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47歲「老木匠」喜摘金牌

2020-12-19 南通網

12月13日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以下簡稱「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廣州市閉幕。這次大賽,南通有5名選手代表江蘇省參加了5個項目的角逐,其中1人榮獲金牌、3人獲優勝獎。

昨天中午,南通選手們從大賽上載譽歸來。市人社局工作人員在南通興東機場迎接了他們,並獻上鮮花表示祝賀。

1金3優勝,2人入選世賽國家集訓隊

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是我國首次舉辦的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的全國性、綜合性職業技能賽事大賽。大賽以「新時代 新技能 新夢想」為主題,共設86個比賽項目,包括63個世賽項目和23個國賽精選項目。來自天南海北的技能高手同臺競技,展開工匠精神的比拼。

本次大賽江蘇省派出97名選手參賽,斬獲了12金、10銀、5銅的好成績。南通的5名參賽選手分別來自亞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通州區建築職工中等專業學校,參與了木工、砌築等5個項目的角逐。其中,亞振職工王亞兵獲得大賽木工(國賽精選項目)的金牌,胡洋、李政、袁海駿等三名選手榮獲優勝獎。

昨天,省人社廳向南通市政府發來感謝信,感謝我市為江蘇贏得榮譽,為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增光添彩。

本次大賽還選拔出630多名選手入圍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隊。我市的選手胡洋、李政分別憑藉木工(世賽)項目第4名、砌築(世賽)項目第7名的好成績,雙雙入選世賽國家集訓隊。通過進一步的集訓考核和遴選,他們將有機會走進2022年在上海舉辦的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賽場,與全球頂尖選手們一較高低。

最年長選手與最年輕選手相差29歲

這次我市的參賽選手中,既有企業一線職工,也有學校在讀學生。其中,年齡最長的選手近50歲,而年齡最小的選手才剛滿18歲。

「我幹了小半輩子木工,但這次參賽感覺還是很有挑戰性的。」47歲的王亞兵是南通選手中的老大哥。他告訴記者,這次比賽是要在15小時內完成一個廣州塔和底座的製作,工藝結構為純榫卯,現場需要使用目前國際最先進的木工設備,而這些設備是他之前沒用過的。為此,他在集訓中反覆練習了十幾個作品,最終憑藉超快的速度和完美的作品,奪得木工(國賽精選項目)金牌。「做到老,學到老。」王亞兵說,通過比賽,自己在生產工藝和製作時間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自我要求。

隨著國家對技能教育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與技能結緣。來自通州建校的李政便是我市參賽選手中的一張年輕面孔。這位21歲的小夥,之前已在市賽、省賽中屢屢嶄露頭角,此次更是入選了世賽國家集訓隊。「我的目標就是世界冠軍!」李政說,這次比賽也讓他對「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理解,「要用零誤差要求自己,差1毫米都不行」。

每10名勞動力中就有1名高技能人才

此次我市的5名參賽選手中,有3人出自同一家企業——亞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近年來,亞振為行業培養了一批工匠型人才。「我們培養技能人才的初衷並不是為了打比賽,而是為企業長遠發展儲備人才。」亞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錢海強說,公司倡導「好工藝」,就是要靠工匠人才的技藝來做好的產品,這是初心,也是內需。他介紹,公司的薪酬考核機制也是向高技能人才傾斜的,像王亞兵,這兩年已經成長為打樣車間薪資標準最高的打樣師傅。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期間,我市積極構建勞動者終身培訓體系,大力實施高技能人才「十百千萬」工程,截至目前,全市每萬名勞動力中高技能人才數達1089人,也就是說,每10人中就有1名高技能人才。

「『十四五』啟航在即,我們將認真學習、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市人社局三級調研員蔣洪濤表示,人社部門將繼續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對接南通地方產業和優勢項目,創新激勵機制,鼓勵各行業企業廣泛開展技能人才技能競賽和崗位練兵,激勵更多勞動者走技能就業、技能成才之路,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推動南通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

