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公布!塞罕壩林場獲殊榮

2020-12-10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曹智 通訊員康義)11月30日,由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生態環境部等部門聯合主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特別支持,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承辦的「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在北京舉行頒獎儀式。塞罕壩林場榮獲「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稱號。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塞罕壩林場緊緊圍繞京津冀生態屏障的功能定位,通過發展林業、生態旅遊、林業碳匯等產業,推動了地區的綠色經濟增長,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得到黨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榮獲了聯合國地球衛士獎、最美奮鬥者集體、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

&nbsp&nbsp&nbsp&nbsp據悉,「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是我國政府在生態環境領域設立的重要獎項,旨在激勵在本年度內為我國環保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社會各界人士,鼓勵公眾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而繼續奮鬥,進一步推動全社會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尚,共建生態文明的美麗中國。

相關焦點

  • 「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揭曉
    11 月 30 日,"2018 — 2019 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實踐創新基地表彰授牌活動在京舉辦,古浪縣八步沙林場 " 六老漢 " 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獲 "2018 — 2019 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 殊榮。
  • 塞罕壩機械林場:追逐綠色夢想不停歇
    將茫茫荒原變成鬱鬱蔥蔥的林海,在2017年12月舉行的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塞罕壩機械林場被授予聯合國環境榮譽最高獎項——「地球衛士獎」。面對榮譽,塞罕壩人追逐綠色夢想的腳步從不停歇。近年來,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向石質荒山宣戰,攻堅造林2.82萬畝,讓塞罕壩綠色版圖一點點填滿。
  • 貴陽市長坡嶺國有林場獲「2019年度全國十佳林場」稱號
    近日,中國林場協會傳來喜訊,經各省(區、市)林場主管部門推薦及四屆五次常務理事會議推選,我省貴陽市長坡嶺國有林場被授予「2019年度全國十佳林場」稱號。
  • 百萬畝塞罕壩林場免費遊覽,重溫艱苦創業的塞罕壩精神
    吃完飯前往塞罕壩景區,經過多倫湖,路過小灤河就到達了去往塞罕壩景區的御克線,沿著這條線路前進就可以全程領略壯美的塞罕壩人工林場景區,途徑景區是免費的,我是節日最後一天趕到的,
  • 世茂酒店及度假村首獲「2018年度中國飯店集團60強」殊榮
    呼和浩特2019年7月3日 /美通社/ -- 2019年6月27-29日,由業內權威機構中國旅遊飯店協會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飯店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隆重舉行,論壇同期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飯店集團60強」榜單。作為中國酒店資管專家中的佼佼者,世茂酒店及度假村首獲「2018年度中國飯店集團60強」的殊榮。
  • 塞罕壩:那一抹「中國綠」驚豔了世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宣布: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            塞罕壩為世界環境建設貢獻了中國力量,展示了中國精神,提供了中國樣本,塞罕壩人在人類生態文明發展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55年塞罕壩從人跡罕至的荒原變成了1120000畝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
  • 塞罕壩:中國如何造就生態「奇蹟嶺」
    中新網承德8月4日電 題 塞罕壩:中國如何造就生態「奇蹟嶺」  記者 魏晞  每年七、八月份是塞罕壩最美的季節: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落葉松、樟子松,把每一片山頭坡地染成深淺不同的綠色;連綿的草甸上,金蓮花、柳蘭、穗花、絨線菊、唐松草……層層著色,暈染開去,最終繪成一幅絢爛凝重的風景畫。
  • 「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揭曉 汪涵等7位環保人士獲獎
    原標題:「2016—2017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昨在長揭曉 汪涵等7位環保人士獲獎 ←著名節目主持人汪涵獲評「2016—2017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6月5日,在長沙舉行的2018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2016—2017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揭曉,鄭文春、喻旗、莊席福、賀克斌、汪涵、李晨、張焯獲此殊榮。 為表彰環保領域的傑出代表,讓榜樣的力量成為環保推動力,從2005年起,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等六部門聯合主辦「綠色中國年度人物」評選表彰活動,今年是第十屆。
  • 塞罕壩務林人心聲:新時代接續演繹綠色夢想
