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追捧的教育專家,卻將孩子養成「廢物」,這位媽媽寫下了悔過書

2020-09-03 神奇麻麻木小暖

電視劇《隨性所欲》中,有一句這樣的臺詞「我們花了一輩子的時間等待父母給我們道歉,他們花一輩子的時間等我們說謝謝,而我們都得不到想要的。」

「我是成功的老師,卻是失敗的母親。」這是一位叫李柳南的韓國媽媽,在自己的書《媽媽的悔過書》中寫下的。

李柳南,韓國知名的小學教師,教育專家,她教過的班級,總是能包攬教學比賽中的第一名,很多家長都將自己的孩子送入她的班級。

李柳南有一對優秀的兒女,兒子讀高三,模擬考試全國前一百名,進入名校勝券在握,女兒也就讀於知名女校。

然而光鮮耀眼的李柳南,卻面臨到一次非常嚴重的家庭危機。她的兩個孩子,先後提出了退學。

退學後的孩子們,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每天宅在家裡,不停打遊戲,除了吃就是睡。

他們和母親的關係迅速惡化,拒絕和母親溝通,看她的眼神就像「看到蟑螂一樣厭惡」。

母親生病,他們諷刺母親作秀;

母親出車禍入院,他們不去醫院看望。

李柳南終於意識到:原來,自己是一個愚蠢的媽媽。

到底,李柳南在孩子的教育上做錯了什麼,讓孩子如此痛恨自己?

密不透風的控制讓孩子無法呼吸

李柳南是一位控制欲非常強的母親,

孩子小學時,就讀於一所名校,李柳南強迫孩子參加學生會選舉,從寒假開始,就讓孩子一遍遍修改、背誦競選稿,如果孩子沒有做好,就被她嚴厲訓斥。

女兒想穿自己喜歡的衣服?這根本不可能,李柳南會撕碎所有女兒喜歡的衣服。

為了備戰中考,她將孩子送入了連交通工具都無法到達的補習班,在那裡,孩子每天五點起床,晚上學到十二點。

她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手放到電視上,檢查孩子是否看電視。

兒子的成績一直是班級前三,拿過無數獎項,然而他卻說:「我活到現在,從未感受過成就感。」因為這些比賽沒有一個是他自願參加的。

在母親嚴密地控制下,孩子成為了麻木的學習機器,沒有自由,沒有任何想法。

武志紅老師曾說,「密不透風的愛源於的自私」。

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欲,實際上,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自己的需求。孩子在他們眼裡只是一個實現自己夢想的機器。

李柳南認為這一切都是對孩子好,實際上這種過度的控制,不僅不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感激,反而會讓孩子想方設法地逃離。

越想控制,越想逃離;越想壓制,越想反抗。最終子女站在了母親的對立面,和母親成為了敵人。



強調自己的犧牲,是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

李柳南每天不斷地重複「像我這樣的媽媽,要去哪裡找?」

為了監督孩子學習,李柳南從不參加任何聚會和研習,每天準時下班,回家監督孩子學習。

當兒子說,今天的局面是母親造成的時,李柳南充滿委屈:「你怎麼可以說這種話?我是怎麼把你養大的?想去的地方沒去,想吃的東西沒吃,想穿的衣服沒穿,想買的東西也忍住沒買,就這樣把你拉扯大,這一點你比誰都清楚啊!」

兒子毫不領情:「誰叫你這麼過的?不是你自己喜歡才做的嗎?你現在想幹什麼就去幹啊,沒人會攔著你。」

李柳南拿起掃帚打了兒子,卻被一米八的兒子逼到了牆角,仿佛下一秒,她會被兒子掐死。

父母總是一邊付出,一邊不斷強調自己的犧牲。他希望通過語言的洗腦,感動孩子,讓孩子懂得感恩,讓孩子學會努力。殊不知,這樣的強調,實際上是對孩子進行了道德綁架。

「我們每天努力工作,就是為了你能生活的更好」、「媽媽每天這麼辛苦,你要爭氣啊」......這些話語,成為了壓在孩子心中一根又一根的稻草,他們活得戰戰兢兢,謹慎小心,他們生怕自己的一點點舉動傷害到父母。

這種來自父母的洗腦,讓孩子過得其實並不開心。因為這種努力和感恩,是父母不斷強壓上的,而不是孩子用心真實感受到的。

這樣的道德綁架最終感動的只有父母自己,換來的只有適得其反的效果。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痛

李柳南在書中說,她逐漸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真心稱讚過孩子,也不曾好好地跟他們對話。他們之間永遠像「仇人一樣對話」。

