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七歲八歲惹人嫌」,說的是當孩子長到七八歲的時候,性格突然來了個三百六十度的大逆轉,變得有些陌生,讓家長猝不及防,仿佛已不再是自己養活了七八年的子女的模樣。
面對孩子性格突如其來的變化,不少父母走著截然相反的兩條道路。
有的父母無計可施,聽之任之,不加約束,把孩子當做荒原的野草放任自由生長。
有的父母態度明確,堅決打壓,絕對控制,怕孩子走上邪路。
可是,結果是什麼呢?不論採取以上哪種方法,父母都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孩子不再跟你交心交肺,心離家長越來越遠,直到徹底關閉了心扉。
雖然古人早就給出了很好的答案,卻沒能設計出一套合理的解決方案,以至於做父母的茫然失措。
其實,這其中有著深刻的科學道理的。現代教育和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到了七八歲時,就步入了一個叛逆期。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找到第三條道路,幫助孩子走過這段叛逆期,「乖寶寶」還能回到你的懷抱,依然是你值得驕傲的好孩子。
那麼,父母到底該怎麼做才算對呢?
第一,給予孩子足夠的理解和尊重。
孩子長到七八歲,儼然就是一個小大人,他們有了家長可能不知道,甚至出乎意料的想法。
家長有緣擁有這個,而不是任何一個別的孩子,此生你與TA就有了骨肉般不可捨棄的關聯。
無論孩子多麼胡攪蠻纏、不可理喻,作為父母的都不能走放任自流和絕對控制兩個極端。
也無論孩子對你說過多少次「不」,父母都不能說「不」。
20多年前的侄子是個特別聽話的乖孩子,在七八歲時,個子不高卻經常跟同學打架,家長(包括爺爺奶奶)時不時被老師叫到學校接受「再教育」,成了班主任辦公室的常客。
他不僅打架,還動不動「拿」同學的鉛筆、橡皮等,父母自然要給同學的家長賠禮道歉。
學歷只有高中畢業的父母,硬是橫下一條心,不再抱怨。從開始的打罵變作了耐心、細心、精心的接納,站在孩子角度來想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問題。
作為農民的他們,那時並不知道什麼七八歲是孩子的叛逆期,他們只樸素地堅信:我的孩子不會永遠是這樣的,一定有變回來的那一天。
確實,過了這兩年難熬的日子,孩子一天比一天懂事,後來學有所成,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第二,父母要重塑自我。
七八歲的孩子,正是上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是他們正式走上社會的開端,接受外部刺激的機會也逐漸增多。
這時,要求父母心細如髮,眼如鷹隼。父母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關心關注孩子,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一笑一顰都要納入視野。
想要孩子「出人頭地」有出息,從此刻開始,父母就要拋棄「舊我」,重塑「新我」。
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說過:家長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丟一邊自己玩手機。
記住,不是讓孩子適應你,而是父母通過改變自我,給孩子樹立榜樣,並主動融入孩子的世界。
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學習猶太人的家教理念。猶太媽媽認為,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必須首先成為這樣的人。
所以,佔世界人口不到1%的猶太人,不僅獲得了全世界20%的諾貝爾獎名額,而且誕生了像耶穌、馬克思、弗洛伊德,、愛因斯坦、馮諾伊曼等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偉大人物。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可塑性極強,性格尚未完全形成的孩子來說,影響是極其重要和巨大的。
。
在中國近代史上,家教最成功者莫過於大學者梁啓超先生。
他的九個子女個個皆為「人中龍鳳」,因而獲得了「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殊榮。
長子梁思成(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次子梁思永(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五子梁思禮(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其他子女,也都是各自領域的專家學者,並做出了突出貢獻。
所以,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一個家長對自己的要求,一個家長對自己家庭的尊重,一個家長對自己每一個行為舉止的注重,就是對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第三,培養孩子優秀人格更重要。
七八歲的孩子不僅是叛逆行為的重要期,更是習慣養成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可塑性強,引導正確教育得當,就能造就孩子善良、自律、寬容、堅強、有擔當的優良品格。
這個基礎,是孩子終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石。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生來都是天真無邪的,在孩子進入叛逆期時,只要父母堅持循循善誘,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培養起好品質。
鄰居家的孫子是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的,小小的人兒卻特別喜歡和人交流,又有禮貌。
後來兒子離婚了,爺爺奶奶心疼孫子少了媽媽的疼愛,開始無原則的溺愛孩子。由此,孩子變得霸道起來,不僅脾氣變大,而且也不再知禮節,不懂規矩。
有一次,孫子無休無止地糾纏爺爺陪他玩耍,爺爺說:「爺爺累了,休息一下在玩吧。」沒想到孫子一邊大聲叫喊:「不行!陪我玩!陪我玩!」一邊伸手向爺爺臉上亂抓。
孩子在叛逆期的問題多種多樣,但是不論是哪種問題,絕大多數都會表現出暴躁、自私、不講理、沒規矩。
這就需要家長及時通過言語教育和親身體驗,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善惡、美醜、對錯;懂得錯誤的危害和正確對他成長帶來的好處。
同時,要給孩子立規矩,並講清楚這個世界規矩無處不在,每個人必須遵守,決不允許破壞。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由衷的期盼。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務必認清並幫助孩子度過危險的叛逆期。
出現在孩子身上的叛逆,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不是父母不想要就不要的。
出現在叛逆期孩子身上的問題,也是避免不了的,這不是孩子的故意和過錯,孩子是無辜的。
為此,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既不過度壓制,也不過度放縱。不能因為矯枉過正,而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家教的方法還有第三條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