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想要孩子好,是家長的本性。但是太多的家長想要孩子更好,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很多孩子都不堪重負。孩子內心壓力太大,也比較脆弱,經常出現一些傷害自己的事。家長想要孩子好,就不要強加自己的想法,要多和孩子交流,尊重孩子意見。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信息,一名家長想要還學習好,給孩子太多的要求。孩子九門考試考了四門第一還是不行,家長想要孩子全部都是第一。這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情緒,甚至出現自殘來抵抗上學。這就是家長想要孩子太好,強迫孩子學習。
家長任務強迫孩子學著學那、是為了孩子好,那樣會給孩子造成什麼不好影響呢?
孩子內心脆弱,最近幾年來孩子受不了壓力自殘輕生的案子有很多。大多數都是家長給孩子強行太多的要求,孩子考不好,完成不了家長的要求,就會對孩子進行責備。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不管學的好,考得再好,都完成不了家長的要求。因為家長的要求總是永無止境,孩子受不了家長的壓力,內心出現崩潰,造成出現悲劇。
有的家長為了孩子好,做一些孩子不可能完成的事。還有的家長因為孩子一次失敗就對孩子冷眼相看,打擊孩子,說是為了孩子好,重拾自信。就像小歡喜的電視劇中丁一一樣,家長對他要求太高,孩子上了清華還不滿足,導致丁一承受太大的壓力,得不到家長的認可。最終跳樓了結生命。
那麼家長想要孩子好,就要適可而止,那樣怎麼做才是為了孩子好
第一個辦法:認同孩子
想要孩子好,家長要認同孩子的努力。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的一切都是孩子自己努力做成的,不管是否成功,孩子都付出了太多的時間和心力。所以家長要認同孩子的付出,並加以鼓勵。這就是西方和中方的區別,我國通常認為成功只看結果,但是西方認為過程只要精彩就是成功。所以家長要認同孩子過程中的努力、付出,這樣才能刺激孩子想要更好。
第二個辦法:尊重孩子
孩子也要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家長不能認為孩子小,就視而不見孩子的想法,這樣孩子感覺沒有受到尊重,在家長眼裡只要執行就好。孩子等到青春期的時候就會有自己的想法,也想做自己認為的事。家長就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這樣孩子認為家長是最好的朋友,也沒有架子。就會和家長多交流溝通,了解孩子內心想法。
第三個辦法:信任孩子
生活中有些家長總是對孩子持有懷疑的態度,認為孩子總是欺騙她。這樣孩子感覺家長不信任孩子,就會對家長進行反抗。都說是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只有信任孩子和家長才會親密無間。沒有信任,孩子會一直防著家長,導致孩子和家長像仇人一樣,見到孩子就想看管孩子、命令孩子。
寄語:孩子的成長之路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不要是認為孩子好,就要去孩子做這個、做那個。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會反抗父母。家長想要孩子好,就要多和孩子交流,和平相處,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才會認為家長是一個可靠的人,不是為了家長自己的理想,強迫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