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喜歡飲酒,也寫了無數的飲酒詩,而且很多都是興會淋漓之作。詩仙一個人悶了怎麼辦,舉杯邀明月,「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雲遊四方錢花完了怎麼辦,太白的朋友遍天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仙在酒中尋找到靈感,得到了真情,悟出了道理。酒作詩媒,信手拈來全都令人心醉;酒成知己,千金散盡只要人生得意。
山中與幽人對酌 唐代: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李白喜歡爬山,幽靜的山谷才是別有天地非人間;盛開的山花更增添了環境的幽美,對酌者又是意氣相投的隱居高士。李白覺得萬事正合心意,於是「一杯一杯復一杯」,彼此推杯換盞、開懷暢飲。讀者眼前仿佛看到那痛飲狂歌的情景,聽到李白正在高呼「將進酒,杯莫停」。山風微拂,清泉潺潺,詩人的酒興正濃;山花爛漫,百鳥助唱,詩仙的酒杯高舉。
李白能喝而且貪杯,但也絕對不是千杯不倒,詩人高興地杯莫停,終於酩酊大醉,於是打發朋友先走。「我醉欲眠卿且去」,話很直率,卻是一幅飲者酒酣耳熱的畫面,也表現出對酌的雙方是莫逆之交。詩人儘管頹然醉倒,卻酒醉心明,依然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來」。
李白喝了酒顯出真性情,立馬就變成一位超凡脫俗的狂士,隨心所欲、恣情縱飲,不拘禮節、自由自在,讀者面前活脫脫地展現出一個飄逸非凡的詩仙。美酒盡興了,心情也暢快了,李白揮筆寫下這首詩,似乎還融進了一些酒香。這首詩意氣飛揚,好像有一種不可羈絆之勢,將詩人心中的快意表達得酣暢淋漓。
詩人在率真的舉止和談吐中,將一種深情曲曲地表達出來,沒有深奧晦澀的詞彙,完全採用了熟悉的口頭語,卻直中有曲。既有信口而出、率然天真的妙語,又不一瀉無餘,令人玩味無窮。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這樣的詩只有李太白才能寫出來。隨心所欲、不拘禮節的人生態度,展現出一個超凡脫俗的藝術形象。回想他離開長安時的情景,詩人一面深思,「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面又「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的隨興是他的優點,李商隱是將煩惱都放在心裡,卻託物言志地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李白也不像杜甫那樣憂患意識濃厚,所以經常開玩笑地說杜甫作詩太苦,李白一直都是號召大家要「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痛苦是一生,快樂也是一生,都是短暫的生命過客,何必每日憂心忡忡,人生就要敢於放飛自己。李白懂得這點,所以才「一杯一杯復一杯」,我不醉,你別走;等我醉了,你該幹嘛還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