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顆肉眼可見的黑洞,由中國科學家發現,還是雙星系統

2020-12-16 黑洞追隨者

自從2019年第一張黑洞照片被發布以後,全球開啟了黑洞熱,黑洞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熱門話題,從那以後天文研究人員又發現了多顆黑洞,可以說黑洞從理論上的存在,已經成為一個大家普遍了解的天體了,雖然黑洞最近曝光率比較高,但是人們對於黑洞的了解還比較少,主要是因為黑洞特殊的條件造成的。

因為黑洞密度極大,它會吞噬一切物質,就連光線也無法擺脫,因此人類很難發現黑洞的存在,但是人類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肉眼可見的黑洞,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發現,我們觀看璀璨的銀河,就可以看見這個黑洞,但是比較遺憾的是,這個黑洞屬於南半球,因此只有在南半球的夜晚才可以看見它。

這顆黑洞位於HR 6819的雙星系統中,它距離地球有1000光年,位於望遠鏡座附近,天文學家在觀察這個雙星系統的時候意外發現了隱藏其中的秘密,中間竟然藏有黑洞,要知道黑洞本身是不發光的,因為我們很難發現,但是這個雙星系統擁有奇特的運動軌跡,有一個未知的引力源,經過長期的觀測人們才發現了它。

其實這個觀測一度中止了,因為這個項目的組織人去世了,因此項目被擱淺,但是在2019年11月的時候,中國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恆星級的黑洞,這顆黑洞被發現的時候,科學家發現它的星系運轉狀況和HR 6819非常類似,有恆星圍繞著未知引力區域在運動,因此才發現了這個黑洞。

所以被擱淺的計劃才又重新進行下去,最終發現了肉眼可見的黑洞,這麼看來這個黑洞也有中國人的一份功勞,我們在夜晚可以看到HR 6819的兩顆恆星,它們的視星等為5,所以肉眼可以清晰可見,這就構成了兩顆恆星和一個黑洞完美的三體系統,因此我們看到兩顆恆星中心位置就是黑洞了。

黑洞本身的體積也分大小,有些黑洞處於爆發期,它就會不斷吞噬恆星壯大自己,顯然我們發現這顆黑洞不是這種情況,要知道一旦黑洞處於爆發期,那麼周圍的星系都會非常危險,如果它不斷壯大下去,那麼巨大的引力也會對太陽系產生影響,你要知道銀河系的中心就有一個超級黑洞,我們的太陽系就圍繞著它在運動。

