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節分為三個部分:需求、供給和需求與供給的均衡。讓我們開始今天的旅程吧!
先聲明一下,在這一節的討論中,市場都是指「完全競爭市場」(後面我們就會知道,市場一共分為四類,今天先討論最簡單的這一類)。
完全競爭市場:賣者銷售的物品完全相同,包括品牌、原料都是相同的。而且,買者和賣者的數量龐大,龐大到任何一個賣者或買者退出市場都不會對市場價格有顯著的影響。
需求
先研究需求曲線。需求曲線描述的是,需求量和物品價格之間的關係。其中,橫坐標是需求量,縱坐標是物品價格。
從需求曲線中,可以得到一個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其他條件不變,隨著該物品價格的上升,對該物品的需求量會減少。這個定理很好理解,物品更貴了,想買它的人越少。
接著,來講一下需求曲線的移動。這裡的移動,是指需求曲線因某種影響需求量的因素的變動而左右移動。(其實也可以說它是上下移動,但是我通常的理解是,在某種因素的影響下,需求量改變,才導致需求曲線移動。因此,我總是說需求曲線是左右移動的。)
有5種主要的因素會導致需求曲線的移動。
1、收入。
如果一個人的收入降低,那麼他不得不減少對一些物品的消費,這些物品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正常物品」;那麼他同時也會增加對一些物品的消費,這些物品就叫做「低檔物品」。
舉個例子。假如一個人去上班時,乘坐計程車比乘坐公交車要貴。並且,他上班時要麼乘坐計程車,要麼乘坐公交車,沒有第三種選擇。
當他的收入降低時,他就會更少地乘坐計程車,而更多地乘坐公交車。這時,計程車就是「正常物品」,公交車就是「低檔物品」。
對於「正常物品」和「低檔物品」的準確定義如下:
正常物品:其它條件相同,收入降低引起該物品的需求量降低。
低檔物品:其它條件相同,收入降低引起該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2、相關物品的價格。
假如一個人在早上要麼吃熱狗,要麼吃漢堡包。當熱狗的價格上升而漢堡包的價格不變時,這個人就會選擇吃漢堡包而不吃熱狗。
這樣一來,熱狗和漢堡包就相當於是「替代品」。
替代品:一種物品的價格上升,引起對另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增加的兩種物品。
假如現在汽油的價格上升,那麼人們對汽車的需求就會減少。
這時,汽車和汽油就是一組「互補品」。
互補品:一種物品的價格上升,引起對另一種物品的需求量減少的兩種物品。
「替代品」和「互補品」,光從字面意思上就很好理解,在此不贅述。
3、愛好。
這也很好理解,你如果從某時起,對一種物品的愛好急劇上升,那麼你對該物品的需求量也會急劇上升。
4、預期。
預期,也就是人們對未來的看法和打算。如果一個人預期下個月會有更多的收入,那麼他這個月就可以放心大膽地花錢了。如果一個人預期明天奶油的價格會下降,那麼他對此做出的反應是減少今天對奶油的需求量,明天再多買些奶油。
5、買者的數量。
買者的數量越多,需求量也就越多,這個也很好理解。
供給
理解好了需求,供給也就很好理解了。
還是先來看供給曲線。供給曲線,描述的是供給量和物品價格之間的關係。橫坐標是供給量,縱坐標是物品價格。
直接上供給定理:其他條件不變,一種物品價格的上升,會導致該物品的供給量增加。很好理解,物價上升了,每多賣出一件物品就會多賺一點錢,因此供給量增加。
當然,供給曲線也會移動。主要有4種因素使供給曲線移動。
1、投入品的價格。
這個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生產成本的一部分,顯然,物品價格不變,而生產成本越高,企業賺到的利潤就越少,生產該物品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了。於是,心灰意冷的企業選擇減少供給量。
2、技術。
如果技術進步,比如新製造機器的發明,它將會取代人力勞動。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僱傭的工人數量就大大減少了,而工人的工資又是計算在企業的生產成本之內的。這樣一來,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了,生產越多也就意味著賺得多得多。於是,欣喜萬分的企業決定增加供給量。
3、預期。
這個和需求那部分的道理相似。如果企業預期下個月該物品的價格上升,那麼它會把本月生產出來的該物品囤積起來,並籌劃和下個月的物品一起出售。與在本月出售相比,它賺得會更多。於是,本月的供給量會減少,而下個月的供給量將會增多。
4、賣者的數量。
賣者越多,供給量也越多。
供給和需求的結合
之前分別闡述了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現在把它們放在一張圖裡來看,會得到一些有趣的發現。
在上面這張圖中,相交的那一點被叫做「均衡點」。均衡點在橫坐標上對應的B點,就叫「均衡數量」,在縱坐標上對應的C點,就叫「均衡價格」。
過均衡點畫一條垂直於橫坐標的豎線,在豎線左端,可以看到,需求曲線在供給曲線之上,我們把這時候的狀態叫做「短缺」,即供不應求。在豎線右端,可以看到,供給曲線在需求曲線之上,我們把這時候的狀態叫做「過剩」,即供過於求。
這就引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定理:供求定理。它說的是,任何一種物品的價格都會自發調整,從而使得供給和需求達到平衡。
因為,短缺和過剩的狀態都是暫時的,最終都要回歸到均衡狀態。比如,當短缺時,價格會自動上升,使得需求量一直減少,供給量一直增加,最終當兩種相等時,價格就不變了。
均衡當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分析均衡變動時有三個步驟:
1、找出引起變動的因素改變的是供給量還是需求量?換句話說,是供給曲線移動,還是需求曲線移動?
2、供給曲線或需求曲線往哪個方向移動?
3、確定新的均衡點,並拿它和舊的均衡點做對比:均衡價格怎麼變?均衡數量又怎麼變?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這一節的知識點挺多的,需要大家慢慢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