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教授朱光亞「把脈」連雲港名城申報工作

2020-12-15 中國江蘇網

編者按:為推進我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近日,省住建廳組織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住建部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專家、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專家朱光亞等一行5人,對我市歷史文化保護和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進行調研和指導。

專家組先後到民主中路西段、海州古城、南城東大街、連雲港老街等地,就歷史風貌、文物保護、開發利用等情況進行實地調研,了解我市歷史文化遺存基本情況。專家們根據實地調研情況,肯定了我市目前所做的一些努力,並提出了大量中肯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日前,朱光亞教授接受了筆者專訪,對連雲港創新性開展名城申報工作進行了「把脈」,給予了建議。

■ 名城的近代特徵要給予足夠的闡釋

筆者:結合目前的形勢,您覺得連雲港申名路上有哪些不足?

朱光亞:首先,連雲港最重要的一個不足,就是老城區裡,缺乏完全意義上的歷史街區。連雲港最重要的歷史城區是海州城區,南城老街雖然保存較好,但不在城裡。與泰州城北街區不一樣,泰州城北街區很早就相當於城關,也就是北關。南城是否是南關,我沒看出來。因為它原來叫鎮不是叫關,也不屬於老海州城的城鄉地區。

我不知道磨盤巷能不能升格?磨盤巷在城門外,也不在城裡。在城外還算不算城鄉地區?這有可能,因為它就在城門外,但它的保存狀況不如南城老街。

歸根結底,連雲港名城的近代特徵缺乏足夠的闡釋。關於新浦和連雲港老街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晚清以後形成的。這又涉及一個問題,即海州、新浦和連雲三者的演變關係,這些都需要而且有必要闡釋清楚。

筆者:如何有效解決您提出的這個不足呢?

朱光亞:舉個例子,宜興在評定歷史文化城就遇到過類似問題。我省的宜興,在申報省級名城時,城裡還沒有歷史街區,只有一個歷史文化名鎮丁蜀。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單位,老城區裡連一個街區都沒有,怎麼申報?最後,他們把東門裡這個街區作為歷史街區申報了。宜興做的工作是說明宜興城很早以前就是由兩個城區組成的,丁蜀是比宜城更為重要的一個歷史城區,並且有大量的史料說明了這個問題。這樣就充分說服了專家。

借鑑宜興的經驗,連雲港要說明海州、新浦、連雲三個歷史城區具有一種什麼關係,是一種什麼樣的形態特徵?我覺得,隨著蘇北地區海岸線的東移,港口在東移,城區也在東移。可不可以把三個城區叫做串珠形的城區?宜興當時叫啞鈴形的城區,而且說是先有丁蜀,後有宜城。對於海州來說,怎麼描述這三者的關係?我覺得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 歷史文化資源的價值要給予更高的提升

筆者:面對連雲港的問題,在規劃文本方面,您還有哪些建議和意見?

朱光亞:希望連雲港還是在此方面多做一些創新性探索。專家來了,關心什麼呢?第一,關心連雲港有哪些資源,就是歷史名城的遺產資源有哪些?第二,它的特徵和價值。第三,你們今後打算幹什麼?所以,文本應該圍繞著重要問題來展開,不必拘泥過去模式。保護規劃也是,我們探討的是連雲港歷史文化資源今後的保護對策,一些計劃,更詳細的規劃可以不往後看,但是要把大的思路講清楚。這樣比套用規劃模式可能會更好一些。

筆者:您曾經說過,關於連雲港的歷史特徵和文化價值,需要更高的闡釋和提升。具體要怎麼做呢?

朱光亞:作為歷史名城的候選單位,連雲港的資源不錯,蘇州規劃院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文字上的闡述比較成熟。但是,作為專家,我們關注的側重點在於,連雲港有哪些特色?與其他的名城有哪些差異?你們歸納了8條特色,我個人認為是各方面的集合、堆積,但不夠突出,不夠精彩,特別是價值不夠突出。

首先要言之有據,這是最重要的問題。雖然你們已經寫了不少文字,但很多東西是模稜兩可的,比如說「人文溯源」這句話作為特色的概括,覺得很模糊。「連雲港是東夷的源頭」,這句話是否經得起檢驗?東夷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淮夷,連雲港顯然是能夠入選淮夷的。但是,淮夷畢竟是東夷的一個部分,你不能說它是源頭。所以要拿出令人信服的相關的研究,或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當然還必須要有考古方面的專項研究和考古規劃。這是連雲港市在未來一二十年要持續開展的一項工作。

■ 對「淮鹽」和「海絲」等幾個特色要重點梳理

筆者:在加深研究的同時,申報文本的編制單位還有哪些側重工作?

