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光:大學生應該如何創業?

2021-02-18 逸馬連鎖圈

圖片 | 來自網絡

作者 | 馬瑞光、張安婷

 

近年來,高等院校對雙創教育的投入以及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激勵政策有效地帶動了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熱情。但其成效並不樂觀,目前大學生創業人數所佔比重仍然較低,創業成功率也並不理想。僅有2.8%的高校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地區4%,廣東地區1%,全國平均水平僅有2%。

哪種大學生適合創業

社會各界各個階層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創業基因是關鍵,有人主張夯實的創業資本是底氣。筆者認為: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他的使命和價值,創業這條路並不是適合所有人,創業者應具備超強的學習能力和敢於改變規則的顛覆能力。

吃苦耐勞、起早貪黑是30年前創業者身上的標籤,那時候各行各業旺盛的市場需求加之人口紅利,創業似乎並不像如今這般艱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社會進入資訊時代之後,知識推陳出新的周期不斷縮短,近30年所積累的科學知識幾乎佔據了有史以來知識總量的90%。

因此,千禧一代的創業者應具備超強的學習能力,以此來竭力避免被時代拋棄。

在競爭激烈的當下,MBA報考人數連續3年出現高速增長,不少創業者在工作之餘重返課堂修得多個學位,讀研讀博在創業圈已是常態。

學習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在自驅力驅動下的創業主體會督促自己不斷學習,提高知識整合能力、社交能力、創造力、策劃與決策能力等,終身學習更是被譽為創業者的生存法則,從而實現個人的成長推動企業的強勁穩健。

企業家(entrepreneur)一詞源於法語(entreprendre),原意為「承擔」,引申為「冒險事業的經營者或組織者」,從16世紀誕生的那一刻起創業家就被賦予了冒險者的身份。

擁有顛覆能力的學生在兒童時代就是一呼百應的孩子王,在學生時代是學生會幹部,領導天賦的不斷強化為他們的創業之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相較於遵守別人的規則,他們更願意暗自努力按照自己的規則制定標準、搭建平臺,然後請一群人來遵守他的規則。

但初創學生必須認清的現實是:想要在某一個行業有所建樹,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和遵守這個行業的規則,才有可能顛覆現有的規則,達到創業創新的目的。

顛覆能力的體現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只有先接受一個社會、一個組織、一個體系的規則,才有資格和可能顛覆它。換言之,顛覆能力即創業主體韜光養晦之後爆發出來的能量,如果沒有耐心接受規則的過程,再宏偉的創業計劃也只不過是一紙空談。

兩種創業模式

創業無外乎高成功率創業和革命性創業這兩種模式。對於缺乏社會經驗和行政知識儲備的大學生來說,風險較小的品牌連鎖加盟更適合作為大學生創業之旅的第一次嘗試。這也是大部分人的創業路徑,在選對品牌的前提下,創業成功率高達70%-90%。

得益於可複製的標準化模式,初創學生可藉助一個成熟品牌的商標、產品、供應鏈、市場認可度等已有的資源快速滲透和紮根市場。另一方面,初創學生可以在擁有競爭優勢的企業中學到經營管理的邏輯,積累學校不曾教授的實操經驗。

從單店加盟到拿下區域乃至全國的授權、斬獲國際品牌在國內的代理權、甚至從加盟入夥到收購總部的傳奇就在我們目所能及的地方。

紅杉資本於1972年在美國矽谷成立,畢業於上海交大後赴美深造,取得耶魯碩士學位的沈南鵬在2005年拿下紅杉資本在中國市場的授權並擔任執行合伙人,這些年來,紅杉中國投資了500多家企業,投出了中國網際網路的半壁江山。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大疆、字節跳動等名企背後都有沈南鵬和紅杉中國的身影。

全球最大的便利店體系7-Eleven於1927年創始於美國南方公司,1974年伊藤洋華堂公司獲得授權在日本開了第一家7-Eleven便利店,1991年伊藤洋華堂取得南方公司過半股權,南方公司因此成為日本企業,1999年美國南方公司名稱改為7-Eleven,2005年9月,伊藤洋華堂成立新控股公司「7&I控股」,統一管理伊藤洋華堂、7-Eleven Inc.及在日本的7-Eleven,並於同年年底正式完成收購7-Eleven Inc.的全部股權,正式將這家美國公司完全子公司化,在連鎖加盟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再看餐飲行業,一個偶然的機會,潘慰在日本被味千拉麵徵服了味蕾,將一碗麵引入中國市場的想法誕生於濃鬱骨湯的氤氳之氣中。她專門帶味千拉麵的崇光社長來到深圳的工廠做過一番考察,介紹自己在內地的資源和優勢,很快拿下了味千拉麵在中國的獨家代理權。入駐中國內地市場20餘年的味千拉麵歷經數次餐飲行業大洗牌後仍然極具活力,160個城市,逾800家門店的生意了,勝在當初加盟優質品牌的一招妙棋。

