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不在於讀了多少書 而在於你從書中吸收了多少知識

2020-12-12 詩歌小說勵志雜談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讀過一些書,只不過最早讀的書是紙質書,現在科技發展了,手機電腦的出現及各大讀書網站的盛行,又出現了電子書,使人們的選擇又多了一項,可以從電腦手機上讀書或者聽書。

那麼,讀書多真的有用嗎?

這個社會上,有些人讀了好多書,可以說是學富五車,無論你說什麼他都能和你對答如流。我們單位就曾經有過一個這樣的大神,你和他談天文地理,他能和你侃侃而談;你和他談歷史文學,他也會出口成章;你和他談情感人生,他懂得比你還多;你和他談考古舊聞,他也十分明白,最後你和他說到老母豬下崽,他還能對答如流。好像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他不知道的東西。據他自己說,這一切都是因為他讀書多的緣故,他讀過的書都能把你埋起來。

可是反觀他在社會上的成績,非常普通,可以說只是一個小職員,領著微薄的薪水。他的故事,可以說和《傷仲永》裡描述的神童方仲永一樣,都是泯然眾人矣。

讀了很多書,可以說是一肚子墨水,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1.讀書一定要活學活用,否則就是紙上談兵,對你的人生事業一點幫助也沒有。

讀書雖多,但是不會將書中的知識靈活轉化運用,那就是把書給讀死了,大腦只是一個儲物箱,除了增加你的侃侃而談,給人們帶來笑料之外,根本就沒有其他用處。孔乙己知道茴香豆的茴子,有好幾種寫法,那又能怎麼樣呢?他依然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依然被鎮子上的人們所嘲笑,依然改變不了他悲慘的命運。讀書,一定要靈活運用,書中的知識給你了,就看你怎樣具體運用了。

一個小猴子羨慕人類聰明,便到人間學藝,它看見幾個小朋友在草地地上踢皮球,皮球不小心掉進了一個洞裡,小朋友們往洞裡灌水,皮球自然就浮上來了,它感到非常驚奇,自以為學到了知識。回到森林裡以後,有一天,一個小猴子掉進了一個樹洞裡,這個小猴子依舊照葫蘆畫瓢,往樹洞裡灌水,結果把那個小猴子給淹死了。可見,知識要轉化成自己的東西,還需要一定的悟性,否則,就會驢唇不對馬嘴,讓人貽笑大方了。

2.讀書,一定要加以選擇。

歷史從古發展至今,各種書籍典故浩如煙海,多如牛毛,人這一生,不可能把這些書籍全部都讀一遍,就算你一天讀一本,估計一直讀到你死去那天也不會讀完。

再說,這些浩瀚的書海裡面,良莠不齊,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如果你不加選擇,一味沉浸在糟粕裡面吸收知識,不但對你的事業人生毫無幫助,反而還有諸多害處。

讀書,一定要加以選擇,如果你做的是機械方面的工作,為了提高你的專業水平,你肯定要找一些機械類的書籍來讀,各行各業都是如此,要想對自己的專業有幫助,就要讀一些專業知識的書。現在,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如果不加選擇地去讀書,既浪費你的時間,又對你幫助甚少。然而,你讀書只是作為消遣娛樂那又另當別論。

3.讀書,要有責任心和精益求精的態度。

普通人讀讀書,學到一些知識,在現實中運用錯了,倒也無傷大雅,一笑置之。如果是一些身居高位的專家,治病救人的醫生把知識運用錯了,那帶來的後果就是災難性的。

可以說,歷史上有幾次致命的災難都是讀過很多書,所謂的飽學之士造成的,在知識結構沒有達到那個高度之前,原有的知識只會延續慣性思維,造成想當然的結果,最後都是致命的。上帝不會讓你參透整個宇宙的秘密就算你學過再多的知識,也會永遠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鐵達尼號的沉沒,和當時人們知識的局限性有關,當時人們對鋼材的低溫脆性認識不足,所以在建造船隻的時候,全部用的都是普通鋼板,這種鋼板在低溫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脆弱,當它撞上冰山的時候,焊道馬上開裂,導致大量的海水湧入船體,最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當然,鐵達尼號沉沒還有很多其他原因,但這肯定是其中之一。

所以,讀書一定要有責任心,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千萬不可一知半解,班門弄斧。

讀書學會選擇,多讀有用的書,尊重知識,精益求精。讀書,或能學到知識,或能獲得美感,或能啟迪人生,並學會將裡面的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當是我們讀書的根本目的。

