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論述題(小論文):科技的利與弊

2022-01-26 中學名校資料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800年,大約五分之一的英國人口居住在城鎮,城鎮規模在大約1萬多人。到1900年, 已有四分之三的人口在城市裡工作和生活。在其他地區也是如此,到1900年, 工業化國家中至少50%的人口生活在超過2 000人的城鎮中。1800年,歐洲人口達10萬的大城市僅有20座,西半球一座也沒有。到1900年,歐洲和北美的大城市超過150座。城市化的進行形成了以城市為基地的工業體系,將生產、服務、居住、消費等集中在統一地域,從而產生出巨大的前所未有的社會效應……工業時代急劇增加的城市人口,使得城市中水和空氣的汙染更為嚴重,城市中的每一寸土地都無法從水和空氣汙染的惡臭中倖免。

——摘自傑裡·本特利《簡明新全球史》等

(1)根據材料指出城市人口急劇增加的主要原因。

(2)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並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分析】

根據材料中「城市化的進行形成了以城市為基地的工業體系,將生產、服務、居住、消費等集中在統一地域,從而產生出巨大的前所未有的社會效應……工業時代急劇增加的城市人口,使得城市中水和空氣的汙染更為嚴重,城市中的每一寸土地都無法從水和空氣汙染的惡臭中倖免」等信息可得出觀點:工業革命帶來社會進步,也帶來社會問題。

【答案示例】

(1)工業化時代的到來 (或工業革命)。

(2)觀點:工業革命帶來社會進步,也帶來社會問題。

論述:工業革命後,隨著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農村人口不斷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進程,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同時隨著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加,也給城市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汙染。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電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促進社會生產生活的變化,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作為新型交通工具的汽車進入城市,既為人們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加劇了城市交通的擁堵。

結論:兩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工業化,不僅促進了社會的生產力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同時帶來了諸多問題。

2019—2021年論述題設問歸納

年份

設問

分值

2019

27.(3)綜上所述,你認為在人的解放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方面?另舉一例史實加以論述(中外史實皆可)。(3分)

3分

2020

33.(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從1、2、3組英語新詞中任選一組,指出該組新詞的出現與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相關,並結合史實加以簡單說明。(6分)

示例:

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

說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戰各國將最新研製的武器裝備投入戰場,坦克、機關槍、防毒面具等新詞進入英語。

6分

2021

33.(1)根據材料一,任選一座城市並結合相關史實說明其堪稱博物館的理由。(6分)

10分

33.(3)根據材料三,任選兩個或兩個以上資源自擬一個主題,圍繞這一主題說明西安的歷史文化價值。(4分)

 

