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讀過一些書,只不過最早讀的書是紙質書,現在科技發展了,手機電腦的出現及各大讀書網站的盛行,又出現了電子書,使人們的選擇又多了一項,可以從電腦手機上讀書或者聽書。
那麼,讀書多真的有用嗎?
這個社會上,有些人讀了好多書,可以說是學富五車,無論你說什麼他都能和你對答如流。我們單位就曾經有過一個這樣的大神,你和他談天文地理,他能和你侃侃而談;你和他談歷史文學,他也會出口成章;你和他談情感人生,他懂得比你還多;你和他談考古舊聞,他也十分明白,最後你和他說到老母豬下崽,他還能對答如流。好像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他不知道的東西。據他自己說,這一切都是因為他讀書多的緣故,他讀過的書都能把你埋起來。
可是反觀他在社會上的成績,非常普通,可以說只是一個小職員,領著微薄的薪水。他的故事,可以說和《傷仲永》裡描述的神童方仲永一樣,都是泯然眾人矣。
讀了很多書,可以說是一肚子墨水,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1.讀書一定要活學活用,否則就是紙上談兵,對你的人生事業一點幫助也沒有。
讀書雖多,但是不會將書中的知識靈活轉化運用,那就是把書給讀死了,大腦只是一個儲物箱,除了增加你的侃侃而談,給人們帶來笑料之外,根本就沒有其他用處。孔乙己知道茴香豆的茴子,有好幾種寫法,那又能怎麼樣呢?他依然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依然被鎮子上的人們所嘲笑,依然改變不了他悲慘的命運。讀書,一定要靈活運用,書中的知識給你了,就看你怎樣具體運用了。
一個小猴子羨慕人類聰明,便到人間學藝,它看見幾個小朋友在草地地上踢皮球,皮球不小心掉進了一個洞裡,小朋友們往洞裡灌水,皮球自然就浮上來了,它感到非常驚奇,自以為學到了知識。回到森林裡以後,有一天,一個小猴子掉進了一個樹洞裡,這個小猴子依舊照葫蘆畫瓢,往樹洞裡灌水,結果把那個小猴子給淹死了。可見,知識要轉化成自己的東西,還需要一定的悟性,否則,就會驢唇不對馬嘴,讓人貽笑大方了。
2.讀書,一定要加以選擇。
歷史從古發展至今,各種書籍典故浩如煙海,多如牛毛,人這一生,不可能把這些書籍全部都讀一遍,就算你一天讀一本,估計一直讀到你死去那天也不會讀完。
再說,這些浩瀚的書海裡面,良莠不齊,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如果你不加選擇,一味沉浸在糟粕裡面吸收知識,不但對你的事業人生毫無幫助,反而還有諸多害處。
讀書,一定要加以選擇,如果你做的是機械方面的工作,為了提高你的專業水平,你肯定要找一些機械類的書籍來讀,各行各業都是如此,要想對自己的專業有幫助,就要讀一些專業知識的書。現在,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如果不加選擇地去讀書,既浪費你的時間,又對你幫助甚少。然而,你讀書只是作為消遣娛樂那又另當別論。
3.讀書,要有責任心和精益求精的態度。
普通人讀讀書,學到一些知識,在現實中運用錯了,倒也無傷大雅,一笑置之。如果是一些身居高位的專家,治病救人的醫生把知識運用錯了,那帶來的後果就是災難性的。
可以說,歷史上有幾次致命的災難都是讀過很多書,所謂的飽學之士造成的,在知識結構沒有達到那個高度之前,原有的知識只會延續慣性思維,造成想當然的結果,最後都是致命的。上帝不會讓你參透整個宇宙的秘密就算你學過再多的知識,也會永遠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鐵達尼號的沉沒,和當時人們知識的局限性有關,當時人們對鋼材的低溫脆性認識不足,所以在建造船隻的時候,全部用的都是普通鋼板,這種鋼板在低溫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脆弱,當它撞上冰山的時候,焊道馬上開裂,導致大量的海水湧入船體,最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當然,鐵達尼號沉沒還有很多其他原因,但這肯定是其中之一。
所以,讀書一定要有責任心,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千萬不可一知半解,班門弄斧。
讀書學會選擇,多讀有用的書,尊重知識,精益求精。讀書,或能學到知識,或能獲得美感,或能啟迪人生,並學會將裡面的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當是我們讀書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