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大先生
多年以來,英語作為高考的必考科目,始終被學生、家長、學校所重視。現如今,更多的年輕父母出於更廣泛的目的,諸如培養孩子的第二母語或者孩子長大後出國留學旅居等方面考量,在孩子牙牙學語時,就將學習英語提上了孩子們的養成日程。
但是,學習語言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家長們為此絞盡腦汁,想盡辦法,比如有高知父母親自教的,有請高價聘請外教的,也有給孩子報各種英語班的,可謂花樣百出,但大多數收效甚微。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大學、中學階段,有的人甚至在小學階段,就經歷了長時間的英語學習教育。但是,時至今日,又有多少人能夠熟練地使用英語交流?又有多少人能以英語出口成章?又有多少人將英語作為自己的特長呢?
看到這三個問題後,我是一定要赧顏愧對自己的英語老師們,我是基本上做不到了,大家又如何?將心比心,我們越做不到的事情,越希望孩子能夠替自己完成,卻總是被事實打臉。怎樣做才能實現大人們的心願呢?
廖彩杏在她的著作《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中,將她從事英語繪本講讀的教育經驗,結合在自己雙胞胎女兒身上的英語啟蒙實踐,總結出一套使用有聲書輕鬆「聽-說-讀」開啟英語啟蒙教育的學習方法。她制定了詳細的繪本學習清單,通過一年52周的學習計劃,讓家長和孩子們「無痛苦」地獲得英語力,這份清單號稱是英語啟蒙三大書單之一。
下面我們就一同來了解一下廖彩杏啟蒙孩子英語能力的具體方法:
一、儘早開始兒童英語啟蒙,中英文同步介入
我家的兩個孩子,開口說話都有一些晚,大兒子大磐13個月的時候才開口說「話」,小兒子得意說「話」比哥哥稍早一點;而朋友家的小妹雨兒7、8個月的時候就能跟媽媽嘮嗑了。
我家孩子在家人的無意識啟蒙中學會了用漢語說「話」,這得益於我們不停地在他們耳邊說漢語。在英語啟蒙問題上,與漢語啟蒙道理沒有兩樣。比如,新生兒每天沉浸在英語環境下,那麼他們就將用英語說第一句話。所以,英語啟蒙理應與漢語啟蒙同步進行,這樣才能讓孩子產生自然而然的英語能力。
回想一下,我們究竟讓新生兒接受了怎樣的漢語啟蒙?無他,在漢語啟蒙上,我們什麼計劃和步驟都沒有,只是常說漢語罷了。同理在英語啟蒙上,也應當常說英語。不過,畢竟英語不是大多數人的母語,也並沒有適當的英語環境,如此把英語作為日常生活的經常性語言並不現實。
基於上面的情況,家長們就應當刻意地給孩子們制定英語啟蒙計劃。廖彩杏認為:只要掌握了「材料」和「方法」,孩子天生就是語言家,學習之路可以事半功倍。這裡的「材料」指的是學習的內容,也就是廖彩杏老師的一年52周100本繪本;「方法」指的是學習方法,也就是「重視重複句、藉助優秀的圖文合一書籍,以及規律聆聽有聲書」。
二、「聽-說-讀」符合語言學習的發展規律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學習英語無外乎背單詞、背句型、背語法,可是這些方法並不適用於英語啟蒙階段的孩子。
讓我們回想一下自己的漢語是怎樣學會的?當我們剛剛出生,爸爸媽媽就會跟我們說話,雖然那時的我並不知道他們說話的意思,但是隨著每天都在聽,慢慢的我也能夠學著他們的音調試著發音,從最簡單的「啊、哈」這樣的音符開始。我們一天天長大,爸爸媽媽開始有意識教導我們說話,從單個的字到詞再到句,慢慢的我們可以表達「飢餓和口渴」,表達「開心和怕怕」,表達「抱抱和舉高高」。在幼兒園,我們在爸爸媽媽和老師的幫助下,開始識字,把之前的發音和漢字聯繫起來,理解了字詞的含義,這時我們就開始了主動讀。