從上表可以看出,論述題開始出現在中考歷史學科中,並且考查的難度和分值逐年提升。參考全國高考和各地中考的命題趨勢,有必要從更高的要求(即小論文角度),提前加以訓練。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練 | 歷史論述題(小論文)(62):格致書院
    自2019年中考後,論述題開始出現在廣東中考歷史學科中,並且考查的難度和分值逐年提升。每年廣東中考,論述題問題設計都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且參考全國高考和各地中考的命題趨勢,考生們有必要從更高的要求(即小論文角度),提前加以訓練。34.全民族抗戰35.重慶談判36.中國特色的道路37.土地改革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每日一練 | 歷史論述題(小論文)(4):商鞅變法
    自2019年中考後,論述題開始出現在廣東中考歷史學科中,並且考查的難度和分值逐年提升。每年廣東中考,論述題問題設計都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且參考全國高考和各地中考的命題趨勢,考生們有必要從更高的要求(即小論文角度),提前加以訓練。戰國時期,新舊時代交替,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及在複雜的鬥爭中生存下去,各國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實行變法。
  • 高中歷史小論文題解題指導
    (這個結論一定要結合這道題目的內容寫出,依據歷史唯物主義和相關的歷史史觀以及歷史發展的趨勢等來論證。) 結構完整,包括開頭、正文和結尾三部分,缺一不可(它決定了考生的答案是不是一篇小論文) 在段落上,不得少於三個自然段,絕不能一段寫到頭; 開頭為第一段,要簡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論點,如果題目有要求,還應該首先列出材料中的幾種觀點。 正文至少一段,運用論據論證論點。
  • 取消申請博士的論文限制之「利、弊」思考
    我認為取消發表論文作為申請博士學位的硬性條件是利弊各有,而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還需要靜觀其變,清華、北航等政策嘗試的初衷是好的,但關鍵是如何實現政策落地生根,避免政策扭曲。 取消申請博士的論文限制的「利」 1.論文不應該是為了寫而寫,這樣毫無意義,人類應該把有限的時間致力於真正有用的技術突破上,而不是灌水文章。
  • 歷史論述題應該怎樣答——以月考37題為例
    高三第一次月考歷史第37題,考查的是一個小論文的題目,雖然題目比較簡單,但從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很不理想。
  • 碩士論文研究董明珠自戀 結論:CEO自戀可能弊大於利
    碩士論文研究董明珠自戀 結論:CEO自戀可能弊大於利時間:2020-11-18 19:5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碩士論文研究董明珠自戀 結論:CEO自戀可能弊大於利 近日,浙江工商大學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引起熱議,題目為CEO自戀及其經濟後果研究以格力電器(66.930
  • 碩士論文研究「董明珠自戀」 表示對企業可能弊大於利
    【CNMO新聞】近日,浙江工商大學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在網上引起熱議,原因就是這篇論文的研究對象是格力電器及其董事長董明珠。這篇名為《CEO自戀及其經濟後果研究——以格力電器為例》的論文指出,董明珠的自戀人格導致格力電器產生內部控制,並致使格力電器多元化失敗。
  • 歷史論述題答題模板大全
    歷史論述題答題模板大全有一些文科同學,在做歷史題的時候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選擇題和材料閱讀題都會比較容易一些,唯有歷史論述題相對來說比較難,那麼有什麼方法解決這一現象呢?小編為你整理了歷史論述題的答題模板,僅供參考!
  • 歷史乾貨 | 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小論文題)解題方法與技巧
    結構完整,包括開頭、正文和結尾三部分,缺一不可(它決定了考生的答案是不是一篇小論文)。     在段落上,不得少於三個自然段,絕不能一段寫到頭;     開頭為第一段,要簡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論點,如果題目有要求,還應該首先列出材料中的幾種觀點。       正文至少一段,運用論據論證論點。
  • 中考題目越來越簡單,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特別物理,97分A 等,按兒子同學之間聊天說法,選擇題錯一題,基本涼涼了~。其實考試,試卷按難易階梯度,一般簡單題佔60%,中檔題佔25%,高檔題佔15%。可今年這種階梯度明顯弱化。>今年中考試題區分度明顯低於高考,當中考統考題目偏向簡單,中等生與尖子生成績差距大大縮小,到頭來,拼的是細心,細心高於了智力,不知道是利大於弊
  • 有的放矢 分類作答——小議高考歷史小論文題目類型