相關焦點

  • 銀河系中最亮的伽馬射線雙星系統可能是由一顆磁星驅動的
    伽馬雙星是一個由大質量、高能量恆星和緻密恆星組成的系統。直到最近,也就是2004年,人們才發現了它們。當時,人們可以從足夠大的天空區域觀測到特電子伏(TeV)波段的極高能伽馬射線。在可見光下觀察,伽馬雙星看起來是明亮的藍白色恆星,與任何其他擁有大質量恆星的雙星系統沒有區別。然而,當用x射線和伽瑪射線觀察時,它們的性質與其他雙星有顯著的不同。
  • 一個擁有黑洞,雙星系統,變星和類地行星的神奇星座——天鵝座
    天鵝座黑洞位於輦道增五(又名天鵝座η)附近的是著名的X射線源天鵝座X-1,這個X射線源是一個在雙星系統附近的黑洞,正在吞噬這兩顆恆星。這是第一個被認為是黑洞的X射線源。天鵝座還包含其他一些值得注意的X射線源:天鵝座X-3是一個微類星體(microquasar),是一個繞著一顆緻密星體旋轉的沃爾夫-拉葉星,繞轉周期僅為4.8小時。該系統是已觀察到的最亮的X射線源之一。該系統會有周期性的爆發, 並且在一次爆發期間,人們發現它正在發射μ子。儘管人們一度認為中心那個緻密的星體是中子星或者黑洞,這個物體也有可能是一個異常星體的殘骸,有可能成為第一個被發現的夸克星。
  • 奧爾特雲帶真的有一顆紅矮星存在,太陽是個雙星系統嗎?
    網絡上不少人固執的認為,我們太陽系也是一個雙星系統,除了太陽還有一顆恆星存在,只不過這顆恆星比較小,是一顆紅矮星,躲在奧爾特雲帶彗星群裡。這個猜想是真的嗎?我們運用基本的天文常識來討論一下就明白了了。因為如果奧爾特雲帶有一顆恆星,我們必定能夠看到。
  • 在中國科學家劉繼峰發現的藍巨星附近,科學家找到了一顆大黑洞
    黑洞是無法被看見的,因為它們不會釋放出我們能探測到的任何輻射,包括可見光,無線電波,以及x射線等等。但科學家們依然找到了探尋黑洞的方法。早在1783,英國自然科學家John Michell(第一個提出黑洞存在的人)就建議,如果黑洞被一些發光的物體圍繞著,比如雙星,這些黑洞就會被探測到,黑洞將被拉扯到產生的雙星系統的相互引力中心。
  • 科學家發現神奇的異類雙星系統
    內容簡介:文章關注了一個由一顆脈衝星和一顆白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解釋了該系統形成的過程,脈衝星的脈衝周期和系統的運行周期。經過數十年的觀察,科學家們發現了系統軌道方向的變化,並將之與廣義相對論聯繫起來。
  • 探秘12個著名宇宙黑洞:天鵝座X-1雙星系統(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黑洞是宇宙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天體。現在讓我們盤點一下宇宙中最著名的幾個黑洞候選目標。  1.天鵝座X-1雙星系統天鵝座X-1雙星系統  這張照片是天鵝座X-1雙星系統的X射線照片,這是科學家們第一個懷疑是黑洞的天體。
  • 天文學中的「雙星」系統,原來還分這麼多種,每種都各不相同
    宇宙中大多數的恆星都是以雙星系統或者更高級的「聚星」系統存在的(其中包括各種三合星,四合星系統等等),像太陽這樣單獨存在的恆星,其實在宇宙中只是少數。在夜晚光汙染不太嚴重的地方,我們仰望夜空時候,能夠看到許多星星在天空中,而有些星星在天空中看上去距離非常接近,組成了「雙星」系統。但這種雙星系統實際上兩顆恆星距離非常遙遠,彼此之間也並非相互作用,只是因為兩顆恆星相對地球的「方向」接近的原因,才讓它們看上去非常接近,這樣的雙星系統就是光學雙星。然後是物理雙星。
  • 中國發現迄今為止質量最大恆星級黑洞,將顛覆科學界的固有認知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的一項重大發現。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 不是黑洞!中國宣布發現的70倍太陽質量黑洞,或將被推翻?
    你還記得2019年11月下旬,中國天文學家宣布發現70倍太陽質量黑洞的重磅發現嗎?當大質量恆星以戲劇性的崩塌結束生命時,恆星黑洞就形成了。根據恆星演化理論,恆星黑洞的質量,通常是太陽的十倍左右。
  • 天文學家發現一個奇異雙星系統,其環繞速度極快
    僅僅在地球的七千八百光年之外,人們發現了一個以空前速度環繞的雙星系統,並且是兩顆死星。由於這一雙星系統的軌道是如此之近,天文學家期待能在數年之內利用更靈敏的設備探測到來自它們的引力波。我們早已習慣在宇宙尺度內的發生的那些慢條斯理的事情,但是對於這個被命名為ZTF J1539+5027,或簡寫為J1539的白矮星雙星系統,它們的軌道周期僅為6.91分鐘,也因此成為了史上發現的軌道最短的食雙星系統。它們的軌道近到以至於整個系統可以被木星包圍進去。白矮星是一種死星,在死寂之前大概有十倍左右的太陽質量。
