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重鎮矽谷裡的工程師,有三分之一是印度人。這跟印度人數學很厲害有關係嗎?或許該問印度人數學為什麼那麼厲害。
吠陀(fèi tuó意為知識)數學的真假
印度的「吠陀數學」(Vedic Maths)曾在日本形成一股風潮,而這也是成為「印度人數學非常厲害」之傳說的其中一個原因。
但是吠陀數學事實上在印度曾引發爭議,是個有點棘手的問題。
吠陀數學是一種心算, 出自一本名為《 吠陀數學》(Vedic Mathematics) 的書, 於一九六五年出版,由巴拉蒂克裡希納第勒塔季(Swami Bharati Krishna Tirtha,一八四四至一九六○年)所撰寫的著作。自從這本書出版之後,「吠陀數學」才變得有名。問題在於整本書的內容並不是出自於《吠陀經》,據說作者是從《吠陀經》得到靈感,所以才把書名取為《吠陀數學》,實際上跟《吠陀經》的內容一點關係都沒有。在《吠陀數學》的編者序中,也確實記述本書內容與《吠陀經》無關,然而因為書名的關係,使得之後的人不停地誤解下去。
在印度會形成問題,是由於大家都相信這是印度古老的數學,發起應該列入學校課程的行動。過去已有數個邦將「吠陀數學」列入教科書內容,二○一四年開始,在倡導印度教國族主義至上的印度人民黨政府的執政下,也將這項議題列入討論。
吠陀數學是一種心算,用它來輔助從前算術、數學的教學並沒有什麼問題。印度的學者與教育者認為問題在於,除了把「吠陀數學」的由來誤以為是從古代《吠陀經》而來之外,還加上讓孩子在印度教國族主義的政治意識形態下學習這件事。
會形成這樣的意識形態背景,是由於印度人對現在普遍的算術、數學都從西方來一事感到排斥,進而升起應該要學習印度古代起源的吠陀數學,藉此顯示愛國心。不過,就如同印度學者所說的,這個愛國心有點不太對。追根究底,現在世界上大家所學習的算術、數學之基礎,阿拉伯數字與零的概念,並不是西方本來就有,而是從印度衍生出來的東西。
不管怎麼說,由於在二十世紀中期被開發、有點特殊的心算法「吠陀數學」的緣故,讓大家誤以為印度人的「數學很厲害」,不過我不是這麼想的。另外,本書不會介紹吠陀數學的內容,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上網搜尋,應該可以找到熱心網友的有趣解說。
背誦能力與IT產業
人們認為另一個「印度人數學很厲害」 的理由,恐怕是印度人在需要高階數學思考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領域中十分活躍的關係。在二○一二年資料中顯示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中IT產業佔了百分之七點五,另外,許多印度人在IT產業基地、也就是美國的矽谷相當活躍。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簡稱為IIT)是頂尖學府,許多印籍IT技術人員,都是從印度理工學院畢業的。
那麼,印度人在IT產業相當吃香,也是因為印度人「數學很厲害」的關係嗎?
我的想法是,印度人在IT產業表現亮眼,跟印度人的學習法大多是靠著背誦有很大的關係。這裡就針對這點稍微說明一下。
印度因為語言十分複雜,孩子從小不得不靠著背誦來學習。印度人絕大部分除了家鄉的母語或族群自有的語言之外,還要學習可以運用在廣大地區的共通語言(像是印地語等),中產階級的人還會多學習一種教育語言,也就是英語。印度人學習英語的方法,並不是像日本人一樣用翻譯,而是靠著小時候就熟悉的背誦,就連算術、理科,或是社會等科目都是用英文教學,整個學習就是靠背誦出來的。因此在印度念書,就如同日本高中或大學階段的學習一樣,從一堆參考書找出正確答案,經過拼命死背後,在考試當天寫出論題的答案。而最能發揮背誦學習法極致的,就是IT產業了。以上是我一直以來的想法。
無論如何,即便前述內容符合答案,也絕對跟印度人數學很厲害這件事沒有關係。就只是印度學生努力背誦學習的成果,延伸至印度IT產業的發展而已。
在印度常聽見有關日本的傳聞,大概就是「日本小孩都會自己修好壞掉的時鐘」。我想這應該是受到「日本是個技術大國」的想法所影響,也只有日本人自己知道這傳聞根本不是事實。同理可證,我們從印度是IT人才大國一事推論出「印度人因為某些理由,數學特別厲害」這點,也不會覺得不可思議。只是這個推論是否正確,必須再多加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