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亞談書聖閣設計:講究構圖 有魏晉風度

2020-12-15 齊魯網

朱光亞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

  臨沂齊魯網9月3日訊(實習生 陳凱月)9月3日上午,中國書法城·書聖閣啟用儀式在書聖閣廣場舉行。這是書聖閣自2012年2月奠基以來,歷經建設、裝修、周邊綠化等工作,於9月3日正式啟用。啟用儀式結束後,書聖閣設計師、東南大學古建築學專家朱光亞教授向記者闡述了書法閣的設計理念及文化內涵。

  「不打算把古代的建築照抄到今天」

  在談到書聖閣的設計思路的時候,朱光亞教授說:「我們不打算把古代的建築照抄到今天。具體到書聖閣來說,我不希望把兩晉時代建築的做法拿到今天,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把以王羲之為代表的魏晉時代的思想也要忠實的記錄下來,用現在的方式來詮釋我們當代人對王羲之魏晉時代的思想配合在《蘭亭序》裡的表現和發展。同時也要講究建築的審美定位,用一種當代人的理解方式表現出來。」

  「建築講究構圖 書聖閣有魏晉風度」

  說到書聖閣的外觀,朱教授說:「建築都是講究構圖的,書聖閣是融於書法城這個建築群中的,它有基座,有高有低,講究輕重急緩。我們是要把魏晉時代文化的精神部分繼承下來,但是我們也不拘泥於具象的東西,書聖閣的邏輯審美定位我一開始就有,然後在落實到地圖,結合當地的地形和發展,對整個建築的方向進行調整。而且,書聖閣建築結構相互關聯的關係是跟書法的結構關係相一致的。」

  「書聖閣既是中國的又是臨沂的」

  「一個地方的建築肯定融合了一個地方的文化元素。書聖閣的很多建築元素都結合了臨沂的文化,具有臨沂特色的。比如說,書聖閣頂部的轉角就是根據臨沂出土的古物形狀而來的。而且,建築的色彩也跟臨沂的文化元素相結合。所以,整個建築其實也是跟臨沂文化相關聯的。」朱光亞教授這樣說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9-8025117,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

