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根動脈搭橋,可降低再次血管重建風險!美國Meta分析

2020-12-11 瀟湘名醫

近期一項Meta分析顯示,多支動脈搭橋術與單支動脈搭橋術相比,沒有生存優勢,胸骨傷口併發症的發生率更高,但降低了再次血管重建和卒中風險。

阜外醫院也有研究發現,對於合併糖尿病的冠狀動脈多支病變患者,術後平均近5年時,造影或CT複查結果顯示,橈動脈橋血管通暢率為83.6%,顯著高於大隱靜脈橋血管的62.3%。

研究人員評估了10項比較單支動脈搭橋術與多支動脈搭橋術的隨機對照試驗。納入Meta分析的患者6392例,平均年齡為56-75歲,平均隨訪4年。

在全因死亡率、心臟死亡率、心肌梗死、大出血方面,單支動脈搭橋術與多支動脈搭橋術無差異。

排除其中一項混雜研究後,多支動脈搭橋術的再次血運重建風險低於單支動脈搭橋術(RR= 0.63),腦卒中發生率也低於單支動脈搭橋術(2.9% vs. 3.9%,RR =0.74)。

多支動脈搭橋術的胸骨創傷併發症發生率高於單支動脈搭橋術(2.9% vs. 1.7%,RR=1.75)。

研究者認為,血管重建和卒中風險的優勢可能會被胸骨傷口併發症的高發病率所抵消。

來源:

[1] Meta-analysis Comparing Multiple Arterial Grafts versus Single Arterial Graft for Coronary-Artery Bypass Grafting Bypass Grafting. Am J Cardiol.Published:June 15, 2020.

[2] 沈劉忠,胡盛壽,劉盛,等. 橈動脈橋在合併糖尿病的冠狀動脈多支病變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循環雜誌, 2020, 35: 529-534.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阜外說心臟」,採用網絡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經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薦,衛健委宣傳司評選,「阜外說心臟」 系列節目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房顫科普》將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提供科學、靠譜、有用的房顫防治知識!