朱光亞:文本編制單位應注意重新梳理幾個重要問題。首先是淮鹽四大鹽場。淮鹽與連雲港城市的關係以及由於淮鹽,這個城市跟國家的關係是什麼?希望進行提升。因為古代鹽鐵都是國家直管的,所以這一點對連雲港這座城市影響重大。

其次,連雲港地區的運鹽河和我們國家運鹽的大動脈——大運河,是怎麼樣連起來的?還要增加相應的文字,相應的圖。此外,連雲港的鹽跟我們江蘇的鹽商的集散中心——揚州的關係,或者是其他鹽的集散中心的關係,希望說清楚。

筆者:連雲港具體有哪幾個城市價值特色值得進一步提升?

朱光亞:連雲港是海洋文明和大陸文明的交匯之處。既然是海絲和陸絲的交匯點,我們探討一下,可不可以說是海洋文明和大陸文明的交匯之處。連雲港一大特徵是有大量的古代城池,我對這一點特別感興趣,希望你們把所有城池理一遍,寫一下連雲港城市變遷史。

此外,連雲港是中國古代開發海洋和海鹽,較早地確立海權思想的見證地。我此前看到,連島有兩塊東海琅琊郡界域刻石,兩塊刻石有著清晰的東海郡和琅琊郡的分界線,這個分界線不是在陸上,而是在海上。所以,連雲港是一個較早地確立海權思想的見證地。

與此同時,連雲港是中國古代石文化的富集地區。因為連雲港有很多從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代、民國年間的石刻遺蹟,從石頭的史書到石頭的建築,再到孕育神話傳說的石頭遺蹟。這些都是值得進一步挖掘和提升的城市價值和特色所在。(張晨晨 武依林)

