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多年,今天才懂得「無欲則剛」,原來是這個意思

2020-12-13 問過藍天

最近重新翻了一次《論語》,讀到「公冶長」這一段時,若有所悟,原來「無欲則剛」竟然是這個意思。

也就是說,「無欲則剛」這一成語,儘管經常聽到,但真懂得其意思的人並不多。

那麼,「無欲則剛」到底表達什麼意思呢?

孔子雕像

其實這個成語就是出自於《論語》,即: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申棖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並以「剛強」聞名於諸弟子之中。

所以,當孔子感嘆到:「我從未見到過真正剛強的人」

就有弟子告訴他:「申棖就是一個非常剛強的人」

孔子雕像

於是孔子因此而詮釋人如何才能變得剛強,於是他告訴弟子道:「申棖本人也是一個多欲的人,又如何能夠剛強呢?」

言外之意,只有做到「無欲」的人,才可以真正變得剛強,即「無欲則剛」,當然,這也是這個成語的出處。

那麼,這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個成語,並不是講沒有欲望的話,就可以無敵了,更不是講一個人如果沒有什麼欲望,就意味著什麼都不必怕了,相對於這些片面的解釋,「無欲」強調的是人只有不受到欲望的控制與牽引,才可以做到真正坦蕩無償畏,不受到他人的左右,而清代的林則徐,也有一副對聯談到「無欲而剛」,即:

孔子講課圖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因此,「無欲則剛」並不是講完全「無欲」之後,才變得剛強,而是強調多欲之後,容易被欲望所帶來的感受所牽引,並由此而屈服於欲望,做到不完全的自主。

近代著名學者錢穆先生也曾在《論語新解》對於「無欲則剛」有過詮釋,即:

「人多嗜欲,則屈意徇物,不得果烈」

意思是說,一個人若是有太多欲望的話,往往就會屈從於自身欲望的牽引,而不敢做出任何果敢或剛強、剛烈且不違背自己意願的決定。

書法作品:無欲則剛

因此,相對於釋家或道家而言,《論語》中的「無欲」更加接近於世俗的追求,即不需要斷除欲望本身,只需要不受到「欲望」的牽引。

從另外方面講,一個人有欲望很正常,甚至可以說,欲望本身是生命源泉,根本無法斷,也是生而為人的必須,誰都無法避免,但是,我們人卻可以通過「修身養性」的方式,實現不住於欲望或不受到欲望牽引的目的,並由此展現真正的自己,活出真正的自我,不再屈從於欲望或他人的意志。

古人歸隱圖

而這些正是孔子在《論語》中談「無欲則剛」的真正意思。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以及錢穆先生的《論語新解》

