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與供給:關於雙語法官

2020-12-13 中國人大網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說:「完善培訓制度,加強對中西部民族地區雙語法官的培養。」這句話在來自少數民族較多的省、自治區的全國人大代表中產生了強烈共鳴,他們在審議報告時紛紛表示,使用當地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開展司法審判是一項重要的憲法原則,當前民族地區短缺雙語法官,建議從政策和資金上加大對雙語法官的培訓力度。

「司法公正」有26種語言表達

巖溫和是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人民法院法官,除了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還精通傣語。在辦案中,他充分考慮少數民族當事人在語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特點,耐心細緻行使釋明權,傣族群眾親切地稱他「滾甸趕」(傣語,意「公正裁判者」)。雲南省有25個少數民族,訴訟活動涉及包括漢語在內的26種語言,人們開玩笑地說,光「司法公正」一詞就有26種表達方式。

在新疆,能流利地使用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的人被稱為「有兩個舌頭的人」。隨著經濟發展,各民族之間的交往增多,糾紛隨之增加,以烏魯木齊市新市區法院為例,2006年是136件,2007年是217件,2008年就達到340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肉孜•司馬義說:「『兩個舌頭』在我們新疆很吃香。」

在內蒙古自治區,一些蒙古族居民不大會說漢語,而漢族居民又不會說蒙語。每當他們到法院打官司,法官需要用兩種語言為他們進行訴訟。錫林郭勒盟是內蒙古使用雙語訴訟最普遍的地區,全盟共有法官377名,其中雙語法官109名,佔法官總數的28.9%。

青海省同樣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8個州地市中,5個藏族自治州、1個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人口的46%。青海6個藏區的法院1999年至2009年案件數量增長了65%,對法官使用藏語言文字開展審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雙語法官嚴重短缺

從上可以看出,運用雙語進行訴訟活動,在我國西部的內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存在比較迫切的需求,但是一個嚴峻的事實是,在案件數量快速上升之際,精通兩門語言的法官力量明顯不足。

「青海全省藏區法院中,既懂藏漢兩種語言文字,又有一定法學理論基礎和審判技能,能夠熟練掌握藏漢雙語翻譯,並且具有製作藏文裁判文書能力的雙語法官不超過10人,佔藏區法院法官總數的1.9%,」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娘毛先說。據她介紹,具備熟練口語表達能力,能夠用藏語開庭並與當事人交流,但缺乏文字功底和法律術語翻譯能力的,只有7.3%;具有一般生活用語表達能力,但缺乏直接用藏漢雙語駕馭庭審和法律術語翻譯能力的,佔14.6%;熟練通曉藏語三大方言的雙語法官則至今仍是空白。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徐睿霞認為雙語訴訟不僅是司法機關的工作,還涉及民族團結:「這塊工作不只是法院工作,更多的涉及民族問題。你用蒙古語言去訴訟,跟他交流,案子會更好解決,糾紛更好平息。案結事了可能在更大範圍上能夠得到落實。」

多年從事民族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牟本理也主張:「雙語訴訟是法律規定的原則,應當從民族工作出發,更好的落實,依法辦事,解決編制少,重點培養雙語法官、少數民族法官。

儘快打造培養搖籃 如何解決雙語法官短缺,代表們提出了多種思路,一個重要辦法是加大培訓力度,建設雙語法官培訓基地。娘毛先表示,青海具有較高水平的民族語言研究力量和教師資源,國家法官學院青海分院已經開始組織編寫漢藏雙語法官培訓的系列教材和法律詞典等,並且首次舉辦了藏漢雙語法官培訓班。她建議,及時建立青海藏漢雙語法官培訓基地,建設教學辦公樓、學員宿舍等基礎設施和附屬設施。

