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中國人的「姓」與「氏」有什麼區別?

2020-12-11 川北在線網

姓氏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中國人的「姓」與「氏」有什麼區別?

時間:2018-04-11 10:25   來源:歷史大學堂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姓氏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中國人的姓與氏有什麼區別? 話說這幾日,筆者閒來無聊,重新刷了幾部古裝電視劇。現在的古裝電視劇所側重的背景時期真是很豐富很豐富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能拍成電視劇的時期可真是不少。當然啦,其中先秦時期當然是大熱門了。

  原標題:姓氏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中國人的「姓」與「氏」有什麼區別?

  話說這幾日,筆者閒來無聊,重新刷了幾部古裝電視劇。現在的古裝電視劇所側重的背景時期真是很豐富很豐富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能拍成電視劇的時期可真是不少。當然啦,其中先秦時期當然是大熱門了。在這段光輝燦爛的時間裡,既有兵戈鐵馬的盪氣迴腸,又有才子佳人的月下花前;既有帝王君主的雄才大略,又有絕代佳人的容顏如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亂世烽煙,群雄逐鹿,在浩渺的歷史長河中,真難再找出這般有意思的時代了。

  不過,這幾日在筆者重溫先秦時期電視劇的同時,卻發現了這些電視劇中都犯了個非常明顯的錯誤。這個錯誤倒也不小,問題出在劇中人物的名字上面。

  且莫著急,讓筆者好好說說這劇中人物的名字出了什麼問題。

  中國姓氏部分古代符號_圖

  我們現在人的名字,一般都分為兩個部分,即「姓」和「名」。姓,又稱姓氏,即名字中的第一個字,各個家族有自己特定的姓氏,這是更改不了的。後面的名,當然就是由父母來取了。但是,在先秦的時候,所謂「姓」和「氏」,其實是兩個概念,而且,這兩個概念是 不能混為一談的。

  大家可能知道,中國遠古時期是母系氏族社會,部落當中當然是女性說了算數,而「姓」就是在此時產生,就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係的一個種族的稱號,後來所謂同姓之間不可通婚的說法也是源自於此。例如《左傳》當中就說了:「男女同姓,其生不繁。同姓不婚,懼不殖也。」而古代的姓,一般都是「女」字旁,例如姬、姜、媯、嬴、姒等等,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商朝的「子」姓,戰國時期楚國的「羋」姓。說來說去,「姓」其實也就那麼幾種。

  但是,「氏」可就不一樣了,其種類之繁雜,數不勝數,這些千百種不一的「氏」,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姓」的演變。有些人以自己的國家名字為氏,如齊、魯、秦、衛等,也有些人以自己的職業為氏,如索、陶、巫等,還有人以祖先的諡號為氏,如文、武、景、莊等,當然,還有人以自己祖先的職位為氏,如司馬、司徒、太史等,其數目之多,遠非「姓」可比。所以,先秦時期絕不可將這二者混為一談。

  先秦時期的貴族_圖

  那麼,先秦時期的名字稱呼,到底是如何的呢?

  簡單來說,就是八個字:男子稱氏,女子稱姓。當然這指的是貴族男子或女子。

  待嫁的貴族女子,一般會以自己國家的名字再加上自己的姓為稱號,而在嫁人之後,若是嫁給國君,則以丈夫國家的名字再加上自己的姓為稱號,若是嫁給卿大夫,則以丈夫封地的名字再加上自己的姓為稱號。同姓之間的貴族女子,以大小排行按照「伯夷叔季」的順序,再加上自己的姓為稱號。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晉獻公的妻子被稱呼為齊姜,怎麼理解呢?齊姜這個稱呼,「齊」指的是她來自的國家,說明她是齊國的貴族女子,而「姜」呢,是指她姓姜。當然,在這個女子嫁給晉獻公之後,她就應當被稱為「晉姜」了,因為「晉」是她丈夫的國家名號。

