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擅長數學?恐怕不能一概而論

2020-12-1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5月13日報導美媒稱,人們普遍認為,印度人十分擅長數學。甚至已故的史蒂芬·霍金也對此表示認同。但最新研究顯示,這未必完全正確。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5月9日報導,根據遊戲化練習應用程式「下一個測試」發布的一份報告,印度學生做三位數和四位數的「簡單加法」的準確率為95%,但「計算帳單總額」時的準確率要低得多(為69%)。

報導稱,「下一個測試」應用程式的使用者是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員會」(CBSE)體系和「印度中等教育證書」(ICSE)體系中的學生。

「下一個測試」軟體在對4月份向7500多名學生收集的12萬個數據點進行分析後發現,學生在解決比率或損益值等較為複雜的問題時更容易出現問題。這些分析數據來自於印度70多個城市中的6至10年級的學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分析顯示,沒有明確的數學關鍵詞的應用題的難度更大一些。例如這個問題在涉及百分比的題目上顯而易見。

印度學生能夠解答九成有關百分比的直接計算題,例如「2000的25%等於多少」、「請將1/8換算為百分比」等。

然而在進行折扣計算時,他們的準確率大幅降低。只有56%的時候,學生們能夠成功地解答下面這樣的問題:

「紅色巴士」公司將為金額為2000盧比及以上的訂單返現500盧比。如果您的訂票金額為2500盧比,那你享受的實際折扣是多少?