相關焦點

  • 東南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招聘啟事
    東南大學是中國最早建立的高等學府之一,坐落在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南京市,現在的主校區位於四牌樓2號,東鄰紫金山,北依玄武湖。從1902年兩江總督張之洞在此創建三江師範學堂,迄今東南大學已走過了百年曆程。東南大學經過一百多年的創業發展,如今已成為一所以工為特色,理、工、醫、文、管、藝等多學科、綜合性的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
  • 連雲港獲批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
    【連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衡量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尺,是集中體現歷史底蘊、承載文化內涵、展示城市精神的最好城市名片。9月2日,筆者從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江蘇省政府已正式下發批覆,同意將我市列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
  • 朱光亞:且說傳統建築文化對當代建築創作的影響
    文/朱光亞▲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朱光亞傳統包含著道和器兩個方面,傳統如同大河,流淌至今。借力和接續局部自然環境的有利條件,創造出和天地大環境相融的景觀和建築群體也在景觀規劃和設計中不斷看到,例如九華山根據天津大學王其亨教授踏勘和選擇的建地藏菩薩的場地環境(圖12)和東南大學對上虞採石留下的宕口的改造(圖13)。
  • 朱光亞談書聖閣設計:講究構圖 有魏晉風度
    朱光亞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  臨沂齊魯網9月3日訊(實習生 陳凱月)9月3日上午,中國書法城·書聖閣啟用儀式在書聖閣廣場舉行。這是書聖閣自2012年2月奠基以來,歷經建設、裝修、周邊綠化等工作,於9月3日正式啟用。啟用儀式結束後,書聖閣設計師、東南大學古建築學專家朱光亞教授向記者闡述了書法閣的設計理念及文化內涵。  「不打算把古代的建築照抄到今天」  在談到書聖閣的設計思路的時候,朱光亞教授說:「我們不打算把古代的建築照抄到今天。
  • 資料:朱光亞簡歷
    資料圖:朱光亞1924年12月生,湖北武漢人,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4月參加工作,1970年6月入伍,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研究生畢業,博士,研究員、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 吳健雄與東南大學的一世情緣
    1902年5月,時任兩江總督劉坤一初擬辦學藍圖,其繼任張之洞呈光緒帝《創辦三江師範學堂奏摺》,三江師範學堂應運而生,東南大學自此開始了其輝煌的徵程。 東南大學久負盛名,歷經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工學院等歷史時期。百年來,東南大學以振興中華為己任,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卓著的貢獻。
  • [分享]東南大學建築系資料下載
    5月29日下午,值東南大學110周年校慶之際,2012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中國當代建築師,王澍來到東南大學 12月10日,由東南大學校友會、北京校友會建築分會主辦,由《建築師》雜誌與墨臣建築事務所承辦的東南大學校友會北京建築分會在中華聖公會教堂舉行
  • 江澤民李鵬李瑞環致詞東南大學百年華誕
    江澤民李鵬李瑞環致詞東南大學百年華誕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5月31日電(記者華衛列)以為國家培育科研人才為已任的東南大學,今天迎來了百年華誕,江澤民李鵬李瑞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校慶題詞。
  • 朱光亞生平簡介
    1924年12月生,湖北武漢人,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4月參加工作,1970年6月入伍。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研究生畢業,博士,研究員、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是中國原子彈、氫彈科技攻關組織領導者之一。
  •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在北京逝世 享年87歲[圖]
    朱光亞簡歷:1924年12月生,湖北武漢人,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研究生畢業,博士,研究員、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國核武器研製的科學技術領導人,負責並領導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工作。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共九大至十四大代表。
  • 朱光亞:一生就做一件事 功績永載中國史冊
    1941年中學畢業後,他考入西遷至重慶的國立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物理系。講授大學一年級普通物理學的是剛從美國留學回來的趙廣增教授,他深入淺出的講課和介紹學科前沿的課外輔導,使朱光亞受到物理學科新發展的薰陶。大二時,朱光亞轉學西南聯大,並先後受教於周培源、趙忠堯、王竹溪、葉企蓀、饒毓泰、吳有訓、朱物華、吳大猷等教授。
  • 中國「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逝世 享年87歲
    他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9年獲密執安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作為中國核科學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朱光亞院士參與組織領導了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及歷次核試驗,為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創建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參與組織領導了秦山核電站籌建、放射性同位素應用開發研究、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及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發展戰略研究等工作;他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千裡走高校:東南大學校園文化及招生特色
    東南大學千年文樞工科見長東南大學的源頭是清代兩江總督張之洞於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範學堂。1921年,學堂更名為國立東南大學,成為當時僅有的兩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之一,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稱、東大以科學名世」的說法。由於其歷史可追溯至明朝的國子監,所以又有「千年文樞」和「東南學府第一流」的美譽。吸收虎踞龍盤之靈氣的東南大學,以「嚴謹篤學、敏思創新、質樸誠信」的學風造就了嚴濟慈、呂叔湘、吳健雄、朱光亞等大師。「作為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院校,學校的主要特色是工科。」
  • 古建築領域泰鬥朱光亞說,宜興這個建築群的空間意象取意宋畫
    東坡閣是陽羨溪山高高擎舉的「空中美廬」,主持東坡閣設計的國內古建築領域泰鬥、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朱光亞在當天舉行的東坡閣開閣典禮上發表感言,用自己創作的一副楹聯表示對東坡閣開閣的祝願,以致慶賀。朱光亞教授介紹,東坡閣整體建築按照宋代《營造法式》所描述的官式建築所建,採用宋代江南地區廳堂造構架形式,建築群的空間意象取意宋畫,建築與自然山水石林交相呼應。山頂組團由主閣、攬玉、浮翠等部分組成,通過建築及迴廊、虹橋的圍合形成庭院。山間建築群則由洞達、乾坤、仲伯三重山門及遊廊等組成。
  • 《連雲港歷史文獻集成(第一輯)》正式出版
    集成19部珍貴歷史文獻2018年初,為配合我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市地方志辦公室主動擔當,啟動了《連雲港歷史文獻集成》舊志整理工程。這項工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有力推進。據市地方志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兩年來,《連雲港歷史文獻集成》的編纂出版工作經歷了確定書目、搜尋底本、文字錄入、標點校勘、出版印刷5個階段,其中搜尋底本、標點校勘2個階段尤其費時費力。市地方志辦公室有效組建點校班子,由市地方志辦公室方志年鑑處牽頭,聘請地方文史專家4人,配合廣陵書社,對書稿進行全面審稿。
  • 朱光亞之子走進鎮原,與學子共同回顧「兩彈元勳」的愛國情懷
    有一次,朱物華教授的無線電學進行年考。朱教授以教學嚴格著稱,出的題也比較難,很多同學擔心考試不及格。結果,有一份考卷是滿分。西南聯大成立後,物理學系的無線電學考試還沒有過滿分成績。    數學系助教孫本旺說:朱光亞的數學考卷連標點符號都準確無誤,想扣掉一分都很難。1945年8月,父親以優異成績從西南聯大畢業,留校任物理學系助教。
  • 敬輓東南大學王步高教授
    驚聞南京大學王步高教授仙逝,受「全國大學語文QQ(微信)」群主委託,特製聯哀悼!
  • 南京市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籤約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毛慶)12月8日上午,南京市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共同舉行共建重大創新平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精神,研究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共商校地融合發展。
  • 朱光亞:我這輩子就一件事 搞中國的核武器
    1942年至1945年在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學習。1946年至1950年在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研究生學習,並獲博士學位。  曾參與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試驗和研製,後又相繼組織實施了核電站籌建(如秦山核電站),並參與了「863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還參與了中國工程院的籌建工作。1999年,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最晚被解密的「兩彈元勳」 朱光亞:他的一封信讓51名留學生回國
    那種屈辱和不甘,讓朱光亞下定了決心:這輩子就跟核武器槓上了。 而他也實現了自己的諾言,讓中國的原子彈「炸」響了世界。 1924年12月25日朱光亞在湖北的宜昌出生了,在他很小的時候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他從宜昌來到了漢口,又輾轉來到了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