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逝世 享年87歲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電 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朱光亞因病於26日10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朱光亞院士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國家科教領導小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他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朱光亞院士家中27日將設靈堂,供社會各界前往弔唁。

  中國工程院官方網站提供的資料顯示,著名核物理學家朱光亞生於1924年12月,湖北省武漢市人。他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9年獲密執安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作為中國核科學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朱光亞院士參與組織領導了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及歷次核試驗,為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創建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參與組織領導了秦山核電站籌建、放射性同位素應用開發研究、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及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發展戰略研究等工作;他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完)

  朱光亞簡歷

  1924年12月生,湖北武漢人,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4月參加工作,1970年6月入伍,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研究生畢業,博士,研究員、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41年至1942年在重慶中央大學物理系學習。1942年至1945年在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學習。1945年至1946年任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助教。1946年至1950年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研究生,並獲博士學位。1950年至1952年任北京大學物理系副教授。1952年至1953年任朝鮮停戰談判志願軍代表團外文秘書。1953年至1955年任東北人民大學物理系教授。1955年至1957年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物理研究室副主任。1957年至1959年任二機部四0一所(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二室副主任、研究員。1959年至1964年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1964年至1970年任二機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1970年至1982年任國防科委副主任。1982年至1985年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1985年至1991年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國防科工委黨委常委,中國科協副主席。1991年任中國科協主席,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國防科工委黨委常委。1994年3月補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4年6月至1998年5月任中國工程院院長,1994年6月當選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執行主席、院士、黨組書記。1995年至1999年1月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5年5月任北京理工大學董事會名譽董事長。1995年10月起任中國國際科學和平促進會會長。1996年5月被推舉為中國科協名譽主席。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是中共第九屆、十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至十四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三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

  是中國原子彈、氫彈科技攻關組織領導者之一。曾參與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試驗和研製,後又相繼組織實施了核電站籌建(如秦山核電站)、核燃料的生產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應用等項目的研究開發計劃,並參與了「863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還參與了「中國工程院」的籌建工作。

  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8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曾獲何梁何利基金1996年度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4年12月,為表彰朱光亞對我國科技事業特別是原子能科技事業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我國國家天文臺發現的、國際編號為10388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朱光亞星」。

