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鞋匠手工做鞋47年 外地客人慕名來購買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人民網南通4月2日電(記者王繼亮)江蘇南通市環西路老街有一家手工製作皮鞋店,距今已經開了15年,如果算上此前開在唐閘的17年時間,這家鞋店足足開了整整32年。人民網記者探訪得知,店主是63歲的李瑞成老人,他已經從事手工製鞋47年,由於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硬是靠著一雙手養活了一家人,還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不足20個平方的皮鞋店內,有三個鞋架,兩個鞋架上放滿了顧客訂製的皮鞋,另一個鞋架上則放滿了用來手工製作皮鞋的工具和材料。正在專心製作皮鞋的李瑞成自我介紹說,他出生在港閘區幸福街道秦西村一個並不富裕的農民家庭,念完小學四年級就輟學回家。1972年,他與全村30多名村民一起進入南通國營利民皮鞋廠學習製作皮鞋,在16歲即成為該廠的一名職工,由於他能吃苦肯專研,掌握了手工製作皮鞋的20多道工序,20多歲後就已經成為廠裡的骨幹,還帶起了徒弟。

  「到了八十年代,每個月有42元的工資呢,在那個年代不算低了。」李瑞成說:「隨著機器製鞋的逐步興起,幹了10多年我就下海了,自己單幹。」據介紹,手工鞋雖然耗時長、進度慢,但最大的好處就是為顧客量腳定做,穿起來舒適感更強,才有了看好的市場。1985年,李瑞成的手工皮鞋店在唐閘古鎮開張。為了打開市場銷路,他白天製作皮鞋,夜裡點燈設計研究皮鞋的款式。為了摸清流行趨勢,他養成了一個習慣,看人先看腳,上街必定逛逛大商場的新款鞋。

  鞋店雖然不大也不起眼,但生意卻非常不錯,他每年能按客戶的要求和喜好每年能做600多雙皮鞋,平均一天兩雙,每年也能掙上六七萬。8年前,李瑞成用辛苦掙來的32萬元買下了這間原先租賃的門店。「43年前和我一起進廠做皮鞋的30多個人,現在就剩下我一個人還在堅持,做習慣了,也就愛上這個行當了,這個行當不僅讓孩子上了大學,更讓一家人過上穩定的生活,有感情了,捨不得丟。」李瑞成告訴記者。

  李瑞成稱:「手工皮鞋很講究,鞋面都是優質牛皮,從測量、設計、裁剪、撬邊、鉗幫、縫合、上底、打磨等幾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一旦出錯,哪怕絲毫的誤差,顧客穿起來就會不舒服,甚至腳痛,所以鞋店取名『真正』二字,這麼多年來訂做手工鞋的都是老主顧,也有外地人慕名而來的。」

  「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這就是如何把手工鞋做好。但隨著網購的流行,近兩年受到的衝擊比較大,前幾年最多時每年可掙8到10萬,現在只能掙六七萬。」而讓李瑞成擔心的是,隨著老一代匠人年歲漸老,這樣的手工技能沒有幾個年輕人再願意做了。「確實很苦,有時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李瑞成推了推老花眼鏡說。

