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單位的兩名同事在積極準備考研,每天一大早就到單位看書、做題,分秒必爭。看他們每天過得好充實,我也想報名考試。而英語是必考的一門科目,可見它的重要性。我上初中時才開始接觸英語,那時覺得好難學,因為每天都要背誦單詞、語法、固定搭配……它對我來說完全是陌生的。背誦不要緊,考試得不了高分才是最要命的。
因為每天都有新內容要學,必須當天就記住這些知識。如果不能及時掌握,生單詞越積越多,心裡就會產生無力的挫敗感,也就是「習得性無助」。而班裡總會有一些同學,他們平日裡沒有埋頭苦背,考試時卻往往得高分,這種「操作」簡直不要太神奇!用老師的話就是「語感」好,念一遍句子就知道該選什麼答案。
所謂的語感,就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對語言文字分析、理解、體會、吸收全過程的高度濃縮,它的背後牽涉到學習經驗、生活經驗、心理經驗、情感經驗,包含著理解能力、判斷能力、聯想能力等諸多因素。
而對0-6歲的孩子進行英語早啟蒙,可以有效加強孩子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增加大腦中的語言素材。以後做題時通過感覺就能迅速找到正確答案,而不是死死記住這些知識。比如,在英語氛圍比較好的家庭裡長大的小朋友,因為經常聽到大人說a pair of shoes ,所以很自然的知道「一雙鞋」就應該這樣來表達 ,而不是死死地記住它們是固定搭配;剛接觸英語的孩子說「我很開心」,往往會說成 I happy 而不是I'm happy ,因為am在句中沒有直接的含義。
從小做語言啟蒙的孩子,會很自然地接受這種語言表達方式,大腦中也儲存了很多「素材」,在用到時提取出來,直接表達,不需要專門學習。這樣的孩子,以後無論在語言表達、日後學習都會有很大的優勢,這也就是老師們常說的語感好。
好的語感是可以通過「聽」來獲得,多聽的好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言敏感期的孩子通過長時間的語言積累,像母語一樣形成自己的語言體系,內化這種語言結構。方便了以後繼續深入學習這種語言,降低了學習難度。
二、經過英語早啟蒙的孩子,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較強,口語表達比較流暢。中學才開始接觸英語的孩子,看句子、做試題往往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去翻譯,理解一段句子的時間比較長,也容易受到單詞多種含義的影響。而從小就在好的英語氛圍中長大的孩子,能夠迅速理解語言表達的場景,準確把握語言的含義。
三、相比沒有經過「聽力訓練」的人,他們的聽力和表達力會更好。聽到一句話時,不會在大腦中先變成一個一個的單詞,再逐字去翻譯成中文。而且英語發音存在很多連讀現象,如果沒有經過早啟蒙的孩子,會很難聽清連讀的發音。比如 I don't like it .其中的like 和 it 往往連讀。I am happy .中的I 和 am 可以縮寫為 I'm 。所以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也相對要好一些。
那關於「怎樣聽」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呢?
對於0-6歲的孩子可以從好聽的英文歌曲開始。相對於對話,音樂有很好的代入性,能夠剛好的讓孩子感知和接受。對於英文歌曲該怎樣選擇,多大的孩子適合什麼樣的英文歌曲,後續我們會有更詳細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