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平衡的師生關係?道德神壇上的教師?——解密當今教育的4個真相

2021-02-23 中國教育智庫網

精彩導讀

百度學術特意採訪了兩位專家——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仇子龍以及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來聊聊他們對當今中國教育的看法,解密不為大眾所知的教育真相。


真相一當今的師生關係是一種「恐怖平衡」

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說過一句被無數人引用的經典:教育是一棵樹搖晃另一棵樹,一片雲推動另一片雲,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

但在當下的中國,樹和樹、雲和雲以及心靈和心靈之間,有著一種非常不正常的情況:沒有事情發生的時候,老師幾乎處於一個優勢地位,或者說強勢地位。一旦發生事情,老師往往立馬下墜成弱勢群體,受盡指責。

這種狀況是一種「恐怖的平衡」。

造成恐怖平衡的原因有很多,比較突出的一個理由是:當下國人的教育觀念出現嚴重偏差。

最近幾年一些媒體和偽專家呼籲,應該學習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在沒有負擔、快樂幸福的狀態下成長。但實際上,這是一種盲人摸象式的論調。

雖然不乏個別案例,但實際上西方最優秀的那些人,大多數是在嚴苛的管教和沉重的學習負擔下培養出來的。

在美國,依然有19個州的法律支持和允許教師體罰。而英國最好的中學伊頓公學,嚴格到在正式的場合獲得不同榮譽,學生都要穿不同的衣服。

我們國內在社會輿論和社會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幾乎被剝奪了一切管教的權利。以至於前兩年教育部特意出臺過一個政策,叫「班主任有批評學生的權利」,這也確實是一種無奈之舉。

因為師生關係一旦過於敏感,最後極有可能是老師放棄管理,而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見到的。

真相二能幫老師和孩子脫離困境的,是家長

現代社會對學校和老師過度的苛責,製造了這種緊張,可是我們對老師的要求高的不得了,恨不得像聖人一樣。

很多時候一旦出現情況,很少有人去檢討和反省家長的問題,更多的把這個棍子都打在學校和老師身上

依賴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是一種通病。

有一句幾乎被提起過無數次的說法: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值得深思的,家庭教育是更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家長對學生保護過度的同時,又總是抱有較高的期待。一方面希望孩子成才,又希望孩子達到目的的方式是輕鬆而沒有負擔。

可「有教養」就是有嚴苛的管理,否則孩子是很容易變脆弱的。老師一批評,可能會跳樓,考得不好,可能會跳樓,家長批評也會跳樓,甚至沒收手機,也會跳樓。

家長需要不只是寬容之心,更需要一個正確的觀念:孩子需要誇獎,更需要管教。如果對孩子有所期待,那一定要從小在家中就得嚴苛管理的,並且最好能賦予老師充分的管教權。

誠然,老師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一些分寸把握不好的事,但不能因為這分寸把握的不好,就把老師一棍子打死。

只有家長有了這些意識,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也才能進一步改善社會環境,讓師生關係回歸到一種正常狀態。

真相三老師不是聖人,只是一種職業

師生關係裡邊永遠是兩方面的,一個是學生,一個是老師。學生的問題解決好,老師們也務必解決好。

在傳統文化裡老師經常被神化,有句古話就說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這種觀念在今天必須有所改變了,因為老師不是聖人,只是一種職業。我們不應該拿一個對大教育家的尺子,來測量一千多萬的中小學老師,以及兩三百萬的大學老師。對老師的「職業規範」應該優先於「道德規範」。

職業規範首先體現在教師不能壓過的紅線。

社會要劃清必須守住、必須殺無赦、必須有威懾力的紅線。比如這些年發生了很多高校的性侵事件,前段時間廈門一所高校也解聘了辱華的女教師。

性騷擾問題,價值觀嚴重背離等問題,還有些新聞爆料出老師對學生進行嚴重體罰導致殘疾,這些狀況都屬於紅線,絕對是不能有一絲縱容和姑息。

其次,學術倫理、學術規範這類灰色問題,也屬於應當遵守的職業規範。

比如,師生戀應該是被禁止的。因為學生和老師之間存在著權力關係,一旦老師和學生發展了親密關係,那必然會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利益。

再比如,因為說謊違規的成本很低或者沒有成本,被媒體報導出的大學科研這種弄虛作假越來越多。

還有,老師不在某個問題上有無限制的權利,也屬於職業規範的範疇。很多學校以及研究院所研究生的導師權力過大,他可以決定研究生什麼時候入學,什麼時候畢業,什麼時候可以或不可以完成學業。