革命性創業往往是大的成功,甚至可以改變世界。創造一種新的技術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是極少數人的創業路徑,其成功率更是鳳毛麟角。

20歲的比爾·蓋茨從哈佛退學創辦微軟,把PC端變成了一個生態系統,對人類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劃時代意義。2004年出世的支付寶憑藉其工具屬性覆蓋了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創業項目覆蓋支付平臺、汽車、火箭的馬斯克更是在用想像力、創造力書寫傳奇。這種類型的大學生創業我們更是期待,只是不具備普遍性,也很難作為初創學生的參考範本或被複製。

褪去創業奇蹟的濾鏡,摩拳擦掌準備創業的大學生需認識到:紅杉中國今天的傲人成績離不開沈南鵬超強的學習能力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也離不開紅杉資本總部的協助與引導。

概而言之,高成功率和相對溫和的創業環境決定了加盟連鎖品牌是最適合大學生的創業模式,對於創業活動來說,創業主體超強的學習能力和改變規則的顛覆能力是推動創業項目成長為優秀企業的定海神針。

我們期待下一個蓋茨、馬雲、賈伯斯的出現,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但我們更期待無數個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起來的優秀創業者,用創業帶動就業,撐起千千萬萬個平凡的小家,推動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的發展。

 

往期專欄

相關焦點

  • 馬瑞光:大學生創業,三思而後行
    結構性矛盾突出是當前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主要特徵:1.行業極化現象明顯。網際網路行業競爭激烈,交運、旅遊行業的熱度降至冰點。2.人力資源分布不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人才吸納能力強,東北、中西部地區人才緊缺。3.單位就業比例和創業比例差距懸殊。約76%的學生選擇單位工作,僅有2.8%選擇自主創業,無法創造更多崗位滿足市場需求。
  • 應該鼓勵大學生創業嗎?
    據「2018年應屆大學生創業生態研究報告」的資料(天使灣,2018/10/18),2017年畢業生人數為795萬,其中有3%(約24萬人)走上「畢業即創業」的道路,比之於2011年660萬畢業生的創業比率1.6% (約11萬人),6年時間大學生創業的比率提升將近一倍,創業人數增長1.2倍。 對比於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比率的1.6%,中國目前3%創業率,使「大學生創業」成為中國的一個社會現象。
  • 大學生如何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但是大多數的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以及能力還是有待提高的,那麼,大學生如何提高創新創業能力?2 參加實踐活動提高素養有了創新創業意識之後,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各個類型的實踐活動,為自己創新創業積累經驗材料。
  • 當代大學生的困境丨沒資源,沒資金,大學生應該創業嗎?
    可以說,年年都是最難畢業季,一年比一年嚴峻,已經有同學剛考上大學便開始琢磨著畢業如何就業了,也有不少畢業季的同學認為現在找工作難,創業是一個很好的出路,就奮不顧身的投入到創業熱潮中
  • 大學生在校進行創業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環境下的特殊群體,創業是對所獨有資源的整合而實際經濟價值的一個過程。至於大學生應不應該在校創業,應該從以下幾點考慮:第一:時間大學生在校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 大學生手機照片印表機擺攤如何穩穩創業
    大學生在面臨擇業的時候種種困難擺在面前,創業也不是一種方法,只不過怎麼創業,看見別人創業案例,真是羨慕人家,覺得人家一風順水就有自己公司真是厲害。我們如何創業呢?你準備好了嗎?(多功能熱轉印設備)創業需要資金,我們作為窮學生沒有錢怎麼辦,有幾點可以融資,個人儲蓄,政府支持,銀行貸款,民間貸款,在選擇創業項目的時候要知道你的項目的資金需要多少,運營多長時間可以回傳資金。
  • 【觀點】穆斯林大學生如何創業?
  • 大學生創業的成功七要素
    滿懷激情創業,結果事與願違心理受挫——在為數不多的大學生創業者中,這已經是普遍現象。我也看過一些大學生創業的成功案例,但在本已少之又少的大學生創業者中,創業成功者被比喻成鳳毛麟角一點也不為過。  滿懷激情創業,結果事與願違心理受挫——在為數不多的大學生創業者中,這已經是普遍現象。
  • 大學生自主創業就真的那麼好嗎?如何提高成功率?
    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在創業路上技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在學校裡能學到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也是創業的必然之路。
