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故事】李永會:養殖摘「窮帽」 致富奔小康

2020-12-11 澎湃新聞

【脫貧故事】李永會:養殖摘「窮帽」 致富奔小康

2020-11-24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香格裡拉市三壩鄉江邊村賴頭支村民小組,有戶眾所周知的靠著養殖業摘掉「窮帽」、致富奔小康的人家。她家就是賴頭支村民小組建檔立卡戶李永會家。說起她家,大夥不由得嘖嘖稱讚,用了5年時間,她家就實現了由建檔立卡戶向養殖致富的轉變。

今天

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李永會

看看她是如何甩掉「窮帽」的!

李永會打掃進組路

時光迴轉到2015年前,當時李永會一家人還在貧困中苦苦掙扎。家裡有一位年近80歲的老人,還有兩個哥哥一個殘疾一個未娶都和她家生活在一起,她家還有一個女兒在讀書,兩個人養活6口人,肩上的擔子非常重,但李永會和她的丈夫從未有過怨言,一直以來勤勤懇懇,忙完家務忙農活,照顧老人管哥哥。

談到過去,李永會抑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幾度哽咽,她說:「幾年前我們家很窮,住房條件也很差,一家6口就擠在一棟不足40平米未經裝修的小樓裡,有時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日子過得及其艱難,自從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後,我家被評為了建檔立卡戶,國家的各種好政策我們家都享受到了,政府給錢幫我家蓋了住房,改建了畜圈,還幫我家發展肉牛、生豬、山羊養殖和種花椒等,解決了很多困難,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了。」

李永會給自家養殖的肉牛餵草料

「過去她家是村裡生活最困難的一家,5年前,她家只有幾隻山羊,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住房條件也很差。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後,通過反覆篩選她家被評為了建檔立卡戶,住房條件得到了改善,經濟收入也逐年在提高,到目前年人均毛收入翻了10多倍,超過了1萬多元。」 見證了她家發展變化的賴頭支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張春發說。

李永會一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不久,在上級政府部門的扶持下建了新的住房,原來的舊屋也得到了修繕。原來人畜同院,整個院子裡髒亂不堪,到了夏季奇臭難聞。在精準扶貧人居環境治理工作開展後改建了新的豬圈、牛圈、羊圈等,面積比原來擴大了10多倍,養的牲畜種類和數量也比原來增多。她家的院子變成了水泥地皮,比過去寬敞乾淨多了。

李永會家新蓋的住房

真想幹總會有辦法,不想幹總會有理由。李永會和他的丈夫都很勤奮,有上進心。通過精準扶貧各種政策的扶持,再加上自己勤奮肯幹,她們家搞起了養殖業,今年她家賣了3頭豬、2頭牛,收入近3萬元,再加上花椒收入和生態護林員、保潔員收入,今年截至目前收入已經超過6萬元。目前她家還養有肉牛11條,山羊70多隻,豬21頭,總產值預計20萬元左右,如今李永會一家真正過上了小康生活。

小山羊

冬季草料

李永會逢人便說:「打鐵還得自身硬,國家給了那麼多,如果自己再不勤奮努力的話,永遠都富不起來!」李永會家在5年時間內實現脫貧的故事,一直為村民們所津津樂道,也讓越來越多的貧困鄉親轉變思想,堅定了他們依靠辛勤勞作走向小康生活的決心。

編輯:何維龍 知詩追瑪

二審:和金蓮 解晨松 終審:餘萍

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

徵集令

微信公眾號長期向社會徵集新聞線索、新聞稿件。

投稿方式:

微信:永遠的香格裡拉(微信號:xgllgzh)