女兒不願意按照媽媽的要求去當「小學老師!」,李柳南就出言諷刺「你是因為分數考不到才這樣說的,少囉嗦,快進去念書!」

女兒一年級時,經常腹痛嘔吐,雖然醫生診斷孩子得了神經性胃炎和腸炎。李柳楠卻指責女兒:「你就是在裝病吧!什麼神經性胃炎,不想去學校硬要裝病吧?」

女兒轉到新學校,沒有交到新朋友。她卻說:「書念不好當然沒朋友,休息時間朋友不跟你玩的話,你就看書或者做題啊!」

女兒遭遇校園暴力,被搶走了手機,得到的只有媽媽的冷言冷語:「笨蛋一樣,手機為什麼會被搶走?」

兒子也是一樣,當他興高採烈地拿回全校第一名的成績,李柳南卻皺著眉頭:「小聲一點,語文是進步了,可是數學怎麼退步了呢?你知道你的補習班有多貴嗎?你這樣的成績在名校裡,根本連中間的名次都排不上。」

他們從母親口裡得到的只有質疑、諷刺、嘲笑。

創傷心理學研究顯示:言語上的虐待無異於靈魂的謀殺。

明明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卻將一把把刀子扎進你的心窩,這種難過,痛徹心扉。他們的精神得到了最殘忍的碾壓。

「既然媽媽最重視的是學校,那麼報復媽媽的方法,就是休學。」被媽媽語言暴力的子女,最終選擇了用這種方式報復母親。


尊重孩子是教育的基礎

退學後的孩子成為了兩個廢人,女兒剃了光頭,每天崩潰大哭。

這時的李柳南終於開始反思自己,學著改變。她開始嘗試和孩子溝通,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

當女兒說想學烘焙時,李柳南忍住不滿,為女兒找了烘焙教室,女兒每天認真上課,通過了烘焙專業考試,考取了兩個證書。

隨後,女兒參加考試,考上了一所以烘焙著名的大學。然而讀了兩個月,女兒認為,烘焙應該當成興趣,不能當成主修,決定退學。

李柳南按捺住責罵,同意了女兒的決定。

三個月後,女兒考入另一所大學,但學習兩個月之後再次選擇休學,提出要去美國讀心理學。

在這個過程中,李柳南無數次控制住了訓斥的念頭,積極地為她提供支持與幫助。

她貸款和女兒一起去了美國,讓女兒在當地大學體驗了一個月的免費課程。最終,女兒在美國讀完心理學,回國在一家青少年教育機構工作。

兒子也在某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畢業後,攻讀哲學研究生。

今天的兒子和女兒都很感謝母親,感謝母親最終讓他們以自己想要的模樣成長和活著。


李柳南的身上,我們多多少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或嚴格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劃成長;或總是出言嘲諷,用語言暴力督促孩子成長;或不斷強調自己的犧牲,綁架孩子的成長。

幸運的是,這位媽媽及時地反思了自己,改變了自己,她最終選擇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雖然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預期,在知名學府中學習,但是他們終於可以毫無負擔地選擇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走了太多的彎路,付出了太多慘痛的代價。

希望李柳南的故事能給所有的父母一些警醒,讓父母認識到孩子的成長不應該是被強迫的,被綁架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永遠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而非主宰者!

只有這樣,我們和孩子才能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孩子也能成為我們共同期望的樣子。

