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讀一些什麼書。首先要讀那些涉及到殘疾人的法律法規,讀那些介紹殘疾人知識的書籍;其次要讀那些引導人向上的文化書籍;還要讀名家名著。只要書在手,就要翻一番,一定會開卷有益。讀不懂沒關係,不懂的就跳過去。俗話說:熟讀百遍,其義自見;左右逢源,豁然開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讀多了,讀熟了,讀透了,你自然就會成為一名強大的人。在知識的王國裡,沒有殘疾人;在文化的理念中,永遠不會拒絕殘疾人;在文字符號所展現的形態上,殘疾人是站立者,是可愛的人。
我們都知道保爾·柯察金,是蘇聯作家(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根據自己的生活,所描畫出來的完美的青年革命戰士的形象,他勇敢、堅強,擁有頑強的毅力,相信自己的力量,並有「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怕困難」的品質,教育了無數中國革命青年。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於1933年寫成。小說通過記敘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繫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蹟,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
保爾從小在苦難中長大,五歲時死了父親,母親替人洗衣、做飯,哥哥是工人。保爾12歲時,母親把他送到車站食堂當雜役,他在食堂裡幹了兩年,受盡了凌辱。1927年,保爾已全身癱瘓,接著又雙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終於把這個充滿戰鬥激情的戰士束縛在床榻上了。保爾也曾一度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他很快從低谷中走了出來。這個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並且沒有絲毫寫作經驗的人,開始了他充滿英雄主義的事業——文學創作。保爾忍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紙板做成框子寫。6個月後,寫成的手稿在朋友寄回來時丟失了,保爾一度灰心喪氣。後來,他振作了起來,自己口述,請人代錄。在母親和妻子的幫助下,他用生命寫成的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終於出版了。生活的鐵環已被徹底粉碎,保爾拿起新的武器,開始了新的生活。
還有一部書,叫《輪椅總統》,寫的是美國傳奇人物羅斯福坐著輪椅當總統的故事。在他競選總統時,一位支持他的財團的領導人說:我們需要的是羅斯福的品質和智慧,至於他是否會長跑,是否能夠前後空翻,這無關緊要。
我們讀書,就是要讀出書中的那一片藍天,那一塊熱土,那一種高尚的人生。以書作車,沒有走不了的路;以書作船,沒有過不去的河;縱有萬千為難事,化在書中都無有。這不是讀書人的精神勝利法,因為讀書,是增長文化知識的最好的方式。什麼是文化?文化的定義有200多種,每一種都說得不是絕對完美的。這個咱們不去管它,這是專家們的事。我借用一下作家梁曉聲對文化的定義,梁曉生說:文化是植根於人們內心的修養 ;是無需提醒的自覺;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你要做到了這些,那麼你一定是一個倍受歡迎的人,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是一個什麼困難都可以戰勝的人。道理很簡單:因為你真正的有文化。我們在讀書中,不妨按照梁曉聲的這個解釋來慢慢體會文化的內涵。我們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
最後,我有一個建議:希望我們阜新市的殘疾人都來讀書,我們在不斷提高自身文化修養的同時,用我們的實際行動,構建一個具有阜新特色的殘疾人文化體系。這個體系裡,至少應該有三個元素:一是做有文化、有技能、有夢想的文明的殘疾人;二是殘疾人要互愛、互敬、互助,並要尊重健全人;三是緊密地團結在市殘聯黨組、理事會的周圍。
我認為:殘疾不是悲劇,殘疾是人類的另一種生活方式,殘疾人是一個特殊的民族。我們在追求夢想的時候,只是需要換一種思維方式而已。我們沒有理由不樂觀,沒有道理不上進,沒有藉口不讀書。我們的信心主要來自於三個支撐點,一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正在走向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是科學的發展,可以為殘疾人的生活帶來一個嶄新的春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完全有理由說,阜新市的殘疾人,擁有一個最好的殘聯組織。什麼也不說,殘聯知道我,我要勤讀書,自有我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