其實在西方這個問題也被爭論了很久,最終結論是老師不能在某個問題上有無限制的權力,但要給與老師充分自由發揮空間,同時也必須建立起順暢的學生反饋系統。

現在很多大學建立了第三方獨立的學術機構,如果研究生認為自己的導師違反了職業道德,他有渠道去反映這些事情,並且有權利去決定是否更換自己的導師等等。

不管怎樣,讓老師從道德的神壇抽身,在職業的約束下發展,是一種進步。

真相四磚家並沒有想像得多也沒那麼好當

最近幾年「磚家」的奇葩論調總是出現在媒體報導上,在加之學術腐敗、弄虛作假的事情頻頻被爆出,很多人對教育工作者的態度變得輕視和不信任。

我們必須承認,現在這種弄虛作假仍然是層出不窮,但並沒有大家認為的那麼多。只是因為網際網路發展媒體的發達,披露出來越越來越多,才讓我們感覺是越來越糟糕。

對學術圈整體而言,我們還是應該抱有一定信心的。

因為它發展到今天,本身已經形成了自己嚴格的學術規範。包括如何執行,如何被檢驗,都有約定俗成的方法來維護學術倫理。

比如,如果一個學者質疑另一個學者的研究成果,並不是發微博或者發個帖子來闡明自己的推測,必須要發表嚴肅的科學論文。論文裡要把自己實驗步驟完整的記錄下來,才能對別人發表的文章進行質疑,並請原作者予以回應。

