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華:做君子,多讀「爺爺書」,不讀「孫子書」

2021-02-19 東方出版中心

撰文:丁國生

攝影:謝超

想做君子,一定要讀「爺爺書」

韓寒電影處女作《後會無期》裡有一句經典臺詞:「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今天,小編稍作修改,送給正處於樹立正確三觀階段的中學生們:如果你連「爺爺書」也沒讀過,怎麼成「君子」?!

什麼是「爺爺書」?在8月16日由東方出版中心組織的語文特級教師黃榮華關於《中學生閱讀與文化生命成長》講座上,黃老師當場開列了涉及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的思想文化線索書單。他以「成君子」為喻,呼籲培育、建設「君子」型文化人格,做到三個「永遠」:「永遠珍視自己的文化」、「永遠要將我們放在人類大背景中,記住除了有優秀的中華文化,還有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永遠有自我修正意識」,從「我」做起,知行並舉,為真正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引發現場參與讀者的深深共鳴。

最好的作者,必然會有最好的讀者

在上海書展第三活動室的講座現場,用「座無虛席」已不足以形容活動的火爆,因為除了那些活動開始前半小時就恭候在現場的讀者外,踩著點來的五六十位讀者都只能站著聽完一個多小時的講座。

當黃榮華老師從文化生命成長的理念為切入口,講到中學生為什麼要閱讀、中學生該讀寫什麼、中學生如何閱讀等話題時,引得臺下的聽眾頻頻點頭,一些學生和家長還掏出了事先準備的紙和筆,認真地記起了筆記。比起書展上其他喧囂的活動現場,這些讀者的那份認真和專注,顯得很特別,讓主辦方笑稱:我們遇到了上海書展年度「中國好讀者」了。

小編現場採訪了一個記筆記的家長,這位媽媽說:孩子正在讀初中,平時自己也很鼓勵孩子讀書,但該給孩子買什麼書卻很困惑;黃老師是語文特級教師,最了解孩子的需求,他的話,他的書,都值得聽,值得買。原來,好讀者是源於好作者。最好的作者,必然會有最好的讀者。

語文特級教師的另一個身份:中學生閱讀推廣人

黃榮華老師有很多頭銜:語文特級教師、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導師、上海市名師培養基地副主持人、上海市教師學研究會語文教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但他還有個非常重要的身份,那就是:中學生閱讀推廣人。

教學之餘,黃榮華主要的經歷都在推廣中學生閱讀上。對於閱讀,黃榮華把它放在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它關乎生命,性命攸關,這個生命,就是一個人的「文化」生命。自2005年起,黃老師在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推出「著名中學師生推薦書系」,已出版和即將出版的已逾20種,加上在其他出版社推出的,總計達40餘種。其中在東方出版中心已出版的13種中,有6種重印10次以上,單品種最高印數已逾20萬,重印20次,叢書總印數逾70萬。在「國人不讀書」和數字閱讀衝擊的文化背景下,這一串數字是驚人的,它們意味著,黃老師「中學生閱讀推廣人」的身份,得到讀者,尤其是廣大中學師生和家長的認可。


附黃榮華老師開列的中學生閱讀書單(註:以下列舉的部分著作,為本社已出書種,可在書展中找到)

一、中華根文化線索:以諸子為主的《中華根文化·中學生讀本》(十五種)

二、中華古詩詞線索:《詩經》-《楚辭》-漢樂府-《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新詩三百首》

三、古代散文線索《古文觀止》-《歷代小品文選讀》

四、古代小說線索:從《世說新語》《紅樓夢》

五、現當代作家思想文化散文線索——

1.魯迅:《朝花夕拾》(使魯迅得以完整),《墳》(魯迅最重要的思想承載體之一:立人);

2.胡適:《人生有何意義》(現代中國另一位傑出作家、學者、教育家、政治家的人生思考);

3.林語堂:《秋天的況味》(堪與魯迅比肩的性靈作家代表,中國最出色的雙語作家);

4.豐子愷:《藝術三昧》(將人生、藝術、宗教完美結合,達到詩意人生的典範);

