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帶給我的是一份美好的回憶。一輪暖陽,猶如一把開啟我記憶大門的鑰匙。 迎著冬日暖陽,我來到松樹林下,給我餵養的2000多隻雞群餵食。正在林子下面悠閒覓食的雞群見我的到來,撲著翅膀爭先向我飛奔而來,爭搶我給它們散撒的食料。望著這些可愛的雞群,我無比欣喜,心懷感激,是它們讓我摘掉了貧困帽子,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叫徐貴生,是遵義市播州區泮水鎮喻河村的建檔立卡脫貧戶。我家有6口人,一個是身患肢體殘疾的母親,兩個女兒和一個正上大學的兒子,以及我的妻子。一家人一直以來僅靠妻子務農的收入和我在鎮上一間煤礦上班掙來的錢維持生活,生活是過得捉襟見肘。
2004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在我身上,煤礦發生事故,導致我雙下肢殘疾,致使我不能參加勞動,一家人斷了經濟來源。一家人的吃穿,孩子上學,常常令我犯愁。 2014年,在國家扶貧政策的鼓勵下,鎮黨委政府,村支兩委經過精準識別,將我家納入了建檔立卡戶,並組織幫扶人員,與我結成幫扶隊子。播州區稅務局駐泮水鎮喻河村駐村幹部孟天興,泮水鎮財政所副所長黃小龍自對我開展幫扶以來,積極為我宣傳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為我脫貧致富想辦法,出點子。我在他們的幫扶和引導下,利用當地的林地發展起養雞產業,每年餵養土雞2000多隻,還種植蔬菜餵豬出售增加收入,年出售雞蛋,肉雞年收入達12萬元,養殖出欄生豬10多頭,收入6萬多元,一家人生活過得紅紅火火,2017年摘掉了貧窮的帽子。
人們都說,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我雖然是一個殘疾人,現在有國家這麼好的政策,我們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自己的雙手,在黨的富民政策鼓舞下,通過發展養殖業摘掉「窮帽」,要緊抓國家的好政策,在致富路上,一刻也不停歇。擴大養殖規模,好好幹,爭取影響更多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日子過的越來越好。 林下養雞,圈裡餵豬,我憑藉著自己堅韌的毅力,樂觀的心態和吃苦耐勞,永不服輸的精神,開創了我的事業,實現了脫貧摘帽,我從過去的貧困戶到現如今的養殖專業戶,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羊」,我的身份有了一次完美的轉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樹濤 整理
通訊員 李維 編輯 謝國歡 編審 陳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