郵箱:xgllsxcb@126.com

熱線電話:0887-8222202

原標題:《【脫貧故事】李永會:養殖摘「窮帽」 致富奔小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不等不靠 自食其力摘窮帽
    【我的脫貧故事】不等不靠 自食其力摘窮帽 中安在線   2020-07-01 23:23:12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楊文靜 記者 劉玉才  編輯:孟一凡
  • 汕頭市特色產業扶貧摘「窮帽」奔小康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鄞柱平、趙麗蓉、魯利韋、記者羅勉從汕頭市了解到,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貧困地區要真正脫掉「窮帽」,就必須有產業的支撐,從而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同時,以貧困戶為主體,創新發展林下蛋雞養殖,直接參與養殖的貧困戶年收入達1.8萬元,貧困戶陳映莊不僅自己摘掉「窮帽」,還成了養雞能手和致富帶頭人。如今,橋陳村的「汕金橋」產品已進駐多家超市和店鋪,自經營以來,實現銷售額200萬元以上,村集體每年增加收入15萬多元。值得一提的是,橋陳村還打出了黨建「組合拳」,探索「紅+綠」鄉村生態旅遊的富民路子。
  • ...貧瘠土地產業支撐 助推群眾奔康步伐——記鄉城縣洞松鄉脫貧奔...
    【脫貧門道】貧瘠土地產業支撐 助推群眾奔康步伐——記鄉城縣洞松鄉脫貧奔康路 2020-12-14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養雞能手」帶領鄉親脫貧奔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養雞能手」帶領鄉親脫貧奔康 2020-09-09 18:3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自力更生摘「窮帽」 致富路上不停歇┃遵義市播州...
    我在他們的幫扶和引導下,利用當地的林地發展起養雞產業,每年餵養土雞2000多隻,還種植蔬菜餵豬出售增加收入,年出售雞蛋,肉雞年收入達12萬元,養殖出欄生豬10多頭,收入6萬多元,一家人生活過得紅紅火火,2017年摘掉了貧窮的帽子。人們都說,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 走特色養殖之路 增收致富奔小康
    伊寧市南岸新區二橋社區養殖戶侯峰,在創業中堅持走特色養殖之路,從事蛋雞養殖已達10年時間,如今他又不斷創新思路,引進市場前景好、效益高的蛋雞新品種養殖,不斷拓寬增收渠道,在小康路上闊步前進。  如今,侯峰的養殖場已經實現了自動化養殖,1萬隻雞,只需要兩名工作人員來管理就行了。
  • 脫貧拒絕「等靠要」 養殖走上致富路
    一家四口有三個殘疾人脫貧拒絕「等靠要」 養殖走上致富路楊英義和妻子在養雞場勞作。「以前,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讓全家人吃飽穿暖,至於致富奔小康從來不敢奢望!」站在雞群中,楊英義一邊給雞餵食著剛剛從菜地裡拔來的蘿蔔,一邊笑著說。以前,為了養活一家人,楊英義選擇外出打工。但因僅有小學文化,又身無一技之長,在外打工的收入很低,根本無法養家餬口,一家人也一直被貧窮壓得透不過氣來。
  • 脫貧攻堅一線故事:幹勁不能松 還得抓緊奔小康
    剛剛脫了貧,幹勁不能松,他們說——  還得抓緊奔小康哩(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  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貧困戶脫貧摘帽,擺脫窮日子、住上新房子,日子越過越甜。  脫貧只是起點,並非終點。記者採訪了5位剛剛摘帽的脫貧戶,請他們談談今年的新打算。
  • 脫貧攻堅:風勁揚帆奔小康
    脫貧攻堅:風勁揚帆奔小康時值寒冬,奔走於長治的崇山峻岭,隨處可見一幅幅生機勃勃的宜居畫卷:一條條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棟棟農家新居錯落有致、一個個扶貧項目落地生根、一座座致富廠房拔地而起、一張張幸福笑臉燦爛綻放……房子有了,保障有了,產業有了,收入增加了,脫貧了,幸福指數更高了,廣大貧困戶紛紛摘下貧困帽,踏上了致富路。全面脫貧,承諾如山。
  • 「我的脫貧故事」有人管有人幫 「老黃」脫貧奔小康
    2016年,菸草專賣局定南局派駐該村後,黃賢煥向扶貧幹部李德良坦言了自己的兩個願望,一個是脫貧,「另一個是給兒子找個老師。」「你放心,你的事包在我身上。」了解到黃賢煥家的情況時,李德良就暗自下決心,一定要幫助他實現願望。
  • 「我的脫貧故事」自力更生摘窮帽丨鎮遠縣羊坪鎮石寶塘村村民吳宗文