5.朱自清:《尋找靈魂的棲息地》(靈魂在現實生活與理想世界的尖銳矛盾中煎熬的代表性作家);

6.余光中:《我來過,我愛過》(最具有流浪情結的,中華民族現代精神苦難的最典型承載者);

7.賈平凹:《孤獨地走向未來》(中國現代作家中,從鄉村走向城市卻永遠不得其門而入,無法獲得自我身份認同的孤獨的探尋者。他作品中的精神,最能體現當代中國人彷徨無依的惶惑);

8.劉亮程:《遙遠的村莊》(劉亮程及其散文被譽20世紀最後的文學景觀。);

9.梁衡:《人人皆可為國王》(將融思想、文化或文學、政治、軍事特質於一體,且具有深遠影響的中國古今傑出人物作為書寫對象,);

10.史鐵生:《搖滾與寫作》(史鐵生迷戀於「心魂之域」——藉助各種形而下的物象,自由出入於身形內外、天地之間);

六、中國古代文化的現代觀照線索——

(立足於現代人的建設,用東西方合流的現代文化眼光審視、梳理中國文化,在傳承中發展中國人的生命)

1.《寂寞聖哲》(諸子思想的現代觀照);

2.《悵望千秋》《宋詞之旅》(唐詩宋詞精神的深度發掘);

3.《把欄杆拍遍》(歷史中的人物);

4.《古典幽夢》(中國古代詩意生活的現代觀照);

5.《湮沒的輝煌》(中國古代文明的現代思考);

6.《夾縫中的歷史》(重要歷史現象的現代反思);

七、外國(西方)思想文化線索

(人神合一——人匍匐在神腳下——人神分離——人與人分離——人與世界分離)

1.《與神共舞——希臘神話選讀》(人神合一);

2.《與上帝同行——聖經選讀》(人匍匐在神腳下);

3.《神曲選讀》(爭取人的權利);

4.《喚醒塵世間的上帝——莎士比亞作品選讀》(從神性到人性);

5.《不曾停歇的靈魂徵戰——扎爾斯泰作品選讀》(人與人分離);

6 .《坐人間的馬,駕非人間的車——卡夫卡作品選讀》(人與世界分離);

7 .世界通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如何關注東方出版中心:

★查找公眾號:東方出版中心

★搜索微信號:dfcbzx

點擊右上角→查找公眾號→點擊關注

相關焦點

  • 書,讀不完了
    想到一個嚴肅的問題,如果歷史的親歷者已經不在,那麼這段歷史還在不在?我相信它還在,因為它應該在。有個很牛的文人寫過一本書叫《書都讀完了》,我每次都想在心裡反問他一下你確定嗎?書,值得一看的書真的讀不完!儘管不能像多智的程式設計師那樣多線程工作但是齊頭並進三心二意同時看幾本書還是辦得到的。有時一不小心看激動了就入睡困難,滿腦子萬馬奔騰的雜念。最近看的幾本書很是喜歡。
  • 多讀課內書更好?還是多讀課外書更好?
    在生活當中,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總會勸你多讀書,然而他們所說的讀書,只是狹義上的多讀課內書。在各科老師當中,只有某些語文老師,才會推薦學生閱讀一些課外的名著等書刊。大多數家長的心願:讀好課內書就好,先把成績搞上去,才能有個好工作在家長當中,則看法不一。
  • 翟小寧:既讀有字書又讀無字書引導學生感受生活感悟生命
    這是我們在這個會場定期進行的朗誦,書香少年以成為人大附中國學讀精班,是由語文組的老師成立的,由修習國學的人來指導,至今已經堅持一年,一字一句讀完論語現在正在讀其他的書,這是讀經班在讀書,這個教師也是書法教室。我們不僅讀精班讀論語,全校也都讀論語,這是初中生讀完論語之後的場景。人大附中在孔子誕辰日成立了君子日,倡導理想人格弘揚新時代的君子風格。
  • 陳春花:管理者為什麼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孫子兵法》對於絕大多數國人而言,可以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書中不少格言警句我們都能脫口而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兵者,詭道也」「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儼然已經成了象徵東方智慧的一個超級符號。然而,大部分人對《孫子兵法》的理解基本就止步於此了。短短六千字,少有人通讀,更不要說讀懂讀透了。
  • 陳春花: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書中不少格言警句,我們都能脫口而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兵者,詭道也」「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儼然已經成了象徵東方智慧的一個超級符號。然而,大部分人對《孫子兵法》的理解基本就止步於此了。短短六千字,少有人通讀,更不要說讀懂讀透了。相隔2500多年,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宮玉振老師的《善戰者說:孫子兵法與取勝法則十二講》,給出了充足的理由。
  • 讀「正確」的書,還是讀「喜歡」的書
    前幾天,和一位好友聊起如何培養孩子讀書,她有個困惑:她上高一的兒子,痴迷於哈利波特,對書中的幾百位人物和各種怪獸如數家珍,可是學校推薦的閱讀書單中是不包括哈利波特叢書的。她希望兒子利用寒假,讀讀《三國演義》或是其他經典文學作品,可是兒子拿起書就喊無聊,讀幾行就犯困,她對此又氣又急。即使把哈利波特倒背如流,能增強自己的文學底蘊嗎?能給自己的作文加分嗎?
  • 讀語文小書也是讀人生大書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在序言裡說:「如果一個語文老師以為一本教材就是語文教學的全部的話,那麼他不可能把這門課教好,學生也不可能把語文學好。老師、家長要做孩子閱讀上的引路人,不僅要告訴孩子讀什麼書好,還要指導孩子讀出好書好在什麼地方,培養起孩子自己的眼光和閱讀鑑賞能力。」這套書是一次帶孩子讀好書、讀出好處、讀出鑑賞力、讀出人生大書的有益嘗試。
  • 當你不知道給孩子讀什麼書,想想自己小時候愛讀什麼
    做了爸媽的,總在問什麼讀什麼書對孩子有益處、有用處,可是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想,你把現在選擇給孩子的書,給小時候的自己讀,你喜歡嗎?我爺爺有書房,我挑裡面有插圖或者有照片的看,我記得一本溥儀的書,很多官場的小說,我只看裡面的照片哦。
  • 老師,多讀一些書又何妨?
    從我工作三十年的經歷來看,效果不佳。有的學校領導比較重視閱讀,還會給教師買書,在這種逼迫下,老師們怎樣的?大多數是不得不讀了,但多是淺讀一番,佯裝寫下數言讀書收穫。如果學校只是請專家來做個講座,接下來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讀書之書,自然流於形式。而一所學校,主動讀書,大量讀書,即使沒有任何培訓還不停止讀書的老師,那是少之又少,甚至很多學校一個這樣的老師都沒有。
  • 學曾子,做君子——讀解《大戴禮記·曾子立事》篇(一)