這種學術質疑在學術界非常常見。一個學者的研究結果發表出來,就等於隨時面對成千上萬學者的檢驗,學術界有著嚴格的透明度及公正性。


也就是說,「磚家」並沒那麼好當。最近幾年,很多學術成果的爭論被媒體帶偏了節奏,成為了網上的熱點事件。實際上,通過媒體幾乎是無法鑑定任何科研結果。

磚家並沒有想像得多,也沒那麼好當。學術的問題應該讓科學家和學者去爭論,上帝歸上帝,凱撒歸凱撒。

英國教育家懷海特曾擔心教育會「從一種形式主義陷入另一種形式主義,從一團陳腐呆滯的思想陷入另一團同樣沒有生命的思想中。」

教師節不應該僅僅是一個被紀念的節日,更應該是對教育深度思考的一個契機。

教育是一個社會的系統工程,幾乎每個社會都或多或少地走過一些彎路。而了解多一點的真相,能讓我們加速為這個永恆詰問找到了些新的答案。

來源:百度學術

相關焦點

  • 學生與教師——師生關係
    一、師生關係的概述1、師生關係的含義(1)師生關係是指教師和學生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學任務,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態度等。(2)師生關係是教育活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3)良好的師生關係建立的基礎是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與平等。
  • 怎樣的師生關係才叫良好師生關係?
    在一些人員比較多的地方,比如學校,都推遲開學,在疫情緩解後,部分校園開學了,但一些問題依然存在,又再次休息,現在又過上了暑假,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幾乎少之又少,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學生還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麼?
  • 教育丨小文策案:師生關係
    二、師生關係的內容★★★(一)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授受關係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處於教育教學的主導地位。從教育內容的角度說,教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三)師生關係在社會道德上是互相促進的關係教育工作者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對成長中的兒童和青少年有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 師生關係補充知識
    一.概念:師生關係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態度等。師生關係是教育活動過程中人與人關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3.調控功能良好的師生關係使得學生易於、樂於為學生所接受,在此基礎上所進行的教育活動,交流和合作上會具有較好的效果,對於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能夠提供人際關係上的支持,對教育活動的運轉起著調控的作用。4.社會功能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學校中師生間的人際關係不僅影響著師生自身,也影響著社會。
  • 教師如何構建良好師生關係
    教師如何構建良好師生關係教師是教育過程的組織者,在全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從根本上說,良好的師生關係首先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水平,取決於教師的文化知識、思想品德、教育技巧等職業素質。這是在教育過程中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思想基礎。(3)要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教師的道德素養、知識素養和能力素養是學生尊重教師的重要條件,也是教師提高教育影響力的保證。(4)要發揚教育民主教師對學生應一視同仁,特別是教師能與學生心理換位,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善於理解學生,這是解決師生之間矛盾的關鍵所在。
  • 教師兼職?不行!怎樣讓被祭上「神壇」的教師能更接地氣
    社會上有聲音認為教師就應該專心於教學專心於學校,如果教師做兼職肯定會影響備課影響教學,會導致教學質量下降,會對不起學生對不起家長,甚至有罪於影響社會發展。教育,也就是一份職業;教師,也是一個俗人。 是人,生活才是第一位的。教師也要養兒育女,也要贍養老人;也要還房貸還車貸。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良好師生關係的特徵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良好師生關係的特徵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怎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教師的影響力是永恆的,他永遠不知道其影響會止步何處。」在一個日益法制化和理性的社會裡,最受尊敬的社會職業人應該是教師。所以,師生關係不能私利化。學生離開學校後將走向各行各業,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職業是社會其他職業的基礎。
  • 新東方教師英語語法解密系列一:單詞與句子的關係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語法指導>正文新東方教師英語語法解密系列一:單詞與句子的關係 2011-12-06 09:33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左高超
  • 「滁州師出教育」滁州教師資格證考點-構建良好師生關係
    對於學生而言,良好的師生關係會使學校生活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對於教師而言,良好的師生關係能夠使教師感受到教育教學過程的愉快和自身從事工作的價值,從而煥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激發教師的責任心,激勵教師全身心投人到教育工作中去。
  • 從師生關係的意義及穩定性來看師生關係的類型
    1.以年輕一代成長為目標的社會角色關係師生之間的社會關係是教師作為成人社會的代表與學生作為未成年的社會成員在教學過程中結成的代際關係、政治關係、道德關係、法律關係等。師生的社會關係是規範性的,是人與人的各種社會角色關係在教學中的反映。
  • 2017安徽教師教師招聘考試: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2.民主平等民主平等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師生關係的民主平等,另一方面是學生之間的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教學相長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教師的教可以促進學生的學;二是教師可以向學生學習;三是學生可以超越教師。4.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在心理上協調一致,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表現為師生關係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 建立和諧師生關係需加強自律和他律(圖)
    與此同時,我國傳統觀念中對教師在道德上為人楷模的要求還客觀存在。人們依然認為高校教師應是為人師者,是學生的朋友和榜樣。社會對教師的要求沒有降低,反而更高,這些期待和要求與現狀中一些師德滑坡、師生關係畸變的現象形成了鮮明對照。
  • 良好師生關係,圓您教師夢想(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新型的師生關係也日益受到重視,成為教師招考的熱考點。新型的師生關係可以讓我們以的視角正確認識師生關係,也為我們正確處理師生關係打下基礎。下面,中公講師和大家一起認識一下新型師生關係的特徵。1.尊師愛生現代教育中的「尊師愛生」並非封建等級關係、政治連帶關係、倫理依附關係,而是師生交往與溝通的情感基礎、道德基礎,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與合作,順利開展教育活動。
  • 師生關係
    所謂的師生關係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在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影響下,目前要求教師要轉變對待學生的看法,應該在溝通中平等待生、互相尊重,建立民主的師生關係。雖然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會與多方面進行交往,但是對學生影響比較大的仍然是老師,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師生關係是教育活動過程中人與人關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
  • 教師招聘考試之「師生關係」考點詳解
    師生關係是指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關係,是教育活動中人與人關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師生關係會以單選、多選、簡答、論述、案例分析全題型進行考察,具體考點如下。一、師生關係概述(多選、單選)師生關係外在表現為四種形式:社會關係、教育關係(基本關係)、心理關係、倫理關係(最高層次),整體多選,兩個地位單選。
  • 良好師生關係的三個維度
    師生關係是學校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之一。然而,當下的師生關係卻頗多亂象,如有的教師言行不符合教師的職業身份,有的學生對教師不太尊重。師生之間關係紊亂不清,勢必影響教育良好環境的營造。師生關係既要清晰權利和義務,又要考慮和諧的情感,良好的師生關係有三個維度。首先,良好的師生關係應是民主平等的法律關係。
  • 2018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如何構建良好師生關係
    教師是教育過程的組織者,在全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從根本上說,良好的師生關係首先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水平,取決於教師的文化知識、思想品德、教育技巧等職業素質。教師需要從以下方面努力:(1)了解和研究學生教師可以觀察、談話,比較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個性、興趣、知識水平、學習態度和方法、身體狀況等,以便比較好地教育學生。
  • 即使許久未見,也要記得彼此——良好師生關係的特徵
    疫情緩解後,部分校園開學了,但一些問題依然存在,又再次休息,現在又過上了暑假,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幾乎少之又少,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學生還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麼?究竟什麼樣的才是良好的師生關係,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新型師生關係的特徵:1.尊師愛生尊師與愛生是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尊師就是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勞動和人格尊嚴,對教師有禮貌,了解和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理解教師的意願和心情,主動支持和協助教師的工作,虛心接受教師的指導。
  • 遏制高校性騷擾,應建立規規矩矩的師生關係
    我們呼籲校方承擔起責任,儘快公布調查真相。近年來,高校教師性騷擾學生事件屢有曝出,引發社會關注。大學時代是奠定每個學生人生發展根基的關鍵時期,校園本該是莘莘學子健康成長的淨土,然而時有發生的性騷擾事件卻為其蒙上一層陰影,使得「淨土」變得烏煙瘴氣,不斷消解著公眾對高校的認同度,更使得被害者遭受巨大的身心創傷,甚至導致嚴重後果,令人無限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