相關焦點

  • 胡文輝|他媽的魏晉風度
    他媽的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本就是個太有名的詞。再加上魯迅那個太有名的怪標題,《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但似乎從沒有人質疑魏晉風度的主體。後現代主義者責難西洋的文化正典都被「已故的白種歐洲男人」(Dead White European Males)壟斷了,那是他們的事,我們自可高高掛起,但我們倒也不妨反求諸己,追問一下自己的歷史:魏晉風度,是誰之風度呢?想來只屬於那些「已故的華裔貴族男人」吧。魏晉風度不屬於下層群體,不屬於異族群體,同時,也不屬於女性群體。魏晉時代的女性,是怎樣一種存在?
  • 壹嘉人文講座系列之三:南開教授寧稼雨解讀魏晉風度
    魏晉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段,催生了特殊的歷史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門閥士族登上歷史舞臺,演出了豐富多彩的人生戲劇,為中華文化留下空前絕後的精彩篇章,從正始名士到竹林七賢,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到嵇康的《廣陵散》到陶淵明的「桃花源」……「魏晉風度」尤其是為中國知識分子的處世態度和行為方式摸索實踐出精彩絕倫的範式類型,對包括今人在內的後人都有重要的啟發借鑑意義。
  • 「《世說新語》與魏晉風度「選修課」回聲」之七(王倩)
    (王倩:南開大學中文系中國語言文學專業1998級本科生,前《綜藝報》副主編)聽寧老師講《世說新語》和魏晉風度大約是在大三上半學期吧。上課之前,於魏晉的了解基本止於《三國演義》,對魏晉風度更是無從知道,感謝寧老師為我打開了這道精神之旅的大門。
  • 「《世說新語》與魏晉風度「選修課回聲之八(李春燕)
    李春燕(南開大學中文系1999級本科生,棗莊學院副教授)​2002年上半年,是我大三的下學期,在即將進入畢業選擇的時候,我接觸到了寧老師的「《世說新語》與魏晉風度」課程。《世說新語》是個故事寶庫,雪夜訪戴、子野清歌,阮籍窮途而哭、嵇康傲然打鐵,一則則故事,詞約義豐,散發著魏晉士人審美的人生態度與個性魅力。
  • 魏晉漢服形制有哪些講究?詳解晉制漢服形制
    魏晉漢服形制有哪些講究?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都城南遷,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帶去了北方先進的耕地種植技術,促進了南北方經濟大融合,江南經濟達到短暫繁榮。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儒道中落,玄術風行,魏晉風骨登上歷史舞臺。
  • 不讀懂阮籍,不足以談風度
    有了阮籍那一天的哭聲,中國數千年來其他許多死去活來的哭聲就顯得太具體、太實在、也太自私了。終於有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像模像樣地哭過了,沒有其他任何理由,只為美麗,只為青春,只為異性,只為生命。依我看,男人之哭,至此盡矣。」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最會哭的男人:一個是劉備,哭出了萬裡江山;一個是阮籍,哭出了絕代風度。
  • 朱光亞:且說傳統建築文化對當代建築創作的影響
    民族建築「大家」談欄目是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結合當前形勢和行業發展的現實需要所開設的,在網際網路新媒體平臺上展示我國民族建築行業知名的專家、學者, 就中國民族建築行業在新形勢下如何發展闡述觀點,提出看法和建議。民族建築「大家」談欄目,不僅是專家學者們的精神風採之窗,更是其傳播智慧的講壇。
  • 「《世說新語》與魏晉風度「選修課」回聲」之六(李冬梅)
    李冬梅(南開中文系1998級本科生,軍事交通學院基礎部中文教研室主任)回想起聽寧先生縱談魏晉的日子,記憶中南開園秋天的上午又浮現在眼前。風吹過,掀起教室的窗簾,展開地上的陽光,同學們的眼中盛滿了收穫的喜悅,像漂泊已久的心靈找到了聖地,我的視線也定格在講臺先生自信揮灑的身影上。
  • 「《世說新語》與魏晉風度「選修課」回聲」之五(章劍)
    三年級時,先生為我們主講「《世說新語》與魏晉風度」,而我也理所當然地總是坐在教室的最前列,不願錯過任何精彩。多年以後,我仍能清晰憶起當時的情景:先生一邊品著香茗,一邊將魏晉的名士風流娓娓道來,那神情仿佛是在回味起摯友間的一段段往事。先生在講壇上以其言傳身教為我們展現的這幅名士之風的真實畫卷,從此便定格在我的記憶中,並深深地影響著我以後的學術生涯乃至人生道路。
  • ——寫在中國「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逝世一周年之際
    朱光亞,斯人雖已遠去,身後卻浩氣長存。 「兩彈」功勳 1942年夏,18歲的朱光亞進入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習。 在這裡,朱光亞先後受教於周培源、趙忠堯、王竹溪、葉企孫、饒毓泰、吳有訓、吳大猷等教授,並很快顯露出自己的天賦才華。 1946年,朱光亞與李政道等一起,漂洋赴美。