【來源:中國循環雜誌】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6年3次手術,心臟搭橋並非一勞永逸,出現這種情況還需再次手術,要當心
    如果屬於以下情況,更適合接受搭橋手術。 1、冠脈重要部位或多支血管病變 左主幹是左側冠狀動脈的起始部,是一處「咽喉要道」,對該處病變通常考慮搭橋手術。 如果三支重要血管同時有病變,選擇介入治療可能需要植入多個支架,出現支架併發症的機率大,也會加重經濟負擔,而搭橋術可以同時搭多支血管,且不增加過多費用。 2、伴有心功能不全 這類患者通常需要完全血運重建,以促進缺血心肌的恢復。
  • 搭橋手術之後反而會降低存活率,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這就是我們說的搭橋手術,這種手術又被稱為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在充滿動脈血的主動脈根部和缺血心肌之間建立起了一條暢通的路徑。心臟搭橋手術只是在心臟表面開刀,而不是解剖心臟,對心臟的損傷極小,心臟搭橋手術的風險不高,成功率高達97%以上。心臟搭橋手術具有手術損傷小,簡單易行的特點。搭橋術後沒有類似支架的異物存在,因此不會產生血小板聚集,預後良好。
  • 治冠心病「支架」「搭橋」如何選
    二、支架治療 冠脈支架經歷了從裸金屬支架、藥物洗脫支架到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發展。支架植入術的原理是:把支架套在一根頂端有充氣球囊的導管上,從手腕的橈動脈或大腿根部的股動脈血管處輸送到動脈堵塞的部位,然後給球囊充氣以打開支架,最後再把帶有球囊的導管放氣移出。固定在血管裡的支架,可對血管形成支撐、疏通。目前,臨床應用較廣的是藥物洗脫支架。
  • 德國三氧免疫療法,冠狀動脈搭橋治療,告別血管支架!
    一種心肌缺血是因為供血管道出問題了,即我們說的冠狀動脈狹窄了、通過的血流少了, 引起相應血管供血的心肌出現缺血。還有一種缺血是心肌需要用的血多了,供血管道沒有問題但是血液需求量增加了,供血還 是不足,這種情況叫相對性供血不足,常見於心肌肥厚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在做心電圖檢查時,發現某一次靜態心電圖出現了心肌缺血的表現,但這也可能是由心肌肥厚引起的相對供血不足。
  • 邱春光:低射血分數患者多支血管病變的血運重建策略
    >CABG術後可考慮使用EuroSCORE Ⅱ評分評估院內死亡風險(Ⅱb類)。多支血管病變患者的血運重建比較 1. 部分血運重建vs. 完全血運重建 多支血管病變患者行部分或完全血運重建後對心肌缺血、死亡風險的預後,如下圖所示。
  • 做搭橋手術後,反而會降低存活率?這幾句實話請放在心上
    但近年來,人們對於搭橋手術的質疑聲不斷,許多人認為搭橋手術之後反而會降低患者的存活率,這種質疑的存在使搭橋手術又一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一、搭橋手術是怎麼回事?當人體的一條或多條冠狀動脈由於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而出現阻塞、通路狹窄等情況導致供血不足時,患者便會出現心功能異常、心絞痛等情況。
  • 有的心臟病需要支架,有的心臟病需要搭橋,有什麼區別?
    無論是心臟搭橋還是心臟支架,我們統稱為血運重建,目的都是為了緩解因為冠脈狹窄引起的心肌缺血。簡單理解,心血管狹窄到一定程度,影響了遠端供血供氧,就會引起心絞痛,或血管完全閉塞引起心肌梗死。我們得想辦法解決這種心肌缺血或狹窄/堵死的血管。支架;
  • 《冠狀動脈血運重建》丨ACS雜誌(IF:2.895)專刊主譯和譯者招募
    為此,ACS雜誌經過精心籌備推出了《冠狀動脈血運重建之外科醫生須知的心臟病學》和《冠狀動脈血運重建之外科發展和未來展望》兩個專刊。兩期專刊分享了以下內容:1)美國 Weill Cornell醫科大學心胸外科Mario Gaudino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與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治療無保護左主幹疾病: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的薈萃分析。
  • 醫生如何書寫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
    例如,在最近一篇無縫合主動脈瓣置換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8)中,研究人群定義為需要進行外科主動脈瓣置換的患者(P),幹預是微創主動脈瓣置換(I),對照是傳統主動脈瓣置換(C),結局包括圍手術期死亡率和併發症(O)。   構建一個好的臨床問題的難點在於定義研究人群和幹預方式的範圍。
  • ...血管活性藥物對腹部大手術患者的術後影響:系統回顧與meta分析
    圍術期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對腹部大手術患者的術後影響:系統回顧與meta分析翻譯:佟睿 編輯:馮玉蓉 審校:曹瑩背景:臨床麻醉中血管活性藥物應用普遍,然而其藥物種類、劑量及血流動力學目標卻各不相同。本項研究旨在探討圍術期使用血管活性藥物能否降低接受腹部大手術的成年患者(16歲及以上)的死亡率、發病率和住院時間。方法:在MEDLINE、EMBASE及Cochrane對照試驗登記中心搜索經同行評審的、涵蓋評估術中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情況研究的隨機對照試驗(不限語言及日期)。我們進行了標題、摘要和全文篩選,並對每項結果進行了測量偏倚的評估。
