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鐵凝短篇小說《哦,香雪》改寫
香雪順著車身跑,終於發現了渴望已久的東西——鉛筆盒,就在那張小桌上。香雪斷定那是一隻裝有吸鐵石的自動鉛筆盒;它和她離得那樣近,只隔著一層玻璃,她一伸手似乎就可以摸到。它的主人是一位戴著「礦冶學院」校徽的女大學生,俊秀、面善。
香雪緊了緊頭上的紫紅圍巾,把臂彎裡的籃子換了換手,鼓足勇氣跨上了火車。車廂裡的溫馨氣息堅定了她的信心:那位女大學生一定同意她拿雞蛋換鉛筆盒。
她紅著臉告訴女大學生,想用雞蛋換她的鉛筆盒;女大學生不知怎的也紅了臉,她一定要把鉛筆盒送給香雪。香雪心想,臺兒溝再窮,她也從沒白拿過別人的東西。就在火車開動前幾秒鐘的震顫裡,香雪把籃子塞到女大學生座位下面,迅速離開了。香雪跑到車門口時,火車開動了,鳳嬌的臉在車下一晃。香雪拍打著玻璃,衝鳳嬌喊:「鳳嬌!我怎麼辦呀,怎麼辦呀!」這時,「北京話」發現了香雪,知道了原委。他勸說女大學生收下雞蛋,並囑咐香雪,天黑了,就住在下一站西山口,他有個親戚在那兒可以幫她。到了西山口,香雪沒有去找他的親戚,她想:趕快走回去,明天理直氣壯地去上學,理直氣壯地打開書包,把「它」擺在桌上。她一邊往回走,一邊回憶起和同班同學扎心的對話:其實,她們早知道桌角那隻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鉛筆盒,但她們還是做出吃驚的樣子。每到這時,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隻寬大的泡沫塑料鉛筆盒擺弄得噠噠亂響。這是一隻可以自動合上的鉛筆盒,很久以後,香雪才知道它所以能自動合上,是因為鉛筆盒裡包著一塊不大不小的吸鐵石。香雪的小木盒呢,是當木匠的父親為她上中學精心製作的,在臺兒溝獨一無二。可在這兒,和同桌的鉛筆盒一比,顯得那樣笨拙、陳舊。
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靜了,她明白了同學盤問她的用意,明白了臺兒溝是多麼貧窮。她第一次意識到這是不光彩的,是扎心的,因為貧窮,同學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盤問她。
香雪端詳起手中的鉛筆盒:皎潔的月光下,它是淡綠色的,盒蓋上有兩朵潔白的馬蹄蓮。她小心地打開,又學著同桌的樣子輕輕一拍盒蓋,「噠」的一聲,它便合得嚴嚴實實。
她忽然覺得心頭一緊,不知怎的哭了起來。那是歡樂的淚水,滿足的淚水。面對高峻而又溫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種從未有過的驕傲。她抹去眼淚,舉起鉛筆盒,朝著臺兒溝跑去……
程翔: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曾任泰安六中校長、北大附中副校長、北京一零一中副校長。受聘為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首批專家、教育部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專家委員會委員、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編寫委員、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北師大、首師大碩士生導師。擔任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市語文學會副會長。出版專著十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