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住房是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主要堵點

2020-12-25 騰訊網

第二十二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12月19日舉行。本次論壇以「預見正在發生的未來」為主題,匯聚「光華思想力」研究成果與光華各項目創新思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張宇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

張宇指出,住房問題是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主要堵點。居民的錢袋子受限於住房市場,使得牽引供給的需求無法有效形成。房價上漲限制了未購房居民的消費力,而租房市場對此起到了有利的緩衝作用。同時,住房市場的供給約束了人口的集聚,限制了商品和服務的供給。

在談及租賃住房建設影響居民購買力時,張宇提到,居民自由支配收入,即支付基本生存支出、償債支出後可支配收入的存餘,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的經濟工作中,更為恰當的「需求側管理」居民購買力衡量口徑。通過增加租賃住房的供給,可以降低人民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所需要付出的住房支出,以此提高居民自由支配收入,增加需求牽引供給的空間。與此同時,租賃住房建設能夠帶來更多、更好的商品和服務,以緩解人口聚集帶來的經濟活力與房地產上漲過快之間的矛盾,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和服務供給。

以下根據演講實錄整理:

張宇:大家好。我是金融系的張宇,今天我作為一個研究家庭的學者,在這裡非常榮幸跟大家分享租賃住房建設究竟如何幫助老百姓改善生活,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開展經濟工作。

住房是需求側改革的主要堵點

第一頁PPT的題目其實昨天是「十四五」啟航,需求側改革。我們現在根據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把它叫做「十四五」啟航,需求側管理。剛才和大家一起,非常有幸學習到張崢老師提出的高效利用現有經濟體制和現有經濟市場,切實可行的租賃住房市場改革試點方案。我也認為需求側管理是一個更加切合實際的提法,因為我們可以高效利用現有的機製做到一件對於經濟生活非常有幫助的事情。

我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的報導上,看到了一點和過去突出不同的地方,就是今年第一次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為了經濟工作的根本目的。這樣的根本目的展現了黨和政府的決心。

在這樣的經濟工作中,一個重要的提法是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我作為一個研究家庭的人,通俗解讀為以下的兩句話。第一句話,需求牽引供給。做大居民的錢袋子,讓居民有錢消費。第二句話,供給創造需求。要生產出居民更加喜歡的商品和服務,讓居民有意願去消費。

這樣的循環裡面,有一些堵點。什麼是最重要的堵點?我個人淺薄的觀點是,住房是這一環裡面最重要的堵點。

為什麼?第一,居民的錢袋子受限於住房市場;第二,住房市場的供給約束了人口的集聚,限制了商品和服務的供給。我們在一項和麻省理工合作的研究裡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方面,2016年和2017年的一二線城市房地產限購,導致臨近的中小城市房地產熱情激增,房價脫離基本面上漲。什麼意思?房子還是那個房子,但是價格上去了,這樣的變化會導致什麼後果。它會使得未購房居民的財務壓力上升,限制這部分的消費能力。我們看到租房市場起到了一個非常有利的緩衝作用,租金並沒有上漲,未購房人群可以選擇居住在穩定的租房裡面。這樣就有利於我們提振消費,化解高房價對經濟工作的影響。

租賃住房建設提高居民自由支配收入

我們應當具體在怎樣的一個理論框架裡面,思考租賃住房建設對於中國居民購買力的影響?我們通常在討論居民收入,居民錢袋子的大小時,使用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的口徑。尤其是可支配收入。剛才劉俏院長指出我國目前可支配收入只是人均GDP的43%。實際上,可支配收入還不是居民錢袋子的大小。因為總收入減去社保和稅收之後,居民至少還要支付最基本的生存支出,包含基本的住房支出和食品支出,償還銀行的貸款。這些都無法自由支配進行消費。如果我們去看國際通行的對於居民錢袋子的衡量,概念應該是所謂的「自由支配收入」。