相關焦點

  • 兒女優秀完美,媽媽卻寫下了一份「悔過書」,背後原因讓人唏噓
    我們一直認為只要自己認真的教育和培養孩子,孩子就能成人成才,但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忘記了初心,與最開始的育兒理念背道而馳,孩子也離自己越來越遠。01兒女成「廢物」,媽媽寫下「悔過書」韓國知名小學校長李柳南,是一位成功的老師,優秀有能力的女強人,卻不是一位合格的媽媽,李柳南所帶的班級都是家長們擠破頭要送進去的
  • 被家長追捧的教育專家,卻被兒女當作仇敵,她寫下了這部悔過書
    這是一位叫李柳南的韓國媽媽,在自己的書《媽媽的悔過書》中寫下的。李柳南,韓國知名的小學教師,教育專家,她教過的班級,總是能包攬教學比賽中的第一名,很多家長都將自己的孩子送入她的班級。李柳南有一對優秀的兒女,兒子讀高三,模擬考試全國前一百名,進入名校勝券在握,女兒也就讀於知名女校。然而光鮮耀眼的李柳南,卻面臨到一次非常嚴重的家庭危機。
  • 把完美兒女養成「廢物」,她寫下了這封「媽媽的悔過書」
    」這是韓國知名小學校長李柳南,在她的新書《媽媽的悔過書》中說的一句話。李柳南是一位有名的教育專家,深受家長們的尊重和喜愛,只要是她負責的班級,總能拿第一名。李柳南採用恐嚇、威脅等各種手段,將校服硬套到早已長大的女兒身上,將女兒送去學校。可前腳送女兒進門,女兒後腳從學校出來,她最終又敗了下來。女兒在哥哥休學後的第二個月,也休學了。孩子休學後,戰爭並沒有結束,而是開啟了長達一年半的持久戰。
  • 剛出考場就寫下「悔過書」 這個孩子讓人好笑又心疼
    剛出考場就寫下兩首悔過詩   這個六年級孩子讓人好笑又心疼  媽媽寫的回信,更是讓人豎大拇指  本報通訊員 楊希林 本報記者 沈蒙和  昨天,杭州大多數中小學都結束了期末考試。哪知道,錢報記者昨天在朋友圈看到由兩首詩詞組成的「悔過書」,出自一名六年級孩子之手。  因為期末考試發揮欠佳,「悔過書」的字裡行間,都透露出小作者的反思之情,看得人又好笑又心疼。  現在這個社會,對教育普遍存在焦慮感。而且,這種情緒正慢慢傳給孩子。如何對待孩子交出的期末成績單,其實考驗的是家長的智慧。
  • 把兩個孩子養成「廢物」後,身為教師的媽媽痛不欲生......
    這樣的人總會被眾多家長極力追捧,甚至是吹捧,視若孩子學業的「燈塔」,人生的導師。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主人公就是這樣一位令人尊重的名師。文章圍繞一本書展開,書名是《媽媽的悔過書》,作者是韓國的李柳南,她就是眾多家長心目中的名師,一位能給孩子帶來榮耀和光環的校長。
  • 「完美」兒女休學10年, 她寫下了悔過書:原來我並不是父母,而是統治者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外人看來優秀幹練的女強人,回到家裡,卻要面對一雙高中休學、只知道上網打遊戲的「廢物」兒女,甚至被孩子視為仇敵,動輒幹戈相對。究竟哪裡出了錯?李柳南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並寫下了這本悔過書,「不是只有孩子要寫悔過書,假使大人做錯了事,也應該要寫悔過書。」內容情真意切,也給正處歧途的家長敲響了警鐘......
  • 「完美」兒女休學10年, 她寫下了「悔過書」: 我是最成功的老師, 卻是最失敗的母親
    李柳南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並寫下了這本悔過書,「不是只有孩子要寫悔過書,假使大人做錯了事,也應該要寫悔過書。」內容情真意切,也給正處歧途的家長敲響了警鐘......作者:嚴慌慌;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媽媽的悔過書:我是如何毀掉兩個孩子的?
    給孩子寫文章,告訴他們生命有多麼寶貴,生活是如何充滿著希望——這樣真的有效麼?我看未必。最近看了一本新書,叫《媽媽的悔過書》,講的是一位受人追捧的校長,家裡兩個在外面表現優秀的孩子陸續休學,因而開啟了痛苦的自我反思之路的故事。
  • 談教育:如果你這樣做,孩子將會被養成巨嬰或者一個廢物!
    可見在孩子的生命中,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有多麼巨大。 言傳身教,一個家庭的教育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子不教父之過,此話尤為正確,如果一個父母對孩子教育的不好,那麼學校也是無法將其扭轉的。 01 千萬不要把孩子養成了廢物
  • 「完美」兒女休學10年, 她寫下了這部悔過書!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外人看來優秀幹練的女強人,回到家裡,卻要面對一對高中休學、只知道上網打遊戲的「廢物」兒女,甚至被孩子視為仇敵,動輒幹戈相對。究竟哪裡出了錯?李柳南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並寫下了這本悔過書,「不是只有孩子要寫悔過書,假使大人做錯了事,也應該要寫悔過書。」
