾滾鐵騎下覆滅,之後從公元5世紀起,西歐進入了荒蕪混亂的「黑暗時代」。在這個弱肉強食無政府的幾百年中,人民一直在呼喚羅馬時代的強盛和秩序,回憶羅馬帝國的榮耀。可以說,羅馬帝國雖然覆滅了,但是羅馬強盛的影子和統一的信念依舊在黑暗時代的西方人腦中迴蕩。
  • ...歷史|哈布斯堡|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阿爾布雷希特二世
    拿破崙稱霸歐洲,靠的是戰無不勝的軍隊;希特勒徵服歐洲,依仗的也是強有力的軍隊,但在歷史上,有一個家族徵服歐洲,靠的確實婚姻,因此有人戲稱他們是「用下半身徵服歐洲」!而且這個家族做了六百多年帝王,歷史悠久,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這個家族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哈布斯堡家族!
  • 國王、可汗、蘇丹、法老等君主稱號跟皇帝一樣嗎?是否翻譯問題?
    中國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君主都是國王,這個不在考慮範圍。中國秦朝之後的朝代君主是皇帝,很多周邊國家朝代是中國朝代的藩屬國,中國君主稱皇帝,藩屬國君主就不能稱皇帝,只能稱國王。 歐洲從古到今,大部分國家君主都是稱國王,很少稱皇帝,歐洲君主要得到皇帝稱號,必須得到教宗的承認和加冕,歐洲最早且唯一的皇帝是羅馬帝國君主。
  • 日耳曼人查理曼為何成為羅馬人的皇帝?
    在羅馬覆亡的476年和查理曼加冕皇帝的800年之間,歐洲300多年沒有一個皇帝,歷史學家把這段時期稱為「黑暗時代」。 日耳曼人一支的法蘭克人改變了這個局面。這個由克洛維486年建立起的法蘭克王國,歷經墨洛溫王朝的擴張後,傳到加洛林家族的查理曼手中。
  • 2018部編版:九上歷史《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
    2、初步學會從課本圖片,觀察地圖,材料閱讀中,提取歷史信息的方法。3、初步學習從歷史文獻中發現歷史信息的方法。4、羅馬文明是希臘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他們都屬於海洋文明。分析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衰落的原因。5、羅馬的輝煌是建立在奴隸制度的基礎之上的,羅馬帝國的危機實質是奴隸制危機。
  • 出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是他們家下人
    表面上看,摩納哥似乎是四大公國裡面地位最高的。畢竟人家的元首乃是親王,其夫人則是被稱為王妃。如此說來,摩納哥都堪比王國了。然而,摩納哥的地位並沒有那麼高。就歷史出身而言,摩納哥是四大公國裡面最差的一個。摩納哥的建國歷史是比較悠久的,早在公元14世紀,來自於熱那亞的銀行家族格裡馬爾迪家族,就已經在這裡開始了統治。
  • 從「國王」到「皇帝」:君主應該如何正確稱呼
    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能成為一國之主,當上國王已經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但是對於大國之君來說,成為國王並不是事業的終點。       在人類歷史上,幾乎所有的「王國」都在想盡辦法攻城掠池,擴大地盤。而其中只有少數幸運兒能成功建立起幅員遼闊的「帝國」。
  • 第一羅馬、第二羅馬、第三羅馬,分別是哪三個國家的別稱?
    羅馬,有兩個含義,一個是今天義大利共和國的首都,另一個是歐洲歷史上的國家羅馬帝國。作為義大利的首都,同時也是義大利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中心,相信很多人都相當熟悉了,現在主要介紹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在世界歷史上可謂赫赫有名,它是世界歷史最接近統一歐洲的國家,也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其極盛時期的疆域覆蓋整個環地中海,國力非常富強。實際上,羅馬帝國的真正國號就是羅馬,而首都也是今天義大利首都羅馬,稱呼帝國是因為有強大的國力、遼闊的領土。
  • 我們都知道「皇帝」這個稱號是秦始皇帶來的,那西方是怎麼來的?
    大夥都知道,咱們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此後古代王朝的一把手就都稱「皇帝」了,這一直持續了兩千多年,到清朝溥儀時「皇帝」才徹底完蛋。在嬴政之前,是沒有「皇帝」的,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等等,連國家都沒有,就甭說「皇帝」頭銜了,而夏商周的一把手,都稱「王」或「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