自由支配收入在國內提的還不夠多,我們需要把自由支配收入測算出來,把它量化。因為自由支配收入更契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契合宏觀經濟的需求側管理。我們知道,中國政府的執行力非常強,只要把一項指標量化,就一定能做到。我們要做到2020年的嫦娥五號探月,就做到了,這一目標是很多年前(2004年)就完全量化確定的。

我們可以具體看一下自由支配收入相對於人均GDP的體量。可以看到,北京市2019年的人均GDP有16萬元,然而北京市2019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不到7萬,是人均GDP的41.3%。可以想像在北京像我這樣的居民,購房的壓力,償債的壓力會使自由支配收入遠遠低於41.3%,我不知道能不能達到1/4。如果人均只有4萬塊,在所謂的需求牽引供給上面,我們的空間是可以拓展的。我們可以想到,如果我們去擴大人民的自由支配收入,可以做大我們的中等收入群體,可以夯實中等收入群體的購買力。

租賃住房建設怎麼樣提高居民的自由支配收入?當然是通過增加租賃住房的供給,降低人民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所需要付出的住房支出。這並不是說住房支出越低越好,而是說在居住質量不發生改變,管理水平不發生改變的時候,住房支出的上漲不利於我們的自由支配收入。所以,住房行業,房地產行業需要更加精細化,把現金流放長,光華在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並形成了一系列成果。

租賃住房建設化解兩難矛盾

剛才說的都是所謂的需求牽引供給,也就是怎樣做大居民的錢袋子。租賃住房建設對於我國經濟工作的另一個重要幫助是,可以幫助市場生產出更多、更好,居民更喜歡的商品和服務。我們在座的各位可能都非常熟悉,在兩三年前,首都清理不符合安全法規的臨時房屋所引起的爭議。這樣的爭議反映的是什麼?反映的是中低收入流動人口的居住條件的缺口,導致在城市中缺乏足夠的勞動力為人民提供充足的服務;這樣的舉措之後,我們也發現北京市場餐飲服務的價格出現了明顯的上漲,供給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另一方面,最近的3到4年是所謂房地產市場短期調控措施的常態化。這個常態化實際上誤傷了很多有高技能的人才向需要他們的城市進行遷移。我具體所說的政策主要指「認房又認貸」的政策。如果在深圳有了一套房貸,想遷移到北京,你再去買房是無法獲得一個有利的貸款條件的。政府所做的調控措施都是有它的合理性的,面臨一個兩難:人口聚集帶來的經濟活力,更好的商品和服務供給,以及房地產上漲過快之間的矛盾。而我們所說的租賃住房建設實際上就是解決這個兩難,化解這個堵點的高效措施。

