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Res:肥胖或會促進卵巢癌患者機體發生癌症轉移

2021-01-11 生物谷

Obesity Contributes to Ovarian Cancer Metastatic Success through Increased Lipogenesis, Enhanced Vascularity, and Decreased Infiltration of M1 Macrophages

Yueying Liu1,2, Matthew N. Metzinger2, Kyle A. Lewellen1,2, Stephanie N. Cripps3, Kyle D. Carey2, Elizabeth I. Harper4, Zonggao Shi1,2, Laura Tarwater2, Annie Grisoli2,5, Eric Lee2, Ania Slusarz6,7, Jing Yang1,2, Elizabeth A. Loughran1,2, Kaitlyn Conley1,2, Jeff J. Johnson1,2, Yuliya Klymenko2,5, Lana Bruney2,7, Zhong Liang1,2, Norman J. Dovichi1,2, Bentley Cheatham8, W. Matthew Leevy2,5, and M. Sharon Stack1,2,*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OC)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from gynecologic malignancy, with high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widespread intraperitoneal metastases. Recent meta-analyses report an association between obesity, ovarian cancer incidence, and ovarian cancer survival, but the effect of obesity on metastasis has not been evaluat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se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combining in vitro, ex vivo, and in vivo studies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obesity contributes to ovarian cancer metastatic success. Initial in vitro studies using three-dimensional mesomimetic cultures showed enhanced cell–cell adhesion to the lipid-loaded mesothelium. Furthermore, in an ex vivo colonization assay, ovarian cancer cells exhibited increased adhesion to mesothelial explants excised from mice modeling diet-induced obesity (DIO), in which they were fed a 「Western」 diet. Examination of mesothelial ultrastructure revealed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density of microvilli in DIO mice. Moreover, enhanced intraperitoneal tumor burden was observed in overweight or obese animals in three distinct in vivo models. Further histologic analyses suggested that alterations in lipid regulatory factors, enhanced vascularity, and decreased M1/M2 macrophage ratios may account for the enhanced tumorigenicity.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show that obesity potently affects ovarian cancer metastatic success, which likely contributes to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ovarian cancer survival. Cancer Res; 75(23); 5046–57. ©2015 AACR.

