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活性藥物對腹部大手術患者的術後影響:系統回顧與meta分析

2020-12-11 晨財經

圍術期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對腹部大手術患者的術後影響:系統回顧與meta分析

翻譯:佟睿 編輯:馮玉蓉 審校:曹瑩

背景:臨床麻醉中血管活性藥物應用普遍,然而其藥物種類、劑量及血流動力學目標卻各不相同。本項研究旨在探討圍術期使用血管活性藥物能否降低接受腹部大手術的成年患者(16歲及以上)的死亡率、發病率和住院時間。

方法:在MEDLINE、EMBASE及Cochrane對照試驗登記中心搜索經同行評審的、涵蓋評估術中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情況研究的隨機對照試驗(不限語言及日期)。我們進行了標題、摘要和全文篩選,並對每項結果進行了測量偏倚的評估。運用具有相應95% CI的Mantele-Haenszel隨機效應模型計算二分類結果的風險比率(RR),並採用具有相應95%CI的逆方差隨機效應模型計算連續結果的平均差。

結果:本次分析共納入26項試驗、5561名參與者。在最長的隨訪中,患者術後死亡率無差異;RR:0.84(95% CI: 0.63-1.12; P=0.23)。幹預組發生一種及以上術後併發症的患者人數明顯降低;RR:0.76(95% CI: 0.66-0.88; P=0.0002)。幹預組的住院時間減少0.91天。

結論:由於個別研究的質量、樣本量以及環境、幹預措施和結果測量的異質性,本項回顧性研究受到一定限制。圍術期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可減少成年患者腹部大手術的術後併發症和住院時間。

原始文獻來源:Deng C, Bellomo R, Myles P.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perioperative use of vasoactive drugs on postoperative outcomes after major abdominal surgery.[J].Br J Anaesth 2020 May; 124(5): 513-524.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perioperative use of vasoactive drugs on postoperative outcomes after major abdominal surgery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perioperative use of vasoactive drugs is ubiquitous in clinical anaesthesia; yet, the drugs, doses, and haemodynamic targets used are highly variable. Our objectives wer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eri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of vasoactive drugs reduces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length of stay in adult patients (aged 16 yr or older) undergoing major abdominal surgery.

Methods: MEDLINE, EMBASE, and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were searched for peer-reviewed RCTs with no language or date restrictions. Studies that assessed the intraoperative use of vasoactive drugs were included. Title, abstract, and full-text screening was performed. Risk of bias for each outcome measure was conducted. We calculated the risk ratio (RR) using the Mantele-Haenszel random-effects model with corresponding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for dichotomous outcomes, and mean difference using the inverse variance random-effects model with corresponding 95% CI for continuous outcomes.

Results: Twenty-six studies (5561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at the longest followup with an RR of 0.84 (95% CI: 0.63-1.12; P=0.23). The interven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one or mor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R: 0.76 (95% CI: 0.66-0.88; P=0.0002).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was reduced by 0.91 day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onclusions: This review is limited by the quality and sample size of individual studies, and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settings, interventions, and outcome measures. Peri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of vasoactive drugs may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in adult patients having major abdominal surgery. Keywords: cardiovascular agents; goal-directed therapy; haemodynamics; major abdominal surgery; perioperative care; vasoconstrictor agents