相關焦點

  •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逝世
    【視頻】中國「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逝世 享年87歲【視頻】2010年8月,溫家寶看望朱光亞【視頻】2009年8月,溫家寶看望朱光亞【視頻】人民軍隊英雄譜——朱光亞老照片:毛澤東主席接見物理學家朱光亞
  •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在北京逝世 享年87歲[圖]
    新華社發據新華社電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科學家,我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原主席,中國工程院原院長、黨組書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朱光亞同志,因病於2011年2月26日10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 他是眾帥之帥,副國級,「兩彈一星」元勳中最晚被解密,87歲去世
    曾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科協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總裝備部科技委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的兩院院士朱光亞,是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入選「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被譽為「中國工程科學界支柱性的科學家」,2011年2月26日病逝世於北京,享年87
  •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生平事跡展在渝開展
    1月18日,「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生平事跡展在重慶科技館開展。其中,朱光亞的大學作業、文件手稿、辦公用具等珍貴實物及眾多圖片首次與公眾見面,市民可親眼見證朱光亞從一介青年學生成長為功勳科學家的人生歷程。
  • ——寫在中國「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逝世一周年之際
    朱光亞,斯人雖已遠去,身後卻浩氣長存。 「兩彈」功勳 1942年夏,18歲的朱光亞進入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習。 在這裡,朱光亞先後受教於周培源、趙忠堯、王竹溪、葉企孫、饒毓泰、吳有訓、吳大猷等教授,並很快顯露出自己的天賦才華。 1946年,朱光亞與李政道等一起,漂洋赴美。
  •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之子回憶:父親一輩子低調、一絲不苟
    (鄭瑩瑩 攝) 鄭瑩瑩 攝中新網上海11月1日電(鄭瑩瑩)歷經一年多的巡展,「光輝典範 永耀蒼穹——朱光亞生平事跡展」1日在上海科技館開啟全國巡展的最後一站,將持續至12月30日,向公眾講述中國「兩彈一星」元勳、核科技事業的重要開拓者、第一顆原子彈氫彈攻關技術總負責人、國防科技領域的卓越組織領導者朱光亞的生平事跡。
  •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學習筆記亮相
    本次展覽除了展出大量資料圖片外,還展出了朱光亞讀書期間的手稿和他使用過的辦公設備等珍貴物品。  朱光亞生於湖北,他是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之一。26歲時,他拒絕美國邀請,毅然回國。途中,他與51名留美同學聯名發出公開信:「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回去吧,祖國在迫切地等待著我們!」  今年是朱光亞院士95周年誕辰。
  • 中國科協原主席朱光亞:淡泊名利的兩彈一星元勳
    溫家寶拉著83歲的朱光亞的手,對這位相識20多年的中國科協原主席給予了高度評價。  朱光亞在任中國科協主席的5年間,組織廣泛開展了國內外科技交流活動。高潮透露,這5年間,近100個各類學會、協會組織各種交流活動累計達12800多次,交流各類論文70多萬篇。
  • 「光輝典範 永耀蒼穹」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生平事跡展在滬展出
    東方網記者曹磊11月1日報導:由中國科技館等單位策展的「光輝典範永耀蒼穹——朱光亞生平事跡展」於2020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在上海科技館舉辦,上海是該展全國巡展的最後一站
  • ...國——「兩彈一星」元勳中的清華人》專題展在清華大學校史館開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6日電(通訊員 李晨暉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戴月婷)55年前的今天,隨著那朵壯麗的蘑菇雲在戈壁大漠上空升起,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5周年、黨和國家表彰「兩彈一星」元勳20周年,清華大學檔案館、校史館、圖書館聯合舉辦《願以身許國——「兩彈一星」元勳中的清華人》專題展覽。走進清華大學校史館二層主展廳,《以身許國圖》映入眼帘。
  • 視頻| 從抗美援朝到兩彈一星 朱光亞生平事跡展在滬開幕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上午,由中國科技館等單位策展的「光輝典範 永耀蒼穹——朱光亞生平事跡展
  • 朱光亞:我這輩子就一件事 搞中國的核武器
    曾參與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試驗和研製,後又相繼組織實施了核電站籌建(如秦山核電站),並參與了「863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還參與了中國工程院的籌建工作。1999年,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月26日上午10時30分,87歲的科學巨星朱光亞停止了思考,傳奇而神秘的一生從此畫上句號。但蒼穹之上那顆「朱光亞星」,將永久綻放光芒。
  •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生平事跡展來綿陽了 「印刷體」手稿震撼觀眾
    回去吧……」12月21日,位於綿陽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學技術館舉行的「光輝典範永耀蒼穹—朱光亞生平事跡展」巡展開幕式上,朱光亞先生的長子朱明遠誦讀了《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這封公開信是70年前由朱光亞聯合其他51位留美同學共同起草,旨在號召當時的留美學者早日回國參加祖國建設。開幕式現場來自社會各界的觀展人士用熱烈的額掌聲回應了那永不消逝的激昂回聲。
  • 3月15日前可來重慶科技館 了解「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生平事跡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20日19時47分訊(記者 伊永軍)朱光亞是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重慶是朱光亞曾經學習生活過的地方。日前,「光輝典範 永耀蒼穹——朱光亞生平事跡展」在重慶科技館開展。本次展覽將免費開放至3月15日,朱光亞的文件手稿、辦公用具等珍貴實物及圖片資料首次與公眾見面。
  •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細推物理即是樂,不用浮名絆此生
    這是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11年度頒獎盛典」上,組委會給予為新中國核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已故科學家朱光亞的頒獎詞。朱明遠口中的「禮物」,正是「感動中國」的頒獎詞:細推物理即是樂,不用浮名絆此生。用朱光亞的話說就是:生活中不能抱有「差不多」「大概其」的態度,而是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專注與細心。
  • 朱光亞之子走進鎮原,與學子共同回顧「兩彈元勳」的愛國情懷
    9月17日,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朱明遠走進鎮原中學,作了題為《我的父親朱光亞》的報告,與同學共同緬懷「兩彈元勳」朱光亞的愛國情懷講述人簡介朱明遠,「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朱光亞的兒子。  父親3歲時,全家一起遷居漢口。父親在漢口市立第一小學時,有很強的求知慾,愛刨根問底,學習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
  • 今天|9月18日,20年前,23位科技專家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對當年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予以表彰,並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設計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餘秉楠逝世,享年87歲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9月25日發布訃告:傑出的藝術設計教育家、設計家,中共黨員、離休幹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餘秉楠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國科大展出23位元勳肖像畫
    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為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推動大學生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在新學期開學之際,在其圖書館舉辦「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展出全部23位「兩彈一星」元勳的個人肖像畫和群像。
  • 國慶文藝晚會眾星雲集,胡歌靳東再同框,致敬「兩彈一星」元勳
    2019年10月1日,是祖國母親70歲生日。從1949年至今,我們的祖國越發繁榮昌盛,著實讓人欣慰和感動。在祖國母親70周歲生日之際,中華兒女們自然是要有所表示。9月30日晚,大型文藝晚會「奮鬥吧中華兒女」在北京舉辦,整臺晚會稱得上是眾星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