我們欣喜看到,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提到的第七點重要任務上,把非常具體的租賃住房建設提為了明年經濟工作必須加強完成的一個重點任務。我覺得這是非常有利於我國經濟生活提升,有利於我們老百姓的一項措施。我們拭目以待,希望能看到這方面更多的進展。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中共中央政治局: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
    會議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政治局會議還要求,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圖片來源:新華社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理事長劉志彪認為,消費是現代經濟成長的發動機,也是國家現代化的主要標誌之一。破除擴大消費性需求的障礙,要擴大消費能力,消費能力與收入水平以及分配結構有關。
  • 如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
    如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眾所周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這些年來重點推進的一項工作,也是經濟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之一。
  • 中共中央政治局:要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
    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要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夯實農業基礎,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 供給需求「兩手抓」提升經濟整體效能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實現供給與需求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如何推動供給和需求形成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只有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構建供給和需求正反饋機制,才能促使供需兩端相互配合、協同發力,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 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高質量供給滿足日益升級的國內市場需求。」
  • 平板玻璃市場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上下遊有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
    我國供給增加助推光伏原片價格從2010年的近40元/m2下降到2018年的不足20元/m2。2018年6月1日起,光伏市場政策有所變化,降低了補貼強度令光伏產能出現連續兩年的下降。2017年全年光伏裝機值為53GW,2018年下降至43.4GW,2019年進一步縮小至30.1GW。儘管國際需求高速增長助推光伏玻璃出口,但光伏玻璃市場仍不可避免地陷入階段性供過於求窘境。
  • 專家:供給創造需求的關鍵是科技創新,供給端換血升級迫在眉睫
    記者 辛圓12月16日-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把「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得不到滿足。沒有需求側的消費需求牽引,供給也無法實現。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把「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是大勢所趨。近年來,我們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大幅提升。但受疫情衝擊和外部環境變化影響,國內市場需求被壓抑。
  • 高質量實現供給需求動態平衡
    實現「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質量動態平衡,從而為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必要動力。  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央於2015年底,就我國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提出來的,針對的主要是當時國內的經濟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8年以來,伴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先後出現,國際市場和全球產業鏈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壞性影響。
  • 打通內循環「堵點」,必要商城C2M模式實現供給需求有效匹配
    不過,在構建國內循環過程中供給側和需求側之間的「堵點」不少。例如,生產環節的中低端產能過剩與高端供給相對不足;流通環節的中間商太多、消費環節的個性化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要如何才能打破這些「堵點」,專家稱,C2M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C2M(用戶直連製造),是指用戶直連製造商,即消費者直達工廠,強調的是製造業與消費者的銜接,也可理解為用戶定製模式。
  • 專家熱議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給
    原標題:專家熱議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給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在12月19日舉行的第22屆北京大學光華新年論壇上,租賃住房等話題引起了與會專家的熱議。
  • 供給與需求的市場力量
    (其實也可以說它是上下移動,但是我通常的理解是,在某種因素的影響下,需求量改變,才導致需求曲線移動。因此,我總是說需求曲線是左右移動的。)有5種主要的因素會導致需求曲線的移動。1、收入。很好理解,物價上升了,每多賣出一件物品就會多賺一點錢,因此供給量增加。當然,供給曲線也會移動。主要有4種因素使供給曲線移動。1、投入品的價格。
  • 城市時代:人的城市化需求與供給(下)
    我國進城百姓要想順利轉化為市民,概括起來主要有五大需求需要得到滿足,而且五大需求一般按順序滿足,一般是滿足了第一階段的需求,才會進入第二階段需求。當然,這些需求也不是絕對按照順序出現和滿足的,也會出現超前滿足或延後滿足的情況。
  • 專家熱議改善收入分配:住房租賃將起效,農業轉移人口是關鍵
    伴隨著持續深入改革,收入持續增長,他們未來會對工業製造品和家用產品產生大量需求。」陳玉宇表示,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將有大批農業轉移人口進入城市生活,在拉動內需的同時,提升收入能力,從而改變收入分配格局。
  • 經濟學基礎:供給與需求模型
    作為經濟學入門概念的基礎,供給需求模型指的是:買方的偏好構成了需求,賣方的偏好構成了供給,而兩者結合起來決定了商品在任意市場形態中的價格和數量。   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需要記住,那就是:價格與數量都是由供給需求模型決定的結果,而不是它的決定因素。
  • 2021年,如何從提振傳統需求到創造新需求
    第五,5G、新能源車等新供給的需求創造能力尚未進入爆發性增長階段。2010年以來的消費需求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智慧型手機為核心的一輪新供給創造的。在賈伯斯創造iPhone之前,世界對它的需求是零。iPhone誕生以後,不僅智慧型手機本身創造巨大的需求,圍繞智慧型手機也創造出了雲計算、大數據、APP軟體繁榮的網絡生態和龐大的智能辦公、影音欣賞、金融投資、生活服務等需求。
  • 【微觀經濟學1】需求與供給
    【微觀經濟學1】需求與供給前言該專題是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主要目的是應試(基礎版),內容以高鴻業的教材為基礎,全筆記共分為四章在本專題推文更完後(預計十天左右),將分享原筆記的pdf及相關的思維導圖(各種格式),由於能力有限,文中出現的問題或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在公眾號後臺私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