    在日前林場舉辦的一場塞罕壩精神報告宣講會上,第一代林場人代表、75歲的陳彥嫻老人生動回顧了56年前的創業歷程。  1964年夏天,正在讀高三的陳彥嫻和當時宿舍5名女生,投身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我們宿舍六姐妹有一個共同心願:要像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梁軍那樣,開著拖拉機馳騁在原野上,為祖國建設貢獻一份力量!」陳彥嫻說,正是懷揣這樣的理想,她們毅然來到了塞罕壩林場。
  • 讓綠色成為美麗中國最動人的底色——塞罕壩報導在社會各界引起...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題:讓綠色成為美麗中國最動人的底色——塞罕壩報導在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新華社記者  樹,是茫茫荒原最明亮的希望;綠,是美麗中國最動人的底色。連日來,塞罕壩人植樹造綠的故事經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報導後,在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55年發展歷程速寫:好一個大「林子」
    如今的塞罕壩,森林覆蓋率由林場建立初期的12%增至80%,林木蓄積由33萬立方米增至1012萬立方米,完全稱得上一艘「綠色航母」,一家「綠色銀行」。如今的塞罕壩,是一面牆,一面抵禦風沙的牆;是一汪海,一汪綠意蔥蘢的海。曾經,塞罕壩之美「殆非人力之所能為」。如今,塞罕壩之美「確屬人力之所能為」。是人力,讓塞罕壩奄奄一息。也是人力,讓塞罕壩滿血復活。
  • 「綠色中國年度人物」頒獎 環保英雄感動中國
    第一屆全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暨「綠色中國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在北京展覽館劇場隆重舉行。郭承站、郝吉明、呂植、馬和勵、郄建榮、譚晶、唐孝炎、向曉鈞、餘小萱、鳳凰衛視《中國江河水》節目組,以及惠志軍、徐留平、孫君、李超、馬中、清華大學學生綠色協會等,以他們感動中國的綠色理想和感人至深的環保行動,在2008、200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評選中,贏得了廣大網民、評委的敬意,榮獲「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獎」。
  • 收「買路錢」撲火員已被降級,林場人員:嚴重損害塞罕壩形象和聲譽!
    本月6日,中國之聲獨家報導了河北承德塞罕壩防火封山期,有身穿「森林消防」制服的人員私自收受遊客錢財,對其放行一事。7日,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召開幹部大會,通報有關此事的處理結果。點音頻 聽報導撲火員收取200元 私自帶兩輛越野車繞過檢查站昨天,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一位工作人員接受中國之聲採訪時說,經過深入調查,基本查明在五一節假日期間,總場撲火員李某某私自收取費用的經過:「2019年5月1日,在執行五一封山防火任務期間,總廠撲火隊員李某某在御道口通往機械林場檢查站
  • 一位林場瞭望員的觀察 :一生守候 綠色濃了
    我是河北塞罕壩林場的防火瞭望員劉軍,我最喜歡的是「綠色」,最怕見到的是「紅色」。在林場這些年,我眼看著這裡的樹木越來越多,林子越來越大,綠色越來越濃,真是開心。 塞罕壩造林,是一代接著一代幹。
  • 雲勇林場再獲「國」字頭榮譽,升級國家森林公園
    六十餘載耕耘,建成「珠三角的塞罕壩」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捨,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當廣東雲勇國家森林公園獲批建設的好消息傳來之時,雲勇林場場長蘇木榮正在林場巡查,他高興得笑了起來。
  • 劉軍夫婦:堅守在塞罕壩林場的瞭望員
    劉軍夫婦:堅守在塞罕壩林場的瞭望員  新華社石家莊11月20日電 題:劉軍夫婦:堅守在塞罕壩林場的瞭望員  新華社記者張寶印、賈啟龍  2006年,當了15年護林員的劉軍,和妻子齊淑豔來到位於塞罕壩林場深處的「望海樓」當瞭望員。  那裡,不通水電暖。大雪封山時,半年無人跡。
  • 原山林場(原山集團)2018年度10大新聞
    現將原山林場(原山集團)2018年度10大新聞梳理如下:  一、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到原山參加支部主題黨日活動  為了在新時代繼續弘揚艱苦奮鬥精神,激勵黨員幹部不忘使命,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2018年6月27日,由中國林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主辦,山東原山艱苦創業教育基地承辦的
  • 2018年度中國十大社工人物、2018年度中國百名社工人物
    2018年度中國十大社工人物、2018年度中國百名社工人物 2019-03-27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公益時報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大力發展專業社會工作」的指示,以榜樣的力量推動社會工作人才的專業化發展,促進中國社會工作事業可持續發展,《公益時報》社發起主辦的「2018年度尋找中國最美社工」
  • 【塞罕壩人物誌】百萬畝林海裡的「啄木鳥」
    記者田明 霍豔恩攝塞罕壩人物誌⑦□記者段麗茜夏天森林中蚊子成堆,要通宵在林中調查害蟲密度;冬天大雪封山人跡罕至,要踏雪上山防鼠害……近日,記者見到塞罕壩機械林場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站長國志鋒時於是,他成為塞罕壩第一個森林保護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此後的17年裡,他不斷觀察各種害蟲的生活習性,以找到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如今,他已成長為林場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專家。記者在塞罕壩採訪期間,正趕上林場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國志鋒忙得有時一天只能挨床一兩個小時。
  • 【長篇通訊】塞罕壩,京城綠色屏障的前世今生
    他們——塞罕壩人,用激情和生命,澆築了京城綠色屏障……                                                          ——題記 寓言:從一棵樹看見了一片森林  從一棵樹看見一片森林,這不是寓言,而是塞罕壩人書寫的傳奇。  在塞罕壩,我有幸看見了這棵樹。它不是一棵普通的樹,而是承載著無限希冀的樹,由於它的出現,昔日的荒漠塞罕壩,已演變成了今日的百萬畝林海。它究竟承載著怎樣的傳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