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慢性腎病患者在發病初期常認為雖然有蛋白尿,但身體沒有什麼不適,根本不怎麼重視。事實上尿蛋白是腎臟有問題的信號,腎臟是人體排洩器官,如果此處有問題會影響人體,甚至致命。
慢性腎臟病蛋白尿的發生不僅僅是營養蛋白質的大量流失,而且會加重病變腎小球的損傷。另外,正常情況下,腎小球會濾出一些小分子的蛋白質,但都可以被腎小管重吸收回血液,長期的尿蛋白會使腎小管長期超負荷運轉,這樣就會腎小管造成損害。
更嚴重的是:蛋白尿是造成尿毒症的獨立危險因素,它最大的危害在於毒蝕腎臟,加速病情向尿毒症發展。
但臨床上慢性腎臟病的發病、發展都很隱匿,有一部分病人甚至已經發展到尿毒症期,才會出現噁心嘔吐,進而意識到自己的腎臟出現了問題,可能就已經晚了。也只有少數在慢性腎臟病的早期,表現為乏力,有時候伴有眼瞼、下肢浮腫。
因此,正常人每年體檢時有必要查一個尿常規,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病史的人,還應再加一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指標檢測。
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是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一項敏感而可靠的指標,通過尿微量白蛋白的數值,結合發病情況、症狀以及病史陳述就可以較為準確的診斷病情,判斷病情進入了纖維化哪個階段。尿微量白蛋白/尿肌肝判斷糖尿病腎病很有意義。
正常情況下,人體尿液當中白蛋白的濃度低於20 mg/L,若發現微量白蛋白指標出現異樣,白蛋白結果為20-200 mg/L,也許注意尿液白蛋白排洩可在鍛鍊,尿路感染和急性發熱時暫時升高。至於尿肌酐水平,通常尿液中存在的肌酐正常濃度為10至300 mg/dL。
從而得出尿微量白蛋白與肌酐的比率:
尿液中存在的白蛋白正常濃度應小於30 mg /g;若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30-300 mg/g,屬於異常階段;而尿液白蛋白肌酐比值 >300 mg/g屬於高度異常。
尿微量白蛋白與肌酐之間的比值的正常值在30以下,如果超過了30就屬於異常,就稱為微量白蛋白尿。如果出現了尿微量白蛋白升高,這時候就需要給予降低尿蛋白治療,比較常用的藥物有普利類的藥物和沙坦類的藥物,比如貝那普利和纈沙坦。
一旦超過300,就需要進行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測,需要尿蛋白治療方案。另外就是從病因上進行治療,比如糖尿病腎病就需要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