相關焦點

  • 新解「無欲則剛」,有點意思!
    百科裡面解釋「無欲則剛」這個詞的意思是:借喻人只有做到沒有世俗的欲望,才能達到大義凜然的境界。
  • 人無欲則剛,人無欲則明
    佛教經籍上有一句話,叫做「無欲則剛」,意思是說,一個人倘若沒有什麼欲望,他就什麼都不怕,什麼都不必怕了。和尚在寺院裡修煉一輩子,末了沒有一個不想上西天的;道士整日閉關打坐,末了沒有一個不想白日飛升的,可見雖然「無欲則剛」,但要做到「無欲」卻並不容易。
  • 【文化】「以德報怨」「愚不可及」原來是這個意思,有多少古語被我們誤讀?
    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卻並非是這個意思。真相:我們來看原句,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原來這是孔老夫子在稱讚一個叫寧武子的人,他說:「寧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時候就展示自己的才華,做一名智者;世道渾濁的時候就裝傻,做一個愚者。
  • 今天才懂得香醋、米醋、白醋、陳醋的區別,原來以前都在亂用
    現在的人都開始懂得生活了,懂生活,要從飲食做起,好的飲食,能夠保證人的體力和營養,所以我們每天都應該把飯做好、吃好。想要做好飯菜,不得不用一些調味料來調味,有了這些調味料,才能使菜餚的味道得到升華,變得更加好吃。其中調味料裡,醋是我們常用的一種,做涼拌菜、炒菜等,都會用到,所以我們要更好的了解醋,才能更好的使用它。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許暉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2年3月這是一部有關詞語身世的故事書。原來,很多詞的古今用法竟然如此不同!原來,漢語是活的,是有生命的。看完本書,你再也不會錯用、誤用和濫用中文了!「三更半夜」為何含有陰謀成分「五更」是漢代開始通行的夜間計時制度,一夜分為五個更次,每個更次大約兩個小時。「五更」也叫「五夜」,最初以甲、乙、丙、丁、戊命名,稱作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叫「五鼓」,更夫用鼓打更報時。
  • 紀凌塵否認出軌 原來"你喜歡大海"是這個意思
    紀凌塵否認出軌 原來"你喜歡大海"是這個意思時隔快有一個月後,紀凌塵終於勇敢的站在了媒體的面前,談起了和闞清子的往事。七夕節的今天,在這個日子期間做客記者採訪的紀凌塵,聊天聊的並不是曾經我們認為的好男人的故事,反倒是為何與曾經相愛女友闞清子分手的過往,因此不排除紀凌塵在節日中蹭闞清子熱度的嫌疑。
  • 今天你讀書了嗎?原來book還有這麼多的用法!
    「讀書使人明智」「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書「book」這個詞 看看下面幾個短語你到底認不認識
  • Spa Will 原來是這個意思...
    今天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前天出去玩看到這個SPA will一直不明白will的意思查字典也查不出來,希望大家幫幫解答一下,謝謝!
  • 大鍋燉原來是這個意思,吃了這麼多年終於知道是什麼了!
    大鍋燉原來是這個意思,吃了這麼多年終於知道是什麼了!
  • 微笑表情到底啥意思?現在才明白原來這個是givemefive
    微微笑表情可以說是最原始的表情符號,那麼你還知道那些微笑表情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嗎?首先,是這個含蓄的笑不露齒的表情,在幾年前使用這個表情代表著友好而易於親近,但是近年來網友們賦予了它「呵呵」的意思,可以說是含有一定的不屑的語氣。然而,父母輩和爺爺奶奶輩在使用這個表情時,似乎還是代表著友好。
  • 《學會提問》:馬雲的「讀書無用論」,原來是這個意思
    我們總是會遇到一種人,自稱具有批判性思維,他總是對這個指指點點,對那個說三道四,喜歡憤世嫉俗、雞蛋裡挑骨頭,難道這就是批判性思維嗎?實際上,「批判」這個詞源於古希臘,兼有辨別力、洞察力、判斷力的意思,可以引申為敏銳和精明的意思。在漢語中,「批判」最早的意思是剖析、判斷,後來轉化為反駁、評判。
  • 那些騙了我們這麼多年的名言,其實還有後半段,才是其真正的意思
    那些騙了我們這麼多年的名言,其實還有後半段,才是其真正的意思在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會給我們講一些名人名言,並讓大家摘抄記錄。看著先輩們鼓舞人心的話語,學生們信心倍增,並立志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今天就將老師們遺漏的後半句補充給大家聽。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但是原句是: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很多人為了鼓勵別人只說出了前半句,但其實愛迪生想表達的原來不是靠努力就能成為天才的。最後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扎心指數五顆星有沒有?不過我們還是要努力啊,成不了天才能成個人才也行啊!
  • 微信頭像分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此聯為清末政治家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在總督府衙題書的堂聯。海之所以浩瀚無邊,是因為它容納了大地上成百上千條河流的水源,它的胸懷不僅可以容納小小的塵埃沙粒,同時也可以裝下偉岸的高山。
  • 你是怎麼理解「無欲則明,無欲則剛」的呢?
    是故無欲則明,無欲則剛,無欲之於天地一體,無欲之天下融我一人之中。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生來就知道索取。這或許是生存的本能,或許是為了價值的體現,亦或是為了人生的追求。我們的索取源於欲望,大體可以分為對物質的追求和對精神的追求。
  • 用了3年華為,直到今天才知道「Mate」是啥意思!
    用了3年華為,直到今天才知道「Mate」是啥意思!一說到華為手機,大家肯定都會想到他在最近這段時間不斷的上市新的機型,也是受到了很多用戶的喜愛,所以說華為現在在市場上發展的也是非常的強大,可能他旗下有好幾個系列的品牌,就比如說p系列以及mate系列,其實這些系列的機型都是做得非常的優秀,也是獲得了很好的銷量。
  • 「瓜田李下」原來是這個意思!
    是說一位行端坐正的君子,做事應該懂得避嫌。經過別人瓜田的時候,就算鞋子掉了,也不要彎腰去提,不然容易讓人懷疑你偷瓜。走到別人李子樹下的時候,也不要用手去扶正帽子,否則很像是動手去摘李子。這兩種行為,都容易引起誤會,越是正人君子,越應該盡力避免。
  • 什麼時候孩子才會懂得,父母的辛苦和努力讀書的重要?
    而有些孩子能及時醒悟,早早開竅,懂得努力讀書是可以改變家庭命運的。小A那年剛上高中,家裡經濟狀況不好。為了補貼家用,年邁母親不得不重新工作,到酒樓洗碗。母親每天起早摸黑,幹著又苦又累的活,終於領到第一個月工資後,興衝衝給小A買了件衣服,很高興地對家裡人說:我有能力給孩子買套好看的衣服。
  • 吃了這麼多年的雞精,今天才知道原料是什麼,這下全明白了
    吃了這麼多年的雞精,今天才知道原料是什麼,這下全明白了我們每個家庭的廚房裡面都有著一些調味品,而且這些調味品也是起著很大的關鍵作用,因為它完全取決於我們平時做出來的飯菜味道如何,就是在家裡面炒菜做飯的時候,也是需要用到各種不同的調味品,讓我們做出來的飯菜才會吃起來更加的美味
  • 《道德經》「和光同塵」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秦奮要用這個詞
    比如在《非誠勿擾2》中,秦奮在李香山的人生告別儀式上,中規中矩又帶著幽默和辛酸說了祝福李香山的一段話,其中「和光同塵」這個詞組,就讓很多觀眾覺得有點找不著北,大致知道個意思,卻又很難具體解釋這個詞組。這個詞組來源於《道德經》第四章,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
  • 一不做,二不休,原來是這個意思!
    意思是不聽,不說,不看。不聽別人嚼舌頭。不說別人是非。不看世間複雜。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一個人喜歡說是非,或者喜歡聽是非,圍繞在他身邊的,就總有是非。「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傷人的話不要說。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