  • ...沙班聯合阿司匹林較單用阿司匹林更能降低PAD患者的MACE與MALE...
    外周動脈疾病(PAD)患者由於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概率較高,所以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主要肢體血管不良事件(MALE)風險也隨之增高。雖然MALE患者在臨床中不多見,但是一旦發生往往伴隨著嚴重的臨床併發症。COMPASS研究顯示低劑量利伐沙班聯合阿司匹林較單用阿司匹林更能降低PAD患者的MACE與MALE風險。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於多少,可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之所以會被冠以如此惡名,是因為它是損害動脈內膜的主要危險因素,它通過將膽固醇轉運至動脈內膜下,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從而增加心肌梗死與腦梗死等疾病的發生風險。人體為了平衡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血管的影響,賦予了另一位血脂成員一項特殊功能,這位成員就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他的特殊功能就是將膽固醇從血管內膜下轉運至肝臟進行代謝,減輕對血管的損害,因此被冠以」好膽固醇「這一榮譽稱號。
  • R/Python 醫學數據分析第二期:meta 分析大作戰 - 心梗後服用阿司匹林能否降低死亡率
    教案不錯圍繞實際應用場景的教案設計:因果分析、meta 分析、機器學習、風險模型預測。有數據有代碼,有思路有方法。項目實戰採取 案例探究+項目實戰 機制,所有教案項目&作業均可在 ModelWhale 上完成閱讀、代碼調試、動手實踐。
  • 冠狀動脈搭橋術後飲食注意事項
    那麼,是否接受了冠狀動脈搭橋的心臟病患者是否就安枕無憂了?  冠狀動脈搭橋術後,如果不注意飲食習慣的改變、生活方式的調整以及合理用藥,搭橋的個「橋」,也可能面臨再堵的風險。  一是服用低脂的食品,減少脂肪的攝入,同時不要吃高膽固醇的食品,可以選擇一些降脂的食物,比如這種豆製品、燕麥、蕎麥、黑木耳等,這來食品可以降低血脂和阻止血膽固醇,另外要限制動物脂肪的攝入,炒菜的時候採用植物油。  二是減少食鹽的用量,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鈉的攝入,同時燻製品、燒烤類以及罐裝食物也要儘量少吃。
  • 8小時將整根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半年治療周期、兩周推演定方案、1米手術切口、8小時手術臺奮戰……為徹底解除馬凡氏症候群患者血管病變帶來的猝死風險,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多學科團隊協作,將問題血管進行了整體替換。這也是四川省首臺「全胸腹主動脈替換術」。為何要做手術?
  • 通向心臟的三根血管其中一根堵百分之六十了,可以確診為冠心病嗎...
    先說答案,三根冠狀動脈中有一根狹窄程度已經達60%,是可以確診為冠心病的。這個問題涉及到冠心病的診斷標準,按照診斷標準,三根主要冠狀動脈之一,只要狹窄程度超過50%,就可以診斷為冠心病了。冠心病是心血管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危害巨大。為了更好的了解和治療冠心病,我們將從以下4個方面來一起學習一下。
  • 先搭橋?還是先切肺?專家大膽創新微創手術解決棘手難題
    經進一步檢查,醫生發現張奶奶冠脈血管前降支90%狹窄,診斷為嚴重冠心病。經胸部CT檢查,張奶奶又查出肺部有兩個肺結節,都在1公分以上,具備手術指徵。考慮老人冠心病病情嚴重和肺癌的可能性,需外科手術,隨後轉入中大醫院胸心外科進一步診治。先搭橋再切肺?還是先切肺再搭橋?手術方案的制定對手術的成敗至關重要。
  •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先進材料》抗菌凝膠用於動脈栓塞增強血管癒合
    其已經成為治療許多血管疾病,包括出血,動脈瘤,血管畸形的中流砥柱,和血供腫瘤。目前在臨床中使用了多種栓塞劑,例如卷材,珠子和液體栓塞。然而,它們的有效性受到高成本,再通,毒性,非特異性栓塞風險和中風的限制。此外,栓塞劑和目標血管的大小不匹配會在栓塞過程中引起許多併發症,例如非目標栓塞,復發性出血和器官缺血。
  • 腹膜後腫瘤侵犯了血管,還能手術嗎?
    比如檢查腫瘤是否推移、壓迫、包繞或者侵入大血管管內。重點關注的血管包括腹主動脈、下腔靜脈、腎動靜脈、髂總動靜脈、腸繫膜動靜脈和門靜脈。如果患者腹膜後腫瘤沒有發生轉移到遠處且沒有累及腹膜,就可以考慮手術切除腫瘤並進行大血管重建。 不同大血管的重建要點不一樣,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手術策略和重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