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日貿易談判能達成「雙贏」?美媒:各有盤算……)
參考消息網6月9日報導 美國《財富》雜誌網站5月28日刊文稱,在美國總統川普退出一項亞太地區貿易協定兩年多之後,美國和日本——世界第一大和第三大經濟體——正在就一項雙邊貿易協定進行談判。雙方都堅稱希望看到「雙贏」的結果,但如果談判失敗可能會給經濟造成嚴重損失。文章摘編如下:
雙方追求的目標是什麼?
川普痛恨貿易逆差,他決意要減少美國與日本的貿易逆差,特別是通過為美國農民和汽車製造商爭取更多準入機會達到這一目的。安倍晉三首相領導下的日本則希望阻止川普對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實施懲罰性關稅(這些關稅可能使日本陷入衰退),並防止在貿易協定中加入任何針對日元的「外匯條款」。
為什麼會進行這些談判?
在川普讓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另外11個成員國(包括日本)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繼續推進。於2018年12月30日生效的新協定以及安倍與歐盟在2018年達成的另一項協議讓美國農民面臨被關稅更低的競爭對手搶走市場份額的風險。(2017年,美國農民貢獻了日本農產品進口總量的約四分之一。)安倍遲遲不肯付諸行動,他希望美國能重新加入TPP,但是繼川普決定對日本的鋼鋁產品徵收關稅並揚言要對所有進口汽車(包括從日本進口的汽車)採取同樣的行動以後,安倍同意在2018年9月舉行直接對話。
進展如何?
雙方都表示希望快速推進對話,但正如大多數貿易談判一樣,最後期限並不明朗。據說,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和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茂木敏充已經大致達成一致,但茂木一再表示,任何協議都必須是全面的,這說明日本不會同意任何肢解的協議。雙方還將就數字貿易問題進行磋商,但其他種類的服務不在討論範圍之內,至少眼下是這樣。日本將於7月舉行大選,川普承認在那之前不會敲定任何協議。
「外匯條款」怎麼樣了?
美國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曾表示,美國希望與日本達成的任何貿易協議都要包含阻止競爭性貶值的措辭——競爭性貶值是專門為促進出口而採取的貨幣舉措。美國確保在修訂後的與墨西哥和加拿大貿易協議中加入了類似的措辭。但是,日本不希望加入任何可能束縛日本銀行(央行)手腳的條款。
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有多大?
在貨物貿易方面,2018年的貿易逆差為6.5萬億日元(約合590億美元)。據日本財務省說,這一數字與2017年相比下降了8.1%,因為日本汽車出口減少以及飛機和石油進口增加。
日本有何考慮?
它想要避免任何會削弱其已經萎靡不振的經濟的舉措,即便在今年10月將實施的提高全國消費稅之前,日本經濟就已經快陷入技術性衰退了。但是從政治上講,安倍很難在7月的上院選舉前作出任何讓步,尤其是在農業方面。
那麼美國呢?
川普把對進口汽車徵收關稅的日期推遲了六個月,試圖以此作為與日本談判的籌碼。萊特希澤早在今年3月就對美國議員說,他知道美國農民的處境岌岌可危,而且在日本為美國農產品爭取更多的市場準入機會是當務之急。農業州在2016年是川普的一個重要支持陣營,隨著2020年總統大選的臨近,川普在重新平衡美國貿易關係——他競選的一大承諾——方面的政績將面臨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