  • 換一種方式談構圖
    麥可·弗裡曼為多家國際雜誌出版社供稿,著作有:《攝影師的思想》、《攝影師的視界》、《攝影師的洞察力》、《駕馭光線》等。
  • 魏晉風度影響下的代表作品:蘭亭集序
    王羲之的書法性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魏晉風度的影響。雖說魏晉時期是個動亂的年代,同時也是思想比較活躍的時代。那個時期的文人雅士思想行為超然物外、風流灑脫,人與自然之美表現的淋漓盡致。王羲之的書法也受到老莊哲學和儒家哲學中庸之道的深刻影響。
  • 風度是中國文化中男子必須具備的東西
    風度一詞還要從唐朝的一位人物說起,那便是張九齡,張九齡是一位非常賢良的宰相,同時人也長得修長俊美,為人風採翩翩。同時文採非常好,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妙句。後來唐玄宗耽於享樂,將張九齡罷黜。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想起當年要殺安祿山的張九齡,十分後悔和懷念,派人去祭奠他。
  • PS排版設計,封面構圖,海報製作,字體設計,版面設計大全
    PS排版設計有多種方法,這裡分享一些常用的方法,記得收藏+關注哦。一,對稱構圖排版時講究上下對稱,或者左右,整齊的內容最清爽,想要簡潔大方的風格,就用對稱的方式排版。二,幾何圖形構圖平時在設計時候,有意識地用到幾何圖形,三角形,圓,線條,長方形,橢圓,曲線等幾何圖形來排版設計。三,留白設計構圖作圖時切忌全部把畫面鋪滿,要四邊留出來空白,特別是上面部分稍微多留些空白,顯得大氣,給人有想像力。千萬不能頭頂天。
  • 設計構圖原則!統籌兼顧、多樣統一
    文/風的色彩AH 構圖在設計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幅設計作品如果缺乏美妙動人的構圖形式,往往難以吸引觀眾,作品的立意、內涵也就無法如實地傳遞給觀眾。設計構圖雖然千變萬化,但是也有一定的原則與規律。平均雖是穩定的,但缺少變化,沒有變化就沒有美感,所以構圖最忌諱的就是平均分配畫面。對稱的穩定感特別強,對稱能使畫面有莊嚴,肅穆,和諧的感覺。對稱雖是構圖的重要原則,但在實際運用中機會比較少,運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覺。
  • 漢服形制科普:「魏晉之風」≠「魏晉風」?一字之差區別太大!
    比如多年以前,風靡一時的魏晉風,就是一種錯誤的形制啦。正確的漢服形制應該是晉制漢服才對。提到魏晉風的時候,大家就很容易將魏晉風認為成「魏晉之風」。其實,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哦!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什麼是「魏晉風」,什麼是「魏晉之風」吧!希望看完這些之後,大家就能夠分清它們哦!魏晉風的範圍極其廣泛。
  • 寧稼雨:《〈世說新語〉與魏晉風流》
    《世說新語》中的魏晉名士風採在中國文化史和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顯赫地位,向來為後人所崇仰。該書以講義的形式通過對《世說新語》一書中魏晉名士的行為方式進行歷史文化的追尋和學術層面的解讀,意在對魏晉風度這一古老的士人文化現象進行價值評估和借鑑參考,並使讀者對古代文學的文化學批評方法有一定感性認識。
  •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逝世
    【視頻】中國「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逝世 享年87歲【視頻】2010年8月,溫家寶看望朱光亞【視頻】2009年8月,溫家寶看望朱光亞【視頻】人民軍隊英雄譜——朱光亞CFP供圖 留言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解析度調為
  • 魏晉風度,若無深情,終究是紙上涼薄
    宋高宗在其南渡歲月中,越來越喜歡書法,甚至終日不離筆墨,或許寫字可以讓其漂泊掙扎的心靈安頓下來,他對魏晉書法尤其鍾情。史料記載:「高宗從容語及前代書法曰:『唐人書雖工,至天然處終不及魏晉。』」(元陸友《研北雜誌》)其中,他對王羲之的書法可謂情有獨鍾。在宋高宗自己寫的《翰墨志》裡,他自稱:「餘每得右軍或數行或數字,手之不置。
  • 魏晉南北朝服飾賞析
    同時,這種思想與新興的佛教互相融合,形成了魏晉玄學體系。這種新的學術思想樹立起了新的社會意識和新的價值觀,同時也影響著魏晉的美學思潮和服飾觀念。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強烈、矛盾、熱情、濃於生命色彩的一個時代,是中國美學思潮大轉折的關鍵」。它獨特的「魏晉風度」,打破長期以來儒家的禮制服飾觀,所以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藝術自覺的時代,一個美學自覺的時代,一個服飾自覺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