內蒙古高院近幾年也在爭取建立培訓基地,徐睿霞介紹說,希望最高人民法院能夠加大對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隊伍建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加大對蒙古語言文字法官的培訓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關於這件事情應該講已經提了三四年了,希望最高法院能夠給予高度的重視和關心,能夠有實質性的進展。」據她介紹,這些年來全國的蒙古語法官的培訓都在內蒙古進行,但是現在的基地非常簡陋,在硬體設施上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徐睿霞說:「現在能聽懂蒙古語言的有,但是能用蒙古語言進行訴訟的非常少。廣大的牧區牧民需要這方面的訴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儘快地培養這方面的人才,需要這個基地。」

一手抓培訓,一手抓補充民族法官力量。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政法委副書記陶建說:「應當關注邊遠地區少數民族本土化、本地化、本民族幹部的培養。現在逢進必考,對少數民族和邊遠地區不公平,因為他們受的教育程度落後於先進地區,一考試就考不上。外地考上以後分到邊遠地區工作又不甘心,這樣的話隊伍不穩定。我認為,應該根據不同地區設定不同的考試標準,不能拿一把尺衡量。應該考慮考試制度的改革,對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給予一定關照。」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洛桑靈智多傑說,認真落實法律關於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訴訟和審判的規定,做好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法官的錄用培訓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法官隊伍建設。

(《人民法院報》2010年3月16日)

