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湯越白越營養?魚湯熬成奶白色是大補?看完嚇一大跳!趕快告訴家人……
不少喜歡做飯的朋友,在燉魚時都相信一個現象,想要證明魚湯燉得好,那就是魚湯燉得發白,只有魚湯燉得時間長,而且魚湯呈現奶白色,才表明這個魚湯的營養豐富。其實並不是這樣,因為熬湯的時間過長,湯中的溫度就會過熱,裡面的不少營養物質反而耐受不住,最後都會破壞掉。而且很多人還有一個錯誤的習慣,那是將湯長時間燉,覺得可以將魚肉的營養都燉下來,最後將魚肉全都挑出來扔掉只喝湯,其實湯反而沒有營養,而且浪費了魚肉。
那麼魚湯燉的發白,到底有什麼說法呢?有人專門做了實驗,將幾個鯽魚分別放在鍋裡燉,最後實驗表示,魚湯燉的越白,裡面的脂肪越多。很多人覺得魚湯發白是營養更高的提現,其實這都是魚湯中的脂肪所決定的,只有更多的脂肪才能保證魚湯的潔白程度。
因為油本身是不溶在水裡的,當長時間的燉煮之後,就會乳化成白色,而且越燉時間長,其湯汁混合就越徹底,變成了奶白色。所以如果我們燉出來的湯中,出現了非常顯眼的奶白色,我們可不要高興,雖說裡面確實營養豐富,可是也說明裡面的脂肪不少,高脂肪的湯喝下去之後,對一些人的健康並沒有太大的好處,尤其是那些血管有問題的人不能夠多喝,而且本身有"三高"的人也儘量少喝。
——【燉魚湯】——特點:肉質鮮嫩,湯鮮美,無腥味
【主要食材】:鯽魚2條 , 豆腐500g,
【配料】:蔥 , 姜 , 香菜 ,
【調味】:鹽 ,
【具體步驟】:
1、清理鯽魚:這是買來的兩條鯽魚,將魚清洗乾淨,去除魚腹中的黑膜,並去除魚腥線,這樣燉魚湯可以去除腥味;
2、改刀處理:將處理好的魚的魚背上面改花刀,在每一面各劃幾刀,然後晾乾水分或者也可以用廚房紙擦乾魚表面水分,這樣主要是防止煎的時候濺油;
3、配菜處理:將豆腐清洗一下,然後切成塊,蔥切成段,姜切成片,香菜切成段備用;
4、煎魚:鍋中倒入油,油熱之後將魚放入鍋中,不停晃動一下鍋,防止煎的時候粘鍋破壞魚皮,儘量不要攪拌,攪拌的話容易破壞魚皮
5、烹飪:將魚煎至金黃之後翻面,然後煎至兩面微黃,再鍋中倒入熱水,沒過魚,再放入切好的蔥段,薑片,少量料酒去腥就可以了
6、燉魚湯:然後用大火燒開,燒開之後撇去表面的浮沫,然後改成小火繼續煮5分鐘左右,然後放入切好的豆腐,繼續燉15分鐘,最後放入鹽,再繼續燉5分鐘,就可以盛出了,最後撒上香菜
好了,這樣一道鮮嫩美味的鯽魚豆腐湯就做好了,
——【燉魚湯之注意事項及小技巧】——
1.我們選擇鯽魚燉湯時,儘量不要選擇太大的鯽魚,相對而言,大鯽魚因為魚齡長,其身上積累的脂肪更多,尤其是魚肚子上肥油比較多,並不是燉湯的最佳選擇。
2.燉魚並非越久越好,我們在燉魚時,儘量保證小火煨燉出魚肉的營養和鮮味,只要魚肉比較鬆軟,就可以將其出鍋,燉的時間太長,反而會破壞裡面的營養。
3.燉魚時如果想讓魚肉腥味少,而且魚肉吃起來更香,可以在燉之前,先把魚放在鍋中煎一下,將魚煎的兩面金黃再燉,這樣的魚肉會非常鮮美。
燉魚記住不要加入重口味的調料,例如辣椒和胡椒之類的大料,這樣會破壞魚湯原有的清香,營養也會大打折扣。