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主義」在中國

2020-12-16 中國經營網

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是孫中山社會改革思想的核心。

同盟會時期的三民主義與中國國民黨一大時期的三民主義,在內涵上是有發展的,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和歷史內容。同盟會時期的三民主義,是指導推翻清朝統治的基本思想和綱領;國民黨一大時的三民主義,則是實行國共合作,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基本思想和綱領。

同盟會時期和國民黨時期,都有一些人對三民主義有不同的理解。他們認為,民族主義好理解,民權主義也還好理解,唯有民生主義不好理解。有人擁護民族主義,所以稱為「一民主義」;有人擁護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所以稱為「二民主義」。許多人反對民生主義。但在孫中山看來,民生主義才是三民主義的歸宿。

孫中山的一生中,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或者部分地、局部地得以實現。唯有民生主義是他終生奮鬥而未竟的目標。

「民生主義」屢遭誤解

在孫中山的心目中,所謂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就是英文Socialism的對譯。他經過反覆斟酌,認為把由日本傳來的西方詞彙社會主義譯為民生主義更為允當。但是,在三民主義的整個體系中,正是民生主義最為引起人們的誤解和批評。孫中山不得不花去許多精力,去解釋和闡發他的民生主義。

人們的誤解不是沒有根據的。孫中山在闡釋民生主義的過程中,說了許多批評資本家和資本主義制度的話。諸如:

「資本家者,以壓抑平民為本分者也,對於人民之痛苦,全然不負責任者也。一言蔽之,資本家者無良心者也。」

「土地一日不平均,又受大地主、大資本家無窮之專制耳,遺害子孫,何堪設想。」

「資本家之專制與政府之專制一也,政府有推翻之日,資本家亦有推翻之日。」

「從前的皇帝貴族壓制百姓,他們有時候還負些責任,這種大資本家壓制小百姓,他們是毫不負責任的呀!」

「富人的財產過多,總是用資本的勢力操縱全國政權,來壓制窮人。」

從以上所引孫中山說的許多批評資本家和資本主義制度的話,我們不難得出民生主義是要反對資本家的看法。所以孫中山一再解釋,民生主義並不是要反對資本、反對資本家,只是要反對少數人對社會財富的壟斷,防止資本家壟斷所產生的社會流弊。

我們再從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後的言論中摘出一些話,看他給民生主義下出了怎樣的定義。

1912年4月16日,孫中山在上海南京路同盟會機關發表演說,稱:「民生主義者,非反對資本、反對資本家耳,反對少數人佔經濟之勢力,壟斷社會之富源耳。……民生主義,則排斥少數資本家,使人民共享生產上之自由。故民生主義者,即國家社會主義也。」

同年4月17日,在上海實業聯合會歡迎會上發表演說,稱:「實行民生主義,而以社會主義為歸宿,俾全國之人,無一貧者,同享安樂之幸福,則僕之素志也。」

同年9月4日,在北京共和黨本部歡迎會上演說:「民生主義並非均貧富之主義,乃以國家之力,發達天然實利,防資本家之專制。」

同年10月10日,在《中國鐵路計劃與民生主義》一文中,孫中山提出:「惟民生主義之意義維何?吾人所主張者,並非如反動派所言,將產業重新分配之荒謬絕倫。但欲行一方案,使物產之供給,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餘所主張之民生主義的定義。」

1921年2月1日,在國民黨粵省支部成立會上的演說中說:「民生主義須趁此資本家、地主不多之際,行資產國有制,藉機器以興實業,普利一般人民,消滅階級戰爭。」

同年12月7日,在桂林軍政學七十六團體歡迎會的演說中稱:「怎麼樣享受生活上幸福的道理,便叫做民生主義。」又說,「民生主義就是平民反對資本家,窮人反對富人的反動。」