相關焦點

  • 肥胖顯著增加多種癌症的風險
    研究者認為,在肥胖開始階段,巨噬細胞能夠進入到脂肪組織中,而且其似乎會扮演一種保護性的角色來有效清除機體中多餘的脂肪;然而隨著肥胖不斷進展,這些巨噬細胞就會被過重的任務所「壓倒」,從而促使機體開始產生炎症,最終引發嚴重肥胖以及諸如糖尿病等併發症的發生。
  • 兩種促癌基因或能互相協作促進癌症轉移進展
    2020年1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史丹福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名為MYC和TWIST1的促癌基因或能「拉攏」機體免疫細胞促進癌細胞擴散,阻斷這一關鍵步驟或能有效抑制癌症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臨床研究者識別出患者發生癌症轉移的風險,從而就有望幫助開發抑制癌症轉移的新型療法。
  • 基於CA125的傳統血液檢測技術或能更加有效地診斷卵巢癌患者!
    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納入了在英國接受全科醫生進行特殊類型血液檢測的5萬名女性進行研究;這種新型檢測手段主要針對因卵巢癌而引起疾病症狀的女性,這些症狀往往是非特異性的,因此研究人員很難判斷患者發病的原因可能是什麼;該技術能尋找血液中名為癌症抗原125(CA125)的特殊蛋白,其是卵巢癌發生的指標。
  • Cancer Res:順鉑耐藥腫瘤細胞對PARP抑制劑敏感
    2013年4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發表在美國癌症協會Cancer Research雜誌上的最新研究證實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轉移酶-1(PARP1)抑制劑對常用化療藥物順鉑耐藥的癌症患者可能是一種新的治療策略。 法國巴黎笛卡爾大學Guido Kroemer醫學博士說:順鉑是最廣泛使用的傳統抗癌化療藥物之一。
  • 惡性「食腦」寄生蟲可治療癌症?
    儘管在18世紀以前研究者們都闡明了寄生蟲和癌症之間的密切關聯,但如今科學家們越來越多地發現特定的寄生蟲感染和特殊類型癌症發病風險增加直接相關,比如來源於魚機體中的寄生蟲泰國肝吸蟲和華支睪吸蟲和個體膽管癌發生風險增加有關,膽管連接著肝臟和腸道;同時被埃及血吸蟲感染也會引發膀胱癌,2012年僅在全球範圍內,這三種寄生蟲感染就已經引發了8300例癌症。
  • Cancer Cell:腫瘤浸潤性免疫細胞或能有效預測癌症患者的預後狀況
    2019年4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Cance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癌變腫瘤中免疫細胞的關鍵改變,這或能幫助改善療法的開發,文章中,研究者發現,在乳腺癌中高水平表達的一系列基因或許與惡性癌症類型有關,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研究者開發診斷和預測癌症患者生存狀況的新技術
  • Clin Cancer Res:常見的感冒病毒—柯薩奇病毒有望幫助開發膀胱癌...
    目前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存在一定的問題,臨床醫生會採用一種名為經尿道切除術的侵入性手段,但接受該手術患者的疾病復發率常常達到了50%-70%,而且在未來2-5年時間裡,患者機體癌症的進展率能夠達到10%-20%之間;而另外一種療法—卡介苗免疫療法則會給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帶來嚴重的副作用,同時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對療法並不會產生反應。
  • 癌症手術切除後為什麼會發生轉移?常見癌症轉移部位特徵
    癌症為什麼會發生轉移呢?這問題也是在我公眾號裡邊最多患者問到的問題。 第一點:腫瘤細胞的無限制生長能力促使腫瘤不斷地侵襲周圍組織。 一般原位腫瘤以消化道腫瘤為例,發生在黏膜上皮的腫瘤會逐步向外浸潤黏膜下層、肌層和漿膜層,臨床以黏膜下層作為分界,沒有穿透黏膜下層的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的較少。而侵犯到肌層和漿膜層的腫瘤預後就要差些。
  • 為什麼易被癌症和慢性病盯上?是因為「月半」!
    肥胖會導致癌症的發生,這一事實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並重視。2016年,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報告發現,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了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 肥胖,已經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 Cancer Res.|運用多層組學研究非編碼RNA在肝癌的發生和轉移
    儘管臨床檢測和治療策略不斷進步,但由於早期診斷,術後高復發率和轉移,HCC患者的預後仍然很差。由於尚未完全闡明HCC的腫瘤發生和轉移的分子機制,因此鑑定關鍵的促癌分子將有助於了解HCC的發病機理並確定潛在的治療靶標。近期研究發現lncRNA和小RNA之間存在複雜的相互作用,其中一些lncRNA可以產生或調節小RNA。
  • 15年前患卵巢癌 最近又患乳腺癌 為什麼癌症總是偏愛她?
    首先,唐三元為其做了個乳腺腫塊的穿刺活檢,證明了是乳腺癌的判斷,是第二原發腫瘤,排除了卵巢癌轉移的可能,關鍵是通過對王女士進行基因檢測,發現她真的攜帶有這種基因突變,於是,總是被癌症青睞的原因找到了。為什麼攜帶有BRCA1/2基因突變就容易發生二重癌呢?唐三元解釋,人體在從出生、成長走向衰老的過程中,總是有細胞在不斷的凋亡死去,這是一種正常的新陳代謝。
  • 癌症成為兒童死亡重要原因 肥胖是「罪魁禍首」
    據新華社電(記者熊琳)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今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題為,「我愛我健康活潑的童年」,旨在倡導兒童合理飲食、充足運動、能量均衡、防止肥胖、科學抗癌、促進健康。據了解,目前,惡性腫瘤已經成為繼意外死亡之後,造成兒童死亡的另一主要原因,有關專家建議,預防癌症要從兒童抓起。
  • Cancer Res:突破!科學家鑑別出癌症免疫療法的潛在新型靶點:GARP
    2019年3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據美國癌症協會數據顯示,結直腸癌是男性和女性因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儘管目前在這類癌症的治療上取得了顯著進展,但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僅有12%。
  • 多篇重要研究成果解讀癌症擴散研究新進展!
    doi:10.1038/d41586-019-02570-z癌症從原發性位點擴散到繼發部位的過程被稱之為癌症轉移,這通常是致命性的;發生轉移開始的時間依賴於原發位點腫瘤尺寸、階段和其分化狀態,癌症轉移需要癌細胞經歷一些變化,包括那些促進其獲得侵襲性特性的變化等。
  • ...泛生子助力癌症遺傳諮詢——《Counseling about cancer》中文...
    《Counseling about cancer》是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於2011年出版的英文圖書,該書目前已經出到第3版,涉及分子生物學、癌症遺傳學、乳腺癌、結直腸癌、癌症遺傳諮詢等內容。此次中文版編譯是中國癌症遺傳諮詢領域的一座裡程碑,同時為我國癌症遺傳諮詢教育提供了國際領先的理念以及理論基礎。
  • 卵巢癌早期經常無症狀 70%患者確診已晚期
    長期以來,卵巢癌都被視作「隱形殺手」,由於其早期症狀並不明顯,約70%以上的卵巢癌確診時已經屬於晚期,僅有24%的卵巢癌被早期發現。但近日有美國媒體報導,最新研究表明,早期卵巢癌還是有跡可尋的。這些早期信號雖然微弱,但並非不可把握,很多患者發現得晚,是因為其警惕性不夠高。
  • 什麼是癌症放射療法?質子射線療法又能為癌症患者帶來哪些好處?
    放射療法、外科手術、化療以及姑息療法(palliative care)是癌症療法的基礎,其中放射療法被推薦用於治療一半的癌症患者;這種療法常常用於癌症固定在一個或多個區域的患者中,依賴於癌症位點和發展階段,放療往往會被獨立使用或者同手術及化療方法相結合進行使用。
  • 腫瘤患者想要實現長期生存,這類疾病也不容忽視!
    圍繞和困擾著這部分癌症患者的,除了無法預防的復發和轉移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意想不到的潛在生存隱患,那就是來自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炎症可以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無論是放療,化療,還是靶向治療,癌症治療都會引起心臟毒副作用等一系列不良反應。 心血管疾病與癌症擁有著包括肥胖、吸菸、飲酒、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低在內的多種共同風險因素。
  • Breast Cancer Res Tr:WAVE3上調是TGF-β介導的EMT和乳腺癌轉移的...
    2014年1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Cleveland診所和Case Western Reserve School of Medicine一組研究人員確定了參與致命「三陰性」乳腺癌(TNBC)轉移的非常重要的複雜機制。「三陰性」乳腺癌是非常難以治療的,病情會經常復發,是乳腺癌中最積極的形式。
  • 預防數百萬癌症發生!新研究建議這些人應做基因檢測
    預計在未來20年內,全球女性乳腺癌、卵巢癌患者人數將分別增加46.5%與47%,死亡人數將分別增加58.3%與58.6%,嚴重威脅和傷害女性生命健康和安全。 早期篩查,是早期發現癌症病變,早診早治的方法之一。目前,通過乳腺X線檢查,可以及時發現癌前病變或在早期發現乳腺癌,從而減少乳腺癌發生,提高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