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徐祖信(右二) 同濟大學供圖
今年3月,在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召開期間,聯合國人居署與同濟大學聯合發布了《加強河流汙染治理,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報告。報告時,來自中國的一位女科學家獲得與會代表的齊聲點讚,她就是同濟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徐祖信。當時,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邁穆娜·穆赫德·謝裡夫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在治理汙染河道中的成功經驗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範例。
蘇州河是徐祖信長期奮鬥的事業。她一直致力於城市河流汙染綜合治理,長期深入工程一線,研究揭示我國城市河流汙染有別於歐美國家的汙染成因和主要問題。充分發揮環境、水力、市政三個學科交叉優勢,創新了系統、協同、耦合治理的技術體系。她領銜並參與「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水汙染治理重大科技專項項目。針對高效治汙,研發混接汙水特徵流量溯源追蹤和管網與河網協同控汙技術,創新輸入型汙染簡便經濟檢測和高效淨化技術,這是發展中國家河流汙染治理面臨的難題。她還針對生態自淨,突破河流氧化性調控技術瓶頸,建立流量與容量協同調控模型,攻克無需額外能量提高複雜河網自淨容量的國際性難題。針對系統治理,她發明城市管網溢流汙染晴天和雨天耦合控制裝置,突破農村汙水單級人工溼地脫氮技術瓶頸,研發雨天黑臭治理核心技術,這是發展中國家河道水質穩定改善的關鍵。
上海蘇州河是國內最早開展黑臭治理的河流,徐祖信在同濟大學領銜並參與重大技術攻關,在蘇州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蘇州河治理成為國際上重汙染河流治理的成功範例。
如今,徐祖信的身影又出現了國內其它的大江大河。由於她在河流汙染治理方面的學術造詣和實際經驗,擔任了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被多個城市和環保企業聘為技術支持專家,負責並參與了多個城市河流汙染治理工作,研究成果編入多部技術規程和指南,為我國城市河流汙染治理做出突出貢獻。
在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徐祖信這樣說:「蘇州河區域人口、建築密集,曾是中國汙染最嚴重的河網水系之一,蘇州河綜合治理也是世界上城市河流汙染最複雜的工程。12年的治理成功歸因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政府職能部門有序協調、依靠專家科學決策、創新科技成果的應用以及公眾廣泛參與。」
【院士簡介】
徐祖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9月畢業於河海大學。歷任河海大學副教授、同濟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同濟大學校長助理、上海市環保局副局長、局長和上海市科委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參事。1995年回國至今,一直堅持在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徐祖信一直致力於城市河流汙染綜合治理,擔任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領銜並參與 「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水汙染治理重大科技專項項目。排名第一,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出版學術著作4部,授權發明專利23件,以第一或通訊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5篇。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