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清官廉吏,無不是些能切實為百姓謀利益的良吏,能真正為江山社稷著想的忠臣。他們中的有些人,憑藉自己的為人、政績所獲得擁戴和聲譽,使那些企圖詆毀誣陷他們的人難以得逞。即使時常遭人忌恨,甚至被皇帝怨懟,卻仍能穩居官位,壽終正寢。第五倫就是一位有這樣仕途命運的清官。
第五倫的官場生涯是從基層開始的。鮮于褒調任高唐縣令後,第五倫也離開郡府回到家鄉,擔任掌管訴訟、賦稅的鄉官。這雖是個公務繁雜的差使,第五倫卻幹得兢兢業業,盡職盡責。他為人們均平徭役賦稅、調解糾紛、消除仇怨,以辦事公平合理而深得人們信任。這種又忙又累的基層工作,第五倫一幹就是幾年。
建武二十七年(51年),第五倫被推舉為孝廉,補淮陽國醫工長。兩年後,他隨淮陽王到京師,見到當朝皇帝劉秀,深受賞識。劉秀隨即任命他為扶夷(今湖南武岡東北)縣令,尚未到縣任職,又有詔令拜他為會稽郡太守。第五倫在其位,謀其政,敢作敢為。只要是認準了對百姓有利的事,他就一千到底。
會稽素有迷信鬼神的風俗,各地濫設祀廟,盛行用龜甲和蓍草佔卜問卦。民眾還經常殺牛祭神。當地流行一種說法,如果誰殺牛吃肉而不敬獻神祠,那麼他就會生病,臨死時就會發出牛的叫聲。百姓因此不敢不殺牛祭祀。僅此一項,每年就要耗費大量資財,而且濫殺耕牛也直接影響到農業生產,百姓生活越發貧困。但是,懾於民間習俗的壓力,先後幾任郡守都不敢禁止殺牛祭祀。
第五倫到任後了解到這一情況,隨即向各屬縣發布文書,嚴令禁止此類勞民傷財的迷信活動,明確告知百姓,凡是巫婆神漢有依託鬼神詐騙恐嚇百姓的,一律捉拿問罪。對於胡亂殺牛的人,官吏必須查實處罰。一開始,老百姓都很恐懼,害怕因此招惹災禍。有的巫婆神漢也乘機詛咒造謠,反對法令。但是第五倫不為所動,反而追查得更緊。漸漸地,人們意識到,不殺牛祭祀也不見災禍降臨,謠言不攻自破,人心逐漸安定下來。長期流行的陋習得以革除,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第五倫也在當地樹立起了威信。
明帝永平五年(62年),第五倫因事受牽連,被徵召入京。郡中百姓不分老少,紛紛上路阻留,沿途攀著車子,扣住馬韁,不放第五倫走。第五倫沒有辦法,只好假裝在亭舍休息,卻暗中乘船離開了。百姓知道後,又跑到河邊追趕。直到京師洛陽,第五倫被送到廷尉(中央司法部門)聽候處理,仍有千餘名官員、百姓上書朝廷,為第五倫喊冤求情。明帝對此深感不安,下詔給公車司馬令,讓他不要再接受為第五倫申訴的上書。後來,碰巧明帝前往視察廷尉監獄,省視犯人的罪狀記錄,才知道第五倫確實冤枉,於是將他釋放,讓他回到鄉裡。試想,如果第五倫不為百姓謀利益,怎能得到百姓的擁戴?而如果沒有百姓在他蒙難之時冒死為之請命,第五倫的仕宦生涯怕是早已畫上句號了。可見,沉浮於宦海的人,命運既在他人手裡,也掌握在自己手中。
鑑於第五倫在任時的才幹和政績,數年後,又被朝廷重用起來任命為宕渠(今四川渠縣東北)縣令。四年後升任蜀郡(今四川成都)太守。蜀地天府之國,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郡府中的屬吏從官,有的人家財已累至錢千萬。不少人乘華麗之車,騎肥壯之馬,以財貨拉關係入仕,讓自己的家族顯貴。第五倫到任後,將其中的富吏全部裁減,另選清貧正直的有志之士替代。於是侈靡浮誇之貌大為改觀,行賄受賄之風被遏制。官員人人職責明確,吏治煥然一新。
第五倫還將部下屬吏中德才兼備的人向上推薦,多數官至郡守及中央九卿一級。人們十分佩服他善於發現人才、舉薦人才的能力和心胸。鄉官玄賀就是由第五倫舉薦的。他先後任九江郡、沛郡太守,以清正廉潔著稱,只要是他所治理的地方,腐敗奢侈的風氣就會有所改觀。最後在大司農任上去世。治蜀七年,第五倫政績卓著。漢章帝繼位後,將他調至中央擔任司空。第五倫在會稽、蜀郡的所為,代表了清官的為政準則和行為取向。
清官的核心是「廉」。作為一種美好的品格和一種精神力量,「廉」支配著清官的各種公私活動。表現在政治生活中,就是「革奢務儉」「省浮費,去奢靡」和「為政寬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