  • 北京市大學生創業設計競賽 大學生創業,聚焦創意和可行性
    把孩子的塗鴉變為實體作品;通過一副眼鏡帶你置身旅遊勝地;廢棄品DIY親子體驗館;自動列印草坪圖案的草坪機……在北京市大學生創業設計競賽上,這些學生的創業項目得到了在場評委的一致好評。大學生創業的創意和可行性成為評委的關注點。
  • 如何為創業創新保駕護航?大學生創業,夢想在路上
    浙江是創業創新的熱土,馬雲、丁磊式的傳奇讓許多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熱血沸騰,大學生群體也成為一支創業力量,受到極大的鼓勵和關注。  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7月,全國大學生創業及參與創業的有42.3萬人,比2014年增加6.8%,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我省大學生創業情況如何?我們的創業教育還存在哪些不足?作為創業導師,要對年輕的創客說什麼?
  • 大學生創業到底是應該立足於政府主導,還是取決於市場需求呢?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政府和高校都鼓勵大學生去創業,尤其是政府還制定了好多政策來扶持和幫助大學生進行創業。那麼我們大學生進行創業活動時,到底應該立足於政府主導還是應該取決於市場需求呢。大家的觀點是什麼?
  • 創新創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大學生群體於國家社會而言,就如同一支生力軍,在為國家提供新鮮血液的同時,對國家的發展以及未來的走向起到決定性的意義。而在新的發展環境下,應該強調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創新型人才。
  • 如何破解大學生創新創業難題
    在此背景下,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破解大學生創新創業難題,是實現創新發展戰略的關鍵所在。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動議,但至今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仍然非常小,大學生創新創業之路走得異常艱難。  大學生創新創業意義何在  首先,有助於緩解就業壓力。
  • 大學生參加創業比賽,如何寫一份像樣的BP?
    今年創業比賽有很多,一個接著一個,可見國家在鼓勵大學生創業這方面的投入力度啊,那麼可能有好多同學都沒參加過什麼大型的比賽,沒做過BP(商業計劃書),不知道如何寫一份像樣的BP,那麼我們這期的內容就來幫大家解決這個問題
  • 大學生創業,如何突破五大瓶頸
    11月16日,在杭州市召開的大學生創業模式研討會上,共青團杭州市委、杭州大學生創業聯盟、杭州市人力社保局調研發現,大學生創業氛圍日漸濃厚,目前杭州市註冊成立的大學生創業企業已達4560家,參與創業的大學生9960餘人,直接帶動大學生就業18850餘人。  儘管創業成功率並不高,屢遇瓶頸,但還是逐漸形成了8種創業成功模式,值得即將創業或正在創業的大學生們借鑑。
  • 大學生手機照片印表機擺攤如何創業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了畢業後自主創業,因為創業已經成為大學生就業之外的新興的現象,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但是創業就業路上滿是荊棘,創業者應該具備一定的素質,其次選對項目也是大學生創業必備的條件。
  • 大學生創業 要學會規避風險
    在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政府出臺一系列相關措施,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然而由於缺乏經驗,大學生創業風險意識不夠,容易上當受騙,遭遇失敗,創業積極性遭到嚴重打擊,這給大學生和他們的家庭帶來不小的傷害。    2007年12月,從保險公司出來的胡皓和同學張宏博打算在南京開一家賣飾品的小店,自己創業。
  • 什麼樣的大學生適合創業?大學生創業適合做什麼項目?
    又到了年底,畢業生還有半年就要畢業了,大學畢業生要不要在畢業前或者畢業後開始創業,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新的科技革命到來,大學生創業的機會越來越多,蘇老師身邊就有很多創業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 疫情壓力下,怎樣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
    第四,創新創業內生動力更加不足。筆者在對一些創業指導老師的訪談中了解到,面對疫情的重壓,有些原本打算創業的大學生正在打退堂鼓。大學生對於突如其來的災難下如何開始創業尚未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對疫情的制約性影響還無法準確預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