本報記者王瑋麗

相關焦點

  • 老木匠把自家木房裝上欄杆,福祿壽喜等吉祥字符造型別具一格
    欄杆立柱間的空擋採用拼花的形式,一眼看去,呈現出一排寓意吉祥的大字,「福、祿、壽、喜、雙、全、富、貴」,這八個字都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吉祥符號。房子的主人名叫陳倫安,今年64歲,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在外地安家,一個在城內送外賣,四個孫子跟隨父母一起,老伴去世後,家裡只有他一個人,平常種少部分地。
  • 人物影像:老木匠與新師傅
    他心無旁騖地守護著木匠的老手藝,並以自己的行動影響著兒子,共同無言地訴說老木匠、新師傅在木工技藝裡的情懷堅守。他的名字叫劉祥德。老祥叔正在簡陋的工棚裡擺弄自己的木雕從小熱衷畫畫現年64歲的劉祥德家住龍陵縣龍新鄉龍新社區大橋組,寨鄰寨舍的年輕人都親切地叫他「老祥叔」。
  • 鹽城西鄉老木匠
    老木匠姓徐,是一位遠近聞名、技術精湛、心地善良的粗細料木匠。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已經上小學了。記得放暑假期間,我和小夥伴們到生產隊農場去玩,當時就聽其他人說老木匠在造木船,我們就興高採烈地跑到造船的地方去玩。
  • 民間故事:老木匠
    這個故事說的是宋家集的一個木匠的故事。宋家集有個木匠,年齡大了。由於早年一直沉醉於木匠手藝中,一直未曾婚娶。到現在還是個孤家寡人。他想,這以後老了,靠誰啊。他決定收個徒弟。老木匠怎麼勸,都勸不住,只好同意了。徒弟走後,老木匠幹起活來,更是力不從心。他的日子過得自然也一天不如一天。他想再找個徒弟,可是前一個徒弟已讓老木匠傷心了。實在沒有辦法,他就用木頭做了兩個木頭人給自己幫忙。有了木頭人,細活自己幹,粗活都讓木頭人幹。
  • 民間故事:108歲老木匠長壽的秘訣,為人正直、行善積德
    #中國民間故事#村西邊住著一個姓王的老木匠,高齡108歲,在當地能活過百歲的人屈指可數,而老木匠算是其中的一個。可能是老木匠一輩子都做善事,這才走了過百歲的年齡。話說這老木匠,自小父母雙亡,無依無靠就成為了乞丐,四處乞丐為生。一天,他路過一個壽材鋪,壽材鋪的老闆姓張,為人也是正直、善良。他見小乞丐孤苦伶仃,心軟這孩子這麼小,就收留了小乞丐為義子。
  • 「中國健美操一姐」攜隊友摘大運會有氧舞蹈團體金牌
    「中國健美操一姐」攜隊友摘大運會有氧舞蹈團體金牌 (2/30) 當日,有氧舞蹈和混合雙人操進行決賽,曾經在開幕式出現的「中國健美操一姐」黃晉萱與隊友鄒琴、鄭紫亞、林俊先、趙巳彤、劉超、 王洋、陶樂、壽旻超、車磊摘得有氧舞蹈決賽團體金牌。圖為中國隊比賽瞬間。
  • 貪心的老木匠|百家故事
    他知道疙瘩灣有一個不正經的老木匠,會做一種銷子,江湖人管它叫做「寂寞銷」,好多養了小的老闆都找過老木匠,也揪出過一些不守婦道的女人。 三哥對手下人說:「去,把疙瘩灣的老木匠叫來。」手下人開車到了唐樹灣,對老木匠說:「跟我走一趟,三哥叫你。」拉著老木匠就上了車。
  • 阜城「魯班」毛剛徐永祥:社區老木匠服務鄰裡
    63歲的毛剛和70歲的徐永祥,正沉浸在自己鍾愛的木匠活兒裡。毛師傅剛從網上淘到一塊小葉檀木,準備切成薄片,做成書籤送給孩子們;而在案臺的另一端,徐老正在刨木頭,他想為鄰居打造一把手工斧頭。這兩位老人是「阜城勞作社」的創辦者。在這裡,他們和其他十幾位同樣有著木工技藝的老夥計一起,交流做活技巧,為老街坊們修繕木器。
  • 貴州丹寨:移民區老木匠的烙畫「新生活」
    今年75歲的苗族老人吳明章,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金泉街道的一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也是一位對烙畫藝術情有獨鐘的老木匠,多年來,他以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和自然山水為主要題材的烙畫作品,在當地深受好評和喜愛。
  • 民間故事:木匠輕佻女主不成,在主梁做手腳,巧遇老木匠化解此難
    前兩天,偶然一次機會認識了一個老木匠的兒子。於是乎,便和他閒聊起過去木匠的手藝。據他說,過去的老木匠手藝都很高超,不藉助一釘一鉚便可搭建起主梁,而木與木之間連接全靠打出來的卡槽,非常結實!其實對於這種木工的卡槽,小田也是記憶猶新。
  • 致那些逐漸消失的農村匠人-木匠老煙
    老煙就是第一等木匠裡最頂尖的那個人。石橋村發生大火的那一年,二十多歲的老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大木匠了。老煙的爹娘死得早,所以他才十一二歲就開始跟著他的師傅,也是他的大伯到處幹木匠活了。老煙雖然沒上過學,但是對木匠活天生就有悟性,也能吃苦,他大伯很是喜歡他,把畢生所學都毫無保留的傳給了老煙。