    特別是在新高考背景下,涉及賦分問題,如果缺乏區分度,社會難以接受,無法向群眾交代,考試命題與評價部門承受過大政治壓力,因而像歷史小論文這類有區分度的題只能加強不會削弱。2019年歲末山東省推出新高考模擬考歷史卷中有兩道小論文題,就體現了這一命題趨勢,這也是2020年新高考歷史的命題趨勢。    如何應對歷史小論文題?很多學生手足無措,一看就暈。
  • 被稱為「小論文」的日本大學高考作文題
    考生們只有在參加大學自己出題的「個別學力檢查」的「二次考試」時,才會遇到面試與論述類的「作文題」。  不過日本大學不將論述類題目稱為「作文題」,而稱其為「小論文」:各大學根據報考專業不同,會有不同的「小論文」試題。主要形式為根據給出的題目內容,說明或闡述自己的意見。且字數要求不多,字數少的200—300字即可,字數稍多也最多1000-1500字左右足夠,故稱「小論文」。
  • 「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香港歷史試題引爭議
    該試題問考生,是否同意「在1900至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要求考生闡述自己意見。試題引起軒然大波,被網友稱為「漢奸試題」,近日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決定取消該試題。
  • 高考日語的利與弊!這些你都了解嗎?
    高考日語的利與弊都有哪些呢?今天芥末小編就給同學們介紹一下選擇高考日語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關於高考日語同學與家長們最關心的應該就是高考日語對於以後考大學選擇專業是否有影響?以後成功考入大學是否需要從新學習英語?全國都有哪些地區可以申請高考日語?高考日語真的可以提高分數嗎?
  • 2014考研英語作文範文:網絡的利與弊
    由此可見,這幅圖反應了這樣一個現實:網絡文化有利也有弊。因此本文可以這樣設計:  第一段:描述圖畫;第二段:網絡的利+舉例,網絡的弊+舉例;第三段:提出建議措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思路拓展  所有利弊型的文章,均可按照本範文提供的思路進行論述。例如,城市化的利與弊。大學擴招的利與弊等。
  • 歷史解題思路——小論文
    上一期講到的是歷史的選擇題方法,而這一期是一個比較難的題——小論文。選擇題,和大題答滿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小論文的是基本上很難得滿分的,那麼我們為什麼會扣分呢?即使是做過的題,在考場上也要斟酌再三。所謂的押題卷不是保你押題不是一模一樣的答案,而是題型,題型見過了,也就不慌了。2.論點與論述不匹配:這個是很常見的現象,就像寫議論文題目一定要與自己的論點有關,如果不搭調的話分數是會很低的。
  • 以智慧課堂的名義給孩子配平板,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在小編看來,平板不過就是一個大一些的智慧型手機。由於之前也沒有接觸過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所以小編專門到知乎上去找了找答案,看看以前用過的人怎麼看。 在學校開展智慧課堂,並非首創,已經有一些小學和中學都有使用過。有些是以購買的方式,有些是以籤訂使用協議的方式(損壞照價賠償),家長對此頗有爭議。
  • 科技論文從研究方式和論述內容的分類
    ,採用的論述方式卻類似於社會科學的表述方式,即用調查研究所得的可信事實或數據來論證新的觀點。賽恩斯編譯依據經驗,科技論文按研究方式和論述內容可分為:一、實驗性論文。這類論文主要針對科技領域的一個學科或專題,有目的地進行調查與考察,實驗與分析,或進行相應的模擬研究,得到系統的觀測現象,實驗數據或效果等較為重要的原始資料和分析結論,準確與齊備的原始資料往往使其成為進一步深入研究的依據與基礎,它不同於一般的實驗報告,其寫作重點應放在研究上,追求的是可靠的理論依據、先進的實驗方案、適用的測試手段、準確的數據處理及嚴密的分析論證。
  • 如何看待人工智慧的利與弊?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得到了提高,人工智慧也走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在當下,有很多的人在討論人工智慧,那麼它到底是好還是壞呢?人工智慧的利與弊又是什麼呢?人工智慧的利: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智能,便捷,給我們帶來更高的商業價值,推動社會進步,人工智慧不僅給人類的生活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還把更多的人從簡單煩躁而重複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 宿遷科技學校女子教育部舉辦「中學生使用手機利與弊」辯論賽
    為豐富學生們的課餘生活,活躍校園氣氛,提高思辨才能、邏輯思維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加強班與班之間的交流,培養發現辯論人才、團隊協作能力,共同感受語言的藝術和思想碰撞,近日,宿遷科技學校女子教育部舉辦了「中學生使用手機利與弊」,來自女子教育部的100多名師生出席了此次辯論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