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匯報的第二個內容是學校是一個讀書的地方,在劉校長倡導下,在我們語文組和相關老師的帶領下,人大附中把名著閱讀帶入了語文課堂。老師們對語文教材進行了大膽的取捨,減少了重複性機械性的練習、作業、把大量的時間交給學生,帶領學生走進閱讀名著,努力營造讀書。學生讀、教師讀、家長讀、師生共讀、親子共讀、形成好良好的讀書氛圍。2010年到2012年兩年間,據統計我校初中學生人均課外閱讀文學名著在20部以上。老師們為學生推薦閱讀書目,這是2014到2015年秋季高二年級推薦的書目,有經典類、散文類等等。每個年級都有,這是歷史學科假期為學生推薦的閱讀書目,通史類有中國通史,專題類數目有鄉土中國,萬曆十五年等。劉校長致力於課程改革、人大附中現在有校本選修課200多門,校本必修課200多門,在大量的課程裡面人文類的課程佔了相當的比重,這是我舉的一些例子,像中國傳統文化概述,中國古代文化史,科學文化創造力培養,中國近代史前沿問題探究,書法課、諸子經典導讀等等。人大附中還拓展人文教育的活動空間,這是初一年級本學期他們的活動拓展課其中有不少是人文類的,比如說動漫、成語中的歷史等等。
人大附中邀請名家進校園講座,每周都有,學生在這樣的講座中聆聽大師的聲音,學習文化的內涵,人大附中有特殊的一種課——德育課,每周都上,這個德育課就是由原來的班會改造過來的,是以課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文化和道德的養成教育。像《勝望古訓、學習弟子規》《孔孟之鄉畫禮儀》《書香四壁》等等;人大附中有100多個學生社團,我們統計人文類社團佔2/3,這些社團在學校積極引導下由學生主動創立自主開展活動,在人文方面有專長、有興趣,這是一個舉例。像國學社、木瓜讀書社、國華漢學社等等。這是國學社早上沐浴著晨光在晨讀,這是學生的相關社團他們在校園舉行活動,傳承文化。小作協,像尋找杜甫,尋名人故居行等等。他們的足跡遠赴英倫,這是他們到英國莎士比亞的故鄉探訪莎士比亞的足跡,他們在探訪名人故居的時候,既到莎士比亞的故鄉真實感受,同時也分組閱讀莎士比亞的作品。人大附中的閱讀的非常廣泛,像華夏韻、像詩歌朗誦會,《恰同學少年》已此出現朗誦會上。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首界中學生朗誦大會上,我們的學生在初中朗誦獲得了一等獎,這是學生獲獎之後的合影。這是我們在這個會場定期進行的朗誦,書香少年以成為人大附中國學讀精班,是由語文組的老師成立的,由修習國學的人來指導,至今已經堅持一年,一字一句讀完論語現在正在讀其他的書,這是讀經班在讀書,這個教師也是書法教室。我們不僅讀精班讀論語,全校也都讀論語,這是初中生讀完論語之後的場景。人大附中在孔子誕辰日成立了君子日,倡導理想人格弘揚新時代的君子風格。這是君子日的情況;人大附中豐富的學生活動建構起學校濃鬱的人文環境,也使讀書成為人大附中校園文化中亮麗的風景線,剛剛被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錄取的郭彥哲同學。
今年2014年高考結束之後記者來採訪,採訪是苟仲文書記專門安排的,高考完之後發現了人大附中的語文成績特別好,於是就指示記者來進行調研,記者調研之後寫了一篇文章,我在這裡把相關內容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他們其中一個標題是閱讀經典根底紮實方能如魚得水,人大附中的學生之所以考的這麼好跟讀書是密不可分的,現代教育報記者採訪時發現,在人大附中語文高分群體中無論文科生還是理科生在語文讀書中都投入了相當多的時間,其中既有名段摘抄,人大附中大力提升閱讀的廣度和厚度,讓學生在整體中簡單的碎片式閱讀。進高一那一年,人大附中李一名就閱讀了上百本課外書籍。他說,雖然我語文考了142分,總分676分,但這不說明閱讀一定要直接反映在成績上,他是一種人文素養的積累,是對知識面、視野和思維的一種開闊,可以幫助你形成文科思維模式。今年高考文科總分北京市第二名,人大附中學生傅小勇對哲學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對康德哲學很有心得,高中階段他反覆閱讀康德的《道德行而上的極奠基》並做了不少讀書筆記。我們要培養學生的一種中國信仰。
我匯報的第三個內容是,既讀有字書又讀無字書,引導學生親近自然感受生活、感受生命,體驗人生的哲理發現心靈的美麗。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心靈的聲音,是文化的基因,這富有靈性的文字是有呼吸、有情感、有生命、有靈魂的,與這樣的文字對話就是在感受民族文化的呼吸、情感、生命與靈魂。面對內涵如此豐富的母語我們又怎能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親切的吟詠、深切的品位。讀有字書是一種讀書,讀無字書也是一種讀書。古人們從天地大快自然之中發現了人生的治理。人也應該像大地一樣增厚其道德以厚德載物,這就是我們古人從大自然中感受的深刻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感悟大自然,生活是永遠讀不完的書,心靈更是一個無限豐富的精神世界,要引導學生閱讀自然,閱讀人生、閱讀心靈、發現生活的美麗,無論是讀有字書還是讀無字書都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這是一位同學寫給我信中的一段內容,他說翟老師,在語文這個學科上,你給我的啟示就是,學語文不是為了爭分數;讀書改變了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在以前只為考試而活的學習之路上,我每天的心情完全有分數與排名決定,考的好世界就燦爛,考不好世界就灰暗,是您告訴了我即使作為學生生活也不能被考試佔據,從此我發現生活的美麗,以一個幼童式期待的目光發現美麗,我每天放學通過球形的天文臺,現在我覺得它就像美麗的眼睛。每天在黃昏的日光下目送我回家,並默默地祝福我。每天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在嘈雜的喇叭聲中渡過,毫無新鮮感,我經常用相機記錄他們的變化與一如既往的美麗,我發現生活給了我們如此之多,我們卻只把那些當做理所當然,生活本應該是豐富多彩充滿陽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