  • 學而思學員摘得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
    9月8日,2011年國際奧林匹克競賽金牌頒獎禮在京隆重舉行。  2011年暑期,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辦的第52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中,中國隊喜獲6枚金牌,取得了團體第一的好成績。其中,來自北京人大附中的國家隊隊員陳麟、靳兆融摘得兩枚金牌。這是北京市近十年來首次有兩名同學同時入選國家隊並榮獲金牌,成為北京隊參加IMO十年來的最好成績。
  • 昨天的木匠人,今天的木匠坊 木匠坊打造您的精品生活
    活動現場匯集金牌亞洲陶瓷、貝爾地板、眠之堡床墊、尚品家美木門、TOTO智能衛浴、金牌櫥櫃、美大集成灶、戀家軟裝館、頂固衣櫃、奇力吊頂、金雅軒門窗、金鑫燈飾、木匠坊實木家具、步陽防盜門、蘇寧易購木匠坊源於傳統的木工作坊,繼承了中國傳統木匠人的衣缽,其品牌寓意深刻。木,倡導了木匠坊「原始、生態、自然、綠色、環保」的用材理念。
  • 貴州丹寨:老木匠的烙畫「新生活」
    今年75歲的吳明章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金泉街道的一名易地扶貧的搬遷群眾,同時還是一位對烙畫情有獨鐘的老木匠。2019年,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幫助下,吳明章一家三代六口人由丹寨縣排調鎮排調村搬遷到丹寨縣金泉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
  • 南通鞋匠手工做鞋47年 外地客人慕名來購買
    人民網南通4月2日電(記者王繼亮)江蘇南通市環西路老街有一家手工製作皮鞋店,距今已經開了15年,如果算上此前開在唐閘的17年時間,這家鞋店足足開了整整32年。人民網記者探訪得知,店主是63歲的李瑞成老人,他已經從事手工製鞋47年,由於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硬是靠著一雙手養活了一家人,還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不足20個平方的皮鞋店內,有三個鞋架,兩個鞋架上放滿了顧客訂製的皮鞋,另一個鞋架上則放滿了用來手工製作皮鞋的工具和材料。
  • 「國際信息學初中生競賽」成績公布,啊哈編程學員喜摘金牌!
    其中,啊哈編程學員閆盧昊同學在此次比賽中榮獲金牌(滿分)的好成績!而從下方表格中可知,當時在讀初三的閆盧昊同學作為B組(二隊)隊員入選2019ISI初中組國家隊,卻選擇挑戰更具難度的A組訓練賽,且在比賽中獲得金牌(滿分)的好成績,自身實力更是毋庸置疑!
  • 在農村,為啥沒人敢「得罪」木匠?30年老木匠道出真相!
    比如說木匠,打鐵匠,石匠,瓦匠,木匠等等,這些都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手藝,在一定程度上這些手藝也是文化的傳承。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這些還堅持著一門手只做一件事的匠人們,他們也是越來越吃香。不過在這些眾多的各種技藝中,大多數人最追捧和關注的卻是木匠,如果用一個從詞來概括木匠的話,那就是「神來之筆」!確實,一塊廢料到了木匠的手裡面,就能變出各種東西。
  • 這是老木匠的絕活
    Face    葉幹新    年齡:    66歲    籍貫:    高埗冼沙村    身份:木匠    以前做木匠是為了填飽肚子,現在就是消遣。很多人都不做木匠了,以前收過幾十個徒弟,現在堅持做的已經沒有一個人了。
  • 老木匠古稀之年來到河南,他把樹根、邊角料變廢為寶
    阿公是個老木匠,無論做什麼都認真細緻。十一歲做了學徒,半個多世紀裡為大山深處的人家造了數不清的木房子。古稀之年來到河南,在缺少木料的情況下挖樹根造小家具,為子女的生活添了不少色彩。學了3年木匠活,他14歲就會造整棟木房子阿公是個老木匠,湖北恩施利川人,生於1936年,十一歲便跟著師傅當學徒,十四歲就能自己造完整的木房子。當地林木資源豐富,一直以來都有住木製房子的傳統。主家準備好足夠的木料,請來木匠師傅造房,還要提供食宿。學好技術後,阿公就帶著人四處造房子。
  • 老百姓故事|老木匠的「龍船情懷」
    6月6日下午,記者來到道縣上關街道水南社區,穿過一條彎曲的小巷,看到一座簡單的農家小院,這裡既是老木匠周承雲的家,也是他的「龍頭工作室」。今年70歲的周承雲個子不高,但人很精神,戴著一副老花鏡,手裡拿著雕刻刀,正在專心雕刻「道州小龍船」。 圖為「道州小龍船」部分龍頭 周承雲家的院子不大,西側有個獨立的房間作為木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