相關焦點

  • 不在於「怎麼讀」 而在於「讀什麼」
    如今,閱讀已不僅僅是打開一本書,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尋求知識、獲得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捧書閱讀變成了「雲閱讀」,隨時隨地打開手機或電子閱讀器,「萬卷書」觸手可及……  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現象。其實,無論是翻閱書本還是線上閱讀,都是閱讀的打開方式,都能使人充實和愉悅。
  • 怎樣閱讀才能把書中的知識為我所用——讀書秘訣
    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沒錯,我們很多人都知道閱讀可以獲取知識,但困惑在於,看了很多書,一遇到生活中的問題,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到底究竟該如何閱讀,才能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智慧,在生活中指導我們的生活呢?叔本華說:「光是不停讀書,過後卻不深入思考的話,絕大部分知識都會流失,不會在精神中紮根。」這句話就點出了閱讀中最重要的一點:思考。我們在閱讀時要學會提問,勤於思考,形成自己的答案,這本書才能融入到你的骨子裡。所以主動閱讀是最有效的閱讀方式,唯有主動閱讀才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 書讀得越多越好?「引用名言」就代表知識淵博?
    讀書的好處自不必說,可是,讀書的壞處與書讀得越多是否越好,這個問題卻少有人討論和思考。人們都只知道讀書的絕對好處,但是「書」都是好的嗎?每個人都適合讀很多書嗎?一、讀書的目的是帶來思考,不是只讀不思,一味追求「讀」書叔本華說:讀書的最好時機是,最好在思想的源泉停滯之時才去讀書。
  • 復旦大學陳思和:書好壞的關鍵不在於其本身,而在於你怎麼讀
    開卷有益,打開任何一本書其實對你都有用,但問題看你怎麼讀,也可能一本好書,被你讀壞了也可能。問題都不在爆文,不在心靈雞湯,不在書本身,是在你怎麼領悟,怎麼去理解。」真所謂「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先生一語中的,只要是合法的內容,重點不在於書或文章的本身,而在於你怎麼讀,怎麼理解和有什麼領悟。實際上這兩者本身概念就不同。「心靈雞湯」通常是指內容或所表達的意義都比較積極樂觀,夠給人的內心帶來安慰的作用。
  • 浮躁的社會,讀了很多書,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我保證你一輩子都忘不了了。當然,讀書並不是簡單的去死記硬背,這樣也沒有意義。大腦的這種特性,更關鍵的是,可以幫助我們搭建和完善我們的知識網絡。遇到了新的知識點,我們需要去思考它,驗證它,然後再去與我們已有的知識網絡進行聯繫,最後加入到我們的知識網絡中。這樣,才是真正的學到了知識,也不會忘卻。
  • 這位「拆書家」教你做書的主人
    昨天,他在外圖廈門書城舉辦新版《這樣讀書就夠了》籤售會。這本書第1版在5年前出版,5年間,長期佔據亞馬遜職場學習類暢銷榜第一名。  趙周說,讀書不一定要讀完全本,也不用把書上的話死記硬背下來,而是要拆為己用,把書中的知識吸收遷移,轉化為自己的體系;如果做不到,不如去看抖音。拆書要做到「拆為己用」  趙周認為,這是一個「快」時代,讀書也成為「快」文化的一部分。
  • 葉倩老師談:如何讀「好」書——《你的讀書方法價值百萬》
    「葉老師,你最近讀的好書有什麼推薦給我的?」「葉老師,我也想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識,我要先讀什麼書」「老師,求推薦必讀書單」每每有這樣的問題時,我真的很難回答,就好像有個人網絡上向你問路,請問北京故宮怎麼去。首先,我不知道你在哪裡,不知道北京對於你來說,是在你的哪個方向;其次,我不知道你能接受的、喜好的交通方式是什麼,也許我喜好的交通方式是騎行,而你能接受的方式是飛機。
  • 「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丨《讀書讀書》
    但是,究竟有多少人真正去讀了原書,把表單裡的書都給讀一遍的,就不得而知了。畢竟,這樣的表單可不少。我想,其主要原因,可能還在於大家的業餘時間並不多,精力有限,以及快節奏的時代特點。再加上進入大學或出了大學,漸漸感覺到讀書並非那麼迫切了。反而是賺錢養家,學技能,以及積累社會經驗等等,這些才更為急需要解決。2.
  • 不在旅途中讀書,就在讀書中旅行,推薦這幾本適合在旅途中讀的書
    在423讀書日,紫玉和大家分享幾本既適合在旅途中讀的書,也適合通過這些書來雲旅遊,在書中尋找不同的見聞,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是在旅途中讀書,就是在讀書中旅行。在旅途中用候機等零散時間讀書,既能有意義的打發時間,也能收穫知識,對要去的目的地提前進行背景文化的了解,讓旅行更有收穫。