貴州醫科大學高鴻教授課題組

【來源:健康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成年患者髖部骨折術後譫妄的危險因素:系統回顧與meta分析
    本文由「罌粟花」授權轉載成年患者髖部骨折術後譫妄的危險因素:系統回顧與meta分析翻譯:何幼芹  編輯:馮玉蓉  審校:曹瑩背景:術後譫妄(POD)是髖部骨折患者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
  • 靜脈注射對老年心臟手術患者術後譫妄的影響
    統計分析電子數據採集(REDCap)用於數據收集,包括鎮痛藥和鎮靜劑、術後48小時內阿片類藥物用量、疼痛評分、患者譫妄和認知評估數據、不良事件和人口統計數據。主要的分析包括所有被隨機分配並接受至少1劑研究藥物的患者。接受研究藥物治療後退出的患者仍包括在分析中。每天對譫妄進行評估,直至退出。從病歷中提取數據以評估退出患者的次要終點。
  • 腹膜後腫瘤侵犯了血管,還能手術嗎?
    腹部和腹膜後腫瘤來自不同組織,種類繁多,臨床表現也多種多樣。腹膜後間隙的脂肪、疏鬆結締組織、筋膜、肌肉、血管、神經、淋巴組織以及胚胎殘留組織都可以發展出增殖異常的腫瘤細胞。腹膜後腫瘤由於位於腹部深處,通常情況下早期並無明顯的症狀。而當患者感覺腹部脹滿或者摸到腹部包塊時,腫物往往已經巨大。
  • 羥乙基澱粉對腹部大手術高危患者進行容量替代治療並不優於生理鹽水
    羥乙基澱粉對腹部大手術高危患者進行容量替代治療並不優於生理鹽水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6 19:34:51 法國聖埃洛伊醫院Samir Jaber聯合克萊蒙奧弗涅大學Emmanuel Futier課題組,
  • 腹主動脈瘤開放手術|主動脈瘤|修復術|手術|血管|-健康界
    開放手術vs腔內治療,孰優孰劣?不能片面決定兩種治療方法的優劣。一般來講,腎下腹主動脈瘤或無累及內臟動脈的患者,可以首先考慮腔內治療。累及內臟動脈的腹主動脈瘤,開放手術更適合些。但是,最重要的是需要有經驗的醫生對病情的仔細分析和判斷,選擇最適合的個體化方案。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血管外科醫生需要兼顧的兩方面問題。
  • 垂體泌乳素腺瘤:藥物治療還是神經內鏡手術治療?
    我們團隊一直致力於垂體腺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尤其在泌乳素腺瘤的藥物治療方面,積累了很多的臨床經驗和基礎發現。對於該篇meta分析,我們持有一些不同的意見和想法。於是,我們給JCEM編輯部寫信,提出我們對於泌乳素腺瘤藥物和手術治療選擇的團隊觀點(J Clin Endocrinol Metab. dgaa330.)
  • 腹部手術後八成患者腸粘連
    專家建議術後儘早下床活動預防腸粘連開腹手術易引起腸粘連腹部手術,特別是剖腹產、闌尾炎等開腹手術,大部分會遺留一個問題———腸粘連。由於在手術操作過程中,溼潤光滑的腸道水分蒸發,表面變得乾澀,再加上手術操作對腸面的損傷,這便給腸粘連創造了機會。該院普外科主任醫師袁暉說:「一般來講,做過腹部手術的患者約有80%的人會發生腸粘連,其中10%會有症狀,比如腹痛、腹脹等,當腸道粘連嚴重時,則發生腸梗阻。」
  • 腹部術後
    □何世楨     不少人腹部手術後出現腹痛、腹脹,由於沒有及時進行系統正規的治療,結果出現了腸粘連甚至腸梗阻,不得已進行二次手術。  至於造成腹部手術後腸粘連的原因,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普通外科主任醫師夏長軍解釋說,一般是由於腹腔內有炎症,導致炎性水腫滲出物或膿液溢入腹腔,引發粘連。另外,手術過程中腸管暴露時間過長,空氣汙染,動作粗糙,創面大,止血不徹底,術後滲血、滲液到腹腔,衝洗不淨或腹腔內遺留異物等都可造成腸粘連。
  • 醫生如何書寫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
    例如,在最近一篇無縫合主動脈瓣置換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8)中,研究人群定義為需要進行外科主動脈瓣置換的患者(P),幹預是微創主動脈瓣置換(I),對照是傳統主動脈瓣置換(C),結局包括圍手術期死亡率和併發症(O)。   構建一個好的臨床問題的難點在於定義研究人群和幹預方式的範圍。
  • 血管手術新設備:FDA批准首個電生理設計的血管閉合系統
    日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Cardiva Medical旗下Vascade MVP可吸收血管閉合系統的上市前批准(PMA)。該批准是基於AMBULATE Pivotal試驗的結果,這是一項納入204例患者的隨機對照研究,該試驗對比了Vascade MVP系統和人工加壓止血術後的效果。
  • 婦科手術後盆腹腔粘連預防及診斷的專家共識