相關焦點

  • 寧波老鞋匠:42年堅持手工定製一雙鞋最貴上萬
    雖然店面身處小巷,生意卻是異常地好,這裡的一雙鞋,動輒好幾千,最貴的上萬元,但上門來找他做鞋的顧客絡繹不斷,目前的訂單已經預約到了國慶後。做鞋42年別人用機器他仍堅持手工沿著孝聞街一路走,一間簡易的門面邊,立著塊牌子,上書「手工鞋的歷史」,這就是老鞋匠的工作室。
  • 慕名趕來找他修鞋做鞋 他做的UGG款雪地靴暖著呢
    董旭明攝  有人從紹興、諸暨、上海慕名趕來找他修鞋做鞋他底氣十足承諾:「要是走樣了,鞋錢我付給你!」小小的門臉,連個店名都沒有,卻不斷有顧客慕名遠道而來。  手工製鞋  能將LV高幫板鞋改成低幫  昨天下午,記者走進那窄窄的小店鋪時,潘師傅正低頭忙著給客人修帆布鞋。「像這種生意每天都有幾十個,老客戶小改改我都不收錢的。」
  • 鞋匠「韓一刀」市北開店 21年手工製作10萬雙皮鞋
    整張牛皮上剪出鞋樣子,踏著縫紉機給「鞋舌頭」鎖邊,再套在鞋楦上用鷹嘴鉗子配合釘子固定好形狀,放在門前用一天的時間抻形,最後拔出釘子抹上特殊膠水,完成納鞋底的最後一道步驟,一雙牛皮鞋就做好了。在市北區嘉定路12號的立信鞋業店內,店主韓立新一年只休息7天,剩下時間都要重複這5個步驟做皮鞋。從開店至今的21年中,老韓已經做了十萬雙皮鞋,改色、換底、抻過的鞋數不過來。58歲的老韓努力讓顧客足下生輝。記者 于波  老鞋匠 穿襯衣西褲打領帶  來到嘉定路周邊,只要提起立信鞋業的老韓,鄰居們都認識。
  • 東陽白髮補鞋匠:補鞋是一門藝術
    吳時和回憶道,山道逼仄陡峭,荊棘叢生,挑著沉重的工具擔(一頭是補鞋機,另一頭是工具箱和材料),每走一步都十分艱難。有時十幾裡路也看不到人家,累了,就在山崖邊歇歇腳;渴了,就到山澗裡喝幾口泉水;餓了,就把腰帶緊一緊。「補鞋嘞!快來補鞋嘞!」到了一個村子,吳時和就繞著農家吆喝起來。淳安山區的百姓淳樸、熱情,見了陌生人就像自家客人一樣。山民們補得最多的是布鞋和球鞋,也有套鞋。
  • 70多歲的補鞋匠擔心「我走了,附近的居民鞋子壞了咋辦?」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意難做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鞋子壞了就扔掉,補鞋的行業越來越不好做,現在經常光顧她生意的大多是老客戶。吳大爺是個閒不下來的人,他還自學了修補包包、換拉鏈、保養皮鞋等手藝。雖然補鞋生意不如從前,但吳大爺並沒有亂漲價,依舊很有耐心地滿足客戶提出的各種需求,事後更不會漫天要價。有時候客人趕時間會把鞋子存放在吳大爺這,過一段時間再來取回。對於客人存放在他這維修的鞋子,吳大爺專門做了個小木箱,裡面整整齊齊的擺放著客人的鞋子,「別人找我補鞋是因為信任我,別人都放心把鞋子放我這了,我總不能對不起別人吧?
  • John Lobb 手工定製鞋之王
    1925年一個美國人將自己的John Lobb皮鞋送回店裡修理,可是因為戰爭原因,直到二戰結束後他才抱著僥倖的心理回到巴黎,想看看那雙經過戰亂的John Lobb是否還在。故事的結局是店裡依然為他保存著那雙皮鞋,而且抱著一貫的慢工出細活的態度,要求他三周之後再來取。和等待20年的時間相比,3周的確不算長,因為這是一雙值得讓人等待的John Lobb。
  • 老師變身鞋匠 300工序磨出一雙鞋(圖)
    這間鞋鋪生意火爆,訂單不斷,老闆卻拒絕外發加工。慢工出細活,客戶為了得到一雙稱心如意的鞋子,有時一等就是幾個月。  鞋鋪的主人伍超強曾是一名小學老師,20多年前辭職下海,來廣州當了一名「鞋匠」,為了做一名合格的「鞋匠」,他自學了皮鞋設計、鞋楦設計、足踝外科與足部健康等知識。如今,他雖然端坐在自己的店裡專注做鞋,他做的鞋子卻已經走遍了世界。
  • 臨清這鞋不沾水不沾油,最近火了!
    禮服呢是做布鞋的上等布料,因其不沾水不沾油而得名,在臨清,純手工製作的禮服呢布鞋已有百餘年歷史,2014年7月,臨清禮服呢布鞋製作技藝被納入聊城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21年手工製作10萬雙皮鞋
    在市北區嘉定路12號的立信鞋業店內,店主韓立新一年只休息7天,剩下時間都要重複這5個步驟做皮鞋。從開店至今的21年中,老韓已經做了十萬雙皮鞋,改色、換底、抻過的鞋數不過來。 58歲的老韓努力讓顧客足下生輝。 記者 于波  老鞋匠 穿襯衣西褲打領帶  來到嘉定路周邊,只要提起立信鞋業的老韓,鄰居們都認識。
