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怎麼了?上廁所小便怎麼有越來越多的泡沫啊?是不是馬桶裡面殘留洗衣液的緣故呢?小孫最近總是發現尿中有泡沫,也曾了解到出現泡沫尿可能是腎臟有問題,現在泡沫這麼多,是不是意味著腎病非常嚴重了啊?
索性,小孫就決定去附近的醫院做個尿常規檢測,檢查結果發現已經尿蛋白2+,潛血2+,當時醫生說可能是腎臟出現了問題,建議去大醫院腎內科詳細診治。
但很長一段時間,小孫並沒有身體上的異樣,即便現在查出尿蛋白,這樣又是為什麼呢?
如果有蛋白尿和腎損害病人往往自己沒有什麼不適,所以蛋白尿、慢性腎臟病的發病、發展都很隱匿,有一部分病人甚至已經發展到尿毒症期,出現噁心嘔吐,才意識到自己的腎臟出現了問題,可能就已經晚了。
少數在慢性腎臟病的早期,表現為乏力,有時候伴有眼瞼、下肢浮腫。所以正常人每年體檢時有必要查一個尿常規,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病史的人,還應再加一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值,這樣才能及早預防疾病的發生。
當然,想要進一步確診腎病的嚴重與否,只靠一個尿常規是不行的。
說到尿蛋白,很多人會首先想到尿蛋白+,但是我們為了準確定性疾病,更多的是參考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多少。
一旦患者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1g(小於3.5g),問題就比較嚴重了;而超過3.5g,就意味著患者出現了明顯的大量蛋白尿,腎功能明顯受損,很容易引發腎衰竭尿毒症的發生。
尿蛋白的治療需參考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情況
當患者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水平在1g以下時,一般會選用普利類(培哚普利、依那普利等)或沙坦類(氯沙坦、厄貝沙坦等)降壓藥,在穩定血壓的同時,還能降低尿蛋白,保護腎功能和心臟功能。還有可以服用酮酸(開同)及支鏈胺基酸,調節機體蛋白代謝,改善腎小管轉運功能,從而間接降低尿蛋白。
當患者尿蛋白定量超過1g,此時病情較為嚴重,需要先行完善腎穿刺活檢,明確病理,按醫生要求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予以治療,一旦出現激素依賴或抵抗,可嘗試激素、免疫抑制劑聯合治療,此時需注意監測藥物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