  • 星海茫茫,捕捉「黑洞之王」
    因為黑洞自身不發射和反射電磁波,儀器和肉眼都無法直接觀測到它。  該怎麼辦?天文學家們嘗試尋找各種間接證據,經過探索研究,發現了一個現象:黑洞會「吃東西」。它在接近一顆恆星組成雙星系統時,會以強大的「胃口」直接把對方的氣體物質吸過來,形成吸積盤,並發射出明亮的X射線光。通過探測這些X射線光,可以判斷並選出黑洞候選體,再通過進一步監測伴星的運動,可以測量黑洞的質量並最終確認其存在。
  • 什麼是恆星級黑洞?中國科學家的這次新發現,具有哪些重大意義?
    黑洞與星體一樣,也分為很多種,比方說巨型黑洞、超大黑洞和我們今天的主角——恆星級黑洞。什麼是恆星級黑洞呢?簡單來說,就是宇宙中一顆大質量的恆星(至少是太陽的20倍大)在經過紅巨星階段和超新星爆發後,引力坍縮成為的一個黑洞。我們都知道,黑洞本身並不發光,所以,科學家一般在尋找恆星級黑洞的時候 ,都是通過伽馬射線暴來確認它可能存在的區域。
  • 17歲的NASA實習生發現了一顆繞雙星系統運行的新行星
    據外媒BGR報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17歲還是青春懵懂的年紀。而來自斯卡斯代爾高中的Wolf Cukier卻與眾不同。 他不僅在高三時被接受為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實習生,而且在實習僅三天後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了一顆甚至沒人知道的行星,這使他一舉成名。
  • 奇異罕見,雙星系統如何形成?愛因斯坦相對論為你揭開
    MWC656系統的藝術家概念圖。該恆星旋轉速度非常快,會釋放一個赤道物質盤,後者通過一個吸積盤傳遞給黑洞白矮星吸收物質,會致其旋轉速度加快。而恆星十分微弱,肉眼很難觀測。現如今通過使用廣義相對論中一種猜想——坐標系拖曳效應,天文學家解決了這個問題。
  • 雙星系統會合併?是真是假?有人質疑
    一個2017年的雙星系統自毀預告被證明是一個20年的是失誤。 該預言預示:距地球1800光年的星星構成的雙星系統將會合併並創造一起新的"泰坦尼克式爆炸」。 這個預言由美國大溪城加爾文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勞倫斯·莫爾納領導的團隊做出,在《天體物理期刊》上發表。
  • 雙星系統合併的消息有誤?印刷失誤,釀成大錯
    該預言預示:距地球1800光年的星星構成的雙星系統將會合併並創造一起新的"泰坦尼克式爆炸」。這個預言由美國大溪城加爾文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勞倫斯·莫爾納領導的團隊做出,在《天體物理期刊》上發表。科學家在天鵝座觀測到了一個名為KIC9832227的星體。
  • 死亡之吻:天文學家發現最大的雙星系統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21日消息,天文學家們發現至今為止溫度最高體型最大的雙星系統。歐洲南方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將之命名為VFTS 352,位於離地球16萬光年的大麥哲倫雲星系。
  • 「雙星伴月」今明兩天扮靚夜空:肉眼可見星月美景
    據天文預報顯示,今晚和明晚(9月25日、26日),土星、木星將與一輪盈凸月連續兩天組成雙星伴月的美麗天象。這也是今年第四次「雙星伴月」天象。這兩晚的7時30分前後是觀測最佳時機,在觀測條件較好的地方,憑藉肉眼仰望西南方天空,就可觀賞到這幅星月美景。
  • 天文學家發現球狀恆星產生雙黑洞系統
    (原標題:天文學家發現球狀恆星產生雙黑洞系統)
  • 科學家又發現雙星系統的行星
    不過「克卜勒」望遠鏡仍然取得了一些發現成果,在第29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天文學家公布了最新的凌日行星的觀測結果,這是一顆存在於兩顆恆星系統中的行星,科學家稱之為「塔圖因」行星。因為在星球大戰中也有類似的行星存在,它的天空中擁有兩顆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