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宿舍到教室要坐公交;同在一所大學,卻說自己是異地戀;食堂大師傅,隔三差五發明網紅菜,還負責「彈」鋼琴……想不想知道,在這樣一所神奇的高校生活,是什麼樣的體驗?趕緊跟超帥的男主播去看看吧!
觀光車變身校園小公交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在位於太湖之濱的江蘇無錫,有一所以江南命名的大學——江南大學,她不僅有個飽含詩意的名字,而且近年來屢屢在校園建設上獨具創新,頗有建樹,是首批「江蘇省平安校園建設示範高校」。
新建的江南大學佔地3250畝,曲水流觴,七曲迴腸。學生在感受「大學之大」的同時,也常常領教校內交通的不便。有學生表示,步行從北區的杏園公寓到教學樓,要花半個小時。還有個流傳很廣的段子,說如果男女生分住南北區,相當於「異地戀」。
現實的生活並不如同學所說的浪漫。四年前,江南大學校園裡,電動車數量急劇增加,亂停、亂放,更可怕的是充電線路像蜘蛛網一樣。江南大學保衛處校園秩序科科長石晨曦回憶,當時有的同學,把電瓶拿到宿舍裡長時間充電,甚至夜間也在充電,自己卻一走了之。結果電池燃燒、冒煙,對同學的人身安全產生了很大的威脅。
經過論證、研究,江南大學下決心規範與整治校園電動車。2015年8月,學校與無錫靈山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籤訂協議,合作打造「校園小公交」項目,引進一批旅遊觀光車,疏解校園交通壓力。
記者和校園公交調度中心車隊長宋憲超一起體驗了乘坐「校園小公交」。宋隊長介紹,小黃車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一般限速15碼到20碼,即使非高峰期也不會超速。觀光車變身小公交,360度賞校園美景,曲水橋、七曲橋、清名橋、星波橋,小蠡湖、名人園、百草園。從早晨7點運營到晚上9點,一次1塊2毛錢的車資,讓宿舍與課堂近在咫尺。
學校保衛處校園秩序科科長石晨曦表示,目前學生持有的電動車,已從原來的3500多輛,下降到目前的200輛左右。
點看小視頻,內容更精彩哦!
食堂成網紅
「平安校園」建設的重點是食品安全。江南大學共有五個食堂,承擔全校3萬多名師生的供餐任務,每天1萬多斤大米、3000多斤蔬菜的需求量,3萬多隻碗碟的洗刷、消毒。
繁重的供餐任務,會不會影響食品安全呢?中午11點30分,記者來到江南大學第二食堂後廚操作間。揀菜、洗菜、配菜工作已經完成,砧板、菜刀等物品已經擺放歸位,廚房裡則繁忙一片,西藍花炒肉片、青椒土豆絲剛剛出鍋,售賣窗口各色菜品琳琅滿目、熱氣騰騰。
據飲食中心主任周晨軒介紹,江南大學後勤管理處,嚴格執行8S管理標準,由於採取的是集中採購、統一配送的模式,所以在食堂看不到大量的食材,冰箱裡也是當天、當餐的量。學生在這裡吃到的不僅是美味,更是一份用心和安心。
麻辣香鍋、重慶小面、吉祥餛飩、江南小炒,一道道特色菜餚不時激活同學們的味蕾,第二食堂的廚師班班長汪平法,將在清華大學交流廚藝時學來的吐司蘑菇雞,搬上了學生餐桌,一時成為食堂網紅菜。
優化食堂就餐環境是江南大學不懈的追求。大廳中央擺放的可自動彈奏鋼琴,讓師生們伴隨著動聽的音樂,享受美味的午餐。就餐的學生表示,二食堂的菜品豐富多樣,味道也很好,而且還有音樂,吃飯的時候心情也更好了。
智能指揮中心感知平安
「平安校園」建設的難點是校內治安。在學校的數位化平安校園指揮中心,工作人員用滑鼠監視巡邏校園的人員密集區域和重點區域。保衛處處長劉長青介紹,學校每年有約500萬資金用於校園技防建設,為師生提供更加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讓他們安心學習和工作。
近年來,江南大學構建了一體化、數位化、智能化的校園安全管理體系,學校以安防手段信息化、安全管理標準化、安全隊伍專業化、安全設施現代化為目標,先後投入2700餘萬元,建成了1+3+N的校園技防體系。
目前,全校範圍實現了電子地圖實時監控;手機客戶端隨時隨地監控管理,以及報警聯動功能;門禁系統覆蓋全部宿舍;樓宇、大門實現了進出人員的身份識別;組建了校園立體化綜合治理體系。交通安全方面建立了包括道閘系統、交通測速系統、違章警示系統等在內的校園交通智慧系統。
學校平安校園建設,技防不是百分百,還需要技防、物防、人防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保衛處處長劉長青表示,通過這幾年的實踐,他們認為重點還是在人防,特別是群治、群防。學校打造的理念是技防作為基礎,只有將安全的知識、理念,通過宣傳,讓師生入耳、入腦、入心,平安校園的建設才能真正地深入人心。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江蘇教育頻道每周日18:30《江蘇校園安全報告》
(來源:江蘇教育頻道/黃建生 路晶晶 趙英雷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