  我們再來看看電視劇中,找一部大家都應當追過的電視劇《羋月傳》吧。大家這個時候應當都明白了,羋月的稱呼其實是不正確的。在羋月未嫁人的時候,我們應當稱呼她為「楚羋」,而當她嫁給了秦惠文王的時候,我們可以稱呼她「秦羋」。

  古代的「彌」字(通「羋」字)_圖

  好啦,我們再來看看男子的稱呼。

  一般來說,貴族男子們會比較重視自己的「氏」,因為,這在先秦是身份地位的體現。貧民男子是沒有「氏」的。而男子的稱呼,一般是他的氏再加上他的名。我們還是以《羋月傳》為例,裡面有一位男配角叫黃歇對吧,那麼「黃」這個字就應當是他的氏,而不是他的姓,據說,他是來自黃國的人,所以會有這個「氏」。「歇」就是他的名了。

  大家應當都知道孔子和孟子的名字吧?孔子名叫孔丘,孟子名叫孟軻。但是,其實「孔」和「孟」都不是他們的姓,而是他們的氏,孔子真正的姓是「子」,孟子真正的姓是「姬」。兩個人的家世雖說都沒落了,但二人還是貴族出身的。

  我們現在可以再返回頭看《羋月傳》了,裡面的秦惠文王被稱作「嬴駟」,其實,這種叫法也是錯誤的。「嬴」是人家的姓,而他真正的氏應當是「趙」,所以,我們應當稱呼他為「趙駟」才對。

  現在,我想大家應當都對此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了。

  《史記》_圖

 

  而「姓」和「氏」之分,在三朝之後便已經不普遍了,西漢時司馬遷寫《史記》就完全沒有了區分,這也就是我們現如今「姓氏」不分家的原因了。

 