相關焦點

  • 中共中央政治局: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
    會議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此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也明確提出,要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需求側改革指的是哪些方面?
  • 國家法官學院青海分院舉辦全省法院藏漢雙語法官培訓班
    10月10日,受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委託,國家法官學院青海分院舉辦的全省法院藏漢雙語法官培訓班開班。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二級巡視員李學軍出席開班式並講話。來自全省法院的40名法官參加了此次培訓。李學軍在開班儀式上表示,這次藏漢雙語法官培訓班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舉措,各級法院要切實提高雙語法官履職能力,推動新時代藏區法院雙語審判工作,並從充分認識雙語法官培訓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新形勢下加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講求方法,注重效果,切實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對現實問題的研究;強化政治意識,嚴格公正司法,促進藏區團結穩定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 如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
    會議指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眾所周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這些年來重點推進的一項工作,也是經濟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之一。
  • 延邊法官自發翻譯司法解釋,為漢朝雙語審判工作提供文化智力支持
    延邊法官自發翻譯司法解釋,為漢朝雙語審判工作提供文化智力支持 2020-03-12 2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供給與需求的市場力量
    這一節分為三個部分:需求、供給和需求與供給的均衡。讓我們開始今天的旅程吧!先聲明一下,在這一節的討論中,市場都是指「完全競爭市場」(後面我們就會知道,市場一共分為四類,今天先討論最簡單的這一類)。供給理解好了需求,供給也就很好理解了。還是先來看供給曲線。供給曲線,描述的是供給量和物品價格之間的關係。橫坐標是供給量,縱坐標是物品價格。
  • 張宇:住房是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主要堵點
    張宇指出,住房問題是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主要堵點。居民的錢袋子受限於住房市場,使得牽引供給的需求無法有效形成。房價上漲限制了未購房居民的消費力,而租房市場對此起到了有利的緩衝作用。同時,住房市場的供給約束了人口的集聚,限制了商品和服務的供給。
  • 【微觀經濟學1】需求與供給
    【微觀經濟學1】需求與供給前言該專題是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主要目的是應試(基礎版),內容以高鴻業的教材為基礎,全筆記共分為四章在本專題推文更完後(預計十天左右),將分享原筆記的pdf及相關的思維導圖(各種格式),由於能力有限,文中出現的問題或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在公眾號後臺私信我們,
  • 五分鐘讀懂供給側改革的方方面面(雙語)
    從2015年底開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一詞不斷被各大媒體重複,那麼到底什麼是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為何如此重要?推進供給側改革要注意哪些問題?就這些話題,周報君特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撰文。雙語摘編如下:
  • 是高大上的雙語法官沒錯了~
    是高大上的雙語法官沒錯了~ 2020-12-02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濟學基礎:需求與供給
    需求和供給可以說是經濟學最重要的概念,有人開玩笑說「只要知道了需求和供給,就是經濟學家了」。這裡我們主要介紹個人主觀價值論和關於需求的三個定理。   ❖  需求第一定律  ❖ 需求第一定律的內容是:無論何時何地,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就減少;價格降低,商品的需求量就增加。比如我們在櫻桃貴的時候會少買一點吃,便宜點的時候就多買一點吃。
  • 經濟學基礎:供給與需求模型
    作為經濟學入門概念的基礎,供給需求模型指的是:買方的偏好構成了需求,賣方的偏好構成了供給,而兩者結合起來決定了商品在任意市場形態中的價格和數量。   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需要記住,那就是:價格與數量都是由供給需求模型決定的結果,而不是它的決定因素。
  • 中共中央政治局:要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
    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要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夯實農業基礎,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 平板玻璃市場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上下遊有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
    平板玻璃產能、產量持續增加的同時,房地產行業對玻璃的需求增速階段性下滑,平板玻璃行業陷入過剩泥潭。2009年9月26日發布的《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國發[2009]38號)要求,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建項目需要執行等量淘汰落後產能後,方可開工建設。
  • 高質量實現供給需求動態平衡
    實現「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質量動態平衡,從而為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必要動力。要高質量實現供給需求動態平衡,發揮需求對供給的牽引作用,必須通過深化需求側改革釋放需求改革紅利。  一是保障產生需求的物質基礎。這裡的需求應該包括生活性需求、生產性需求(投資需求)和公共性需求。第一,生活性需求的基礎是人民收入,增加就業對增加收入有一定的作用。
  • 都蘭法院藏漢雙語法官全程藏語審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
    9月22日上午,都蘭法院藏漢雙語法官尖措審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此次庭審不同以往,庭審過程中為方便2名藏族當事人聽懂法庭流程和審判員審理過程,藏漢雙語法官尖措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對整個庭審使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法官助理、書記員也是採用藏族幹警進行庭審記錄,使雙方當事人訴訟權益充分得到保障。
  • ...學院組織全國蒙漢雙語法官培訓班學員赴鄂託克旗人民法院現場教學
    【第604期】鄂法動態丨內蒙古法官學院組織全國蒙漢雙語法官培訓班學員赴鄂託克旗人民法院現場教學 2020-10-20 1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監會前副主席:處理好供給需求關係是保險供給側改革重點
    中國網財經10月25日訊 今日,在2016保險供給側改革發展論壇暨產品供應商大會上,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前副主席魏迎寧表示,保險供給側改革重點就是要處理好保險供給和需求的關係,如何以客戶需求變化為導向,更貼近市場,承接服務好旺盛的保險需求,這都是在新常態經濟發展環境下,國家和社會對保險業的新期待、新要求。
  • 關鍵詞:需求 供給 長久
    關鍵詞:需求 供給 長久 2020-06-13 03: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藏藏漢雙語翻譯骨幹培訓班開班
    新華社成都4月16日電(記者王迪)4月16日,西藏藏漢雙語翻譯骨幹培訓班在成都舉辦,以滿足當地對民族語文翻譯人才的需求。  從4月16日起,來自西藏昌都、阿里、那曲、山南等地、涉及司法、宣傳等部門的60名學員將在西南民族大學參加為期15天的培訓課程。
  • 需求/供給與需求/供給量的區別與變動【動圖解讀】
    供給與供給量的區別,與需求與需求量的區別是一樣的,就不贅述了,讀者可以自己分析。/ 02 /真題舉例【例1】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種外都會使需求曲線移動(   )。曲線移動是需求的變化,而商品價格變動只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化。【例2】某旅遊市場上,T衫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分別如下所示:Qd=24000﹣500P;Qs=6000+1000P(1)計算均衡價格和數量;(2)如果旅遊者對T衫偏好減弱,則下面哪個需求函數可能是減弱後的需求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