    2016年,我決定利用石寶塘村生態資源發展肉牛養殖,於是我申請了扶貧小額貸款5萬元,得到了發展的第一筆資金,然後與鎮遠縣石寶塘村富民生態養牛專業合作社協商,採購了4頭肉牛,育肥後由合作社回購。吳宗文飼養的肉牛我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寶貴機會,認真學習,起早貪黑,精心飼養,一年後肉牛順利出欄,我也得到了2.4萬元收入。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周樹林:退役不褪色帶領村民奔小康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周樹林:退役不褪色帶領村民奔小康 2020-12-14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西龍州:革命老區摘窮帽 邊境小城展新顏
    2019年07月16日 19:34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作者:朱曉玲 吳明江 編輯:盧惠敏 「小康不小康
  • 龍巖三位基層負責人講述組織和推進脫貧攻堅奔小康故事
    東南網12月31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在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龍巖專場)上,中共長汀縣委書記廖深洪;連城縣宣和鄉黨委書記羅煇群;連城縣羅坊鄉邱賴村駐村第一書記王長城3位基層一線負責人也來到發布會現場,各自講述組織和推進脫貧攻堅奔小康的故事
  • 走下窮山頭 邁上小康路 ——青海省民和縣大庫土村脫貧攻堅見聞
    從2015年開始,國家稅務總局先後派出3位幹部到大庫土村擔任第一書記,帶領村民異地搬遷、發展產業,尋找致富路。經過5年的努力,大庫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300元增長到1萬多元。說起這5年的脫貧路,村民總結出一句話:「下山挪窮窩,上山拔窮根,出山奔小康。」
  • 長治、呂梁技能培訓送到家,就業致富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技能培訓送到家就業致富奔小康就業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業之本,連續三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將實施全民技能提升行動、培訓百萬勞動者作為給老百姓辦的民生實事之一,越來越多的貧困家庭由此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 黃國華:奔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要想摘「窮帽」,拔「窮根」,固然需要外部環境的改善,但同時也要從自身尋找突破口。使群眾認識到「扶貧先要扶的是自己的志」。「咱們村想要脫貧致富,還得要依靠土地,依靠農民的老活計。」「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
  • 安徽東至: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昂首闊步奔小康
    由於縣域面積大,貧困人口數量大、分布散、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異常艱巨。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14萬人,涉及241個村。脫貧攻堅戰能否打贏打好,貧困人口能否如期脫貧,直接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和成色。
  • 南充稅務「十三五」:傾力幫扶戰脫貧 攜手逐夢奔小康
    「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是關乎民生的頭等大事。南充稅務部門主動擔責、勇挑使命、精銳出戰,下足精準幫扶「繡花功」,助力全市30個貧困村退出、2795戶貧困戶脫貧。特色產業「挑大梁」 政策優惠兌真金產業是帶動發展的「牛鼻子」,是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南部縣楠木鎮橫山村的馬鈺傑是當地有名的生豬養殖大戶,他的養殖場從5畝到15畝、生豬存欄量從1200頭到3600頭,發展規模的壯大、種養方式的結合,逐漸撐鼓了合作社入股分紅村民的「錢袋子」。「現在有了固定收入,吃喝都不愁了,生活越來越好了。」
  • 【勞模風採】王躍龍:帶著農民兄弟致富奔小康
    他敢為人先,是農民致富的領路人;他暖心幫扶,是貧困群眾的貼心人;他銳意進取,是鄉村振興的帶頭人。他就是孫吳縣哈屯現代玉米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黨支部書記王躍龍,先後榮獲黑河市勞動模範、黑龍江省勞動模範、省級拔尖人才、2019年省「十大」扶貧致富帶頭人、國務院授予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等榮譽稱號和獎項,今年他又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