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歲四歲討人嫌,七歲八歲狗都嫌。
而我家兩個孩子,就恰巧到了這兩個年齡段,如何不令人抓狂?1+1=老母親的崩潰。
連孫儷在談到孩子的叛逆期時,都曾吐槽說:「鄧超在家都不是說:麗,你說一下。他是說:麗,你吼一聲。」孩子叛逆期,父母們的無奈,可見一斑。
可是,相比起第一個叛逆期,七歲八歲才是最令人頭疼的,哥哥的「斑斑劣跡」簡直罄竹難書:
讓他寫作業,扭頭就跑:「我不寫」;讓他和妹妹好好玩,他偏偏要各種惹妹妹生氣;讓他好好學習,他吊兒郎當地哭嚎:「太難了,我不會」;讓他不要吵鬧,他能一個人給你演出一場,自帶「聲光電」效果的奧特曼打怪獸的大戲來……
我曾在心裡幻想過無數次,一巴掌把他劈成兩半的情形,那樣整個世界就安靜了。
可是,終究還是作罷了,誰叫這是親生的呢,只能生生將怒火忍了下去。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偏執又敏感、叛逆又難以捉摸,好奇心還格外強烈,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偏偏躲著藏著也要去嘗試。讓老母親焦頭爛額、心力交瘁,感覺腦細胞每天都要被拉出來凌遲一遍。
究其原因,就是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到了!
01、令人頭疼的第二叛逆期
這個時候的孩子,自我意識更強烈了,他們常常像個小大人一樣,也要求「平等」,不願意聽從大人的指令。
我已經長大了,為什麼要聽你的?與第一叛逆期不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僅自我意識得到進一步覺醒,能力也增強了不少。所以,想要脫離成人掌控的意願,就越發的強烈起來。
可是,對於從小就習慣了孩子「乖巧聽話」的家長來說,這就是「叛逆」,難免會一再施壓,想要他們變回之前的那個「乖小孩」。
矛盾,自然是一觸即發。
我有自己的想法,我需要尊重如果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跟你談「自由」,千萬不要壓抑。
好友的兒子最近就跟她說:
「媽媽,我要玩遊戲的權利,我要自由!」「要玩遊戲的自由?」「嗯,我的好朋友每天都可以玩pad,可是你都不讓我玩。」「別人玩遊戲,你就得跟著玩?那別人學習的時候,怎麼不見你上心學呀?」「我不管,反正我要玩遊戲的自由。」
好友聽到這裡,差點被氣炸:「小屁孩,還跑我跟前來要自由。他怎麼不乾脆去實現討飯自由呀!」
雖然「自由」、「尊重」這樣的字眼,從孩子的嘴裡說出來似乎有些可笑,但這確確實實在提醒我們,孩子長大了,是時候要改變一下教育方式了。
02、3招巧妙化解第二叛逆期
那麼,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該如何管教才能讓他們配合不叛逆呢?
學會尊重孩子,跟他們交朋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已經上學了,有自己的朋友和同學,在交際中,他們漸漸明白了什麼是尊重和平等。
可在家裡不同,大多數父母都是權威性的代表,孩子只有聽話的份,處於「被統治」的地位。
這個時候,孩子自然會想要打破這種不平等,爭取和大人同等的權利。而對於男孩子來說,他們尤其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不要對他們的需求嗤之以鼻。
如果命令和吼叫都失去了作用,那麼,家長不妨換個角度切入,嘗試學著和孩子交朋友。少一些命令式地口吻,多用一些:「你覺得怎麼樣」、「你自己決定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業」,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而當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之後,他們其實是非常樂意去配合的。
讓孩子承擔自己做決定的後果既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那麼,家長不妨就原則範圍內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嘗試解決問題。但與此同時,要讓他們承擔自己做決定的後果:
不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就要面臨晚睡、或者是第二天被老師批評的後果;讓他不要惹妹妹,他偏偏要把妹妹惹哭,那就要負責把妹妹哄得破涕為笑;他要玩遊戲的自由,那就額外「贈送」賺錢的自由,讓他明白自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很多時候,是父母為孩子承擔了太多,以至於他們只知道撒潑任性,不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既然他們想要嘗試,那就讓他們記憶深刻。
不要吝嗇鼓勵和肯定七八歲的孩子,正是非常在意別人是否關注、以及能否得到讚賞和肯定的年紀。
可恰巧,他們的叛逆行為,大多會引來父母的責備和批評,所以這更容易激發他們的反叛心理。
因此,父母不妨換個方式和他們溝通,多多肯定他們的付出和進步。在他們做的好的時候,不吝嗇表揚;在他們行為有偏差的時候,先揚後抑,換個方式引導。
多一些肯定和讚賞,孩子的配合度就會高很多。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中曾提到:做父母的一個重要職責,是學會如何及時稱讚孩子做對的事情。
與其一直戴著「顯微鏡」去糾孩子的錯,不如多把目光放到孩子的優點上來,引導他們往好的方向發展。
七歲八歲狗都嫌,只不過是因為孩子長大了,在提醒我們,是時候要換一種教育方式了。
控制,絕對不是好的教育方式,良好的溝通和尊重,才是!
作者:菈媽,多平臺籤約作者,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
——END——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