  中國古典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用影視劇、電影等方式去緬懷和紀念無可厚非,但是,為了顯示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尊重,在商業活動之餘,個人認為也應當在細節上做到準確無誤,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地弘揚和傳播歷史。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姓氏到底怎麼區分?什麼是姓什麼是氏?
    中國人的姓氏淵源流長,據說起源於太古母系氏族社會,伏羲氏就開始"正姓氏,別婚姻",但先秦時代的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姓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為同族集團的名稱,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稱,用於區別子孫之所出。
  • 「姓氏」最初含義是什麼,又是怎樣演成今日我們使用的「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諸如王、李、張、劉、陳等,這是中國人定義和認識自我的一個標符。然而,「姓氏」最初有什麼含義,又經過怎樣的流變,才演成今日的樣子,許多人就不是那麼清楚了。
  • 「姓」「氏」到底有什麼不同?
    今天我們說姓氏是一個詞,而在姓氏制度初創的上古到秦漢時期前的這段時間裡姓和氏是分開的。其中姓表血緣,氏表地位、屬地,所謂「男稱氏,女稱姓」以區別尊卑血緣。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女子)稱姓。
  • 古代「姓」與「 氏 」的有什麼區別?「名」字「號」是什麼意思?
    「 姓 」與 「氏」到底有什麼區別?在古代其實是兩樣東西,一個是姓,一個是氏,最先有的是性,姓是一個部落群的族號,一般取之於地名,原始社會的人類都住在河邊,所以多用江河命名。比如說黃帝姓姬,因為住在姬水,炎帝姓姜,因為住在姜水。如果那個時候有松花江,肯定會有很多人姓「松花」了。
  • 姓和氏相比,有什麼區別,為什麼
    姓和氏相比,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文/@成長新視點姓和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都代指一個人的身份來源屬於一個血緣關係的組織,說明他是哪裡的人或哪個家族的人。姓和氏相比,主要有起源時間、概念含義、功能作用和人群範圍等四個方面不同。一、起源時間。1.姓,源於母系氏族時期,代表母系血統。在母系社會,人們因血緣關係過著群居的部落生活,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人們為了區分不同部落的人,就以圖騰為姓。
  • 姓、氏、名、字都是什麼?姓氏合一及名字中的價值觀
    而重要的一點,」姓」做為區別婚配的作用,自始至終都在延續。次子昌意,封於若水,建若國,開」若(婼、鄀)」姓。另外二十五子中有十四人受封十二個姓,為:姬、酋、祁、已、滕、葴、任、荀、僖、儇、衣。庶民大多沒有姓,這種賜姓制度沿用到商朝。氏的由來氏的起源要比姓晚一些。在三皇五帝之前,無正式的帝號,稱呼上一般是以名為氏。如: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等,到了周代就不直稱其名了。
  • 很多人都搞不清的「姓」和「氏」,到底有什麼區別,該怎樣區分?
    在起名這門藝術中,這個世界上可能沒有比中國人造詣更高的了,因為中國古人,特別是有一定文化和地位的人,除了有姓、氏、名,還有字、號,這樣算下來,一個中國人能有好幾個稱呼,如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我們既可以稱其為蘇軾、也可叫他蘇子瞻、還可以稱蘇東坡,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的序中,為了避免中國人複雜的姓名字號,就費盡了心思,他淘汰了不重要人物的名字,儘量保證書中出現的人物前後只用一個名字
  • 【姓氏文史】姓氏最早不是一回事:姓別婚姻 氏別貴賤
    於是「尋根溯源」,發現「苟」姓人在五代十國時期原本姓「敬」,因為要避後晉皇帝石敬瑭的名諱,忍痛去掉「文」而改姓「苟」。如今,紛紛將苟姓改回到敬姓……那麼,這兩大「改姓風波」是改姓氏嗎?在中國古代,姓與氏是一回事嗎?姓字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姓氏現在往往被連在一起用,然而,從姓氏的本意來看,二者原本並不是一回事。
  • 動漫角色的姓氏是什麼含義,你真的了解嗎?
    因為日本姓氏的來源太過複雜,何況中日漢字很多時候意思也差別很大。解釋姓氏含義,就必須要從姓氏的起源講起。日本姓氏數量超過了14萬(是中國的35倍),但是其中90%以上的姓氏都是1875年之後才誕生的。換句話說,日本絕大多數的人,在1875年之前有名無姓。沒有姓氏,為什麼不取一個?
  • 秦王是嬴姓秦氏還是嬴姓趙氏,姓和氏是什麼關係?平民無姓氏?
