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軸動點題無疑是初一數學的難點所在,無論是月考、期中考還是期末考,基本上都能看到數軸動點題的身影。這類問題常與行程問題、距離公式、中點公式、分類討論思想、方程思想等相結合,難度大,思考性強。想要一分不扣,除了要掌握這些知識點外,也要拿點題目來練手。
1.數軸動點題之往返運動
很多同學遇到數軸動點題就感覺頭疼,更加不要說往返運動的題目,感覺不知道題目在說什麼,也不知道怎麼入手。
第1問:求兩點之間的距離,直接利用距離公式求解即可,A、B兩點之間的距離等於|6-(-10)|;
第2問:理解這個式子的幾何意義,該式表示x與-10和x與6的距離之和,那麼可以分三種情況進行討論,x可能在-10的左邊,也可能在-10和6之間,也可能在6的右邊,如果熟悉這種類型問題的話,看到題目答案應該就出來了,最小值其實就是-10與6之間的距離,同樣利用距離公式求解即可;
第3問:藉助我們講解的數軸動點題解題方法,利用距離公式分別表示出線段AC與線段BC,然後列方程解題;
第4問,分別表示出運動t秒鐘後,甲球表示的數和乙球表示的數,然後分段用乙球表示的數減去甲球表示的數即可.
本題考查了數軸的應用,明確數軸上兩點間的距離的表示方法及用絕對值來表示距離,是解題的關鍵.
2.數軸動點題與線段長相結合
數軸動點題與線段長相結合也是常考題型,解題的關鍵是利用距離公式表示出線段的長度。
第1問:(Ⅰ)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即可知A、B兩點分別表示的是-8與20;
第2問:(Ⅱ)把點的運動看成行程問題中的追及問題,在相等的時間內,路程差等於28,列一元一次方程即可解決;
第3問:(Ⅲ)設運動時間為 t秒,用含有t的代數式分別表示出題目中涉及的線段長,NO=20+2t,AM=t,OB=20,即可表示要求的線段的值.
數軸動點題與線段長相結合考查的題目比較多,同學們要注意這類題目。
3.數軸動點題與距離公式
這類題目在數軸動點題中算比較簡單的一種類型,有些題目的題幹雖然看上去很長,但是認真分析問題應該不大,主要就是藉助距離公式。
第1問:∵點A表示數-3,∴點A向右移動7個單位長度,終點B表示的數是-3+7=4,A,B兩點間的距離是|-3-4|=7
第2問:∵點A表示數3,∴將A點向左移動7個單位長度,再向右移動5個單位長度,那麼終點表示的數是3-7+5=1,A,B兩點間的距離為3-1=2;
第3問:∵點A表示數-4,∴將A點向右移動168個單位長度,再向左移動256個單位長度,那麼終點B表示的數是-4+168-256=-92,A、B兩點間的距離是|-4+92|=88;
第4問:∵A點表示的數為m,∴將A點向右移動n個單位長度,再向左移動p個單位長度,那麼點B表示的數為(m+n-p),A,B兩點間的距離為|n-p|.
小結:點在數軸上移動時,數軸上表示的數左減右加,兩點之間的距離,利用右邊點表示的數減去左邊點表示的數即可。
數軸動點題型怎麼處理?關注以下文章吧。
初一期末複習,重難點之數軸動點題,精選20題,全部做對學霸無疑
初一上學期期末複習,拿下動點題,離滿分又近一步,精選35題
初一上學期期末複習,有效地複習數學更容易取得高分,精選40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