相關焦點

  • 孫中山是如何闡述他的「民生主義」?為什麼後人對他思想的理解差異巨大?
    民生主義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歸宿,是三民主義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在孫中山看來,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他經過反覆斟酌,認為還是把由日本傳來的西方詞彙社會主義譯為民生主義更為允當。孫中山鍾情於民生主義,要為在中國實現民生主義而奮鬥終生。但是,在三民主義的整個體系中,正是民生主義最為引起人們的誤解和詬病。在提出三民主義原則的二十年中,孫中山不得不花去許多精力,去解釋和闡發他的民生主義。
  • 孫中山「民生主義」有何缺陷?我們看看近代史大家張海鵬教授如何分析
    季我努學社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孫中山通過提出「民生主義」確立了自己的社會理想,並對其進行了「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等闡釋,如果國家統一,政治穩定,政策得力,官吏清兼,在國家發展中取得一定成效是很有可能的。
  • 秋風:儒家憲政民生主義
    這個架構一言以蔽之,即為「儒家憲政民生主義」。一、作為秩序構建之道的通三統儒家憲政民生主義之提出,系依據儒家「通三統」之智慧。「通三統」是春秋公羊學最為重要的觀念之一。這個觀念具有堅實的歷史依據,即周武王、周公「存二王之後」的天下秩序構建智慧[7]。
  • 《紐約客》上的孫中山:「民生主義」到底是不是抄自美國牙醫
    8月3日,是民生主義第一講。孫中山不僅暗示「梳西利甚」(社會主義)內部紛爭,「有五十七種,研究不知那一種才是的確」,又明確提及,「近來美國有一位馬克思的信徒威廉氏,深究馬克思的主義,見得自己同門互相紛爭……這位美國學者的最近發明,適與吾黨主義若合符節。」
  • 分析世界歷史視線下孫中山民生主義
    孫中山從振興中華的現代化建設理想出發,認為改善民生乃現代化建設之根本,其重要性遠遠超過了革命運動,完全可以舉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於一役,在推進和實現中國社會現代化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由此形成了孫中山的民生社會主義思想。
  • 被誤解的"民生主義":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
    同年10月10日,在《中國鐵路計劃與民生主義》一文中,孫中山提出:「惟民生主義之意義維何?吾人所主張者,並非如反動派所言,將產業重新分配之荒謬絕倫。但欲行一方案,使物產之供給,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餘所主張之民生主義的定義。」
  • 小康與中國|趙亦彭:近代中國人對小康的「百年執著」
    他雖然沒有如康有為那樣描述自己理想中的「小康」治世,但孫中山對「大同世界」的追求,仍然立足於他改造國家、拯救民族、護育民眾的現實政治構想,這其中他所主張的「民生主義」,也可以看作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語境下的「小康」觀。孫中山先生曾經這樣定義「民生主義」:「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便是」。
  • 克強經濟學 背後是民生主義
    證券時報記者 付建利  外資機構給中國創造新名詞又添一例: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創造了一個新詞「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用來指代李克強總理為中國制定的經濟增長計劃。對於克強經濟學的內涵、外延,市場各方人士做了較為充分解讀。
  • 從新舊三民主義的發展變化看孫中山的復興中國夢
    這兩個階段的發展變化和重新解釋,成為了中國人民的寶貴精神遺產,是激勵中國人民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力量。關於民生主義,反映在政綱上,只有「平均地權」四個字,這是他實行社會革命的根本方針。孫中山想通過這個方針,來預防資本主義發展起來的以後造成貧富不均「的惡果。孫中山認為:「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就是社會主義。」他是這樣讚揚社會主義制度的:「鄙人對於社會主義,實歡迎其為利國福民之神聖,本社會之真理,集種種生產之物產,歸為公有,而收其利。實行社會主義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的所養,分業操作,各得其所。
  • 2018考研政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高頻考點:三民主義學說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複習指導>政治>正文2018考研政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高頻考點:三民主義學說 2017-05-10 09:17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2016年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辛亥革命筆記
    5、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階級基礎和骨幹力量:階級基礎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骨幹力量是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   6、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1904年後,華興會(黃興在長沙組建),科學補習所、光復會等成立。   7、第一個全國性資產階級政黨及其綱領:1905年8月,在東京成立同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