    蘇格蘭手術與臨床粘連研究學組(Surgical and Clinical Adhesions Research,SCAR) 綜合分析婦科手術患者的手術記錄和術後併發症[4,5],觀察到約1/3經歷開放性腹部或盆腔手術的患者,術後10天內發生2次或2次以上明確的或可能與粘連相關的併發症。
  • 患者術後4天急性肺栓塞死亡,醫方被判賠11萬冤不冤?|醫眼看法
    案件回顧老年患者郝某,因「右面部不自主抽動3年」於2017年9月到北京某知名三甲醫院就診,希望進一步治療。門診以「面肌痙攣」收入病房,完善術前檢查,擬行「右面神經根顯微血管減壓術」。但醫方在患者術前已考慮到有下肢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的可能,而該止血藥具有類凝血酶樣作用,能促進血管破損部位的血小板聚集,目前雖無關於血栓的報導,但為安全計,有血栓病史者禁用。患者術後化驗血小板較術前雖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高於正常值,醫方在應用止血藥物前未對患者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評估,繼而決定是否應用或者減小止血藥物劑量,醫方的醫療行為存在不足。
  • 科研速遞|微生態製劑聯合腸內營養在腹部手術術後病人中的應用進展
    3、微生態製劑聯合腸內營養在腹部手術中的應用 3.1 胃部手術 3.1.1 胃癌術後 由於微生態製劑具有降低術後感染、促進機體恢復等功能,胃癌術後病人常聯合應用腸內營養與微生態製劑
  • 婦科手術後盆腹腔粘連預防及診斷的專家共識( 2020 年版)
    蘇格蘭手術與臨床粘連研究學組(Surgical and Clinical Adhesions Research,SCAR) 綜合分析婦科手術患者的手術記錄和術後併發症[4,5],觀察到約1/3經歷開放性腹部或盆腔手術的患者,術後10天內發生2次或2次以上明確的或可能與粘連相關的併發症。
  • 「醉」譯獻 | 術後譫妄:圍手術期評估、降低風險和管理
    最近在心臟手術患者中的一項觀察研究表明,手術前和術後2天的乙醯膽鹼酯酶活性降低,與中樞作用的抗膽鹼能藥物(如阿米替林)一樣,低乙醯膽鹼酯酶活性是發生術後譫妄的獨立危險因素。老年非心臟手術患者的另一項觀察性研究也發現,譫妄患者術後乙醯膽鹼酯酶活性較低。幾種多巴胺受體和轉運蛋白基因多態性已經被發現改變術後譫妄的風險,最近的一項薈萃分析證實了這一點。
  • 中山開展首例高難度乳腺癌手術!術後乳房能完好重造
    考慮患者乳腺腫物較小,良性可能性大,中山市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黃志華建議採用超聲引導下左乳腫物微創切除術,切除腫物。然而,數天後,病理報告卻讓鄧女士遭受晴天霹靂。原本,考慮的良性腫物,結果卻呈現出惡性,鄧女士被確診患有乳腺癌。一般而言,乳腺癌手術需要切除3個腫物,且在不同象限(地方),強行乳腺癌保乳術,可能會導致乳房嚴重變形,影響外觀。
  •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的爭議
    肥胖患者的分布量增加,蛋白質結合、代謝和消除發生改變。萬古黴素和慶大黴素是肥胖患者常用的高劑量抗生素。有限的證據表明肥胖患者體內大量分布會影響慶大黴素的清除率,而肥胖對萬古黴素藥代動力學的影響仍不清楚。
  • 肺癌手術後,4大併發症對患者康復預後有影響
    目前,臨床上治療肺癌主要是以綜合療法控制,也就是在手術治療基礎上,加以放化療、靶向藥物輔助控制!在我國全部的肺癌患者中,確診時還存在手術機會的人,僅僅只有不到1/3。存有手術機會,的確是非常幸運的,但手術並不是一勞永逸。除了術後癌症還可能會復發或轉移之外,在手術結束後,患者也容易出現各種併發症!
  • 一場結腸癌手術 實現腹部零切口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梁超儀 通訊員簡文楊、于田、黃亮)繼在國內較早系統地開展完全經肛門直腸癌根治術(taTME)之後,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康亮教授團隊宣布,他們首次運用經肛腔鏡平臺,完成了5例完全經肛腔鏡右半結腸切除術,病人在腹部無任何切口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升結腸癌的根治術
  • 廣州醫生再創新:結腸癌手術腹部零切口
    繼在國內較早系統地開展完全經肛門直腸癌根治術(taTME)手術之後,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康亮教授團隊宣布,他們首次運用經肛腔鏡平臺,完成了5例完全經肛腔鏡右半結腸切除術,病人在腹部無任何切口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升結腸癌的根治術,相關學術性論文亦於6月24日在結直腸外科國際專業期刊「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