  • 大量閱讀課外書的好處,不讀還真不知道
    導語:大量閱讀課外書的好處,不讀還真不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中國古話不知影響著多少讀書人發奮苦讀,讀書的好處不勝枚舉,我就是說上三天三夜也未必能夠說完。知識就是力量,只要大量閱讀課外書,讀書的好處就很容易知道了。讀者要注意了是大量閱讀課外書,而不是課內書。課外書籍裡有不一樣的精彩與課內書相比,最好是廣泛閱讀,不要拘泥於某類書籍。
  • 讀書的意義何在?讀了那麼多年書,現在我終於明白了
    讀書的意義何在?我一再反覆的詢問自己,我靜靜地坐著,思考著自己在那麼多年讀書生涯中的點點滴滴。我最大的愛好就是閱讀各種書。什麼雜誌,歷史書籍等,這些書我都非常喜歡。因為,書可以讓我在知識的海洋裡穿梭、遨遊,讓我找到無窮無盡的快樂。
  • 書到底應該怎麼讀?止庵:不必求多,首先在於挑選
    止庵:不必求多,首先在於挑選《沽酌集》收錄學者止庵文章五十四篇,既有對周氏兄弟、張愛玲、廢名、錢穆等現代文學作家及其作品的品評與考據;也有對日、法、俄等外國文學、歷史、藝術作品的賞讀;更有說「文心」的篇目,兼談作者買書、讀書、寫書、編書的心得。
  • 怎樣把書讀活——談談毛澤東的讀書方法
    因為書本知識不能代替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的複雜判斷和困難選擇。同一部兵書,馬謖的用法是背本本,諸葛亮的用法就不是。王明和毛澤東都讀馬列著作,王明讀的甚至更多,但他是教條主義,毛澤東則強調實事求是。可見,讀書效果的好壞,關鍵在於讀法和用法,在於是不是擁有從書本到實踐,從主觀到客觀進出自如、出神入化的本事。 毛澤東擁有這樣一種大本事。他能夠把書讀活,得益於他別具一格的讀書方法。
  • 書中自有顏如玉,12星座適合讀什麼書?
    【導語】 書是人類用來記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類交融感情,取得知識,傳承經驗的重要媒介,對人類文明的開展,貢獻非常大。一種記錄、分析、總結、組織、討論及解釋信息的、有插圖或無插圖的、硬抄或平裝的、加套或不加套的,包含有前言、介紹、目錄表、索引的用以增長知識、加深理解、提升並教育人類大腦的裝置,該裝置需要視覺、有觸碰的感官形式存在並使用。
  • 讀書在於理解而非背誦,好筆記能收穫更多,怎麼寫好一份筆記呢?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教別人讀書技巧的文章中,都或多或少的提到讀書筆記的重要性。一份好的讀書筆記,可以讓我們的讀書收益最大化,同時也方便自己隨時複習讀到的內容。但是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昨天晚上,我們讀書分享群裡有個人覺得讀書沒用。因為他發現自己讀了很多書,但是還是記不住讀到的內容。
  • 讀課外書影響學習?別鬧了,多讀讀課外書的好處大到你想不到
    對於讀書,在目前極重視學習成績的大環境下,不管是家長和學生,都感覺應該多讀一些教科書和相應的輔導書。對於課外書,很多學生沒有時間讀,也不想讀,家長也不願意讓孩子花這麼多時間讀「無用」的書上。事實上,孩子多讀課外書的好處多。對於學生來講,光讀教科書,這還遠遠不夠的。
  • 需要讀多少書,走多少路,才不是偽文青呢?
    需要讀多少書,走多少路,才不是偽文青呢?最近偽文青,這個詞非常火。以我淺薄的思想,實在不懂偽文青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是我們讀的書不夠,還是去過的地方不夠多。又或是真正讀懂哲學的人才是文青呢?他們喜歡村上春樹的書,喜歡讀泰戈爾的詩,但是村上春樹的書就真的不好嗎?泰戈爾的詩歌就很俗氣嗎?也並不是這樣的,突然想起來梁文道老師的一句話,大致意思就是剛入門的人喜歡的東西是差不多的。就像不懂心理學的人只會說弗洛伊德,之前我也看過這些心理學的書。後來看了正宗的教科書,發現理論很多,弗洛伊德只是冰山一角。
  • 成功不在於你知道多少,而在於你做了多少
    成功不在於你知道多少,而在於你做了多少。想要成功就要在最短的時間裡採取最大量的行動。在一次促銷會上,美國一大公司的經理請與會者都站起來,看看自己的坐椅下有什麼東西。結果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椅子下發現了錢,最少的也撿到一枚硬幣,最多的有人拿到了100美元。
  • 《天道》:若想出人頭地,不在於學多少知識,而在3個層次的覺醒
    許多人讀了一輩子書,都無用武之地,千古以來,這樣的人太多了。德國偉大的哲學家叔本華曾說:「讀書若沒有自己的思考,只不過是把自己的頭腦當成作家的跑馬場而已,思考遠比讀書重要。」知識本身是沒有用的,只有懂得用,才有用!
  • 書到底應該怎麼讀?止庵:讀書之道不必求多,首先在於挑選
    《沽酌集》收錄學者止庵文章五十四篇,既有對周氏兄弟、張愛玲、廢名、錢穆等現代文學作家及其作品的品評與考據;也有對日、法、俄等外國文學、歷史、藝術作品的賞讀;更有說「文心」的篇目,兼談作者買書、讀書、寫書、編書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