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高考改革,語文考試加大了閱讀理解和寫作的比重。想要考高分,只刷卷子是不夠的,如果從小就重視培養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那麼到了高三即便是不刷卷子,也能考高分。
高考語文考全市第三名的常爸這麼說,高考語文考143分的竇神也這麼說。
常爸說從幼兒園大班開始一直到高三,每天都堅持閱讀1-2個小時。竇神也曾經說過,讀書抄詞背文章,從小就堅持做的事情,這些都是童子功。而且受益終身。高中階段根本不需要特別花時間在語文學習上,就能輕鬆考到高分。
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經常會用到一個詞「馬太效應」來描述一個社會現象:那就是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在教育界也存在著「馬太效應」現象,學習好的更容易得到更多的資源,學習差的很難得到好的資源。
而語文學習也存在著「馬太效應」現象。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在閱讀中找到了樂趣,獲得了成就感,於是
更加喜歡閱讀,從而閱讀能力越來越強;而閱讀能力弱的孩子,因為在閱讀中找不到樂趣,覺得閱讀是件非常枯燥的事情,特別容易放棄閱讀,以至於閱讀能力越來越弱。
所以在娃2-3歲的時候,父母就要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有意識地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堅持親子閱讀,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有專家總結出來一個公式:解碼能力*語言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力。
解碼能力,就是識字能力。
語言理解能力就是孩子對一句話的理解能力。
這2種能力不是相加的關係,而是相乘的關係。
相乘的關係意味著,哪一種能力如果比較弱,整體能力就不可能強。想達到更高的閱讀理解能力,解碼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必須都比較強,缺一不可。至少能力要合格才行。
如果解碼能力不行,即便是社會經驗特別豐富,語言理解能力特別強,整體的閱讀理解能力就不可能多高。比如文盲。
如果語言理解能力比較弱,即便是解碼能力很強,整體的閱讀理解能力也不可能有多高。比如有些神童認識5000個漢字,5000個英文單詞,但是因為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不夠,看文章的時候即便是每個字都認識但也不一定能看懂。就像成年人看專業書籍,如果不是本專業的,字都認識也不一定能理解到底在講什麼。
所以,解碼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都必須強,才能真正做到閱讀理解能力強。
解碼能力很容易解決,父母帶著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加識字app,基本上300-500個識字量是很容易達成的。堅持閱讀1-2年,識字量達到2000-3000基本上就可以無障礙的自主閱讀了。
當然,識字也是有很多學問的,這裡就不多展開了。大家有興趣的話,下次單獨寫一篇。
只需要做到3點,就可以幫大家省下幾萬元的早教班興趣班培優班的費用。
第一,好好回答孩子的問題。
孩子3-5歲的時候,簡直就是個行走中的「十萬個為什麼」。
面對孩子十萬個為什麼,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的高下。
在孩子每天有無數個為什麼出現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耐心回答,但是,再耐心的父母也會遇到回答不上來的問題,何況還有個別家長根本不屑於回答那些「幼稚」的問題。
這個時候,請家長打開百度,谷歌,bing,輸入孩子的問題,然後把答案讀給孩子聽。
不要敷衍孩子,這個時候家長如果不理孩子的為什麼,或者隨意胡扯糊弄過去,將會錯過提高孩子語言理解能力的最佳時期。
因為,平時父母和孩子的溝通用語都很日常,比如吃飯了,喝水了,睡覺等日常語言。而十萬個為什麼裡的語言都是高級詞彙,都是日常生活中用不到的詞彙,這個時候是最適合提升孩子的詞彙量的時候,而且是孩子當下最感興趣的話題詞彙,也是孩子願意去琢磨理解的高級詞彙。
如果每次孩子的為什麼都得到了回答,一方面可以拓寬孩子的知識面,另一方面,極大地提升了孩子的高級詞彙量和語言理解能力。孩子懂得了那些陌生的高級詞彙的意思。這比刻意去學習識字閱讀的吸收效果要好很多很多。
第二,陪孩子多玩角色扮演遊戲。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
家庭的薰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當今社會,要給孩子更寬廣的視野,要給孩子更多更深刻的體驗。
如果家長陪著孩子多玩角色扮演遊戲,比如,買點醫生護士工具玩具,和孩子玩醫生護士遊戲,或者買個救護車玩具,陪孩子玩救火遊戲,或者買點食物相關玩具,陪孩子玩廚師遊戲,等等。
讓孩子體驗更多生活的內容,接觸到更多的詞彙量,更多的社會常識,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提升孩子語言理解能力的方法。
或者看書看繪本的時候,和孩子多進行對話式共讀。
特別是低幼繪本,基本上沒什麼字,但是好的繪本,經典的繪本裡的每個人物形象都是畫的非常生動有趣的,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必定是有特別耐看的細節在裡面。
比如孩子小時候特別愛看《小豬和小象》,每頁文字不多,但是小豬和小象的表情特別豐富,而且線條特別簡潔,孩子一看就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個人扮演小豬,一個人扮演小象,可以純粹地玩角色扮演,也可以一人讀一句,這樣漸漸地過渡到自主閱讀。
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讓孩子學會了表達,也提升了語言理解能力,也提高了閱讀興趣,也促進了親子關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多和孩子聊天。
在孩子特別小的時候,父母都會出門溜娃,當然娃大了父母也經常帶孩子出門玩耍。
回到家後,父母要有意識地和孩子聊天。比如說,剛剛在樓下看到了一隻毛茸茸的,黑白相間的貓,本來貓剛一看到我們的時候還有點受到驚嚇的感覺,但是你慢慢走過去,靜靜地看著貓貓,它也靜靜地看著你,然後一溜煙跑了。
這個聊天,就是有意識地提升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孩子因為剛剛經歷過,很容易從這段敘述中在大腦裡形成畫面,而且每個詞語的意思,孩子也都能準確地理解,並和記憶中的場景對應上。
孩子長大讀小學了,帶娃出門玩的時候肯定會拍照,回家後,把有代表性的照片列印出來,讓娃看著照片講故事,因為都是孩子經歷過的事情和場景,孩子肯定有話說,難度不大而且有趣,這就是看圖說話,這就是寫作文的雛形,這就是寫日記。這就是提升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
如果父母有意識地做這些刻意練習,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必定越來越強,閱讀理解能力也越來越強,看圖說話能力越來越強,寫作文的能力也必定越來越強。而這些都是免費的,完全不需要去上那些幾萬元的早教班培優班作文班。
更多具體詳細的寫作啟蒙,留到下次再寫。
都是特別簡單而有趣的方法,父母在家完全可以操作,而且效果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