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孩子要開學了…
新的環境,新的起點,面對著孩子的作息、學習、作業、交友等等方面開始了我的焦慮。
我開始擔心:長身體吃不好飯怎麼辦?不早早睡覺,起不來,上課沒精神咋辦?學習寫作業上磨磨蹭蹭的怎麼辦?不會交朋友怎麼辦?淘氣怎麼辦?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其實這些焦慮,所有家長都存在的現狀,它完全考驗的是我們作為家長引導,制定規則的等等方法的智慧。最主要的是要從我們的情緒開始管理自己,忍住脾氣,不大聲說話,屏蔽壞情緒。
真的,自己一個人會做無數個決定,要忍住,再忍住,不要發脾氣,要換一種方法。下決心自律的情緒是很珍貴的,每一次下決心改變自己,都要格外珍惜這個開始,它的每一次結束,都在耗損你對自己的的期待值,而很可惜,一個人對自己的期待值總是有限的。
每次面對孩子,早上起不來,作業拖拉,每次至少本來5分鐘的作業,要用一個小時來完成,玩遊戲,情緒低落….這些問題,曾記得聽過一個老師說過,這個過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給孩子時間。
下面的分享就是從這個老師的課中學習到的,自己認為很有用,家長們不必焦慮,不用著急,講究方法,自己也要成長進步.
1. 從一個狀態,換到另外一個狀態,孩子需要花時間去調整。孩子換一個新的環境,面對一項新任務,大腦神經需要重新建立連結,只有當重複到一定次數後,大腦神經才能變成自動連結。家長要做到的是:我們要允許孩子有不行的階段,允許孩子身上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然後再給孩子一些方法和時間,讓他們在這個基礎上提升。
2. 幫助孩子更快適應課堂學習
每天堅持做某件事,或者在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那麼這個習慣已經沉澱為大腦重複記憶的一部分,孩子就不容易受新環境因素的幹擾和影響。比如每晚30分鐘閱讀、每天寫一篇字、每天運動1小時。
3. 輔導作業有愛也要有規則
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一定是孩子認可的,可以感受到的。
孩子也會意識到,若遵守規則,能夠得到某些好處,比如更多的快樂,那麼孩子就會往前走一步,成長一步。相反,若因為沒有控制自己遵從規則,受到了「懲罰」,孩子同樣也會自主思考、學習和調整自己
4. 理解孩子的上學情緒
我們首先應該理解孩子的情緒,再幫他想辦法:
我理解你不想學習,可是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去做一些我不願意做的事情,也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方法,調整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能夠勝任這件事。
而且你現在不喜歡並不代表以後也不喜歡,即使你現在做不好,不代表以後也做不好,對吧?
父母需要把時間線拉長,幫助孩子分析,是學習方法的問題,還是學習習慣的問題,保持跟孩子的交流:我可以陪著你,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實現最後的目標。
建議當把學習任務分解,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短期可強化的有效成果,孩子會更有學習的動力。
最後,提醒爸爸媽媽們:保持好溫暖、良好的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大於任何教育,事實上,面對開學,絕大多數的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幫助他們什麼,只要給孩子時間,信任孩子,他們自己完全能夠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