通過對約20個邦的數據進行比較,從地理上看來自旁遮普邦的學生表現最佳。排名前五的其他邦有馬哈拉施特拉邦、比哈爾邦、北方邦和北阿肯德邦。

相關焦點

  • 印媒:印度人擅長數學 但中國人更牛
    環球網記者仲偉東1月21日報導,《印度時報》21日報導指出,印度人擅長數學,不過中國人對此更為擅長。報導稱,有證據表明印度人擁有數學天賦,在2010年的經企管理研究生入學考試(GMAT)的數學技能測驗中,印度人的數學分數就高於平均分。不過中國學生的數學分數排名最高,印度排名則遠遠落後於中國,排在第7位。
  • 印度人的數學真的很厲害嗎
    高科技重鎮矽谷裡的工程師,有三分之一是印度人。這跟印度人數學很厲害有關係嗎?或許該問印度人數學為什麼那麼厲害。吠陀(fèi tuó意為知識)數學的真假印度的「吠陀數學」(Vedic Maths)曾在日本形成一股風潮,而這也是成為「印度人數學非常厲害」之傳說的其中一個原因。但是吠陀數學事實上在印度曾引發爭議,是個有點棘手的問題。
  • 珠算與珠算文化不能一概而論 想要走進課堂路還很
    日前,針對《關於推動珠算文化進入小學數學課堂的提案》,教育部網站發布《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200號(教育類016號)提案答覆的函》稱,「是否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珠算學習要求,從『看到算盤』『知道算盤』到會簡單的珠算口訣,撥珠運算,我們將把這一問題提交給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認真研究。」
  • 印度人可能是現代數學理論的創始人
    印度人可能是現代數學理論的創始人
  • 天才少女擅長心算,多次擊敗計算機,華羅庚:答案是錯的
    她叫沙昆塔拉,是個印度人。她的家庭條件並不好,和大多數印度人一樣。家裡的條件只能讓她的哥哥讀書,沙昆塔拉喜歡學習,所以哥哥讀書寫字的時候她就在旁邊看著。很快她的學習能力就超過了她的哥哥,尤其是在數學領域,沙昆塔拉無師自通的學會了心算。她哥哥還在拿草稿紙計算,她卻在心裡得出了答案。
  • 網絡流行語科普 人和人體質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人和人體質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7-30 17:07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人和人體質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什麼意思什麼梗? 人和人體質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什麼梗?最近突然流行起來了一個人和人體質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 印度人吃飯靠手抓 網友評論一針見血
    要說網友的智慧聚集地會在哪,那當然就是每篇新聞熱點後面的評論區了~大家好,精彩神評論又和大家見面啦~一起來看看,對於下面的熱點話題【印度人吃飯靠手抓】,網友們又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神評論呢~如果你有更獨到的見解,趕緊在評論區留言吧~印度人吃飯靠手抓
  • 印度人的奇葩比較:中國人比印度人聰明嗎?是要比智商的節奏嗎?
    但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在幾乎所有國際公認和公正的嚴謹性智力測試中,新加坡的華人超過了印度人。無論是PISA,TIMSS,GCE,國際學士學位,GCE高級,或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或相關學科的高度被引用的研究出版物。這份數據提供了按種族分布的從1987年至2015年每年至少通過5次普通水平考試的新加坡學生的百分比數據。
  • 印度人為什麼在矽谷混的比中國人好?背後原因竟是這樣
    平時大家都說印度人聰明,在矽谷和美國的那些科技企業裡面,印度工程師非常多,現在這兩位CEO的出現等於是告訴大家,印度人不僅技術做得好,而且在大公司裡面的上升通道沒有上線,相反的,在歐美的華人表現就遠沒有印度人這麼搶眼了。
  • 女孩子不擅長學數學?媽媽的一句話,女兒豁然開朗
    殊不知,這些話對孩子的心理打擊特別大,本來就不會做,聽到爸媽這樣說自己,更加的自責內疚,對數學沒了興趣。「女孩天生不擅長學數學。」這句話,經常可以聽到長輩掛在嘴巴,甚至老師也會委婉的表示,男孩子腦瓜靈活,學數學接受能力和反應能力更快。這種話在女孩心中或多或少會留下一些影響。
  • 明明是印度人發明的數字,為何稱之為阿拉伯數字,而不是印度數字
    7世紀初,阿拉伯人南下徵服了印度北部地區,當他們看到印度當地人所使用的阿拉伯數字後大吃一驚,阿拉伯人沒有想到,被自己所徵服的人種竟然能有如此高度的數學成就。隨後阿拉伯人將大量印度數學家擄掠回了中東地區,並讓其為阿拉伯商人和數學家傳授阿拉伯數字。
  • 《墨菲定律》:做自己擅長的事,才能成就自我
    有的人喜歡數學,有的人喜歡語文,還有的人喜歡物理,化學,和生物...因此每個人所擅長的東西也是不同的。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一點都沒錯。因為人們只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格外上心,更願意對這件事物投入百分之百的熱情,而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甚至不想浪費一分一毫的時間。
  • 印度人是真的很幸福,還是「安貧樂道」?
    再者,在很多印度人看來,他們和中國相比似乎有一些特殊優勢,比如他們採用的是西方式民主制,可以直接和歐美社會接軌,所以經濟、貿易、文化方面的往來比較便捷。除此以外,印度宗教文化非常發達,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民族性宗教,所以多數印度人其實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並不高,他們基本上沒有感受到自己是多麼的貧窮。記得孔子在《論語》中有一段對話很有意思,孔子的學生問孔子:請問老師,」貧而不諂,富而不驕何如」?
  • 中國人比印度人更聰明?印度網友承認:確實如此
    ▲中國人 vs 印度人之前界通小編看過一個熱議的話題,說的是中國人在算術上是否比西方人要強。注意是算術,不是數學。貌似中國人對數字的記憶優勢上要遠超西方國家的人。這是由語言決定的。比如一串毫無意義的數字5、4、8、1、7、3、9。
  • 男生真的更擅長數學?| 科學60秒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男生比女生更擅長數學。 相關的研究已經堆成山了,《心理學公報》(Psychological Bulletin)上的一項薈萃分析(meta-analysis)又給出了新的證據,都說明男女在數學能力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 吠陀的古老智慧:印度人不可思議的「19乘19」乘法
    在新德裡一間學校教授數學的蘇布拉託(Subrato)表示,印度人對數學比較實際,就是用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所以印度古代數學散見在吠陀典籍和天文學書籍中,都是用來解決建築測量或天文學問題。因此,如果有更快的捷徑,當然會選擇捷徑來解決問題。
  • 同學們莫慌,模考和高考不能一概而論!
    同學們的擔憂可以理解,就筆者看來,兩場考試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模考成績並不能代表高考成績,兩者不能一概而論,因此,高三模考發揮不盡人意莫慌!模考和高考存在的幾點區別:出題人不同,題目難易不一學校組織的模考一般都是由各校的老師命題,而高考試題大多是大學教授出題,一部分出題者是優秀的高中教師,像曾經出過江蘇高考數學卷的葛軍,擔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及碩士生導師,也是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 女性不擅長數學?數學研究沒有男女之分,數學也不只是男生的領域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侵刪                                                                                                                                      有位清華大學的年輕女學者,她是清華大學數學系及丘成桐數學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更是在麻省理工學院等名校也做過數學研究
  • 一印度人夢到神的啟示,醒來寫下近3900個數學公式,無人望其項背
    在數學這一領域,天賦遠比努力重要,多少人夜以繼日地鑽研,也沒有人家一覺睡醒之後看得透徹。曾有一沒有接受過正規數學教育的印度人,在三本筆記本和一些草稿紙上,寫著大約4000條公式,很多數學家都對他不吝讚美之詞:「拉馬努金的重要,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名數學家,而在於他告訴了我們,人類大腦可以做到何種程度。」
  • 「很難一概而論」英文怎麼說?
    這很難一概而論,不過最近有一款「動物之森」大家都挺喜歡的那「很難一概而論」英文怎麼說?我認為很難一概而論。(Of course, children are different and people like different kinds of game! And it also depends on the age of child as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