    影視劇《大秦賦》中的秦王政姓和氏:姓來自始祖,永遠不變;氏是姓的分支,隨時能改;平民沒有姓氏在戰國以前,姓和氏分得很清楚。遠古時期,同一個母親生的後輩聚居在一起,組成母系氏族。每一個母系氏族都有一個名稱,這就是姓。姓,由母親傳給女兒、女兒傳給她的女兒。每個姓都有一個始祖母,比如殷商的始祖母是簡狄,大周的始祖母是姜嫄。
  • 三分鐘,讓你明白「姓氏」、「籍貫」、「姓名」的真正含義!
    比如,地球上有一些民族用熊做圖騰,熊便是他們的保護神。因此,在中國的姓氏當中,用動植物名稱作姓的比較多,這種姓氏也都比較古老,例如姓熊、姓虎,都很古老。還有,姓華,通「花」,佛經《妙法蓮華經》其實是《妙法蓮花經》。接下來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什么姓比較古老?女字旁的姓特別老。比如姬,黃帝就是姓姬。還有更老的,姚,女字旁吧?
  • 歷史上的姜子牙的姓氏究竟是什麼?他到底是姓呂還是姓姜?
    有意思的是,姜子牙在歷史上有很多姓名,比如姜太公、姜尚、太公望、呂尚、呂望等等。那麼歷史上的姜子牙的姓氏究竟是什麼呢? 姓氏在如今的中國已經完全合為一體,姓與氏並沒有區別。不過在姜子牙所生活的商朝末年和西周初年,姓與氏則是涇渭分明的兩種社會稱謂。
  • 中國古代的姓、名、氏、字、號、諡號有什麼區別?
    姓氏,名,字,號是人人都有的,死去皇帝賜的叫諡號。姓氏,氏為族,姓為母。貴族都有氏,無名氏指的就是沒有身份的草民。姓是隨母親的,可以區分是誰所生,後父系社會代替母系,姓就是區分父親是誰的作用。如呂尚,是指呂氏家族,姓姜,證明他的母親姓姜。
  • 「屍」姓看著不吉利,卻是古代貴族姓氏,背後到底有何玄機?
    對於一個中國人而言,簡簡單單的姓氏就能反映不少的內容,因此中國人對于姓氏往往看得極重。作為代代相傳的最明顯標誌,姓氏代表了一個人祖宗的由來。一般來說,現在的大部分人都是比較普通的姓氏,比如《百家姓》裡面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就是最普遍的。不過也有一些很小眾的姓氏,往往讓人驚奇。其中,有一個特別小眾的姓氏「屍」姓,一般人都不會覺得這也是一種姓氏。
  • 屈原其實姓什麼名什麼字?屈原姓屈還是姓羋姓氏名字介紹
    屈原其實姓什麼名什麼字?屈原姓屈還是姓羋姓氏名字介紹時間:2020-07-16 15: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屈原其實姓什麼名什麼字?屈原姓屈還是姓羋姓氏名字介紹 我國歷史上的 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
  •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卻不姓孔——其實你也不知道自己姓什麼
    中國人的姓氏概念是和宗族捆綁在一起的,所以姓什麼非常重要。特別是《百家姓》對天下姓氏做出排名,讓人讀出一份身份地位的差別來。可實際上大多數人並不清楚,我們現在自稱姓什麼,「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之類,說起來擲地有聲,實際上這根本不是我們祖先的「姓」,而是「氏」。中國上古有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媯、姚、姞。
  • 百家姓王、李、張人口前三,姓氏的歷史源流有什麼故事?
    2013年,相關的權威部門發布了一條有關於百家姓研究的信息,就是在現在中國諸多的姓氏當中,當然百家姓只是個虛指,應該說有一萬多個姓,那麼在這一萬多個姓當中呢,人口最多的,排到前三名的是王、李、張三大姓,姓王的中國人據說有9500多萬,姓李的有9300多萬,姓張的有9000多萬,這三大姓加起來這個人口數目大約佔整個中國人口的21%。
  • 我們只有姓和名,為何古人卻有姓、氏、名、字?看完你就明白了
    說得明白一點,其實「姓」就是一棵參天大樹,而「氏」就是這棵樹的分枝。區分「姓」和「氏」的區別是,後者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遷,而「姓」不會變。夏商周時期有上古八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這些「姓」後來演變出諸多的「氏」。有以國名為氏的,如戰國時期的趙國的「氏」便是趙。也有以官職為氏的,例如「司馬」、「太史」、「上官」。
  • 貴姓尊名:姓、氏、名的「前世今生」
    中國人的姓、氏、名從何而來?又是怎樣不斷豐富演變的?一、「名」的產生要說明白「姓、氏」是怎樣產生的,首先應弄清楚「名」是怎麼來的。名的產生遠遠早于姓的產生。「名」是由「夕」和「口」組成的。三、姓氏的出現由圖騰演變而來的氏族名就是姓氏的雛形。據考證,現有的鳳、柏、龍等姓就是源自圖騰。但是,儘管由圖騰轉化來的氏族名具有了區別人群的作用,但還不能算真正的姓。在人類婚姻關係達到一定的層次,人們對婚姻的認識達到一定的高度,真正的姓才產生了。
  • 日本有一尷尬姓氏,不管取什麼名,譯成中文後都會讓中國人笑出聲
    中國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上古就已經有了著名的八大姓氏:姬、姚、媯、姒、姜、嬴、姞、妘。中華古姓,來源於圖騰崇拜,系氏族徽號或標誌,經過長期的發展,中國有了數以千計的姓氏,其中有單姓,也有複姓,有常見的大姓,也有少見的「冷門」姓。而日本的姓氏數量比較令人瞠目,原因是日本國土沒中國大,人口沒中國多,但日本的姓氏數量超過了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