看,學習漢語就是這麼簡單,並沒有從小就開始背誦,而是歷經了「聽-說-讀」的過程。《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實際上正是在踐行這種語言學習的過程,而廖彩杏尤其重視「聽」的部分。
她認為,英語啟蒙先「聽」尤為重要,務必要聽好,要重視聽重複句,還要有規律的聽有聲書,聽得多了熟了,孩子自然而然地張嘴說話,而「讀」則是精挑細選優質的插畫由音記發音、由畫猜字意,逐漸積累單詞儲備量,打造「聽-說-讀」的啟蒙能力鏈。
可以說,從我們學習漢語的發展路徑看,「聽-說-讀」符合語言學習的發展規律,是形成母語習慣的自然之路,在孩子英語啟蒙的進程中理應被採納和迎合。
三、重視英語韻文的聽說讀,與中國傳統文化接軌
我帶大兒子大磐去參加和朋友一家的戶外聚會,孩子玩得特別開心有點小興奮,他主動要求給大家表演才藝,唱了一首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朋友家的小姐姐在旁聽了大感好奇,問大磐:「你還沒有上小學,為什麼會唱四年級才學的唐詩?」兒子回答:「我每天都聽XX唱古詩節目,聽著聽著就會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大磐道盡了語言學習的真諦:常聽。實際上,在常聽的基礎上,還應當增加一個隱藏的條件:常聽材料一定要選擇韻文。在這一點上,無論中西方語言,皆準皆好用。
以唐詩為例,兒童初學的啟蒙詩詞,大多韻律感強,朗誦背誦起來朗朗上口,無論是五言、七言,還是律詩、絕句,都要講究平仄韻腳或是工整對仗,讓孩子們在學習之初興趣盎然,記憶起來自然紮實。比如李白的這首《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在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中,孩子初學語言時,也多以學習兒歌歌謠開始,這些兒歌歌謠通常發音簡單、音近、重複和押韻,這樣的素材可以刺激孩子們的聽覺系統,激發發聲系統。比如,廖彩杏有聲書書單中《Hop on Pop》的一段:「MOUSE, HOUSE, Mouse on house. HOUSE, MOUSE, House on Mouse.」
在素材選取上,孩子學習英語完全可以借鑑學習漢語的經驗,將韻文作為選擇的金標準來執行,再選擇合適的時機,比如與學習中文同步進行,配合對應優質的有聲書,每天堅持聽書堅持看書,那麼孩子一定能提早形成成熟的英語力。
讀過《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有個感受,這本書很好讀。全書近200頁,作者僅僅用了十幾頁的篇幅,介紹了奠定孩子英語實力的基本邏輯(即依靠重複句、合格素材和規律聆聽有聲書三個關鍵要素,達成「聽-說-讀」的語言學習規律),又用了不到四十頁,通過問答的形式講解了具體的實操過程,餘下部分則向讀者詳細介紹了自己精挑細選的5個分類(鵝媽媽系列、重複句系列、韻文系列、26個字母系列和科學系列)下的100本有聲書素材,以及每個分類的使用說明。
總結一下,《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是一本值得閱讀和嘗試的書,這本書勝在簡單容易,但難于堅持。說簡單容易無非就是在培養孩子英語力的方法簡單(書本裡寫得清清楚楚),以及獲取書單和有聲書資料容易(網絡上可搜書單和音頻資料),兩者皆備的前提下,按照書單讓「聽-說-讀」循序漸進下去就可以了;而難的方面在於家長們要忍受一時的不見效果,卻又必須堅持下去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說在最後,對於兒童教育來說,家長們請務必要謹記:無論任何時間開始都不算晚。我是@杜達先生,可能我學得不夠深說的不夠正確,但是希望我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