    今天推送的是來自曲阜師範大學 孔子文化研究院黃懷信教授的論文《學曾子,做君子——讀解<大戴禮記·曾子立事>篇》,分兩次推送。學曾子,做君子——讀解《大戴禮記·曾子立事》篇(一)記曾子言行而列入「禮」書,說明當時人已將曾子所言視為社會規範。在曾子十篇中,幾乎篇篇都言及君子,說明曾子以君子作為做人的標準,號召人們學做君子。而所謂君子,是指人格高尚,受人尊敬的人,是一種尊稱。《曾子立事》篇,就具體講述了做君子的標準,讀之,對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所幫助。以下對其原文進行讀解:我們知道,要做受人尊敬的人,首先得有知識。所以在《曾子立事》篇,曾子首先講到的就是學習。
  • 讀紙質書,如何做筆記?
    左邊是書,右邊是電腦,一邊看書,一遍看電腦;這個方法的好處是能加強記憶和理解,不好的地方在於:效率偏低,甚至有點為了做筆記而讀書的感覺。瀏覽幾行字,敲一下,活生生的「打字員」,所以,不適合我,決定放棄。2.
  • 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還是寫不出來?
    有的家長很納悶:我娃明明書讀得也不少啊,怎麼就是寫不出作文呢?職場人士也有這樣的疑惑:就算很少看紙質書,電子書、各種自媒體文章也看了不少啊,怎麼一點提高也沒有呢?讀了很多書卻依然寫不出來,糾結於寫作技巧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你首先應該反思一下,你,真的會讀書嗎?既然想提高寫作水平,那就應該學會像作家一樣讀書。
  • 孫子這樣教育爺爺對嗎?
    孫子:爺爺、爺爺、爺爺,我看你也要去上幼兒園,我讓媽媽給你報名爺爺:我怎麼要去上幼兒園了?我都退休了……哈哈爺爺在那樂,我們一伙人也樂了。孫子:爺爺,我總聽到奶奶對你說,上完廁所手都不洗就吃東西了,還不如孫子呢。
  • 不愛閱讀的孩子讀什麼書? 2階書推薦
    這套書的作者是美國知名兒童作家Dan Gutman,一個愛搞怪、愛寫故事的六十多歲老頭。可是,小時候,他不愛學習,更不愛看書,因此,他在開始寫童書時,他的初衷就是——讓!不!愛!閱!讀!的!孩!子!愛!上!閱!讀!而且他真的實現了。
  • 多讀歷史孩子視野大不一樣!《猛獁爺爺》——寫給兒童的人類簡史
    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長什麼樣子的?一百年前、一千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的?古代的人會用微信發朋友圈嗎?…… 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給孩子講幾百年、幾千年前的歷史會不會太超前?孩子理解起來會不會太困難?曾經我也這麼想,但自從我看了一張照片後,固有的想法被徹底顛覆。
  • 大學生讀紙質書好還是買kindle讀電子書?
    這其中的原因是從小讀紙質書養成的習慣,每讀到精彩的部分,我會在激動的同時將書半合起來,看看左右手中讀過的部分與未讀的相比是多還是少,如果剩的還多,就會特別期待後邊的劇情,如果不多了,就會特別遺憾特別珍惜,會更加仔細怕錯過任何細節。
  • 林語堂:論 讀 書
    但是現在雅事樂事已經不雅不樂了。今天讀書,或為取資格,得學位,在男為娶美女,在女為嫁賢婿;或為做老爺,踢屁股;或為求爵祿,刮地皮;或為做走狗,擬宣言;或為寫訃聞,做賀聯;或為當文牘,抄帳簿;或為做相士,佔八卦;或為做塾師,騙小孩……諸如此類,都是借讀書之名,取利祿之實,皆非讀書本旨。亦有人拿父母的錢,上大學,跑百米,拿一塊大銀盾回家,在我是看不起的,因為這似乎亦非讀書的本旨。
  • 明治維新功臣西鄉隆盛,為啥勸日本人多讀中國的書?
    後來,在政府推行維新改革過程中,由於與大久保等人不和,接受不了新政府的作風,尤其是,看不慣浮華、奢侈、腐敗,自己又無力回天,最後辭職回鄉。坐一林中獵人,攜愛犬,穿山林,閒雲野鶴,泡溫泉,讀漢書,養性修身。本想安度晚年,不料,樹欲靜而風不止。
  • 多讀正能量的書——讀書與人生
    應該讀一些什麼書。首先要讀那些涉及到殘疾人的法律法規,讀那些介紹殘疾人知識的書籍;其次要讀那些引導人向上的文化書籍;還要讀名家名著。只要書在手,就要翻一番,一定會開卷有益。讀不懂沒關係,不懂的就跳過去。俗話說:熟讀百遍,其義自見;左右逢源,豁然開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2020年,你讀了哪些書?
    早晨看了去年的讀書記錄清單,把讀書筆記也整理了一下,發現,原本以為去年沒怎麼讀書的我,好像也讀了31本:今天的總結,就是從這31本書開始的,首先是年度讀書清單裡最為推薦的三本書:2019年底讀的一本書,到2020年讀了2遍,列為2020影響我的5本書之一不為過。不是什麼燒腦的書,我甚至都沒做筆記,但是會在閒暇的時候,就拿出來把劃線的句子一遍又一遍的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