  • 想打人的「硬漢」寫下了悔過書……
    隨後執行人員將周某林的哥哥拘傳至法院,對兩人宣讀了拘留決定書。「剛才你們電話中辱罵執行人員是妨礙執行的違法行為,按照法律規定,將對你和你哥哥進行司法拘留。如果你們倆要打執行人員的行為,則屬於暴力抗法,依法最高可被判處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
  • 剛出考場就寫下兩首悔過詩 讓人好笑又心疼
    哪知道,錢報記者昨天在朋友圈看到由兩首詩詞組成的「悔過書」,出自一名六年級孩子之手。因為期末考試發揮欠佳,「悔過書」的字裡行間,都透露出小作者的反思之情,看得人又好笑又心疼。現在這個社會,對教育普遍存在焦慮感。而且,這種情緒正慢慢傳給孩子。如何對待孩子交出的期末成績單,其實考驗的是家長的智慧。
  • 欲打人的「硬漢」寫下了悔過書……
    「剛才你們電話中辱罵執行人員是妨礙執行的違法行為,按照法律規定,將對你和你哥哥進行司法拘留。」「如果你們倆要打執行人員的行為,則屬於暴力抗法,依法最高可被判處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隨後執行人員將周某林的哥哥拘傳至法院,對兩人宣讀了拘留決定書。「我不是有意要與你們發生爭執,我認識到自己錯了。」二位「硬漢」隨即寫下悔過書,周某林如數履行了案款。
  • 《媽媽的悔過書》:好的教育,從尊重孩子開始
    ​著名心理學家許添盛曾這樣詮釋了父母子女間的問題根源:一切「問題」都根源於,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啟發,用懷疑代替信任,讓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愛。這句話用來形容《媽媽的悔過書》這本書再貼切不過,作者李柳南為了讓孩子考入頂尖名校、出人頭地。
  • 《媽媽的悔過書》:好的教育,從尊重孩子開始
    著名心理學家許添盛曾這樣詮釋了父母子女間的問題根源:一切「問題」都根源於,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啟發,用懷疑代替信任,讓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愛。這句話用來形容《媽媽的悔過書》這本書再貼切不過,作者李柳南為了讓孩子考入頂尖名校、出人頭地。
  • 一位媽媽的「悔過書」:這種教育方式,只會讓你和兒女反目成仇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最近群裡有位寶媽推薦了一本書,叫《媽媽的悔過書》,說看完後值得警醒。書的作者是韓國首爾知名小學的校長李柳南,她也算是個教育界的傳奇人物了,帶領的班級都是第一名。毫無疑問,她是個非常棒的老師,在別人眼中也是個非常棒的媽媽。一雙兒女都成績優異,還在學校裡擔任學生會主席這樣的要職。
  • 一路培養完美子女,這位備受家長追捧的重點小學校長卻寫了這封 「媽媽的悔過書」 ...
    這「三不起」中,其中最為突出的估計是「學不起」 —以考試與補課為核心的沉重的韓國教育體系。韓國都市裡的中產父母們,為了增強孩子的職場競爭力,避免其落入更低階層,就不得不加入激烈的教育競賽,確保孩子進入名校、和與之而來的「高級打工權」。因此,孩子每月耗費的補習費用,經常能佔到大企業月薪的一半。
  • 析官員寫悔過書心態:排解惶恐爭取儘早解脫
    一些人就會藉助寫悔過書,系統回憶和梳理其違法問題和心態,爭取交代清楚,儘早解脫。  心態三——心存僥倖企求網開一面。  還有一些落馬官員心存僥倖,在悔過書內容中避重就輕,企圖讓組織網開一面,給予寬大處理避免進入司法程序。一旦被起訴後,這類官員即便寫下悔過書,也容易找出各種理由來翻供。
  • 雲南彝良檢察院運用落馬官員"悔過書"開展警示教育
    正義網昭通11月5日電(特約記者 楊健鴻 通訊員 趙家華)「從一名風華正茂的青年到滿頭白髮的老者,從一名一般工作人員到走上單位領導工作崗位,再到如今變成一名罪人,家人怎麼看我,會給子女帶來多大的傷害,我內心不能平靜,臉上流下了悔恨的淚水……」10月30日,在雲南省彝良縣檢察院為該縣交通局公路管理段開展的預防職務犯罪課上,當原彝良縣交通運政管理所原所長章某這份浸著淚水的《悔過書
  • 中央紀委揭秘:什麼樣的悔過書不過關?
    中央紀委在執紀審查中,都會要求被審查人寫下懺悔反思材料,主要是對照自己理想信念動搖和違紀違法的事實,針對性地從思想上剖析犯錯誤的根源,寫出自己對問題的認識以及懺悔改錯的態度等等。不光是針對被審查人,一些主要涉案對象,包括涉案較深的家屬,中央紀委也會要求他們寫出反思材料。  據中央紀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懺悔材料一般都是被審查人親筆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