  • 聾啞鞋匠「在鞋裡藏情書」成功追到老婆
    追到她,他有一整套  她來補鞋,他磨洋工,起碼要補1個小時  在她鞋裡藏紙條,寫著「在一起,我對你好」  愛護她,他更有一整套  老婆出去找活路,他堅決反對,寫下「我養你」  老婆擺龍門陣,他總是表情豐富聽得一臉認真
  • 百年手工沉澱,打造FKFERRE梵克費雷奢侈男鞋
    高貴低調時尚,做「小眾化」的奢侈品FKFERRE,早年在英國伯明罕以「為皇家手工定製男鞋」起家,英國伯明罕,素有「英格蘭的心臟」之稱。當然,作為頂級奢侈品,Tinker更側重於後者的選擇,FKFERRE不僅會傳承百年正宗手工血統、還會追求精緻奢華品質。FKFERRE鞋分現貨和定製兩種,80%為定製鞋,20%為現貨,皮質以牛皮為主,另有馬皮、鴕鳥皮、鱷魚皮、蜥蜴皮等。
  • 康奈集團:「老鞋匠」的堅守
    而今面對相對複雜的經濟環境,康奈集團董事長鄭秀康直言:康奈的目標是做久、做強,而不是一味做大,足見這家擁有35年歷史的「老鞋匠」的堅守與選擇。「我們經歷了『火燒溫州鞋』的挑戰、亞洲金融危機和美國次貸危機的衝擊以及國外官司的考驗,應對之策是主動求變。」年近七十仍精神矍鑠的康奈集團董事長鄭秀康,帶著濃重的溫州口音說道。
  • 婁底補鞋匠堅持補鞋30多年:願將這門手藝堅守下去
    原標題:尋找懷化失落的文化印記|補鞋匠秦紅秋:一雙巧手候客來 秦紅秋和妻子正在補鞋 懷化新聞網訊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們的城市生活正在發生著巨變。機械化的生產模式不斷壓縮著手工匠人的生存空間,而一些老行當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 做有溫度的手工鞋
    ,就要像做一件藝術品那樣用心,這樣鞋子才會做得精緻、漂亮。」從18歲開始接觸手工製鞋,到與紅蜻蜓鞋業相伴19年,潘洪興以手工製鞋起家,見證了溫州製鞋工業化流程的起步、發展、壯大和輝煌。對他來說,50年來堅持做鞋一直未放棄,緣於對這一行的熱愛。如今,皮鞋消費又迎來高端定製的潮流,潘洪興也再次迎來製鞋生涯的「第二春」,這也讓他對定製手工鞋有了更深的認識,「現在客戶定製手工鞋更多的是品質生活的追求,對這手工製鞋提出更高的要求。」
  • FKFERRE梵克費雷純手工定製男鞋 開創高端鞋履時代
    FKFERRE(梵克費雷)是一個來自英國的純手工定製鞋履品牌,由設計師Tinker創立,多年來堅持純手定製的定位,以「打造奢華頂級男鞋品牌」為理念,為用戶提供私人純手工定製鞋履服務,打造了一個時尚、低調、小眾的品牌。
  • 出身貧寒的鞋匠,做了雙高跟鞋撩動全世界女人的心,王妃女星都愛不...
    父親是一名鞋匠,會做各式各樣的鞋子,但解決不了貧困問題。家裡窮,周仰傑小學都沒讀完就輟學跟爸爸學做鞋子。小周仰傑沒有抱怨,努力用心地做鞋子,繼承了爸爸的手藝和天分,小周仰傑11歲就做出了第一雙鞋。
  • 中國藝術皮鞋——W.M1978手工定製鞋品牌
    「W.M1978」所擁有的縫製技術是在全球整個高端定製鞋行業中唯一一家採用縫八工藝技術的定製中心,縫八技術是在傳統的固特異接縫法和挪威縫製之上經過鞋匠的30年手工縫製工藝研製,堪稱手工定製鞋界手法之巔峰。
  • 全球高級定製鞋完全指南
    而英國中部的傳統手工製鞋城市Northampton,雲集了全英所有最優秀最古老的工房。    事先經過電話預約,我準時到達了這家離我家驅車40分鐘車程,已經有150年製鞋歷史的定製鞋家庭工房。店面有30個平米,架子上擺放著樣品,中間茶几上擺著咖啡壺和一本皮質封面的客人留言。隨手翻開一頁,一位GBelfast教授寫道:「TheseshoeshavebeenaGodsend」(神來之「鞋」)。
  • 童話故事《鞋匠的秘密》
    小鎮上住著很多鞋匠。他們世代都是做鞋子的。算是鞋子家族了。他們能做出各種各樣的美麗的鞋子來。大家穿的鞋都是找鞋匠們做出來的。一個鞋匠正在做一雙紅皮鞋,但是他喝酒喝醉了,嘴裡嘟囔著:「我不能說……這是一個秘密!我不能說……不然,這鞋會像一匹小馬跑掉的。我不說跑吧跑吧跑到七七七……」「呼」這隻紅皮鞋一下子跳起來,向窗外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